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大国无兵 > 第52章

第52章





有权者,倾向专制。无权者,倾向造反。中华民国,被这两种人撕裂着。

1916年1月1日,袁世凯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自己黄袍加身,做起了洪宪皇帝。考其初衷,除愚顽的帝王眷恋之外,也还有一丝加强中央权力,巩固国祚的打算。哪儿料得本欲自神,反而自丑,本欲固本,反而强末,袁世凯加强中央集权的筹划,顷刻间变成了四面楚歌的绝唱。十万政府军没有挡住“护国军”的讨伐,七省“独立”,南方建立了“军务院”,实际是有了第二政府。众叛亲离,百计无施,袁皇帝真的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23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袁氏忧病而卒。

反袁的胜利,被史家誉为“第三次革命”,其实不确,因为这次斗争并不是由革命党人领导的;就其结局而言,也没有引动任何“革命性”的转机。

若从总体形势上评估,“护国”运动仍然免不了有借“国家”筹码,博取“党派”清誉的嫌疑,而一个更大的秘密在于,不论是袁世凯们恢复帝制与蔡锷们讨伐帝制,都是日本人导演的“以华制华”的“木偶戏”。大闹一番之后,中国人心更散了,党争更甚了,军阀更横了,国力更弱了。倘若不信,请看事实:

前文已述,在辛亥革命爆发时,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是既支持清政府,又支持革命军,以求促成中国南北分治。民国建立,袁世凯当政,日本政府既支持袁世凯政府,又支持孙、黄革命党人,目的还是分而治之。当发现袁世凯有复辟倾向时,日本人则竭力鼓动之。如黑龙会在给日本政府的谋划中就公然申明:“确实执行中日同盟的政策及改变中华民国为君主立宪的政策,实际乃是改造中国所应采取的根本原则。”

袁世凯果然上钩。中国朝野人心浮动。日本政府突然变卦,由“挺袁”改而“反袁”:

确立帝国在中国的优势地位,并使中国人自觉承认这一地位,以建立日中亲善的基础。为此,必须反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必须使中国自己形成反袁的形势,然后帝国可乘机行事。在(日本)有志者帮助反袁的中国人,给予金钱和物资的援助时,政府虽不公开鼓励,但可采取默许的态度。5.  由外务省统一掌握对中国的方针政策。

为促成上一方针,日本内阁通过久原房之助送给岑春煊100万元,送给孙中山50万元,又分别给孙中山、黄兴、陈其美各10万元。

谜底揭开后,中国人面对袁世凯下台还笑得起来吗?

屡屡设计瓜分中国的黑龙会首领内田良平,是孙中山十分要好的朋友。朋友害你,你躲得了吗?

袁世凯们、蔡锷们及孙中山们,都做了一次木偶人。

还有一个“护国后遗症”,又糟害中国十多年。“护国后遗症”与“辛亥革命后遗症”有类似处。即一种“超级权威”消失后的无权威状态,或“超级压力”释放后的无政府状态。换一表述,又可以说是“打倒阎王,小鬼当家”。

袁世凯倒于蔡锷、唐继尧等“护国运动”人物之手,但护国成功后,护国者并未拥有国家掌控权,中国的国家权力依然掌握在袁世凯培植的骄兵悍将之手。借了“中央”权柄,他们高屋建瓴;借了军权在握,他们吊民伐罪;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一个婆婆死了,几个媳妇轮流掌勺……

这种类比性表述虽然缺乏学院派论析的精深,但作者相信得其仿佛。如果视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亡为一起点,十三年党争、内战,中国历史的前进仅仅体现为北洋系民国政府,换记为国民党系国民政府。国家“统一”,纯为形式,地方分裂,一日未息。其严重程度,远逾清朝末年。这一分裂的危险性还在于,几乎每一个地方性、区域性分裂团伙都有境外帝国主义势力给以支持;因而中国人的内争内战,又必然加骤着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肢解的危险性。

下列事实尽管是跳跃点击而出的,我还是惊异于中国人民及中国国家对灾难的承受,竟然如此的超限与无极。

事实之一:从南方割据,到北伐战争,中国国民党完成了对中华民国权力的夺取。

——1916年7月14日,护国军“军务院”撤销。7月25日,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党务,停止一切军事活动。黎元洪为总统的中华民国出现了统一的曙光。

——1917年7月1日,张勋在北京拥戴溥仪复辟,仅十二天即寿终正寝。针对北方的倒退,7月,孙中山由上海南下广州“护法”。8月,召开“非常国会”。9月,组建“中华民国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10月,出师北伐。中国境内,出现南北两个政府,同时亦爆发了中国的“南北战争”。

——1919年10月10日,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明确了党领导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任务,其实是正式确立了武装割据的夺权方略。

——1920年7月14日,直皖战争爆发。23日直胜皖败。在南方,国民党部队乘势攻占广州,据有广东,重新恢复军政府,与北京民国政府分庭抗礼。是年国民党派系军人在湘、黔、川各省均有军事进展。同期,苏联共产国际派人与北方吴佩孚、南方孙中山积极联络。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10月15日孙中山民国政府北伐军出征。此前的3月21日,外蒙成立“独立政府”。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1922年6月16日,因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离粤赴沪。

——1923年1月,共产国际作出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决议。2月,在苏联军事援助下,孙中山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就任陆海军大元帅。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共产党员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6月16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举行开学典礼。9月18日,国民党发布《北伐宣言》。因为冯玉祥北京政变成功,电请孙中山北上议政。中国又出现了和平统一的曙光。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北京。南北和谈无望,7月1日,广东大元帅府改组,成立民国政府,汪精卫出任民国政府主席,蒋介石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八委员之一,并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

——1926年5月,北伐先遣部队攻入湖南。7月,北伐军全线出击。这是一次百万军队的相互厮杀。国民党人的“武装北伐”与北洋政府的“武力统一”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证明中华民国成立十五年之后,它所宣示的“共和”仍然是一种政治幻景。

“南北战争”让一个地方政府(在广州)颠覆了一个中央政府(在北京),你说这是成功的“革命经验”?还是引以为诫的历史教训?

事实之二:两线作战,多角纷争,北京的中央政权因为内耗而无力于自我维持。

——1917年7月1日,张勋策划清室复辟。事前,段祺瑞曾表示反对,但因段的心腹大将徐树铮参加过徐州会议,这给张勋造成了幻想。7月3日,段祺瑞于天津西南马厂兵营组织“讨逆军”,自任总司令,讨伐复辟。讨逆之战是北洋系统最正义、最智慧的“内战”。段祺瑞一石二鸟,驱除张勋,再造共和,迫逐黎元洪,独揽大权,北洋军阀间的争斗进入新阶段。

——1920年7月14日至7月18日,直、皖双方在京、津一带激战五日,段祺瑞之皖系主力被直系吴佩孚所歼。北京政权转移于曹锟、吴佩孚之手。段祺瑞与日本政府关系密切,皖系失败,日本侵华图谋出现断档。

——1922年4月27日,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战争之因,一为两派后台不同——直系后有美国,奉系后有日本;二为对梁士诒内阁态度不同。十二万五千直军对十二万奉军,相搏于京、津之间。拼杀七天,直军获胜,张作霖率奉军退出山海关。

——1924年9月3日,江浙战争爆发。此前,皖系将领、浙江督军卢永祥因曹锟贿选总统,已与孙中山、张作霖建立了联系,故招致直系军阀孙传芳从福建、齐燮元从江苏的夹攻。卢奋起抵抗,但作战不力,退至上海,孙传芳占领杭州。

——1924年9月4日,受了江浙之战的引燃,张作霖通电讨伐曹锟、吴佩孚,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与直军各二十五万人,皆有海军、空军配合,在冀东、热河一线展开阵地战。前线失利,后方倒戈,直军大败,有二十万被歼、被俘。直系将军冯玉祥阵前政变,占领北京。因为战争中段祺瑞对瓦解直军作过贡献,故直、奉大战后北京政权形成了张、冯、段铁三角联盟。他们同意邀请孙中山北上议事,因为孙中山大病中难于认真商谈以及突然病故,南北和平的大门,开而又闭。

——1925年10月10日至11月5日,东南驱奉之战从上海打到徐州。浙闽赣苏皖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率军向驻于上海、江苏、安徽的奉军发起扫荡式突袭,奉军死伤严重,全线溃败。这次战争,成全了孙传芳,使他成为北洋后期拥兵二十万的“江南之王”。

粗略地计算一下,北洋系统的将领们因为相互厮杀而造成的伤亡,远远高过他们与南方国民党军作战的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