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妖之传奇 > 64 水族圣女

64 水族圣女



        隐约的海波荡漾声中,只听他轻轻说道:“你自然是不记得啦,都过去了那么多年……可是……可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记得你,不管是恨你的人,还是爱你的人……”

        他热切地望着我,明亮的眸子,却在渐渐暗了下去。他终于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对我微微一笑,转过身子,向殿中走去。他没有回头,脚步轻捷而从容。海中的碧波,在他的身前自动向两边分开,露出中间一条洁白云石铺垫的道路。他身上的白色衫子,临风轻轻飘拂起来,映在檐下渐深的暗色阴影里,如春夜里缓缓盛开的百合。

        我有些奇怪,又有一种隐隐的不安,使得我居然没有追上去再问个清楚。

        一只娇嫩而又略显柔韧的手掌,轻轻握住了我的手。不用回头,只需从她身上那淡淡的香气之中,我便能判断得出来,来者正是夜光夫人。

        她握着我的手,半晌才道:“华岳少君的话,我都听到了。”

        我脸上没来由地又是一热,嗫嚅道:“夫人,我们……我们并没有说什么……”

        夜光在我背后幽幽一叹,说道:“我知道。”她将我身子扳转回来,正对着她而站立,目视着我的脸庞,轻声道:“十七,我来问你,你要好好告诉我……你的这对宝剑,真的便是秋水和望鱼么?”

        我莫名其妙地望着她,不知她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但还是柔声道:“夫人,当初我赠长剑与你之时,不是对你说过么?这对宝剑是我百岁生辰那年,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子赠给我的。只是我向来不好剑术,那长剑太沉,我年幼力薄,拿着又好生吃力,这才赠给夫人使用。莫非有何不妥之处么?”

        夜光略一沉吟,问道:“那个女子是什么人,你还记得她的模样么?”

        我摇摇头,道:“那时我还小,以为她是父王的朋友,那天宾客又多,我哪里认得清她是何方的妖怪抑或是神仙?只记得她穿一身青绿色的衣裳,头上戴着纱幕。虽然看那身段是个年轻女子,但相貌我倒真是没有看到过。”

        夜光低声道:“我是觉着奇怪,当日你将长剑借我所用,我甫拿到手中,便看出这是一柄法力无穷的神剑。然而不知为何,无论我怎样贯注法力,却始终无法驭使出大的神通,它的功能却只如普通宝剑一般,只是更显锋利罢了。

        我只道是自己看走了眼,孰料今日这双剑到了你的手中,竟然能发挥出如斯的威力。我也是听那荒云道出,方才得知这便是水族神兵秋水剑。秋水望鱼,形影不离,我这才猜出,你随身携带的那柄短剑,必然便是与秋水剑形影不离的望鱼剑了。”

        我今日一再听人提起,说这两柄宝剑乃是绝世的神兵,可是却并无一人详细说起它们的妙处。心中早就有些好奇,趁势问道:“秋水望鱼二剑究竟是何来历?我怎么从未听说过?看上去也绝不起眼,怎可称为宇内第一神兵?”

        夜光微微一笑,道:“秋水望鱼二剑,本是水族圣女秋水姬的佩剑。秋水姬当年凭此二剑纵横宇内、威震四海之时,尚是在三千年前。象我们这样活过千岁之人,才从前辈耆宿口中听说过关于她的一鳞半爪。十七你年岁尚小,自然是不知其详了。”

        我点了点头,又问道:“当年这秋水姬,真个有这么厉害么?怎么方才我从他们口中听出来,说她竟然是魂灵消散,显然是死于非命。她既然如此厉害,又是水族圣女,这三界之中,还有何人能取她性命?”

        夜光犹豫了一下,道:“其实这秋水姬……据说当初是自刎而死……死后此二剑便失去了踪影,都说神剑有灵,不愿落入凡俗之手……天庭对此事一直讳若莫深,三界之中也传说纷纭……总之这与咱们东海无关,咱们又何必打探得那么清楚?以免犯了天庭之忌。”

        我见她神色为难,心知秋水姬之死必有□□,不便再追问下去,移开话头道:“那这秋水望鱼二剑,究竟系何来历呢?”

        夜光见我不再追问秋水姬之事,明显轻松了许多,长舒一口气,说道:“传说这秋水、望鱼二剑,乃是由采自昆仑的同一块玄玉墨铁,由天宫第一巧匠太上生加以分锻冶炼而成。据说太上生有一次游历天下,在昆仑山底发现这块罕见的玄玉墨铁。因为玄玉墨铁韧性极佳、阳和清正,乃是打造兵器的上好佳材。是以太上生欣喜若狂,便将其带回居住的北斗宫中,禀报北斗星君得知之后,便日夜冶炼,立誓要将其打造成为三界第一神兵。

        然而他倾尽心血,最后一道工序总是无法完成。其实寻常兵器打造,往往也是这最后一关最为难过。因为兵器乃是夺人生命之物,讲究的是灵动若生。如无活物精气入驻,则只是一块死铁而已,往往不能运用自如。是以铸造师往往以人头发或指甲代替精血,融入铁水之中,只有这样方能使得兵器具有生灵之气,并能感知主人心意,对敌之时能够与主人息息相通,便自凡铁一跃而为颇具灵性的神兵。

        然而这块玄玉墨铁非同凡物,寻常铸造方法竟是不成。这太上生先后以自己头发指甲丢入铁水,甚至是滴入鲜血,但始终不能成功。他也曾起心要用生灵活祭,但若用凡人祭剑,凡人七窍愚钝,灵气不高,纵然将精魄铸入剑中,也总是不能匹配这玄玉墨铁的灵气。若用妖魔祭剑,又怕会使此剑沾染邪气,成为魔剑。若说是用仙人祭剑,那更是休要提起。但凡修成正果的神仙,个个都有不死之身,能随意云游四海,餐风饮露,而且地位尊崇,岂肯舍弃肉身元神,以为他祭剑之用?

        太上生日夜苦思,更换了几百种冶炼之法,但却屡试屡败。他一急之下,六日之中,便满头的青发都尽数变成雪白。

        那太上生本有一个女儿,乃太上生未成仙时与凡女所生。他得道之后,便也渡了女儿成仙。

        他的女儿名叫望鱼,因为美貌聪颖,大得上元夫人喜爱,当时便在夫人座下充玉女之职。一日望鱼回北斗宫中探望父亲,也是机缘巧合,遇上了北斗宫中的仙吏秋水。二人一见倾心,居然产生了恋情。

        望鱼早由上元夫人作主,将她许配给北溟河神之子,而且婚期将近。望鱼虽然生得温柔可爱,却是个至情于性之人。她此时一心只爱秋水,居然拒收北溟河神送来的聘礼,并且禀告上元夫人,想要退掉这门婚事。北溟河神大怒,上奏到了天帝驾前。虽经上元夫人从中调停,得免二人不受神魂消散之灾,但天帝却欲将秋水与望鱼二人贬下凡间,企图使他们历经轮回转世,消磨掉所有关于前世的情缘记忆。

        然而那秋水与望鱼,倒也真是旷古以来罕见的情种。他们双双从天牢之中逃出,奔到上元夫人驾前求情,表示不愿被打入轮回两两相忘。但此事乃天帝御旨,上元夫人也无能为力。望鱼知道父亲正在为铸剑之事大伤脑筋,竟向上元夫人提出了一个荒谬的要求:他二人愿以自身精血生祭此剑,使魂灵长锁剑灵之中。这样,他二人虽是永不能托胎转生,却能够生生世世,长相厮守。

        上元夫人无奈之下,只得答应了他二人之求,并奏请天帝恩准。当日秋水与望鱼被天将押到太上生的冶炼炉前,紧紧相拥在一起,双双跃入了熊熊烈火之中!”

        我不禁“啊”了一声,想起那壮烈而痴恋的情怀,心中莫名地一痛,忍不住问道:“那后来呢?”

        夜光脸上露出钦佩的神情,道:“据说当时炉中火焰突然冲天而起,红色的火星满天飞舞,炙热的火气几乎要将冶炼炉掀翻开去,老泪纵横的太上生这才醒悟过来,心知是二仙灵气触动了火炎之气,当即念动符咒,将其强行压制下来。

        太上生心痛爱女之死,将全部心血都投入了冶炼之中。七七四十九天之后,炼炉大开,无数赤红云霞自炉中袅袅升起,萦绕不绝,整座炼剑丹房之中,都充满了似兰似麝的奇异香气。就在那些烟霞环绕之中,一双宝剑缓缓升起,剑身紧紧相合,在空中旋转不已,并发出银白色的美丽光芒!

        太上生心知宝剑已经炼成,为纪念爱女之殇,他将长剑命名为秋水,短剑称之为望鱼。因为秋水与望鱼生前乃是爱侣,若是有人拿走其中一剑,则另一剑一定会飞越千里与之相会。所以三界之中方才流传说‘秋水望鱼,形影不离’。

        只是这双宝剑因是仙灵炼成,故此大有灵气,能驱邪魔、增修为,更诱人的据说是当年这位望鱼仙子,本是为上元夫人掌管仙家典籍的玉女,她赴难之前,曾将天宫中最为珍贵的典籍《太阴玉华篇》偷偷盗走,并将其藏在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这《太阴玉华篇》与《赤阳精武篇》都是上古天神女娲与伏羲所传,乃是讲述天地间至阳至阴的道理,暗含造化玄机,若能参透领悟,可以颠倒阴阳五行,纵横三界无敌。望鱼那时早知将死,自不甘心《太阴玉华篇》永远湮没,故此若有人能成为这双剑主人,剑灵必然会指引他如何获得《太阴玉华篇》。

        所以当时这双剑出世之后,三界之中人人皆欲求之,只是碍着太上生与北斗星君之故,不敢明言相夺。然而那太上生在双剑冶炼成功之后,因为耗费元神过度,又心痛爱女之死,不多久便已坐化,魂灵消散在三界之中;而那一双神剑也就神秘地失去了踪迹。

        只到了三千年前,自东海碧波之中,突然降生了一名女子,她自号秋水姬,神通广大、法力超群,一出手便降伏了当时黄、济、淮、青等最强大的四河水神。还强令天下水神为她在东海建造秋水宫作为府邸,并尊她为水族圣女。一时之间,震惊三界。

        到得最后,连天帝也不得不顺应她之意愿,下旨赐她水族圣女之号。而就在众神齐来贺之时,北斗星君突然发现,她手上双剑,便是失踪已久的秋水、望鱼神剑。

        没有人知道她是如何得到双剑,她的一身惊世骇俗的本领又是否真的来自于《太阴玉华篇》,而她本人对此也讳莫如深。

        然而事实上,她真的成为了水族圣女,统管天下水族众生,并执掌降雨洪涝之事。也只有她,方能克制天帝爱女,那个性情古怪孤僻,从来视众水神如无物,连天帝有时都无能为力的天女魃——干旱之神。

        秋水姬身死之后,无人再能够克制天女魃的淫威,天女魃又极是任性妄为,人间经常是赤地千里,生灵死难无数。水神纵然有些神通,也只是杯水车薪。天帝只得向西天佛祖求救,后来由佛祖派遣四部天龙分镇四海,以佛力时时降下甘霖,调节旱情灾害,方能保持大地万物得到休养生息。

        小十七,四海龙王所受之封,便是自那时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