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侠女奇缘 > 第40章

第40章



  说着,进了青云堡那条街,只见街口有座小庙,竖着一根小小旗杆,那庙门挂一块三圣祠的匾,却是锁着门。一进街来,南北对面,都是些栈房店口,也有烧锅当铺;杂货店面。一连问了几处,都不知有这个东庄儿;一直的走出了这五里长街,只见路南一座小野茶馆儿外面,有几个庄家汉在那里喝茶闲话。老爷说:"  下来歇歇儿罢!"  说着,下了车,也到那灰台跟前坐下。随缘儿便从腰间拿下茶叶口袋来,叫跑堂儿泡了壶茶。老爷问那跑堂儿说:"  你们这里有个东庄儿么?"  刃隅堂的见问,一手把开水就搁在灰台儿上扶着,又把那只胳膊圈过来,抱了那壶茶儿,歪着头说道:"  咱们这里没个东庄儿啊!"  老爷说:"  或者不在附近也定不得。"  跑堂儿指手画脚的道:"  不啊!客人你顾着我的手瞧,西沿子那个大村儿,叫金家树,这东边儿的叫青树,正北上一攒子树那一块儿,都是黑家窝铺;这往近了说,那道小河子北边的一带大瓦房,叫小邓家庄儿,原本是二十八棵红柳树邓老爷的房子,如今给了他女婿一个姓褚的住着,又叫作褚家庄。"  说到这里,老爷忙问道:"  这姓褚的可是人称他褚一官的不是?"  跑堂儿说道:"  哇!就是他,他是镖行里的。"  安老爷向公子说道:"  这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呢!原来只在眼前。他在西庄儿说话,又是他家的房子,自然就叫作东庄儿了。"  公子听了,忙着放下茶碗说:"  等我先去问他在家不在家?不要到了跟前,又扑个空。"  说着,也不骑牲口,带了随缘儿就去了。

一过北道,便远远望见褚家庄,虽不比那邓家庄的气概,只见一带清水瓦房,虎皮石下剪白灰砌墙,当中一个高门楼的如意小门儿,安着两扇黄油板门;门前也有几株槐树,两座砖砌石盖的平面马台石。西边马台石上,坐着个干瘦老者,却是面西,看不见他的面目,怀中抱了一个小孩子;又有个十七八岁的村童,蹲在地下,引逗那孩子耍笑。离门约有一箭多远,横着一道溪河,河上架着个板桥。

公子才走过桥,又见桥边一个老头子,守着一个筐子,叼着根短烟袋,蹲在河边洗菜。公子等不得到门,便先问了他一声说:"  你可是褚家庄的?你们当家的在家里没有?"  问了半日,他言也不答,头也不回,只顾低了头洗他的菜。随缘儿一旁看不过,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说:"  喂!问你话呢?"  他方才站起来,含着烟袋,笑嘻嘻的勾了勾头。公子又问了他尸问,他但指指耳朵,也不言语。公子道:"  偏又是个聋子。"  因大声的喊道:"  你们褚当家的在家里没有?"  只见他把烟袋拿下来,指着口,啊啊啊了两声,又摇了摇头;原来是个又聋又哑的,真真十哑九聋,古语不谬!

不想公子这一喊,早惊动了马台石上坐的那个人;只见他听得这边嚷,回头望了一望,连忙把怀里的孩子交给那村童抱了进去。又手遮日光,向这边一看,就匆匆的跑过来,相离不远,只见手一拍,口里说道:"  可不是我家小爷?"  公子正不解这人为何奔了过来,及至一听声音,才认出来不是别人,正是他嬷嬷爹华忠。原来华忠本是个胖子,只因半百之年,经了这场大病,脸面消瘦,须发苍白,不但公子认不出他嬷嬷爹来,连随缘儿都认不出他爸爸来了。一时彼此无心遇见,公子一把拉着嬷嬷爹;华忠才想起给公子请安。随缘儿又哭着,围着他老子问长问短。华忠道:"  咳!我这时候没那么大工夫和你诉家常啊!"  因问公子道:"  我的爷,你怎么直到如今还在这里?

想我和你别了,将近两个月,我是没一天放心!好容易挣扎起来,奔到这里,问了问寄褚老一的那封信,他并不曾收到,端的是个甚么原故?我的爷,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  说着,急得搓手顿足,满面流泪。

公子此时也不及从头细说,便指给他看道:"  你看那厢茶馆外面坐的不是老爷?"  华忠道:"  老爷怎么也到了这里?敢是进京引见。"  公子道:"  闲话休提,我且问你褚一官在家也不?"  华忠道:"  他不在家,他这两天忙呢!"  因看了看太阳,说:"  大约这早晚也就好回来了。大爷你此时还问他作什么?"  公子道:"  这事说也话长,你先见老爷去就知道了。"  华忠便同公子飞奔而来,路上不及闲谈,到了跟前,老爷才瞧出是华忠,因说:"你从那里来?"  华忠早在那里摘了帽子磕头说:"  奴才华忠,险些误了大爷,误了老爷事,奴才该死,只求老爷的家法。"  老爷道:"  不必这样,难道你愿意害这场大病不成?起来。"  华忠听了,才戴上帽子爬起来。

一旁坐着喝茶的那些人,那里见过这等举动,又是老爷奴才,又是磕头礼拜,知道是知县下乡私访来了,早吓得一个个的溜开。跑堂儿的,是怕耽搁了他的买卖,便向安老爷说:"  我看这个地方儿屈尊你老,再也不好说话,我这后院子后头,有个松棚儿,你老搬到后头去,好不好?"  老爷正嫌嘈闹;公子听得有个松棚儿,觉得雅致有趣,连说:"  很好。"  便留了戴勤看行李,跟了老爷搬过后面去。公子到那里一看,那里什么松棚儿,原来是四根破竹竿子支着的;上面又横搭了几根竹竿儿,把那砍了来做柴火的带叶松枝儿,搭在上面晾着,就此遮了太阳儿;那就叫松棚儿,不觉着一笑。忙叫人取了马褥子来,就地铺好,爷儿两个坐下。老爷便将公子在途中遭难的事,大约说了几句,把个华忠急得哭一阵,叫一阵,又打着自己的脑袋骂一阵。老爷道:"  此时是幸而无事了,你这等也无益。"  因又把公子成亲的事告诉他,他才擦擦眼泪,给老爷、公子道喜。又问:"  说的谁家姑娘,十几岁?"  老爷道:"  且不能和你说这个,你且说你怎的又在此耽搁住了呢?"  华忠回道:"  奴才自从送了奴才大爷起身,原想十天八天就好了,不想躺了将近一个月才起炕;奴才大爷给留的二十两银子,是盘缠完了,几件衣裳,是当尽了。好容易挣扎得起来,拼凑了两吊来钱,奴才就雇了个短盘儿驴子,搬到他们这里。他们看奴才这个样儿,说给奴才作两件衣裳好上路,打着后日一早起身。不想今日在这里遇见老爷,也是天缘凑巧;不然,一定差过去了。"老爷道:"  这里自然就是你那妹夫褚一宫的家了。他在家不在家?"  华忠道:"  他上县城有事去了,说也就回来。"  老爷说:"  他不在家也罢。我们先到他家等他去,我要见他有话说。"  华忠听了,口中虽是答应,脸上似乎露着有个为难的样子。老爷道:"  他既是你的至亲,难道我们借个地方儿坐也不肯?你有什么为难的?"  华忠道:"  倒不是奴才为难。有句话,奴才得先回明白了,他虽在这里住家,这房子不是他自己的,是他丈人的。"  老爷道:"  你这话怎么讲?褚一官是你妹夫,他丈人岂不就是你老子,怎么他又有个丈人起来?"  华忠听了,自己也觉好笑,又说道:"  这里头有个原故。原来奴才那个妹子,两月头里就死了;她死的日子,正是奴才同大爷在店里商量给她写信的那两天,奴才也是到这里才知道。"  安公子听了,便对安老爷道:"  哦!这就无怪那日十三妹,说他夫妻断不能来了。"  老爷连连点头,一面又往下听华忠的话。他又道:"  奴才这妹子死后,丢下一个小小儿子,无人照管,便张罗着赶紧续弦。他有个师傅,叫作邓振彪,人称他是邓九公是个有名的镖客。褚一官一向跟他走镖,就在他家同住。那邓九公今年八十七岁,膝下无子,止有个女儿。他因看着褚一官人还靠得,本领也使得,便许给他作了填房,招作女婿。这老头子在西庄儿住家,因疼女儿,便把这东庄儿的房子,给了褚一官,又给他立了产业,就成起这分人家来。那邓九公一个月倒有二十天带了他一个身边人在女儿家住。这个人靠着有了几岁年纪,又拙又横,又不讲理,又不容人说话。褚一官是怕得神出鬼人,只有他个女儿降的住他。他这几日正在这里住着。每日到离此地不远一座青云山去,也不知什么勾当。据奴才看,倒象有什么机密大事似的。那老头子天天从山里回来,不是垂涕抹泪,便是短叹长吁,一应人来客往,他都不见,并且吩咐他家,不许等闲的人让进门来。如今老爷要到他家去,此刻正不差什么,是那老头子回来的时候,万一他见了,说上两句不知高低的话,奴才待不住,所以奴才在这里为难。"  老爷听了,也为难起来,说:"  我找褚一官,正为找这姓邓的说话,这便怎么样呢?"  华忠道:"  老爷找他有什么话说?"  老爷拍着公子背上背的那张弹弓道:"  我交还他这件东西,还访一个人。"  华忠道:"  依奴才糊涂见识,老爷竟不必理那个疯老头子也罢了。此地也不好久坐,这街上有几座店口,奴才找处干净的,请老爷歇息,竟等褚一官回来,奴才把他暗暗的约出来。老爷见了他,先问他个端的。请示老爷可使得么?"  老爷道:"  自然要见见褚一官。既如此,就在这里坐着等他罢,近便些;你倒是在那里弄些吃的来,再弄碗干净茶来喝。"  华忠忙道:"  这容易,奴才这个续妹妹,却待奴才很亲热,竟象他亲哥哥一般;也因这上头,她父亲才肯留奴才使下,奴才如今就托她预备些点心茶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