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侠女奇缘 > 第79章

第79章



'  人生在世,除了父母是尊佛,那里再寻佛去。孝顺父母,不必求佛,上天自然默佑,不孝父母,天且不容,求佛岂能忏悔;况佛天一理,他又不是忍受贿赂的衙门,听情面的土司,凭你怎的巴结他,他怎肯忍心害理的违天行事。况且你的意思,找座庙原为近着父母,我如今把你令尊令堂,给你请到你家庙来,岂不早晚厮守;且喜你青云山的约法三章,我都不曾失信。"  姑娘此时直感激得泪如雨下,无可再言。

安老爷道:"  且待我点过主,再请你安位。"  姑娘又不懂点主是怎么样一桩事,只得"  人太庙,每事问".安老爷道:"  你不见神牌上主字,那点还不曾点;神像便叫作开光,神牌便叫作点主。"  安太太便拉着姑娘道:"  你照旧跪在这里,看看点一点,你就磕一个头。"  姑娘跪好,安老爷便盥手薰香,请了邓九公、褚一官二位襄点。早有家人预备下朱笔,蓝笔,鸡冠血,净水。邓家翁婿便从龛里请出那神主来。老爷先填了蓝,后填了朱。姑娘跪在那里,只记着磕头,也不及仔细去看。

点完了照旧人龛。安老爷退下。姑娘站起来,安老爷便说道:"  姑娘,这安位可是你自己的事了;但是他二位老人家,自然该双双升座,为是你一人断分不过来。况且令尊的神主,究竟不好你捧了人龛,这便是我从前和你讲过的女儿家父亲尊、母亲亲的话,如今也叫玉格替你代劳,你便捧了你令堂的那一位。"  姑娘一听,心里说道:"  敢则《三礼汇通》这部书,是他们家纂的,怎么越有礼呢?"  只得唯唯答应。老爷看了公子一眼,公子便上前捧了何公的那一位,何姑娘捧了尚太君的那一位,绕过八仙桌子,分左右一齐捧到那座大龛的神床上双双安了位。

你道可煞作怪?只安公子同何姑娘向上这一走,忽然从门外一阵风几,吹得那窗棂纸忒楞楞长鸣,连那神幔上挂的流苏也都飘飘飞舞,好象真个的有神灵进来一般。

一时大礼告成,早有众家人撒开那张八仙桌,去把供桌安好,随即献上了供品,点齐香烛。有例在前,无可再议,便是公子捧饭,姑娘进汤。供完,安老爷肃整威仪的献了两爵酒,退下来。便先让邓九公行礼。邓九公道:"  不然,老弟今这回事,不是我外着你说,我究竟要算是在我们姑娘这头儿站着,自然尽老弟你和张老大你们两亲家。你二位较量起来,这桩事是你的一番心,你自然该先通个诚,告个祭。这之后才是我们。"  说着,又回头问着何姑娘道:"  姑娘,你想这话是怎么说不是?"  姑娘连称很是。安老爷更不推让,便上前向檀香炉内炷了香,行过礼。姑娘便在下首跪拜。众人看那香烛时,只见灯展长眉,双花欲笑,烟绝宝篆,一缕轻飘,倒象含着一团的喜气。随后,安太太也行过了礼,便是张老夫妻。到了邓九公,便和他女儿女婿道:"  我爷儿三个一齐磕罢。"  他父女翁婿拜过,邓九公起来,又向安公子:"  老贤侄,你夫妻也同拜了罢。也省得只管劳动你姐姐。"  安老爷道:"  给他叔父婶母磕头,岂不是该的?难道还要姑娘答拜不成?"  姑娘笑道:"  礼无不答,岂有我倒不磕头的礼呢?"  张姑娘此时,早过去西边站了下首。邓九公道:"  姑娘,既这等说,可得过上首去。怎么说呢?

这里头有个说法,假如你二位老人家,在他们小两口儿磕头的时候,他二个还一揖,答两拜,也只好站上首,断没在下首的。"  说着,褚大娘子早把姑娘拉着东边来站着。安公子一秉虔诚的上前炷了香,居中跪下,磕下头去。张姑娘在这边随叩,何姑娘在那边还礼,正跪了不先不后,拜了个成对成双。

列公,可记得那周后稷庙里的缄口金人背上那段铭,说道是:"  戒之哉!毋多言,多盲多祸;毋多事,多事多患。"  正经方才姑娘还照一年头里那番斩钢截铁、海阔天空的行径,你们既说不用我还礼呀,我们就算咧,岂不完了一天的大事?无奈她此时是疑心静气,聚精会神,生怕错了过节儿,尸定要答拜回礼。不想这一拜,恰好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俨然是金镶玉琢,风舞龙盘。

安老夫妻、邓家父女四个人在后边看了,彼此点头会意,好不欢喜!正在看着,只见那供桌上蜡烛花,齐齐的双爆了一声。那烛焰起得足有五寸多长,炉里的香烟,袅袅的一缕升空,被风吹得往里一转,又向外一转,忽然向东吹去,从何玉凤面前绕过身后,联合了安龙媒,绾住了张金凤。重复绕到他三个面前,连络成一个团团的大圈儿,好一似把他三个围在祥云彩雾之中一般。玉凤姑娘此时只顾还礼不迭,不曾留意。大家看了,无不纳罕。安老爷在一旁拈着几根胡子儿,默然含笑道:"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子思、子良不我欺。"  一时撤馔,莫浆,献茶,礼毕。褚大娘子便走过来,向玉凤姑娘耳边悄悄说了几句话,姑娘连忙点头。只看她走到安老爷、安太太跟前,说道:"  伯父、伯母,今日此举,不但我父母感激不尽,便是我何玉凤也受惠无穷。方才是替父母还礼,如今伯父母请上,再受你侄女儿一拜。"  安老爷道:"  姑娘,你我二人说不到此。"  安太太忙把姑娘扶起。邓九公在旁点着头道:"  姑娘你这一拜,拜的真是千该万该。只是来看今日这番光景,你还要称他甚么伯父母,竟叫他声父母就是。"  姑娘叹了一声道:"  师傅,我岂无此心,只是大恩不轻言报,论我伯父母这番恩义,岂是空口叫声父母报得来的;我惟有叩天祷告,教我早早得见了我的爷娘,或是今生,或是来世,转生在我这伯父伯母膝下作个儿女,那就是我何玉凤报恩的日子!  "邓九公大笑道:"  姑娘你现钟不打,倒去等着借锣筛。怎的越说越远,说到来生去了。依我的主意,他家和你既是三代香火因缘,今日趁师傅在这里,再把你和他家联成一双恩爱配偶,你也照你张家妹子一般,作他个儿女,叫他声父母,岂不是一桩天大的好事?"  何玉凤不曾听得这句话的时节,还是一团笑脸;及至听了这句话,见她把脸一沉,把眉一逗,望着邓九公说道:"  师傅你这话从何说起?你今日大清早起,想来不醉,便是我和你别了一年,你悖悔也不应悖悔至此,怎生说出这等冒失话来!这话你趁早休提,免得搅散了今日这个道场,枉了他老夫妻的一片好心,坏了我师徒的三年义气!  "这就是:此身已证菩提树,冰斧无劳强执柯。

要知邓九公听了这话,怎的收场?下回书交代。  

第二十五回  何小姐证明守宫砂  安老爷讽诵列女传

这回书接着上回,表的是邓家父女不远千里而来,要给安公子、何小姐联姻。见安老爷替姑娘给她的父母何大翁、何夫人立了家庙,叫她接续香烟。姑娘喜出望外,一时感激欢欣,五体投地。邓九公见她这番光景,是发于至性,自己正在急于成全她的终身大事,更兼受了安老爷、安太太的重托,便要趁今日这个机缘作个牵丝的月老,料姑娘情随性转,事无不成。

不想才得开口,姑娘便说出"  此话休提,免得搅散了今日这个道场,枉了他老夫妻的一片深心,坏了我师徒三年义气。"  这几句话来。这话要照姑娘平日性子,大约还不是这等说法。这是安老爷、安太太一年的水磨工夫,才陶溶得姑娘这等幽娴贞静;又兼看着九公有个师徒分际,褚大娘子有个姐妹情肠,才得这样款款而谈。其实按俗话,这也就叫作"  翻了".这一翻,安老爷、安太太为着自己的事,自然不好说话。张太太是不会调停。褚大娘子虽是善谈,看了看今日这局面,姑娘这来头,不是连玩带笑便过得去的,只说了一句:"  妹妹,请不要着急,听我父亲慢慢的讲。"  此外就是张老和褚一官两个人,早到厢房和公子攀谈去了。

安老爷见这位大媒才拿起一把蒲扇来,就抡圆里碰了这等一个大钉子,生怕卸了场,误了事,只得说道:"  姑娘,论理这话我却不好多言。只是你也莫怪了九公,他的来意正为着你师徒的义气,我夫妻的深心,不要搅散了今日这个道场,所以才提到这句话。"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所以先把他这三句开场话儿作了一个破题,好往下讲出个所以然来。那知此刻的姑娘不是青云山和安老爷初次相见的姑娘了。方才听安老爷说了这几句,便说道:"  伯父,不必往下再谈了,这话我都明白。请听我说:人生在世,含情负性,岂同草木无知?自从你我三家在青云山庄初会,直到如今,一年之久。承伯父母的深恩,我师傅和这褚家姐姐的厚意,那一时,那一事,那个去处,那个情节,不是要保全我的性命,成就我的终身!我便是铁石心肠,也该知感恩情,诸事听命。无奈我心里有难以告人的一段苦楚,虽是伯父母善体人情,一时也体不到此,事已至此,我也不得不说了。想我自从十六岁才有知识,便遭了纪献唐那贼为他那贼子纪成文求婚的一桩岔事,以至父亲持正拒婚,触恼那贼,丧了性命。我见父亲负屈含冤,都因我的婚姻而起;我从那日便打了个终身守志,永远不出闺门的主意,好给父亲争这口气。谁知那纪贼万恶滔天,既逼死我父亲,还放我母女不过,所以我才设法着人送了父亲灵柩回京,我自己便保着母亲,逃到山东地面。听说这九公老人家是一位年高有德的诚实君子、血性英雄,我才去投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