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51章

第51章



美国海军核潜艇“蒙大拿”号航行在加勒比海域时突然失事。失事海域附近只有石油勘测船“探险者”号。美国军方紧急请求“探险者”号搭救核潜艇,并派特种兵科菲中尉带领抢救队一起前往。探险者号有一个利器——“深海之心”钻台。它专门用于水下勘测。利用“深海之心”号,人们潜入水下找到了潜艇。而出事地点周围,一些神秘莫测的东西围绕着他们。头脑“一根筋”的科菲中尉认定这是苏联人在搞破坏,并且判断这里还潜伏着苏联特工部队。而工头巴默和女科学家琳赛则认为没这么简单。

关键时刻,海面上暴风骤起,“探险者”号无法坚持,只好离开,把“深海之心”留在海底深渊旁边。在通讯中断的情况下,科菲越发偏执。他从“蒙大拿”号上拆下核导弹,准备和想像中的苏联特工大打一场。阻止他胡乱行事的巴默与琳赛等人都被他视为敌人。在几百米厚的海水的压力下,科菲与巴默等人在深海下追逐,打斗,最后,科菲连同核弹头葬身于深渊,而一直徘徊在他们周围的外星人也终于露了面。

影片虽然涉及到外星人,但天外来客们的戏份很少,大部分情节都围绕着人类在深海中的冲突展开。这部影片突出体现了深海题材的魅力——环境恶劣、狭小,与世隔绝,更又有神秘力量环饲左右。在惊险电影里,公路追车屡见不鲜,水上飞艇也偶有所见。但在《深渊》里,大家还能见到罕见的深海追逐:两只潜水器在幽暗的光线下,于密布的礁石中互相追逐。深海背景的耳目一新在这里尽显无疑。

十多年后,科幻片《深海惊怵》(Deep  shock)再现了类似的惊奇:北极点附近的一条深深海沟里,温度突然上升,导致海面上大量冰层融化。如此下去,十年后全球大陆都将沉没。在海沟附近,有美国的深海军事基地“赫伯研究所”。基地官兵受命用核子鱼雷轰平那条海沟。不料,一些巨型电鳗状的智慧生物却提前袭击了基地。

一个应急小组飞到北极,进入基地。小组中,代表联合国的科普坚持要再次启动鱼雷袭击计划,而女科学家弗莱、海军军官瑞则希望同这些奇异生物沟通。人类与异类的矛盾,人类之间的矛盾,就在幽幽深海下暴发了。影片五分之四的情节,都在深海中幽幽的暗光下展开。最后,在联合国的协调下,美俄两国共同派出十几艘核潜艇前往出事地点,发射了一百枚核鱼雷轰击海沟。而已经与异类生物进行了沟通的弗莱和瑞则帮助它们躲入赫伯研究所,与研究所一起沉在洋底。它们将在那里冬眠上千年后醒来。影片中,单人潜艇与巨型电鳗在海下疯狂追逐,上百枚鱼雷的齐射轰击,都是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深海镜头。

在法国作家菲利普克拉梅的科幻小说《大海沟》中,狂热的生态主义者拜尔在几千米深海下建立基地,试图完全消灭陆地人类,重建文明。他的方法是引导深海潜流改变运动方向。这些深海潜流从极地冰层上融解后,历经千百年才在几千公里外浮上海面,成为地球正常气候的组成部分。拜尔计划炸穿某些海山,令海流改道。几十年后,陆地上气候剧变,人类将无法抵御。

由于拜尔拥有先进的快速潜艇,美俄两国派出联合潜艇部队,都惨败而归。最后,是神秘的深海病毒消失了这种狂人。4

米切尔克莱顿的长篇《神秘金球》也是深海题材的新近代表作,后来被改编成科幻电影《深海圆疑》。作为一部典型的深海科幻小说,它的大部分情节都发生在深海里。作者充分运用了海底题材的优势——与世隔绝,环境狭小恶劣,神秘力量环饲一旁,来构造出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

心理学家诺曼受美国政府之邀,编制了一个计划:如果外星人大驾光临,应该召集哪些学科的哪些学者去处理这类事件。诺曼根本不相信会有外星人光临,但为了挣到策划费,还是编写了计划。几年后,美国政府突然按照他的计划将他征召,同时还征召了他计划中提到的生物学家贝丝,数学家哈瑞,技术专家巴斯等人。原来,在大西洋的深海中,美国军方发现了一艘有三百年历史的飞船,似乎是外星飞船无疑。这个小组立刻前往调查,却发现这是一艘发射于几十年后的美国飞船。因为飞越了黑洞,才导致时空变换,落到几百年前的深海里。

飞船中只有船员的遗体,同时却多了一个来历不明的神秘金球。接下来出现了深海科幻的典型情节:由于风暴,海面船只被迫离开,一群科学家被困在深海下,与莫名的神秘力量相伴。巨型章鱼、奇异讯号、生物学上无法解释的怪水母等异物连续出现在几个科学家面前,而小组成员之前也充满了怀疑甚至敌视。最终,诺曼等人发现,一切都是那个神秘金球在作怪:它能够复制人们的所思所想,制造出自然中完全不存在的事物。最后,他们历经千难万险,才在神秘金球的魔力圈中脱身出来。

这部电影里有个绝妙的道具,就是名著《海底两万里》本身。哈瑞将这本书带进深海基地解闷。“神秘金球”根据他的潜意识,复制了许多本《海底两万里》放在基地里。但它只能复制哈瑞读过的那些内容,余下都是空白页。正是这一线索使诺曼最终悟出了金球的秘密。估计作者克莱顿是想用这个情节,向凡尔纳这位深海题材的祖师爷致敬吧。

当然,说到深海题材科幻影视,不得不提到经典中的经典——《大西洋底来的人》。这部剧集的英文名称原来便叫作《海底游记》。《大西洋底来的人》只是它的中文译名。在其中一集里,主人公麦克哈里斯调查一个阴谋集团。他以潜泳能力为资本去应聘嘉年华会特技演员。报幕员为了吸引观众,便称他为“大西洋底来的人”。实际上,麦克哈里斯来自何方深海,不仅科学家没有调查出来,他自己也已经完全忘了。

由于麦克能在深海里生存,便成为深海探险的利器,再加上高科技潜艇“海景号”,一幕幕水下探险奇景便呈现在观众面前。107集电视剧集中,绝大部分故事或者就发生在海底,或者与深海密切相关。实际上,大部分描写海下题材的电影,无论是科幻还是非科幻的,都还是以浅海为背景。特点是有微弱的阳光,有我们熟悉的海洋生物,人类可以穿着潜水具在海水里行走。而在真正的深海里,这都是不存在的。而《大西洋底来的人》中许多故事都展示了真正的深海场景,甚至有万米深的海沟。

在这套剧集里,经常出现在主人公麦克的对立面的,是一个叫舒拨的科学狂人。他酷爱海洋,却鄙视人类。第一集里,舒拨在万米海下建立了海底基地,诱导一些顶尖科学家进入基地,再用催眠装置控制他们为他服务。一切就续后,舒拨试图干扰美苏两国核系统,发射全部核武器摧毁陆上人类,在海底再建人类文明。当然,这一切最后被麦克哈里斯及时制止了。

在这个长长的剧集中的一集里,也出现了海底人类的故事。他们叫吉布洛人。在大洋深处,有一种能够幅射强大力场的水晶矿。这种力场抵消了上面厚厚海水的压力,形成一个薄薄的海下空间。里面有山地、平原、生物、暗弱的辉光。一群人类从远古便进入这里,逐渐地以这种水晶能量为基础,建立起自己的文明。舒拨带领部下闯入吉布洛人的奇异空间,用紫外线灯制服了视力有限的吉布洛人,强制他们为自己采掘水晶。而水晶的过度开采又使得反重力逐渐消失,厚厚的海水即将倾泄,毁灭这一空间。危险关头,不仅麦克和吉布洛人奋力抗争,而且舒拨的部下也加入反叛阵营,最终使阴谋破产。

在充满外星人、超人、神秘事件的科幻电视剧中,《大西洋底来的人》转而描写深海,是罕见的异数,它充分展示了深海题材的魅力。给整整一代中国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可见的未来,人类仍然只能是地球十分之三表面的主人。而那幽幽的深海,也仍然会给科幻作家们新的灵感。

第一卷:科幻讲什么?  第三编:时空探险(1-4)

第四节:深入冰天雪地

除了地下和深海,地球上最后两处人迹罕致之处,要算南北极了。不过,科幻作品里将南、北两极作为题材对象的作品很少,大部分都是将它们作为故事背景。那里如果有人迹,总是探险家、科学家。

而在南、北两极工作的人们,又必定会处在封闭、狭窄、与世隔绝的环境下,这正是它成为许多科幻故事背景的原因。

科幻小说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就是以北极来结束故事的:弗兰肯斯坦追逐他的造物,来到北极,双双死去。小约翰坎贝尔的代表作《谁到哪里去?》也以南极为背景。一个可以变形的外星人混入某南极考察队,化身为队员。于是,大家在狭小的南极考察基地里互相猜疑,提心吊胆。这篇小说于1951年和1982年两次被搬上银幕。最近,二十世纪福克斯又把它的两大卖座科幻片《异形》和《捕食者》合而为一,放到南极的冰层下面,和地球人周旋。

苏俄相当一部分国土在北极圈内。这使得他们独立描写了许多开发北极的科幻小说。前苏联科幻文学的奠基人亚历山大别利亚耶夫创作了科幻小说《在北极》中,预言了苏联人对北极地区的探索和开发。

2002年科幻小说雨果奖长中篇奖授予布兰达克劳的《可能要一会儿》(May  Be  Som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