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康熙大帝 > 第169章

第169章



高士奇一边笑回孔四贞的话,一边瞧着苏麻喇姑的气色说道:“大师的病我瞧着好多了。清静空寂、养德修身,此乃佛家精义。大师先天带来的气质,什么样的病也会好的,不像我们这些俗人,就是打熬一辈子也得不了个正果儿!”

孔四贞听了不禁一笑,说道:“好你个高士奇,就是一张巧嘴儿。官做了这么大,还来这里拍马,我们可没有官爵赏你!”

苏麻喇姑和高士奇已经很熟了,虽然觉得他人有点油滑,但天分才学都没说的,而且很健谈,说起话来口若悬河,自有一种高雅情致,所以对他颇有好感。听了高士奇的奉迎,苏麻喇姑脸上闲过一丝笑容,将手一让,说道:“高居士,请在那边蒲团上坐——绮云,敬茶!”

一个小尼姑答应着捧了茶出来,高士奇一边接茶坐了,一边笑道:“好香!谢谢大师赏茶!”

苏麻喇姑问道:“什么风将你这大忙人吹到这里来?你挟着这么一大卷子纸,又是什么东西?”

“回大师的话,学生这儿来献丑了。上回大师说到我的字,回去一忙竟忘了。前天突然想起来,趁着酒劲儿写了出来,只怕难人大师法眼。”孔四贞早听说高士奇有一笔好书法,便起身拿过来在案上展了。

字画共是三张,一幅中堂画儿非松非竹非梅,也不是麒麟鹿鹤之类的瑞兽珍禽,只有天上一轮明月,月旁彩晕周环,下头一汛清池,漂一株青萍,伴一技孤标高耸的荷花,一只细腰的蜜蜂在花旁振翅欲飞。一对条幅,龙飞凤舞,写得更显精神。苏麻喇姑看见,不禁浑身颤抖。只见上面写着:

霞乃云魄魂

蜂是花精神

听过本书第一卷的朋友们都还记得,这是当年伍次友写了送给苏麻喇姑的对联啊。他高士奇怎么会知道,又怎么会写了这副对联送来呢?

此时的苏麻喇姑真是万绪纷来,神不守舍,不知自己身在何方,心在何处。高士奇更紧张,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上,生怕这个马屁拍在蹄子上。

“哦,大师,在下写得不好,比起伍先生来差多了。然而据高某推心而言,大师之病,实由对联引起。若把它常挂佛堂之上,比你常闷在心里对身子更有好处。”

苏麻喇姑一怔,回过神来,觉得高士奇的话也不无道理。双手托着纸微笑道:“唉,你高士奇是朝中有名的书法家,皇宫里的对联你都写了,这个字谁敢说不好?不过我可是没东西还你这份人情。如今的世面是今非昔比,真正令人可叹。那些不要脸的官儿们,不管圆的扁的全都拿出来,孝敬、巴结你们上书房的臣子。我是个出家人万缘俱空,你这份人情我收了,可是,你也甭指望我给你办什么事儿!”

苏麻喇姑如此精神焕发,说出话来,又是这样的刻薄锋利,高士奇不免吃了一惊。他不曾想,这个平日少言寡语、冷颜峻色的菩萨竟然如此泼辣!他哪里知道,康熙九年前的苏麻喇姑本就是这个样儿。高士奇一怔之下,连忙笑道:“那是那是!我从不收人家钱,更无事央求大师。大师收了字画就是我的脸面,高某同朋友又有吹牛的资本了。哦,差点忘了,京师新近来了几班戏子,编的好戏文,听说虎臣大人都极为赏识。贱内后天就要过门了。在下一片诚心想奉请大师过去散散心。不知大师可有此心情?若四格格也肯赏脸,说不定还能搬动皇上呢。果然如此,就是高门祖上有德,也不枉了芳兰一片敬奉之心了!”

苏麻喇姑还在看着字画,口中说道,“我素来不看戏,皇上叫我去畅音阁看戏,我还懒得去呢!无非是飞燕、玉环、紫钗、牡丹,再不然就是封神、西游、包龙图夜断阴曹,有什么好看的?你八成请不动皇上,竟拿了字画来我这儿撞木钟的吧?”

孔四贞久闷宫中,却想出去走走,遂笑道:“慧真大师,亏你还是‘万缘俱空’呢,这样一个玲珑剔透的心思儿,什么事都起疑,一辈子也难成佛!你若去,我倒想陪陪你,多少年没见你这副笑脸儿了!”

高士奇眨了眨眼,笑着说:“大师,你若是男身,又不出家,像士奇这些人真得卷铺盖回乡再读十年书!——刚才,正巧被你说准了!我何尝没有这个意思!您想啊,凭士奇这点能耐、脸面、哪里搬得动皇上!不过,这戏却并非寻常脚本。虎臣信里说,连伍先生当年看了草稿,还连声夸赞,高兴得手舞足蹈呢!”

高士奇灵机一动,搬出了伍次友这座尊神,苏麻喇姑果然动了心:“哦?是什么戏?”

高士奇眼睛一亮,来了精神,“《桃花扇》!山东才子孔尚任的得意手笔,写了整整二十年!述说前明一代兴亡,侯朝宗与李香君的悲欢离合。里面的诗词、曲赋、格调意境都是相当出色的!我请皇上倒也不全为巴结,一来皇上原就答应过的,为我主婚;二来戏文气派很正,虽说圣学渊源,在万机余暇看点这样有情、有致、有事、有训的戏,是有用的。”

苏麻喇姑听他说得天花乱坠,想想他素来治病十分精心,又实心实意地请她看戏,这个面子不能不给:“你且回去听信儿。四格格是老佛爷的养女,我陪着她一道去请老佛爷和皇上,请得动是你的造化,请不动你也别埋怨。”

金钟一撞,洪亮异常。这两个女人的面子大得令人吃惊。第二天,何桂柱便传下太皇太后的懿旨,命高士奇备好关防。何桂柱还带来太皇太后赏给芳兰的二十两金子和三十匹宁绸。命上书房二十六日放假一天。高士奇知道,上书房放假,是孔四贞和苏麻喇姑的主意,既然太皇太后和皇上要来,索额图、明珠、熊赐履、汤斌、李光地和翰林院的编修们自是也要凑趣儿来了。这么大的体面。这么大的排场满朝文武谁承当过呢?

第二十六章  赐新婚秦本全照准  统战舰进军只欠风

太皇太后传下懿旨,要带领皇上、太子、生过皇子的众嫔妃、三岁以上的皇子,还有苏麻喇姑、孔四贞等一大帮人,在二十六日那天高士奇新婚之时,到高府去看戏。这个旨意一下,高士奇真是欣喜若狂,高兴得手脚都不知往哪放了。您想啊,太皇太后和皇上都来了,那在京的三品以上大臣们敢不来捧场侍候吗?哼,满朝文武之中,谁有过这么大的面子,这么大的排场。明天就是甘六了,高士奇不敢怠慢,一伸手,就拿出了两千两银子,赏给了阖府家人。

高府上下一百多号人得了银子,个个兴高采烈。前奔后跑,马不停蹄地忙了一宿,还是精神抖擞毫无倦色——高府差不多翻了个儿:正厅改作太皇太后和宫眷休息看戏的地方。前头设一幅纱屏挡了;厅前正中为康熙设了软榻;两旁厢房为机枢要臣也设了座位。二门一溜仿宫墙全都拆了,前后院打通成了一片空场,搭了一座戏台,戏台前边的一大片空地上,设了许多矮几,作为文武官员和宫廷侍卫们边看戏边饮茶用的。一应细巧宫点、茶食、酒菜、笔墨、纸砚也都预备停当。

第二天便是二十六,高士奇匆匆忙忙当了一会儿新郎官,康熙便陪着太皇太后驾幸高府。随驾的部院大臣来了一大群,迎驾、接驾、请安、入席,忙得高士奇脚不沾地,头大眼昏,好不容易,才按照品级、职位安置好了。

就听一阵锣鼓之后,演员们跳加官谢了皇恩。先演了一出帽子戏叫《过五关),主角关羽“灯下观春秋”。一折下来,太皇太后在纱屏后传出旨来吩咐康熙:“这个戏演得好,赏点什么吧!”

康熙也正看得入神。入关定鼎以来,文圣人早已确定了孔子。武圣人呢?礼部拟了三个人,——伍子胥、岳飞和关羽。议了几次都没有结果。由于战争不断,康熙没有下决断,也就撂开了。此时见台上勇武沉稳的关云长在灯下持着胡子读史书,周仓手持青龙偃月刀威风凛凛守护在一旁,那忠义气概、大将风度着实叫人赏心悦目。听见老佛爷叫行赏,康熙从遐想中醒了过来,吩咐李德全:“拿一把金瓜子赏他!”

说完,继续想自己的心事,嗯——看来伍子胥和岳飞都比不得关羽。伍子胥替父兄报仇,鞭尸楚平王,虽有孝道,却亏了臣道,算不得忠;岳飞忠孝两全,只是他的对头是“金”,正犯了本朝忌讳。只有关羽,忠孝节义于一身,称得上武圣人。这个人,行。

他正要把熊赐履叫过来说这件事儿,猛听台上萧鸣筝响。正戏《桃花扇)开场了。侯方域方巾皂靴甩着水袖潇洒飘逸地出来,出场便吸引了康熙。康熙忽然想起了伍次友,他正是侯朝宗的高足。前些时派素伦至五台山找他,回报说他挂单化缘去了,如今伍先生又在哪里呢?他的心不由一阵凄凉。想起自己年过而立,台湾战事凶吉未卜,西部叛乱无暇顾及,既无良将可当重任,又无向导随行参赞,禁不住暗自叹息。又看了一会儿,见天色已近申时,便起身进大厅来。一大群嫔妃命妇正立在太皇太后跟前凑趣儿,见康熙进来,“唿”的一声都跪了下去。

太皇太后正扯着芳兰的手说家常,见康熙进来,笑道:“哎——外头大臣那么多,皇帝进来做什么?我老天拔地的,这些戏文都听不懂,有她们陪着说笑解闷儿罢了,用不着你来立规矩。”

康熙赔笑说道:“哦,坐得久了,也想走动走动。天这早晚了,又怕老佛爷饿了,进来瞧瞧,可要传膳?”

太皇太后道:“你瞧瞧这桌子上的东西,还饿着我老婆子了?只芳兰可怜见的:一个新媳妇,踏进门就应付这么大的场面,真难为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