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真本事来自好观念 > 第14章

第14章



如果一个人能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在经营自己的专长上,结果会怎样?必然会有所成就!渥沦·哈特葛伦博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他在退休之前是一所大教堂的牧师。他曾经问过一位年轻人是否听过南非树蛙,年轻人坦率地回答:“不知道。”

博士诚恳地说:“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钟的时间阅读相关资料,这样,5年内你就会成为最懂南非树蛙的人,你会成为这一领域中最具权威的人。”

年轻人当时不置可否,但他后来却常常想起博士的这番话,觉得这番话真的道出了许多人生哲理。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每天投资5分钟的时间(与5个钟头的时间相比实在是少之又少)努力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想想看,我们的人生戏剧舞台的大幕早已拉开,可是今天的你是否会为明天的剧情而加以排练呢?

伍迪·艾伦说过,许多人在生活中90%的时间都是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度过的。大多数人的生活层次只停留在:为吃饭而吃、为搭公车而搭、为工作而工作、为了回家而回家。他们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就这样,一直到老死。我猜想很多人临到退休时,才发现自己虚度了大半生,剩余的日子又得在病痛中一点一点的流逝。

人生的赢家与输家之间的距离,并不如大多数人想像的是一道巨大的鸿沟,其实只差别在一些小动作的准备上:每天花5分钟阅读、多打一个电话、适当时机的一个表示、在表演上多费一点心思、多做一些研究,或在实验室中多试验一次。

在实现理想时,你必须与自己做比较,看看明天有没有比今天更进步,即使只有一点点。

只要脑子再多一点知识;

只要脸上再多一点微笑;

只要动作再敏捷一点;

只要事前再多准备一点;

只要细节再多注意一点;

只要沟通时再多一点亲切感;

只要再多培养一点创造力;

只要再多一点果断的决策力。

通常只有遇到实际的状况后,才能分辨出你的能力足不足以胜任那份工作。如果你是一个外科医生,人们无法知道你的医术是否高明,只有你在动手术时手脚笨拙,才说明你医术不佳;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人们无法知道你厨艺好不好,除非你准备了一顿让人食不下咽的餐点,人们才会晓得。

评断你能力的裁判不是你的老师、你的客户或你的朋友,而是你自己!

在行动之前,你自己就知道你是否足以担负起这一个任务。你可以想尽办法掩饰你的无能,并祈祷没有人会发现你知道的很少、动作多么不熟练。但终究你还是得面对自己的无能,也必须自己想办法改进。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解释你为什么长时间仍然无法胜任一项工作。第一天你可能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你就应该懂点什么。第一次尝试一份工作,你可能没办法表现得很完美,但经过一两次的练习和准备,你应该要比第一次做得更好才对。

第23节:大胆冒险尝试去做

别人可能无法真正断言你是不是一个有实力的人。在实际的表现之前,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动机或企图,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诚不诚实、值不值得信赖,只有你自己才知道这笔交易公不公平。

人们通常了解他们自己是不是欺骗了他人,如果自己连这点都不知道,那真的太可悲了,你不仅欺骗了所有人,甚至还不肯对自己坦白。

不论你想追求的是什么,你必须强迫自己增强能力以实现目标。这就需要钻研自己的领域。认真地研读、仔细地观看、专心地聆听这行业中顶尖人士的言行举止,并学习他们的作为。常和工作领域的最新发明、最先进技术和最新研究的信息保持联络,参加新的发表会、展示会、讨论会或其他各种集会,敏锐地观察相关的新趋势、新发现,你会为从中发觉新的可能而兴奋莫名,这表示你可能已基于过去的努力而为未来发现了新的方向,你将会越来越杰出。

因为你善用今日的每一分每一秒,所以为明日的人生规划了更完善的方向。

好观念基本功

上天待人最公平的一点是给了每人相同的一天24小时。别只怨恨上天没赐给你发挥所长的机会,而应该问问自己为机会做了些什么?行前规划做了吗?充实自己了吗?倘若还不足,省下咒骂上天的时间,好好为明日多做些准备吧!

22大胆冒险,尝试去做

如果我们能够尝试着向前走,不被艰难和黑暗吓倒,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世上没有一步登天的事,必须不断地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经历错误,再加以修正。对于那些成功者而言,他们不可能不用按部就班,轻而易举地就获取胜利的果实,而是得在尝试中逐步逼近预设的目标。显然,没有尝试,任何人都是无法成功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觉有的时候一条路看着黑,但是走下去却未必如此,往往是走到近处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并不太黑,甚至根本就是“亮”的。这不仅是自然界的一种情形,在人生的事业、爱情、家庭、金钱和人际关系上也是如此。坐在那里想,越想越可怕;坐在那里看,越看越黑暗。如果我们能够尝试着向前走,不被艰难和黑暗吓倒,大胆地去探一探究竟,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

这点我们可以从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创始人玫琳·凯的奋斗故事中看出来。

“我首次举办玫琳凯化妆品销售展时碰了一鼻子灰。我当时急于想证明可以让许多女孩子购买我们公司的护肤产品,我希望自己举办的销售展能一举打响公司品牌。但是那天晚上我总共只卖了一块五毛钱。离开销售展地点后,我开车拐过一个街角,趴在方向盘上哭了起来。‘那些人究意怎么了?’我问自己,‘她们为什么不要这种奇妙的护肤品?’一阵恐惧感掠过我的心头。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怀疑自己是否太冒险了,或许准备得还不够充分。我之所以忧心忡忡,是因为我把毕生的积蓄全部投到这项新产品的研发中了。我对着镜子问自己,‘玫琳,你究竟错在哪里?’这一问却使我恍然大悟,因为我竟然从来没想过请人订货。我忘了向外发订货单,却只是指望那些女人会自动来买东西!”

“是的,我失败过,而且几度差点崩溃。但是分析了前因后果之后,我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我数千次向玫琳凯公司的员工们讲述这段往事。我要他们知道,我首次举行化妆品销售展时的失败经验,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志。那次的失败是我后来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我确信生活就是一连串的尝试和失败,我们只是偶尔获得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尝试,勇于冒险。”

还有,你相信一件事吗?人人都是天生的冒险家。根据研究指出,人类从出生到5岁之间,即生命开始的前5年,是冒险最多的阶段,学习的能力远比往后数十年更强、更快。试想,一个不到5岁的幼儿,整天置身于从未经历过的环境中,要不断地自我尝试,学习如何站立、走路、说话、吃饭等等。这个阶段的幼儿,无视跌倒、受伤,一切冒险皆视为理所当然,也因为如此,幼儿才能逐渐茁壮成长。反而是当一个人年纪越大,经历过越多事情之后,就变得越来越胆小,越来越不敢尝试冒险。这是为什么?

理由很简单,因为,大多数人根据过往的经验得知,怎么做是安全的,怎么做是危险的。如果贸然从事不熟悉的事,很可能会对自己产生莫大的威胁。所以,年纪越大的人通常越讨厌改变,喜欢安于现状,因为这样才能让他们感觉舒服。

行为学家把这种心态称为“稳定的恐惧”,意思是说,因为害怕失败,所以恐惧冒险,结果“观望”了一辈子,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殊不知,凡是值得做的事多少都带有风险。

行为学家的研究证实,人类冒险是正常的,不冒险才是异常。虽然,大多数人害怕挑战,但通过冒险活动可以让人更健康、积极、有活力,并能产生自信。从不冒险的人,不但容易忧郁颓丧,暴饮暴食,承受压力的能力也比较低。

害怕冒险往往是因为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然而,有趣的是,一旦勇于接受挑战之后,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恍然大悟:自己拥有的能力竟然远远超过原来的想像!

了解自己具备“超能力”的确是一件非常过瘾的事。据说,在美国的企业界,目前最流行的就是去参加户外挑战课程,如攀岩、急流泛舟、荒地探险、单车越野等等,因为这些冒险活动可以让人们萎靡已久的身心重新得到振奋。

第24节:充分挖掘你的潜能

冲浪,也是一个挑战极限的活动。冲浪者在学习驾驭浪头时,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对抗一股无法掌握的庞大力量。永远不可能有两个相同的浪,海浪总是变化多端、捉摸不定。但是,冲浪者却把这些视为考验身心的大好机会,他们甚至会主动寻找大浪,浪越大,乐趣越多,即使可能会被浪击倒,吃进满嘴的沙粒,也无所谓。他们坚信,不去经验就无法突破。

冲浪者把对大海的恐惧当成兴奋剂,反过来利用这股力量去完成目标。这就如同医学报告指出,人体在危险的情况下,会进入一种“高度警戒”的状态,帮助自己立刻有效地应付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