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风云人物汉武帝 > 第5章

第5章



周亚夫粗着脖子吼道:“我买的是殉葬用的器物,怎么说我造反呢?”

廷尉冷笑一声说:“这就是说你生前不造反,死后就可以用这些武器造反喽?”

面对廷尉的强词夺理,周亚夫气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他索性闭上嘴,不愿再跟这班人讲话。

周亚夫原以为景帝能查明真相放他出去,但看到平常见到他低声下气的廷尉对他如此不客气,周亚夫也明白有人在给他撑腰。他明白过来,这一到廷尉府,自己已经落在陷阱之中,无法逃脱了。在监狱里又没有别的自杀方法,他就决定绝食,连着五天,水米不进。最后,他大口吐血,凄惨地死在狱中。

汉景帝听说周亚夫自杀身亡,心中若有所失。他不愿意别人议论他对功臣无情无义,刻薄寡恩,就封周亚夫的兄弟为侯,但周家已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王皇后听说这件事,心中高兴又去掉一个强敌,她和窦太后一起要求景帝封王信为侯。这次再也没有人反对了,王信挺顺利地当上了侯爷。刘彻也是遂了心愿,他终于借景帝之手除掉了强悍难驭的功臣周亚夫,更稳地坐在皇储的位置上。

汉景帝本来就喜欢刘彻,把他立为皇太子后,更加热心培育,希望他成为未来的明智之君。

汉景帝时期的宫廷里,黄老学说的气氛十分浓厚。汉初的几代君主把黄老之治当做永固江山的法宝,宫廷中也把黄老之学当做必修科目。

窦太后尤其倡导黄老之学,就连景帝也不得不学习黄老思想,她还让皇太子刘彻和窦家的子弟学习《黄帝》和《老子》这两部黄老思想的经典。

窦太后本意希望自小接受她教育的小儿子刘武继立景帝之位,但刘武争储失败,她本人终究无法改变父死子继的皇位继承制度和传统。她还想到此时刘彻毕竟年幼还可以教育,而且刘彻的积极支持者又是自己的爱女刘嫖,所以窦太后最后同意立刘彻为皇太子。

七岁登上储位(3)

窦太后把景帝叫来,对皇太子刘彻的教育问题做了一番指示。她说:“早些年,大臣贾谊上了一个奏本,说皇太子要成才,就要早期教育,并应为他选些贤良的人做老师,只要教育得法,老师品行端正,则皇太子也能品行端正,这样天下就能安定了。”景帝恭敬称是,回头给刘彻找老师去了。

卫绾是个多才多艺而又忠厚老实的人,他年轻时很会玩车子,在文帝时做过保卫工作的中郎将。景帝时,他因有才有德被任用为河间献王刘德的太傅。在他的引导下,刘德从一名纨绔子弟变成一个知书识礼的王爷。

吴楚七国之乱时,卫绾忠于景帝,平叛立有战功,被升为掌管宫城外禁卫兵的中尉,后来又被封为建陵侯。此人才德兼备,且又能文能武,在朝廷中挺有威望。

景帝聘请卫绾为皇太子刘彻的老师,称太子太傅。卫绾是个儒者,他是后来独尊儒术的执行者。多才多艺而又忠厚老实的卫绾对刘彻教育了六七年之久,对刘彻的思想有重大影响。后来卫绾调任御史大夫一职,他推荐另一名儒家学者王臧给汉景帝。景帝拜王臧为太子少傅,他是当时有名的儒学大家申公的学生,有着深厚的儒学功底。

皇太子刘彻在宫中接受了多种学术思想的影响。在窦太后控制下的宫廷氛围里,他接受了黄老思想的熏陶;从父皇景帝那里,又受到刑名思想的影响;卫绾和王臧又正式教授给他儒学的精髓。这种纷繁复杂的思想大熔炉,对少年刘彻都有不同的影响,这也是他思想倾向和历史活动呈现复杂多变性的主要根源之所在。

除了向老师学习以外,刘彻还从身边的同伴中学到不少别的知识。有个叫韩嫣的少年,是他小时候的伙伴。韩嫣是韩王信的曾孙,韩王信因受围困而投降了匈奴。公元前166年的春天,他的儿子韩颓当回归祖国。韩嫣随其祖父韩颓当一起到了长安。韩嫣出生在匈奴,精于骑射,而且他走南闯北,多见多闻,尤其了解匈奴的情况。刘彻就向韩嫣学习骑射,听取有关匈奴的故事,增强了抗击外侮的信心。

皇宫是文化的集中地,丰富的皇家藏书和良好的文学气氛,使刘彻自幼便对文学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喜欢读儒家经书,也喜欢吟诵辞赋。辞赋是汉代最发达、最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上承楚国大诗人屈原的《离骚》,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混合文体,有文采光华、结构宏伟和语汇丰富的特色。皇太子刘彻十分喜爱这种文体,他对枚乘等人的作品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后来用这种文体写出了《悼李夫人赋》、《秋风辞》等具有一流文学水平的作品。

几年的太子生活在读书声和马蹄声中匆匆度过了,刘彻已成长为一个英俊少年。他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多方面才能,文武兼备,有胆有识,思想活跃,心境开阔的皇太子,为他未来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丰厚遗产的继承人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的正月,这是一个阴冷昏暗的早晨,从景帝的后宫中传出嫔妃们的悲声,四十八岁的汉景帝因为生病,撒手告别了人间。他从三十二岁即皇帝位到四十八岁驾崩,一共在位十六年。“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扶立已在皇太子位置上等待了九年的刘彻登上皇帝的宝座,即后世人所称的汉武帝。

刘彻当时年仅十六岁。从一个无忧无虑的皇太子骤然间成为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主,刘彻不禁有些手足无措。失去父皇的悲哀和登上皇位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刘彻先将父亲的灵柩发葬到长安东北四十五里的阳陵。接着在高祖刘邦时所建的未央宫正殿里,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大典。

刘彻在未央宫正殿的御座上端坐,接受群臣的祝拜。群臣的颂贺声使得刘彻真正感到了皇权的威力。

登上皇位之后,刘彻最不能忘的是帮助他夺储和继位成功的几位至亲。他的第一份诏书就是几张委任状。他先封母亲为皇太后,窦太后为太皇太后,封长公主刘嫖的女儿阿娇为皇后,入主中宫,实现了他小时候“金屋藏娇”的诺言。

为了稳固自己的位置,汉武帝又封自己的母舅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那位敢于冒险的外祖母臧儿被封为平原君,这一切都是这个大胆的女人所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她是这次冒险的最大赢家。

汉武帝把这些人都封了一官半职之后,这才静下心来正视刘家几代人历经六七十年时间给他留下的这份遗产。

汉高祖刘邦从泗水亭长起家,趁着兵荒马乱,靠自己的胆识,拉起一支反秦的队伍。他交了不少的朋友,而且为人讲究义气,因而势力发展很快,最后在与项羽争夺全国大权时,以弱胜强一统天下,建立了汉帝国。

汉建国之初,正是多年战乱之后,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国力薄弱。就连刘邦出门也找不到清一色的四匹马来拉车。那些官至丞相的大臣们上朝时也只能坐上牛拉的车子。平常百姓家的日子更加难过,家徒四壁,没有隔宿之粮。当时无论是国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十分贫困。

等到天下基本上平定下来之后。刘邦下令采取一些恢复农业的措施,对于不务农的商人则采取打击措施,不准他们穿绸缎做的衣服,不准他们乘坐车辆,并且加重了商人的负担,在社会上给商人低贱的地位。农民都回到土地上,农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对于北方匈奴的侵扰,刘邦曾做过一次无力的反击,在白登山上被匈奴骑兵围了七天,幸好陈平贿赂匈奴单于的阏氏(妻子)这才侥幸生还。为了不加重百姓负担,汉高祖忍辱负重,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策,节省精力发展国内经济,以图后报。

到吕后、惠帝时期,社会刚刚步入太平,仍对商人进行限制,规定不许工商业者及其子孙做官。官吏的薪俸和政府的开支仍向农民征收,但已减少了巧取豪夺的现象。地税一般保持在十五税一左右。农民减轻了负担,有了小块的土地,生活也日渐好起来。上自皇帝、下到诸侯,各人有各人的汤沐邑,这样各自收支平衡,不靠政府拨给经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到文景时期,继续实行与民休息的休养生息政策。统治者清静节俭,使全国的百姓免受过分的劳役之苦,以保证他们的耕作时间。如果不遇上大的水灾和旱灾,人民可以家家自足。无论城里还是乡村,官府的仓库里满满地装着粮食和钱财。长安城内国库中的钱堆放在一起,因为时间太长,用来穿钱的绳子都烂断了,铜钱散乱在一起,多得无法计算。粮仓里的粟米,一层一层向上堆,堆得太高,甚至有许多粮食从仓中流到露天之下,因而烂掉不能再吃。

这时候,就连平民百姓都能骑上自己的马匹在大街小巷中往来奔忙。田野里的马牛更是成群结队。要是有人骑着一匹雌马或者小马,人们都会瞧不起他,嫌他太寒酸,因而不愿跟他往来,就连看城门的小官吏也都能有好肉、好饭享用,可见当时天下之富。

官位不高的小官吏们,因为生活优裕,直到自己的孙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也不愿图谋升迁。有的人总是干一种官职,时间太长了,甚至把官名改变成了自己的姓。人们只记得他的官名,反而忘了他的姓名。有些看仓库的就从儿孙起改姓“仓”或者“库”。

衣食足,知礼节,文景时期人人自爱,把犯法看成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互相之间劝勉多做好事,不愿因为做坏事而受到朝廷的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