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44章

第44章





到了科幻片《龙卷风警报》(Twister  storm)中,龙卷风预测技术已经跨过了探索阶段,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哈哈,当然,这是两部互不联系的电影,只是使用了同样的题材。现实中,美国气象部门发布的龙卷风预报百分之七十五是错误的,这使得人们并不重视龙卷风预报。在《龙卷风警报》里,镇长托蒂有一句台词:过去没有人能预测出龙卷风和地震,将来也不会有。这可以侧面反映这些预测技术还处在艰难探索中。

影片里,气象学家阿雷西在一次龙卷风灾害中失去了妻子,于是立志搞出有实用价值的龙卷风预测系统。他的女儿蒂梅萨亲眼目睹母亲被龙卷风带走,长大以后也帮助父亲开发这个系统。但蒂梅萨最后失去了信心,认为它永远也搞不出来,便转到电视台去作了天气预报员。

后来,在电脑程序员斯科特的帮助下,阿雷西成功地完成了预测系统,它的效率惊人,甚至可以提前一天预测出几百公里外的龙卷风。但是,由于先前的预测失败已经被电视台直播出去,没有人相信阿雷西能获得成功。

偏远小镇杜里巴贝特正在组织庆祝建镇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并以此作为旅游资源,吸引外地游客。“阿雷西系统”预测到,将有最强大的五F级龙卷风在周年纪念这天袭击杜里巴贝特。阿雷西、斯科特,以及对父亲的工作恢复信心的蒂梅萨一起来到小镇。他们不仅要努力说服当地居民相信这个预测,而且还要面对镇长托蒂和警长的阻碍。这些人努力要使纪念活动正常进行,并且视阿雷西为妖言惑众的“算命师”,甚至关押了助手斯科特。最后,三个真正的预测家经过许多努力,终于说服大家,在龙卷风到达小镇之前将大家转移到钢筋水泥的安全建筑物里。

在笔者出生那年,天津市里发生过一次龙卷风,曾经将某工厂的金属大罐吸上天空。笔者创作这篇文章的同时,江苏苏州工业园阳澄湖也刚发生了高达千米的水龙卷,轰动一时。中国虽然不是“龙卷风大国”,但预防它的袭击,仍然是中国气象学家们努力追求的重点。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二编:技术奇观(6-2)

第二节:天气控制

在科幻作品里,最简单的天气控制,莫过于意念控制。实际上,古代的巫术便有意念控制的色彩包含在内。但从向神祈雨,到用意念、用心理因素来控制天气,毕竟是从神话向科幻走进了一步。单凭个人意念便能翻云覆雨,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已经不再以“魔法”为基础了。《X档案》第六季中有一个故事名叫《the  rain  king》,直译为“雨王”,讲的便是一个能用心理因素改变天气的人。

《雨王》的故事发生在美国一个偏远闭塞的克罗县。该县忽逢几十年不遇的大旱。一个名叫达里尔穆兹的单身汉声称自己能够意念致雨,果然百试百灵。克罗县县长忽发奇想,认为正是穆兹制造了干旱,然后又用造雨来赚钱。由于这个理由十分荒谬,别人无法理解,县长只好从遥远的华盛顿搬请专攻“灵异事件”的X档案组长穆德前来调查。

穆德和坚持不相信灵异事件的组员斯卡丽来到穆兹求雨的现场,发现穆兹只是个破落的单身汉,在几个月前一次冰雹中遇到车祸,断了腿。他嗜酒,好色,爱跳劲舞,总之,完全不象是“有道之人”。但他又确实能够在一阵狂舞后引来阵雨。

深夜,穆德和斯卡丽住的小旅馆外突然刮起龙卷风,一只母牛被风卷起,砸到穆德的房间里。一个名叫席拉的电视台女工作人员找到他们,声称这些奇怪天气都是自己不慎所致。席拉回忆说,自己在恋爱时遇到龙卷风,结婚时遇到夏季雪,离婚时遇到怪云。所以,肯定是自己的情绪导致了怪异的天气。穆兹曾和她订婚。虽然双手已经分手,但她还爱着穆兹,所以内心里反感FBI对他的调查。她认为,正是这种情绪导致了危害两个侦探的微型龙卷风。

但是,穆德经过调查却认为,真正的“雨王”是当地电视台播报天气预报节目的霍尔曼哈特。霍尔曼生性内向,从高中同学时起他就爱着席拉,但却不敢表达。所以,每逢后者婚姻变化的重要时刻,他的内心便骤起波澜,导致天气随之骤变。霍尔曼清楚自己拥有这种特殊能力,但并不能凭意识控制它。而穆兹之所以经常成功降雨,正是因为霍尔曼对他的断腿抱有内疚心理所致。

虽然案情大白,但由于席拉又爱上了穆德,霍尔曼更为郁闷。结果,克罗县开始下起瓢泼大雨。家乡干旱与洪涝都成了霍尔曼个人心情的副产品。而穆德和斯卡丽则从探员变成了婚姻问题专家。他们费尽心血,终于让霍尔曼成功求婚。霍尔曼从此婚姻幸福,心情舒畅,克罗县也从此风调雨顺。

当然,仅个人精神作用便呼风唤雨,多少有些缺乏可信性。如果从技术含量上讲,人工天气控制的经典之作,要数中国科幻作家刘兴诗创作的短篇《北方的云》。此篇虽然不长,但技术细节十分充实,堪称天气控制的设计书。

在这个经典短篇里,中国已经实现了人工天气控制技术,还建立了“天气管理局”,可以制造局部小气候。比如,可以为一场重要的足球比赛创造一个晴天。天气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又称为“天气调度员”。按照各地提交的天气要求进行服务。

某年初冬,内蒙古浑善达克沙漠边缘的克什克腾旗农业实验站遭遇地震,输水系统瘫痪。站里的农作物必须在一周内恢复供水。他们便向“北京天气管理局”救助。天气管理局通过监视网,发现渤海湾上空有一股气流登陆,途径实验站所在地区。

于是,天气管理局派出热核蒸发器,在气流路过的官厅、密云两水库蒸发大量水汽,输入气流。但由于缺少走向控制,这股携带大量水汽的气流偏离了实验站所在地区。稍后,又有一股气流从渤海湾登陆,这次,除了热核蒸发器外,天气管理局还在气流行进前方建立人工低气压区,引导含水气流到达目标上空。终于降雨成功。

但是,由于雨量不足,实验站的农作物只是暂时缓解旱情。而在冬季的中国北方,自东南往西北方向去的气流少而又少。在总结前两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天气管理局干脆投入大量热核蒸发器,直接将渤海湾的水蒸发出来,形成人造气流,再通过人工低气压导向,护送到目的地。《北方的云》在技术细节方面的精确性,在中外气象题材的科幻小说中非常突出。      

在培养了整整一代中国科幻迷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中,也有一段天气控制的描写。当未来市要举行第八届全市运动会时,经各单位协商同意,将运动会期间的天气控制为市区晴天,郊区下雨,沿海晒盐场一带又是晴天,保证晒盐工作正常进行。

海峡对面,台湾科幻作家方以庸的短篇《维纳斯的忧郁》里,天气控制也是重要背景。小说里,已经出现了“气象联合服务中心”,可以造雨灌溉,清洗街道,用人造闪电合成氮肥,甚至可以制造人工彩虹供人欣赏。主人公静怡则是“微型气象管理师”,她的影响力超过了“立法委员”。

《复仇者》电影版也是“天气控制”题材里的科幻电影佳作。《复仇者》本是一套英国的科幻电视剧集,涉及科幻题材众多。而电影版到目前为止只拍摄了一部,讲的就是天气控制。这个题材对于一个英国背景的科幻电影来说非常合适,因为英伦三岛气候出名的变化无常。甚至,象中国人见面问“吃了没有?”一样,英国人见面就以谈论天气为开场白。

影片里,英国已经研制成功了天气控制体系“普罗斯珀瑞”,覆盖整个英伦三岛。其主持人是比尔夫人。某日,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女人进入“普罗斯珀瑞”控制中心,破坏了该系统。政府暗探斯蒂德受命调查此案。故事便从此展开。

实际上,“普罗斯珀瑞”的原始设计出自一个名叫August(八月)的气象学家。“八月”出生于气象世家,家庭里的每个孩子都以代表不同气候的月份命名。“八月”刚刚懂事,父亲就让他看云识天气,从此一步步成为世界顶极气象专家。

后来,“八月”发明了通过改变空气离子成份来控制天气的方法,并提供给英国政府。但英国政府并未接受他的价格,更在系统建立后借故将他逐出。“八月”图谋报复,便以幕后人身份建立了“梦境天气公司”。这个公司发展出更为高级的天气控制技术,可以制造范围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微型气候,如微型暴雨、微型雷电、微型大雪、微型龙卷风等等。他们可以提供适当的天气给小型农场等企业。梦境天气公司借此聚捡大量财富后,便在伦敦泰吾士河上购买一个小岛,建立天气控制基地。

一切就绪后,“八月”制造恶劣天气袭击伦敦:雷电击毁大笨钟,龙卷风摧毁泰晤士河上的桥梁,掀翻公共汽车,大雪覆盖了所有街道,气温每时每刻都在下降。然后,“八月”恐吓英国政府,必须将每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他,以换取好天气。虽然是反面角色,但“八月”的狂言也间接反应了人类的梦想:从此,操纵天气的不再是上帝,而是我!最后,斯蒂德和比尔夫人潜入小岛,消灭“八月”,并摧毁了整个系统。

由于可以制造紧张激烈的情节,因此,在天气控制题材里,描写“气象战”的作品远多于和平控制天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