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侠女奇缘 > 第77章

第77章



如今那老姑子死了,她这个徒弟,因交游甚广,认得的王孙公子极多。庙里请一位知客代书,并且说带发修行的都可使得。她庙里一年两季善会,知客是要出来让茶送酒,应酬施主的。姑娘,你想这如何是我们这种人家去得的?何况于你。"  姑娘道:"  不必讲,这更不妥了。还有一处呢?"  老爷道:"  那一处却又更近了,又怕姑娘你不肯。这座庙就在我家。"  姑娘笑道:"  伯父家里怎么有起庙来?"  安老爷道:"  姑娘,你却不知我家这所庄园,后墙却是一座土石相间的大山;山后隔着?道长街,统是围墙。那山以外,墙以内,本有我家一座家庙。如今我就要在靠着我那家庙处,给你暂且收拾出一个清净地方来。便是伯母和你张家妹子来着也近便,我们舅太太和亲家太太更可以和你长久同居;离你父母的坟更是不远。你道这处如何?"  姑娘听了一想,还是到他家里去,还是不到他家里去?正在犹豫,只听她干娘问道:"  姑老爷说的还是那里呀?不是挨着戴妈妈她家住的那一所房儿么?"  安老爷道:"  可不就是那里。"  舅太太道:"  姑娘,不用犹豫了!听我告诉你,他家是前后两个大门,里边不通,方才说的这个地方儿,正在他这后门里头。那房子另有个外层门,还有层二门,再没有那么个清净地方儿了。除了正房门供佛,其余的屋子,由着我们爱住那里。离你父母的坟比这里远不了多少;况且门外周围都是成窝儿的家人,又紧近着你妈妈的住房,比这里还严谨呢!就这么定规了罢。"  姑娘见干娘说得这般合式,便说道:"  既这样,就遵伯父的话罢。等我过去再谢伯父伯母。"  安太太道:"  甚么谢不谢。要是果然这样定规了,好趁早儿收拾起来。"  安老爷笑道:"  正是,姑娘你不可叫我白花钱。"  姑娘也笑道:"  二位老人家,你见我那句话说定了改过口?但是我得几时搬过去?"  安老爷道:"  这倒不忙在一时,我算姑娘是二十八日满服,恰好就是这天安葬。

这个月小建,索性等过了十月初斗圆坟。初二日,是个阴阳不将三合吉日,你就这天过去。当下说定。"  安老夫妻又闲话了几句回家。安老爷;安太太便在这边暗暗的排兵布阵,舅太太便在那边密密的引线穿针。

到了何老夫妻安葬之期,事前也作了两日佛事。到了那日,何玉凤便奉了父母灵柩双双合葬,自然有一番悲痛。姑娘脱孝回来,舅太太便催着她洗头洗浴。

姑娘只说:"  我这头天天篦梳,娘没瞧见?我换了衣裳才几天儿,都不用了。"舅太太道:"  姑娘说什么话?这安佛可得洁净些儿,也除去这一年的不吉祥。"姑娘只得依着。舅太太又把给姑娘打的簪子,作的衣服,拿出来一一试妥当了。

到了圆坟这日,安太太和媳妇也一早过来帮着料理一切。

完毕以后,正谈明日的事,忽见晋升匆匆跑过来回道:"  舅太太家打发车来了,说请舅太太立刻回去。"  舅太太满脸惊慌道:"  甚么事呀?"  晋升回道:"奴才问过来人,他说不知道甚么,只说那两房的爷们说的,务必舅太太今日回去才好。"  安太太也慌了说:"  到底是怎么事?"  舅太太道:"  大也不过那几个侄儿们不安静,家里没个正经人儿,我须得走一趟;只是偏碰在今日,那里这么巧呢?"  姑娘先说道:"  娘有事只管去罢,这里的事都妥当了,况且还有伯母妈妈在这里,难道还丢了我不成。"  安太太道:"  你说的也是,今晚我留你妹子在这里陪着你罢!"  舅太太觉得去住两难,便说:"  也罢,我且回去,明日早晚必得赶回来。"  说着,忙忙的换了两件衣服,又包了个包袱,雇齐了车,忙忙的去了。这里舅太太走后,便留下张金凤给姑娘作伴。吃过饭后,点上灯来;二人因明日起早,便也就寝。

次日,安太太才交五鼓早坐了车,灯烛辉煌的来请姑娘进庙。恰好姑娘梳洗完毕,安太太便催她吃些东西,穿好衣服,一面叫跟的人先过那边去侍候,又留人在这边照看东西,自己便同姑娘出去,上了车,张太太母女也上了车随着,出了阳宅大门,一路奔向那座庄园后门而来。姑娘在车里借着灯光,看那座门时,却原来是座极宽大的车门;那车一直拉进门去,门里两旁,也有几家人家,窗户里都透着灯光,却是闭着门户。

走了不远,便望见庄园那座大土山;对面正北,果然有他家一座家庙;东首便是一座小庙的样子。车到门前站住,安太太说:"  到了。"  姑娘隔着车上玻璃一看,只见那座小庙,约莫是五间;中间庙门,却不是山门样子,起着个鞍子似的门楼儿,好象个禅院光景;门前灯笼,照得如同白昼。拿车的小厮们卸了车,车夫便把骡子拉开。安太太和姑娘下来,等张太太母女到了,便道:"  姑娘先走。"  姑娘笑道:"  到了这里,可没我先走的礼了。"  正互相退让着,安老爷同了张亲家,从二门里迎出来说:"  姑娘不用让了。随着我先到各处瞧瞧,等到屋里再说。"  说着,自己便在前引导,前头两个小厮,打了一对漆纱风灯,又是那个女人拿着手照灯照着。姑娘只得扶了人,随着安老爷穿过那座大门。两旁一看,都隔着一溜板院;那板院里也透着灯光,都象有人在里面。再向前走,对着大门,便是一座小小的门楼;迎门曲尺板墙上,四扇碧绿的屏风,上面贴着鲜红的四个斗方,上写着"  登欢喜地"  四个大字;正中屏风不开,西首隔着一道板墙;从东首转进去,便是正殿院落;上面三间正房,东西六闻厢房。顺着正房两边,两个随墙角门进去,一边两间耳房;正院里墁着十字甬路,四角还有新种的四棵小松树。

姑娘看了这地方真个收拾得干净严谨,心下甚喜。安老爷便指点给她道:"姑娘你看,这正面是个正房,东厢房算个客房,西厢房便是你的座落,其余作个下房;这一边还有个夹道儿,通着后院。姑娘你看我给你安的这个家,可还合宜?"  姑娘叹道:"  还要怎么,只是伯父太费心了!"  说着,又回头四围一看,见各屋里都点着灯,只有那三间正殿是黑洞洞的,房门紧闭着。因问道:"  怎的这正殿上,倒不点个灯儿?"  安老爷道:"  我那天不告诉你的,是卯时安位,此时佛像还在我家前厅上供着,等到吉时安位,再开这门不迟。此时开着,防着大家出来进去的不洁净。"  姑娘听了这话,益发觉得这位伯父想得到家,说得有理,便请大家西厢房坐。安老爷和安太太一行人也不和姑娘谦让,便先进了屋子。

姑娘随众进来一看,只见那屋子南北两间,都是靠窗大炕;北间隔成一个里间,南间顺炕安着一个矮排插儿;里外间炕上,摆着坐褥炕案儿;地下有几件粗木油漆桌凳,略无陈设;只有那里间条桌上放着茶盘茶碗,又摆着一架小自鸣钟,四壁糊饰得簇新,也无多贴落;只有堂屋正中八仙桌跟前,挂着一张条扇,一幅双红珠笺的对联。正在看着,仆妇们端上茶来。姑娘忙道:"  给我。"  自己接过茶,一盏一盏的给大家送过茶。到了张姑娘跟前,她道:"  姊姊怎么也和我闹起这个礼儿来了?"  何姑娘道:"  甚么话呢?这就算我的家了嘛!"  张姑娘道:"  就算姊姊的家,可也只好就这一遭儿罢,往后却使不得。"  说着大家归座。安老爷和张老爷便在迎门靠桌坐下。安太太便陪张太太在南间挨炕陪下;姑娘便拉了张姑娘,坐在靠炕凳儿上相陪。这才扭转头来,留心看那挂的字画,只见那幅对联写的是:果是因缘因结果,空由色幻色非空。

姑娘看了这两句懂了,不由得一笑,心里说道:"  我原为找这么个地方儿,近着父母的坟茔,图个清净。谁倒是信这些因啊果啊、色呀空的葫芦提呢?"  看了对联,一面又看那张画儿,只见上面画一池清水,周围画着金银嵌宝栏杆,池里栽着三枝莲花,那两枝却是并蒂的。姑娘看了,不解这画儿是怎生个故事,又见上面横写着四个垂珠篆字。姑娘可认不清楚了,不免问道:"  伯父,这幅画儿是个甚么典故?"  安老爷见问,心里说道:"  这可叫作菡萏双开并蒂花!我此时先不告诉你呢!"  因笑道:"  姑娘你不见那上面四个字,写的是'  七宝莲池'  ,这池里面的水,就叫作'  八功德水'.这是西方救度众生离苦恼的一个慈悲源头。"  姑娘听了,也不求甚解,但点点头。张老爷见这些话,自己插不上嘴,便站起来道:"  这会子没我的事,我过那边儿帮他们归着归着东西去,早些儿弄完了,好让戴奶奶他们早些过来。"  说着,一径去了。

这里安太太和姑娘又谈了一会闲话,东方就渐渐发白起来。

安老爷看了看钟已经交寅正二刻,说:"  叫个人来。"  一时戴勤、华忠两个进来。老爷吩咐道:"  天也快亮了。你们把那正房的门开开,再打扫一遍。"  二人领命出去。

安太太这里便叫人倒洗手水,大家净了手。这个当儿,安老爷出去,不知到那里走了一趟,回来道:"  姑娘到正殿上看看去罢。"  说着,大家出了西厢房,天已黎明,姑娘这才看出这所房子,一切砖瓦木料,油漆灿烂,一色簇新,原来竟是新盖的。心里益发过意不去,便同大众顺着甬路,上了正殿台阶。

进门一看,见那屋里通连三间,正中靠北墙,安着一张大供案,案上先设着一座一殿一卷、雕刻细作的大木龛,龛里安着一座小小的佛床;顺着供案左右,八字儿斜设两张小案;因佛像还不曾请来,那供桌便在东西两角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