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官场女人 > 第34章

第34章



直到讲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他才讲到会议的主题。

“太城的经济要上去,必须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实施四轮驱动的战略。”他讲的四轮,是指工业、农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他说,只有让这四个轮子同时转起来,太城经济的这套马车,才能跑得快一些,才能赶上和超过先进的地方。于是,他先讲工业。他说,工业的轮子要驱动,要转得快,必须深化改革,必须扫除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陈规老套,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加大科技加强管理,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必须领导带头,团结一致,扑下身子来苦干实干,如此等等。他讲的话全是报上文件上都有了的,没有一句不正确。但是,太城的企业究竟怎样改革,怎样适应市场经济,怎样加大科技加强管理,从哪些方面解放思想,扑下身子来具体干什么,他却一句也没有讲。他振振有词地讲了许多许多。讲完工业,又讲农业,依然是那么一大套。尉教授实在听不下去了,他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来,写道:“请你讲简练些好不好?最好讲实的,不要讲那么多的空话。”条子写好后,他交给主持栗宝山,要栗宝山送给贾大亮。粟宝山看了以后很高兴,但他考虑不能由自己送上去。他把条子放到桌子前面,有意让坐在两边的杨部长和黄福瑞看见,然后看看尉教授和中央来的三个记者,表现出为难的样子。他想,让贾大亮再表演得充分一些也好,尉教授他们总会有下一个举动的。果不其然,过了不大一会,三个中央记者交头接耳之后,其中那个人民日报的年轻女记者腾地一下站起来,走到栗宝山跟前,拿起那个条子交给了贾大亮。

贾大亮正讲得起劲,一看女记者送给他的这张条子,不由头一响,眼一花,心一沉。他眨巴一下眼睛再看,还是那两句刺心的话。再回过头去看送条子的人,女记者、尉教授几个人,包括杨部长在内,都对他是一脸的不赞成。加上会场里这时候起了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使他这个一向不曾在场面上紧张过的人,骤然地紧张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了。本想通过自己的精彩发言取悦于尉教授、中央、省、地区的领导和记者,没有想到他们根本不买他的帐,嫌他讲得罗唆,嫌他讲得空,甚至不顾他的面子,当着这么多的人给他递条子,写那么刻薄的话。这使他感到极大的伤心和失望。有心改变一下讲法,讲几段简洁精彩的话弥补弥补,但事先没有准备,讲不出来。按照原来的往下讲,又显然是不行了。贾大亮有生以来第一回在讲台上现出十分窘迫的情势。他不能停下来想一想再讲,越是停顿的时间长越对他不利。他只好红着脸,硬着头皮往下讲。他的声音低了八度,翻讲稿的手有些发抖。他不敢离开讲稿再发挥,十分紧张地照着稿加强速度往下念,就像小学生念书那样。由于几次翻了重页,上下的话接不起来。好多很明显的字他竟然念错了。他越讲越气,觉得后面讲的愈发不如前面,而且越讲越慌。他听到会场上的嗡嗡声越来越大,不得不草草打住,宣告结束,很狼狈地离开了讲台。台下他的几个人鼓掌,竟然没有人附和。

栗宝山这时候用左手理一下头发,向银俊雅发出了信号。银俊雅坐着未动,栗宝山很快明白了她的意思,向全场说道:“哪位接着发言?”

于是,台下有一个青年干部举起了手。

在这个青年干部发言之后,银俊雅及时地举起了手,同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银俊雅的举动,立时引起全场人的惊讶和瞩目。由贾大亮的发言在会场上掀起的嗡嗡声,此时戛然而止,变得鸦雀无声。会场里除了中央和省里来的人,没有人不认识很俊雅,大家都用惊奇疑惑的眼光看着她。尉杰教授和中央来的三个记者以及中纪委省纪委来的三个干部,虽然不曾认识这个人物,但他们从会场上的气氛变化,感到了这个人物的非同一般,因此也都用异样的眼光注视着银俊雅。银俊雅看着台上的栗宝山,见他微微点了一下头,开始朝台上走去。

贾大亮正为自己的失败苦恼,现在又见银俊雅要上台亮相,心里实在不是个滋味儿。他想,如果银俊雅讲砸了,比他还砸得厉害,那可就好了。但是,一想到那天在大街上的情景,他又对自己的希望失去了信心。他不由握起一把汗看着银俊雅一步步向台上走来。

金九龙瞥了贾大亮一眼,知道他这时候想的是什么。他认为需要担心的不是银俊雅,而是栗宝山。如果会议结束的时候,栗宝山能讲一通让上面来的人称赞的高论真招,他们就非常的困难了。至于银俊雅,他认为没有必要对她担心。

除了长相能够折服人以外,她能有什么知识?她能对太城的经济建设提出什么真知和灼见?绝对不可能的。因此,他用满不在乎的眼光看着她。

黄福瑞、陈宾海、王明示、董玉文和李万同等几个县里的领导都拿讨厌的眼光看着银俊雅。他们觉得栗宝山给她平反正名,就够便宜她的了,她应当感到满足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场合抛头露面?她到底还想干什么?只有栗宝山的目光是坦然的。他正视着前方,用眼角的余光看着银俊雅往台上走。这时候,唯有他和坐在台下的张言堂内心里最激动。因为唯有他们两个人知道今天会议的高潮即将来临。

从北京和省里来的几个人尉教授、记者以及纪检干部们,随着银俊雅一步步走近,惊慕的眼光越来越显得明亮。

他们想象不到在这个偏远的小县城里怎么会有这样漂亮这样有气质的女人。

台下一千多双眼睛几乎同时聚焦在这个美人的身上。

整个礼堂内没有一点声息,只听到银俊雅高跟皮鞋落地的清脆声响。

她今天似乎更加美丽。她穿着白裙子、蓝色浅花大祆,大祆的下摆撩起来在前面打了一个结,显得飘逸洒脱。脸上既没有抹脂粉,也没有涂口红,一切都是她那种自有的自然的美。虽说多少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人们看她的那种眼光,那种情景,但今天在这种场合这样的气氛之下,她感到有点不适应,有点紧张。当她走到礼堂前面的时候,张言堂给她一个鼓励的目光,使她意识到必须镇定,必须充满必胜的信心。因此,她很快排除了内心里的紧张,沉稳地登上台去。

这时候,尉教授和中央来的三个记者,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于是,台下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不知是因为她的漂亮,还是因为她的胆略,还是因为别的什么。贾大亮和金九龙虽然不得不跟着大伙一起拍了两下巴掌,但他两都用厌恶的眼光看了一下尉教授他们。

紧挨乔副专员坐着的那个中纪委的干部,鼓完掌之后,问乔副专员她是谁,乔副专员告诉他名字以后,他脸色突变,后悔不该盲目地跟着大家鼓掌,并且迅速把信息传给另外三个纪检干部,于是乎,这四个纪检干部的脸色和目光一下子变得不可琢磨了。

掌声中,银俊雅向台上坐的领导和来宾款款鞠了一个躬,并注目一下尉教授,感谢他给予的鼓励。然后,走到前台,又款款向台下的人鞠了一个躬。接着,她移开凳子,把麦克风朝高里调了调,站在那里准备讲话。现在,她一点也不紧张。在部队文工团的时候,像这样的场面,她经见过好多次。那都是演戏给人看。今天,她将作真实的表演,将演自己的戏给人看。所以,在镇定之中,又包含着她少有的激动。她觉得她的心跳得很响,很快。她环视一下场内,压压激跳的心,咽口唾液润润喉,开始讲:

“我认为太城县应该确立并且实施矿业兴县的发展战略。”

没有开场白,没有俗套子,开口第一句话就点明了主题。这主题立刻给大家一个全新的感受,一下抓住了每个人的心。

“为什么?因为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太城的最大优势。”她如数家珍地说出埋藏在太城地下的金、银、铜、铁、锰、石英、石墨、珍珠岩等二十多种金属、非金属矿产都分布在什么地方,哪些已经探明,储量是多少,哪些虽没有正规勘探,但从民间资料积累看,大致是怎样的情况,各个矿的品位如何,开采的价值有多大,讲得非常详尽具体,使会场上的人听了以后,无不刮目相看。在这以前,绝大多数的人只是仰慕她的姿色。听了她讲的这一通话,开始看到了这个美人的内在才气。黄福瑞已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了,当县级领导也有十多年之久了,而且一直是抓经济工作的,尚且不十分明了矿产资源的情况。他听着银俊雅如数家珍的讲述,不由得睁大了惊疑的眼睛看着银俊雅的后身,不明白这个到太城仅两年多的女人如何会掌握这么多鲜为人知的资料?县委副书记陈宾海,纪委书记王明示,组织部长董玉文和宣传部长李万同等几个县上的领导,三天以前虽说违心地同意了栗宝山的意见,但从根本上,他们一直没有把银俊雅当成一个正面人物来看待。然而此时此刻,能够从他们的脸上尤其是眼睛里看到些许的变化。金九龙感到吃惊。贾大亮的拳心里直冒汗。四个纪检干部不约而同地交换一瞥目光,那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表现最突出的还是尉教授和中央来的三个记者。那个姓夏的中央电视台的记者,高兴地扛起机子跑到前台去给银俊雅摄像。人民日报的女记者和经济日报的王记者疾速地在本子上写着他们的感受。尉杰教授不断地点头。会场上两千多只眼睛都在银俊雅的脸上聚焦,洗耳恭听她讲的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