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侠女奇缘 > 第177章

第177章





然后扫荡各穴,孑遗不留。尔其勿悔。

为此特示。

安大人看毕,道:"  告示固好,但俟一月,则铁头陀必回山矣。"  冯小江道:"  师爷说过,一月的限本是诳他,想那贼人有心归降;主就前来了,不等一月。

那一月的话,本是缓他,教他松懈,好从小路而入,作捣巢之计。"  安大人点头佩服。冯小江又拿出一个封筒,包裹严密,说道:"  此是师爷临行时给的,请大人密启。"  安大人收了,即叫冯小江外面歇息。那冯爷出来,与褚一官、陆葆安一同坐了,谈些别后事情。那陆葆安告来了,又各带了几个庄丁。饭后禀见大人。

天到巳正,恰值开头封柬帖之时。安大人冠带齐备,焚香下拜,方拆开一看,见柬上写着八句词是解:"  若问扎营,阳谷县东;若问战期,明月正中;若问计策,须用火攻;若问道路,山后窟窿。"  安大人看了,心中大喜,即叫过毕归元来,说道:"  你在羊角岭多年,必知山中道路。"  毕归元不慌不忙,将一个纸卷呈上。

安大人打开一看,大喜:乃羊角岭前后左右全图也。图中所载,详细已极。

那羊角岭之山川形势,与贼人之名字形状、道途之远近曲折,注得分明,画得细致,无所不有。因向众人说道:"  毕归元真有心人也。"  即命随缘秤出二十两银子赏他。毕归元忙谢了赏。

原来毕归元自有心投降之后,即偷着画一图样,后面注明方向,费了好几天的工夫,方才画成写好,今日果然用着了。

归元遂禀道:"  羊角岭地虽不大,却险峻;人虽不多,却精壮。非有善功之策不行。况摆渡口有法水拦阻要路,那羊眼渡下水就沉,更不易破,又有两处作眼的小店。那捣巢之计,恐难万全。小的有一策,未免涉险:小的在羊角岭时,无事即向山后闲游。见一小路,系无心而得,实崎岖不易行走,比大路近十几里。那一条路名羊肠谷,无跬步可容,无只身可过,贼不能守,而我等亦不能人。小的有一日在山后游玩晚了,急欲回寺,想起那小路,非缘绳而上不可。寻了半天,才得了一个山洞,曲曲折折,转了好几个弯,忽然一派亮光透入,方出洞口,就到青莲寺后,然已走得力尽筋疲矣。后来又词人说,中间还有一处,通着山外,在羊角岭后下坎,离秦封山不远。小的素来好奇,破了一日工夫,带了两个老道,并带了绳子与钩翻枪,实不容易。及至出山,已经日落,是由山里往山外去的。如今是由山外往山里去,大人派人,那时小的可作领路之人。"  安大人点头称是,遂命人把周得胜、郝武、谢标、韩忠四人叫来。四人闻听大人叫,忙一齐进来,垂手侍立两旁。

安大人向他四人道:"  现时趁铁头陀不在青莲寺,必须赶紧破山寨。若要快快成功,非捣巢之计不可,尤非行险不可。

你四人敢领兵深入么?现在毕归元献计呈图,有一条小路,他情愿带领你四人前去。"  周三道:"  我等既投在大人标下,生死听命。倘蒙大人不弃,肯指使我等,虽赴汤蹈火,捐弃顶踵,亦当甘受,以报大恩。况此计出之顾师爷,定之静一上人,千稳万妥,百发百中,安有不肯深入之理!望大人委用勿疑。"  安大人道:"  你等既敢深入,须听毕归元指示道路,要依他言语,还须打仗之时以一当百,方可成功。"  四人得令,退在两旁。

安大人早将褚一官、陆葆安叫来,命他二人带兵五百,虚张声势,假作攻羊角岭,千万不可轻易过他的摆渡口。他虽恃有法水阻住,也不能不派兵防守,此调虎离山计也。哄他在前面张罗,好教他后面中计。二人也领令退下。又教周三等四人也带兵五百,仍命冯小江赴营,一面知会徐参将、田总兵二处,那屠寿年老无用,不必派差。又教随缘传话,明日悄悄动身,大家陆续而行,不必同走,恐露形迹。于是分了三起:大人仍带褚、陆二人与随缘等五六个人一起,冯小江与鲍国恩一起,周三等四人与毕归元一起,次日各走各的。

周三与谢标等五人同出了邓家庄,五人五匹马,庄丁在步下,直奔泰安府阳谷县而来。走了两日,毕归元道:"  我有个主意。我虽还俗,面貌不能大改。咱们一同走着,恐其遇着羊角岭的人,倒要误事。不如我一人单走,咱们营中见面。

听说咱们山后单立一营,不在大人营里。"  周三等点头称是。于是打完尖,出店分手。

单说周三等四人上路,他们只带了两个庄丁,只为沿途服侍,其余都叫他们奔后营单走。那周三等四人走着道儿,说说笑笑,甚是高兴。谢标道:"  三哥,你看今天路上为何有这些男男女女?"  周三一看果然,并且都捧着香烛,仿佛要去烧香的样儿。韩七过去问一位老者说:"  请问今天是庙里有善会么?在什么地方?"  那人道:"  离这块不远三四里之遥,有一座承福寺,那里有一位肉胎活佛显圣,舍药救人,故此我们都上那里去烧香还愿。"  韩七一想,世上那有肉胎活佛,这明明是谣言惑众。周三与郝武听了,尤其不信。那郝金刚就要去看,倒是周三、谢标忙拦他,道:"  咱们有公事在身,并且有限期,若作出事来,误了大事,吃罪不小,总以不去为妙。"  韩七道:"  庙是必由之路,去只管去,外面看看,不必进去即是了。"  大家点头,说着往前走了一会,方才走到庙前,只见人山人海。这座庙并不靠着村庄,一带密密松林,座北向南。庙门口有两根旗杆,三个山门。正山门关闭,走东角门。若依郝武、韩七,就进去瞧瞧。那周三知道其中有异怪,不肯进去,催着郝武大家离了庙前,仍往前行。这庙中之事,后文再表。

且说周三等四人走到天气将晚,面前一条大岭,上得岭来刚一半,看看日已衔山。岭半边有几个小店。周三道:"  众位看天已不早,我前几年走过这条路,往前没有店,就是这岭上的店也是新开的,咱们住下罢!"  韩七道:"  三哥,既然这么说,只好在这里安歇。"  又上了几步,有两个客店,小二来兜揽道:"  六位客官,往那边宿头远哩,就我家安歇罢,有好房间,有好槽道。"  一面说着,就去庄丁手里夺了包裹,一个便来拢头口。周三等跳下马来,谢标道:"  且硼我先自己看看。"  那小二道:"  不必看了,只有我家的房屋好。"  说着大家同进店来。只见店中院子宽敞,有一棵大槐树。那树下坐着一个黑胖汉子,袒着胸肚,腿上生着老大一个烂疮,敷些药,流脓妇血的难看。他叫道:"  客官请进。我起立不便,休罪。"  说着,便叫月小二扶着进来,到柜台里。那柜台边有一个妇人在那里做生活,见他们来,便起身接应,道:"  客官随我来。"  四人看那上面高坡上三阔正房,旁边右首一带厢房,左边好几间槽道,还有一条胡同通后面,那两个店小二牵着四匹马到槽上去,那妇人便引他四人到高坡正房上来,道:"  右边这间明亮。"  进去看时,上面一张正床,侧素一个小铺,一张柳木桌子,几把椅子。众人看这妇人有三十多岁,生得鼻高颧大,穿一件毛蓝布短衫。此时,庄丁二人已把周三等,刃包裹,都送到房里放了方出去,又见店小二提了一桶面汤进来,问道:"  四位客官吃什么?"  周三道:"  酒肉我们自己有,你去做四众饭来,多打些饼。"  韩七道:"  你那新出笼馒头先拿些来,一发算钱还你,我只要白面的。

店小二应了。四人洗完了,都把大衣脱去,又泡得了茶,大家喝茶。
须臾,小二把一盘馒头包子端进来,放在桌上,道:"  白面黄牛肉的,共四十个。"  谢标拿起就吃,那韩七与谢胖子低着头,只顾吃馒头。

二人吃了大半盘,谢标忽然皱了眉头,口里一面嚼着;一面把那馒头拍开,看那里面的馅子。拍了一个,又去拍一个。

郝武看见,问道:"  怎么了?莫非有什么缘故?"  谢标道:"  为何只是肝涅涅的?"  郝武终不放心,忙起身进那里面去。只见那间空屋阴阴惨偿的,没有一物。那个土墙门也无门扇,堆些柴草。再看那侧首墙壁上安着木栅,木栅下面有一块木板,阔有尺半,长约丈余,横卧在墙角边。外面一块青石,挨着那板。

郝武看在眼里,他们本是绿林出身,焉有不懂绿林之事?郝武看那石头约有百余斤重,便把这石块搬开,揭起那板来,只听"  刮喇"  一声响亮,一阵阴风卷起,透进亮光来。原来板的尽头,遮着一个圆溜溜的窟窿,有索头拴着,通出墙那面。郝武低头往洞里一张,大嚷道:"  你们快来瞧!"  不知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第五十三回  四客人除奸奋勇  两女子摆擂扬威

说到周得胜四人单走,先遇着承福寺,几乎惹出事来。幸而周三有见识,不教进庙,落得平平安安过去。不想住在这个店里,翔武因谢标吃馒头疑心馅子内有毛病,故此搜察屋里。

看到那边屋里墙边有一块板,那板里面两根索头拴着,通出墙那面,有个关扳子,把索子往里拉,板便让开;露出窟窿来,往外拉板,仍盖上。进面全看不出,被郝武这一掇,两根索子都带进来,露出洞来。不看万事全休,一看时好不惨人!只看那面低坡下正是个人肉作坊,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挂着人头许多,腿数条,两三个人正在那望切一只人腿。洞边靠着一张短梯子。那几个人听见刮喇喇滑车儿响,回头早看见有人张望,他叫声:"  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