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星船伞兵 > 第49章

第49章



再说,这是我的工作。

检查完毕后,我站在队伍的正前方。“又一次臭虫狩猎,小伙子们。这次有点不同,你们已经知道了。由于它们仍然关押着我方的被俘人员,我们无法在克兰达斯上使用超新星炸弹——必须空降,降落到地面,守住,把克兰达斯从臭虫手里夺过来。不会有船下来回收我们,不过它们会送来弹药和各种补给。如果你被俘了,咬紧牙关,牢牢记住:你身后有你的部队,你身后有整个联邦,我们会来救你们的。沼泽之狐和蒙哥马利上被俘的小伙子们依靠的就是这一点。那些仍然活着,还在等待的人,他们知道我们会出现的。现在我们已经来了。现在我们就要去救他们。

“不要忘了我们能从自己的周围得到帮助,还有更多支援来自我们上方。我们只需要操心我们的那一小块地盘,和演习时一样。

“最后一件事。就在我们出发之前,我收到了杰拉尔上尉的来信。他说他的新腿很好使。他要求我转告你们,他记得你们每个人……他希望你们的名字闪闪发光!

“我也这么希望。给随军牧师五分钟时间。”

我觉得自己又要开始颤抖了。命令他们立正给了我一丝解脱。

“各分队……左舷和右舷……准备空降!”

我检查着这一侧的每个人进入他们各自的茧,此时我的感觉还算镇定。吉米和副排长看着另一侧。随后我们把吉米送进中央发射管的三号舱。他的脸刚被盖住,颤抖又回来了。

“儿子。”

“我知道,父亲。”颤抖马上停止了,“只不过等待受不了,没什么。”

“我知道。还有四分钟。我们可以进去了吗,长官?”

“马上,父亲。”我迅速拥抱了他一下,然后让海军空降舱操作员把我们关进投射舱。颤抖没有再次出现。我很快报告道:“舰桥!里科的硬汉子……空降准备完毕!”

“还有三十一秒,中尉!”她加上一句,“祝你们好运,小伙子们!这次我们要彻底打垮它们!”

“对,船长!”

“万事俱备。等待过程中来点音乐怎么样?”她开始播放起来:“为了步兵永存的荣誉——”

TheEnd



海因莱因和他的《星船伞兵》

作者:姚海军

被誉为“美国现代科幻小说之父”、“美国科幻空前绝后的优秀作家”、“美国科幻黄金时代四大才子之一”的罗伯特·海因莱因诞生于1907年7月7日,1925年进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作为航空母舰和驱逐舰的士官在海军服役。1934年,海因莱因因病退役,重返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但很快又因病辍学。在成为一名科幻作家之前,海因莱因从事过许多职业。当过银矿矿工,作过建筑商,甚至还动过从政的念头。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经济陷入萧条,正在费城美国海军实验站担任工程师的海因莱因被债务压得抬不起头来。恰在此时,一家科幻杂志刊出了一则科幻小说征文比赛的启事,奖金是50美元。从小就是科幻迷的海因莱因决定争取这50美元的奖金,可是,当他写完他的处女作后,却觉得它应该值更多的钱,就把它寄给了当时最著名的科幻杂志《惊人故事》。《惊人故事》的主编——大名鼎鼎的坎贝尔——慧眼识金,当即以70美元买下了这篇小说,它就是海因莱因的短篇杰作《生命线》(Life-Line)。

在《生命线》中,海因莱因将人生描绘成一条“粉红色虫子”,从遥远的过去一直通向未来。现时只是这条“虫子”的某个断面,人们完全可以从这个断面推测出“虫子”的首尾,也就是人的过去与未来。

海因莱因的第一篇作品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对此,美国著名科幻评论家詹姆斯。冈恩这样评论道:“海因莱因在32岁时找到了自己的职业;与此同时,坎贝尔则找到了他的明星作家。”

海因莱因的早期作品,主要是“未来史”丛书。他著名的“未来史丛书纲要”于1941年发表后,曾为许多科幻作家仿效。以此为基础,他创作了大量的“未来史”故事,这些故事在20世纪50年代集中收录在《出卖月球的人》(TheManWhoSoldtheMoon)等中短篇集中。这些集子一版再版,至今仍然热销。

二战结束后,海因莱因开始在美国一流文艺刊物《星期六晚邮报》上连载他的“未来史”系列的重要作品《地球的绿色山丘》(TheGreenHillsofEarth)。这次连载可算是美国科幻的一个历史性事件,它标志着科幻小说从廉价的三流读物向高级的娱乐作品的跃升。

海因莱因还写了很多少年科幻故事,其中的《伽利略号火箭飞船》(RocketShipGalileo,1947)的构思为1950年的科幻电影《目的地:月球》所采用,而这部电影则是20世纪50年代科幻电影走向繁荣的起点。海因莱因随后又连续出版了《滚石太空家族》(TheRollingStones,1952)、《星球人琼斯》(StarmanJones,1953)、《星兽》(TheStarBeast,1954)、《银河公民》(CitizenofGalaxy,1957)等一系列少年科幻故事,在少年科幻小说领域赢得了受人尊敬的地位。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是海因莱因科幻创作的鼎盛期,他连续出版了《傀儡主人》(ThePuppetMasters,1951)、《进入盛夏之门》(TheDoorintoSummer,1957)等一系列高水准的科幻长篇,其中《双星》(Double,1956)、《星船伞兵》(StarshipTroopers,1959)、《异乡异客》(StrangerinaStrangeLand,1961)和《月亮是一个严厉的女人》(TheMooninaHarshMistress,1966)为海因莱因赢得了四座雨果奖奖杯。

海因莱因一生创作了十多部短篇科幻小说集、三十多部长篇科幻小说,其中《异乡异客》仅在美国就卖出了七百万册;1946年、1961年、1976年,海因莱因三次被邀为世界科幻大会的主宾;世界科幻小说协会从1974年起开始不定期颁发“科幻大师奖”,海因莱因是第一个荣获“大师”称号的科幻作家。

1988年,海因莱因逝世。美国华盛顿特区为表彰他的杰出贡献,特别为他颁发了“杰出公民勋章”。

《星船伞兵》是海因莱因最流行的作品之一。1997年,曾执导《机器战警》、《魔鬼总动员》,以及《本能》等高票房影片的国际级导演保罗。范赫文将其搬上银幕,创下了一亿两千万的(全球)票房佳绩,成为大场面科幻片的典范之作。

这部影片在我国也拥有一个庞大的观众群——他们不仅仅只是科幻迷。即使是6年后的今天,从许多电脑或电子音像商场里还经常可以听到人与虫的厮杀声,看到虫族从屁股喷出流星炮击毁人类宇宙远征军战舰的火爆场面——商家仍然喜欢用这部影片的DVD做音响测音碟或展示显示器的诱人效果。

但是,这部电影实际上与它的蓝本小说相去甚远。范赫文严重曲解了海因莱因的原著,将一本严肃的、富有思想性的科幻名著变成了华而不实的媚俗“快餐”。

电影与小说最根本的分歧在于:小说虽然属于星际战争题材,但作家讲述的重点却不是战争,而是年轻的主人公为取得公民权所经受的严酷考验。在海因莱因的很多小说中,都有一个严父形象占据着小说的核心地位,《星船伞兵》也不例外,甚至出现了多个这样的形象。他们实际上是作者的代言人,通过他们的言行,作家畅快淋漓地表达了自己对西方政治及社会生活的独特思考与观点。而这一切在电影中却都被淡化了,范赫文将重点放在了更具画面冲击力的人类与“臭虫”两大种族的血战上。这种定位大大降低了影片的思想性。

《星船伞兵》是一部富有思想性的小说,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夹杂着大量的道德与政治讨论。海因莱因这部作品不仅流露出了作者对天赋人权的质疑,更描绘了一个只有被训练成一名军人才能成为“公民”的“理想社会”,以及一场灭绝性的战争。本书一出版便引起轩然大波。一些评论者认为,这简直是对民主政治的放肆挑战。海因莱因因此戴上了“法西斯主义”的帽子,这种批评的声音一直到海因莱因出版他的另一部重要作品《月亮是个严厉的女人》才渐渐消散。

海因莱因的后期作品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法西斯分子,而是一个深受进化论哲学影响的自由意志论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星船伞兵》的确流露出作者对暴力教育的崇尚(这对当时乃至当下的教育理论也是一种反动)。据说作者当初是将它纳入少年科幻系列来写作的,正是因为书中的暴力描写才使它最终以成人小说的形式被出版。

很多情况下,说一部作品富有思想往往意味着它读起来会很吃力,但《星船伞兵》却是个例外。海因莱因不仅酣畅淋漓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更游刃有余地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强大吸引力。主人公成长之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会牵动着你的情感与神经,即使是那些讨论,也因观点新奇而别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