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国师探手入怀,跟着便取出铜轮铁轮,扑击过来。杨过却更无别般兵刃,右手衣袖带风挥出,左手发掌相抗。

郭襄叫道:「老和尚,我说你打不过我大哥哥是不是?你自逞武艺高强,何以手执兵刃,和他空手而斗?好不要脸!」国师哼了一声,并不答话,手中双轮的招数却着着加紧。

黄药师、郭靖、黄蓉正自领兵回救襄阳,突见杨过、小龙女和神雕斜刺杀出,冲上了高台,无不精神大震。黄药师招动令旗,在东南西北中五路兵马中各调兵四千,合成二万,袭击攻城敌军的后方,剩下二万兵马在高台下为杨过声援。宋军人数减了一半,然见杨过上了高台,皆是以一当十,竭力死战。但蒙古射手守得犹如铁桶相似,当真寸土必争。

宋军冲上了数丈,转眼间又给逼了回来。

在襄阳城下,攻城战也激烈展开。安抚使吕文焕不敢临城,全身铁甲披挂,却带两名心爱小妾,躲在小堡中不住发抖,颠三倒四的只念:「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保佑……保佑我一家老少平安……救苦救难  ……」两名小妾替他揉搓心口,拭抹口边的白沫。探事军士流水价来报:「东门又有敌军万人队增援……北门鞑子的云梯已经竖起……」吕文焕翻着白眼,只问:「郭大侠回来没有?鞑子还不退兵幺?」

这时杨过单手独臂,已与国师的铜铁双轮拆到二百招以上。两人武功家数截然不同,但均是愈斗力气愈长,轮影掌风,笼盖了高台之顶,台脚下冲上来的黑烟直熏入三人眼中。

杨过虽无兵刃,始终不落下风。国师激斗中觉得高台微微摇晃,心知台脚为火焚毁,顷刻间便要倒塌,那时势必和杨过、郭襄同归于尽,又见杨过掌法越变越奇,再斗百余招只怕便要为他所制,情急之下,猛地里铁轮向杨过右肩砸下,乘他沉肩卸避,右手铜轮突然飞出,击向郭襄面前。她绑在木桩之上,全身动弹不得,如何能避?

杨过大吃一惊,急忙纵起,挥右袖将轮击落。但高手厮拼,实半分相差不得,他只求相救郭襄,全身门户洞开,国师长身探臂,铁轮的利口冲向杨过左腿。杨过身在半空,急出右足,踢向敌人手腕。国师铁轮斜翻,这一下杨过终于无法避过,嗤的一声,右足小腿中轮,登时血如泉涌,受伤不轻。郭襄「啊」的一声惊叫。国师已掏出铅轮,仍然双轮在手,直上直下的径向郭襄攻来。他知杨过虽然受伤,仍非片刻之间能将他制住,当下只是假意袭击郭襄,使杨过奋力相救,手忙脚乱,处于全然挨打的局面。

郭襄叫道:「大哥哥,你别管我,只须杀了这和尚给我报仇。」但听杨过「啊」的一声﹐右肩为轮子划伤。

小龙女和神雕在台下守护,和周伯通合力驱赶蒙古射手,使他们不能向郭襄放箭。但她全副心神始终放在杨过身上,挥剑杀敌之际,时时抬眼望高台,突然间见杨过身染鲜血,心头突的一跳,险些儿魂飞天外。这时木梯早已烧断,无法上台去助战,她心头一片茫然,只是舞剑砍杀,已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不知此时在做甚幺。

杨过面临极大险境,数次要使出黯然销魂掌来摧败强敌,但这路掌法身与心合,他自与小龙女相会之后,喜悦欢乐,那里有半分「黯然销魂」的心情?虽在危急之中,仍无昔日那一份相思之苦,因之一招一式,使出去总是差之厘毫,威力有限。

他在高台上空手搏击、肩腿受伤的情景,郭靖等也都望见了,但相距过远,如何能插翅飞上相助?黄蓉心念一动,抢过耶律齐手中长剑,拋给郭靖,叫道:「射上去给过儿!」

郭靖接过长剑,取过两张铁胎硬弓,双弓相并,将剑柄扣在弓弦之上,左手托定两弓,右手拉满双弦,随即一放,飕的一声急响,长剑白光闪闪,破空飞去。

那长剑呼呼声响,直向杨过身后射去。杨过右手袖子一卷,裹出了剑身,正好国师铅轮砸到,杨过左手接住长剑,从双轮之间刺了出去。国师双轮一绞,啪的一响,又已将长剑绞断。众人在台下看得清楚,无不大惊失色。

杨过心知今日已然无幸,非但救不了郭襄,连自己这条性命也要赔在台上,凄然向小龙女望了一眼,叫道:「龙儿,别了,别了,你自己保重。」便在此时,国师铁轮砸向他的脑门。杨过心下万念俱灰,没精打采的挥袖卷出,拍出一掌,只听得噗的一声,这一掌正好击在国师肩头。

忽听得台下周伯通大声叫道:「好一招『拖泥带水』啊!」杨过一怔,这才醒觉,原来自己明知要死,失魂落魄,随手一招,恰好使出了「黯然销魂掌」中的「拖泥带水」。这套掌法心使臂、臂使掌,全由心意主宰,那日在百花谷中,周伯通只因无此心情,虽武术精博,始终领悟不到其中妙境。杨过既和小龙女重逢,这路掌法便已失却神效,直到此刻生死关头,心中想到便要和小龙女永诀,哀痛欲绝之际,这「黯然销魂掌」的大威力才又不知不觉的生了出来。

国师本已稳操胜券,突然间肩头中掌,只震得胸口剧痛,身子一晃,惊怒交集﹐立即和身扑上。杨过退步避开,跟着「六神不安」、「倒行逆施」、「穷途末路」,连出三招,跟着又是一招「行尸走肉」,踢出一脚。这一脚发出时恍恍惚惚,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国师那里避得过了?砰的一响,正中胸口。国师大叫一声,一口鲜血喷出,摔倒台上。

宋军和蒙古军不约而同的齐声大叫,宋军乃是欢呼,蒙古将士却是惊叫。

这时那高台连连摇晃,格格剧响,高台倒将下去,郭襄势必殒命。金轮国师慈念忽生,猛地跃起,铁轮划过,割断了捆绑郭襄的绳索,将她身子抱起,叫道:「再叫我一声师父!」郭襄一转头,见他泪盾涔涔而下,大声叫道:「师父!」国师叫道:「杨过,接过了!」

杨过见国师将郭襄拋过来,右袖卷出挡住,伸左臂抱住她身体,看准了神鵰之背,踊身便跳。那神雕双翅一扑,跃起丈余,牠体重不能飞翔,这一跃却也有数人之高,杨过和郭襄稳稳落上雕背,向地下落去。便在此时,烟火飞腾中巨响连作,高台倒塌。

神雕跃在半空,双翅展开,支持不住体重,再加杨过及郭襄落在背上,急剧摔落,双足着地时一个踉跄,侧身摔倒。杨过忙托起郭襄,轻轻拋出,叫道:「小心了!」郭襄在半空中使出「飞燕回翔」,斜身缓缓落下。眼见已经脱险,黄蓉大声惊呼:「快,快,避开!」

只见空中一根大火柱夹着烈焰黑烟,迅速异常的跌将下来,郭襄大吃一惊,软倒在地。

黄蓉与杨过飞身抢来相救,但相距远了,又为蒙古精兵阻隔,其势已然不及,红蓉心痛爱女,脑中一晕,昏了过去。

郭襄双手撑地,待要跃起躲避,只觉火柱上的烈火已经烧上头发,全身炙热不堪,呼吸艰难,剧烈咳嗽中闭目待死,忽听得砰一声,一人重重落在身旁地下。郭襄急忙睁眼,却见是金轮国师从高台跃下,一足跪地,双手撑起火柱,运起龙象般若功,向外挥出。

那火柱虽重,但国师的龙象般若功劲力非同小可,垂死前竭尽平生之力使出,那根燃烧着的大木柱带着熊熊大火,划过长空,夭娇飞出,有如一条火龙。数万宋军与蒙古军抬头观看,大声吶喊。蒙古军纷纷闪避火柱,阵势中露出空隙,杨过扶起黄蓉,冲到台下。

郭襄死里逃生,扑过去扶起软瘫在地的国师,只叫:「师父,师父!」国师缓缓睁眼!说道:「好,好,我终于救了你……」话没说完,一口鲜血喷在郭襄胸口。郭襄见高台上的木柱碎块兀自纷纷落下,奋力抱起国师,避在一旁。杨过见郭襄拖不动国师,伸手将国师拉得又远了些。金轮国师不住喷血,眼望郭襄,微微含笑,瞑目而死。郭襄扶在国师身上,又感又悲,哭叫:「师父,师父!」

杨过见金轮国师舍命相救郭襄,对他好生相敬,向他遗体躬身行礼。

黄蓉见爱女终于死里逃生,不禁喜极而泣,心里对杨过和金轮国师的感激当真难以言宣,忙将女儿拉起,紧紧搂住。郭靖、黄药师、一灯大师、耶律齐等也均对金轮国师的义举大为钦敬。

高台下蒙古军见高台倒塌,登时散乱,再给五路宋军来回冲击,登时溃不成军。

郭靖攘臂大呼:「回救襄阳,去杀了那鞑子大汗」宋军应声吶喊,掉头向正在攻城的蒙古军冲去。

黄蓉请杨过照料郭襄,率领所统黑旗军,随着父亲丈夫,回救襄阳。

小龙女撕下衣襟给杨过裹伤,双手颤抖,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杨过微笑道:「你在台下,担心受惊,更苦过我在台上恶战。」只听得宋军喊声犹如惊天动地,旗分五色,猛向蒙古军冲锋。杨过凝目遥望,见敌军部伍严整,人数又多过宋军数倍,宋军如潮水般冲了一次又一次,却那里撼得动敌军分毫?

杨过叫道:「敌军未败,咱们再战。你累不累?」这三句话前两句慷慨激昂,最后一句却转成了温柔体贴的调子。小龙女淡淡一笑,说道:「你说上,便上罢!」

忽然身旁一个少女声音说道:「杨大嫂,你真美!」正是郭襄。小龙女回头笑道:「小妹子,多谢你为我们祝祷重会。你大哥哥尽说你好,定要带我到襄阳来见你一见。」郭襄叹了一口气,道:「也真只有你,才配得上他。」小龙女挽住她手,跟她甚是亲热。小龙女本来对谁都是冷冷的不大理睬,但听杨过夸赞郭襄,说她为自己夫妇祝祷重会,又不顾性命的跃下深谷,来求杨过不可自尽,对她也便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