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72章

第72章



与有形有质有重量的武器相比,光线似乎是更先进的武器。它射程极远,速度几近无限,并且防不胜防。对“光线武器”的设想由来以久。古希腊世界的大神宙斯就爱使用闪电击杀对手。阿基米德用铜镜聚焦阳光焚毁敌船,虽然只是一个不可能的传说,但也反映了古人对“光线武器”的幻想。

在威尔斯的名著《两个世界的战争》中,光线武器以现代的形式出现了。不过,那时距红宝石激光器的诞生还有六十年,威尔斯无法从技术角度预言死光的细节,只能从形象上描述。

三十年代,前苏联科幻作家阿托尔斯泰创作了《加林工程师的双曲面体》。这部作品描写了一种聚光镜式的武器--双曲面体。这是一个复杂的透镜系统,通过它,将一只普通火柴燃烧时的能量聚焦起来,便可以切割人体!其发明者加林工程师创造出它以后,最初成为各大国间谍的追逐对象,后来他自己以双曲面体为武力,割居了一个小岛,进而试图统治世界。

一九六二年,中国科幻作家童恩正创作了中篇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由于文革影响,迟至一九七八年才获发表,并且被改编成科幻电影和科幻广播剧,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一个科幻时代的标志。

这篇小说第一次将激光称为“死光”,这个名字概括了激光的破坏力。小说里,愤世嫉俗的华人科学家马太博士被“某大国”诱到一个岛上,研制“激光掘进机”。但这项“军民两用产品”也可以在战场上击毁敌人的武器。最后,马太博士清醒过来,用激光武器击沉了“某大国”的潜艇。直到今天,虽然激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这种武器级的激光炮仍然没有开发出来。

说起光线武器,不能不提到《星球大战》里的激光剑。不过,那种法宝更象是工业焊枪和古代利剑的融合。在影片中,杰迪武士们也确实经常用它们穿门破壁。

“引力波”也是一种武器构想。在《引力的深渊》(中国吴岩著)中,狂人伊立鑫在邑东地区的深山里架设了引力波武器,瞄准过往的民用飞机,打猎一般令它们机毁人亡。以至于人们把这里误当成陆地的百慕大。他的理想,竟然是清除人类来恢复生态环境。

太空武器,如今已经成为科幻作品在军事技术这个方向的前沿题材。《007系列》给我们呈现了不少太空武器。八十年代《天上的钻石》里,阴谋家用钻石透镜卫星聚集太阳能,烧穿核弹发射井。《勇破太空城》一集里,狂人计划从太空城里向地面发射内含兰草毒素的炸弹,毁灭人类。在《黄金眼》中,俄罗斯制造了名叫“黄金眼”的太空电磁波武器。这种武器不伤人,而是毁灭敌方的电子设备。在今天,这等于是打瞎对手的眼睛。《择日再死》中,《天上的钻石》那个题材被深化:北韩狂人制造了太阳能聚波武器。这是一种军民两用设备。用在经济上,可以给高纬度地区提供阳光。在影片中,太阳能武器击穿冰面,最后更在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的雷区上“犁”出一个深沟。一时间爆炸不断,火光熊熊。

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中国军事家们的理想境界。在前苏联科幻作家别利亚耶夫的《大独裁者》里,这个理想是由“脑波控制”来实现的。主人公施奈德发明了无线脑波控制装置,从最初的抢劫银行,到后来与世界各国军队较量,施奈德一次次以这种简单的方式,让敌人调转枪口为自己服务。直到苏联境内有人发明了同样的武器,对他进行反控制。才结束了他独裁世界的美梦。

将催眠术用于战争的,还有中国科幻作家顾均正创作于1939年的《和平的梦》,不过其手段不是长期潜伏,而是改变对手的意志。小说中,“极东国”和美国交战,形将失利。一个深入美国的“极东国”间谍李谷尔发明了无线电波催眠术。他向美国民从进行广播,干扰美国民众的政治态度,以致美国国会准备投票,支持极东国占领南美。阴谋最后被反间谍人员夏恩揭破并制止。

中国科幻作家王晓达于八十年代发表了短篇作品《波》。在这篇故事里,战斗也是以发射电波,令对方飞行员产生幻觉的方式获得胜利的。

在钢铁战争年代,人类追求战争武器的巨大毁灭力,曾经研究出必须装在铁轨上运行的巨型大炮,还有小岛般的战列舰。然而,高科技时代的武器却不是越大越好。尤其是纳米技术的诞生,将武器的微型化大大提高一步。在王麟的长篇科幻《纳米杀手》中,我们看到了纳米武器对人体的破坏力。

值得注意的是,远在“911”事件之前许久,恐怖主义就已经受到了科幻作家们的注意。其中,中国科幻作家余东征在小说《魔瓶》中,已经写到了恐怖分子利用病毒进行袭击的阴谋。小说描写了受到袭击的印度孟买的惨状。有趣的是,这部小说出版时毫无影响,等2001年底“碳疽信”大闹美利坚之后,人们又“发现”这了部长篇。新浪网还将它视为科幻作家先见之明的例子,在网站首页上张贴了很长时间。

当然,如果谈到毁灭力,什么也比不过核武器。其实,核武器之所以诞生,科幻小说起到了真实的推动作用。1913年,威尔斯在科幻小说《使世界获得自由》中,第一次预言原子弹的诞生。在这篇小说里,英、法、美组织了对德世界大战,原子弹被投到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城市里。

1932年,后来的物理学家西拉德正在柏林念书,偶然间读到了这本书。次年,他作为难民来到英国。当时的“正统”物理学家如卢瑟福等人都嘲笑原子能应用的可能性。而“外行人”创作的《使世界获得自由》却深深影响着西拉德。1934年,他终于计算出了可控链式反应的方程式。1939年,他请求爱因斯坦利用其显赫的名声,游说罗斯福研制原子弹。这便是核武器诞生的一段幕后故事。

如果说,威尔斯预言的原子弹还缺乏许多细节的话,那么,到了1944年,美国科幻作家卡特米尔在《生死界线》里,已经逼真地叙述了原子弹的技术环节。这篇小说发表后,招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审查,他们误以为当时秘密进行多年,连副总统都蒙在鼓里的“曼哈顿工程”泄了密。

不过,尽管笔者列举了许多能够高效破坏物质的幻想武器。但要是让笔者推举中外科幻小说最有创意的武器,我选台湾作家叶言都在《高卡档案》中设想的MB-19。这本来是一种无害的药剂,成年女性服用它以后,生育男婴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

故事发生在东南亚某国。该国的高卡民族长期反叛,试图分裂建国。以吴永浩为首的政府情报人员发现了MB-19,利用高卡民族重男轻女的传统,将这种药剂大量贩卖到高卡居住区。二十年以后,形成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高卡社区。虽然有那么多男性,但在社会崩溃的局面下,准备充分的政府军轻而易举地便扫平了叛乱。

和那么多高精尖的武器组合在一起,人却成了战争技术中最弱的环节。比如,要不是担心飞行员承受不了过高的负载,战斗机本来可以设计出更大的加速度和更小的转弯半径。坦克里面的温控设备要占去很大空间,否则坦克手便成了罐头里的熟食。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于是,科幻作家们也在设想,要不要干脆对人进行改造,培养出超级战士。在第三章里,我们已经见识过种种改造人体的方案。不过,那多半是以派人到恶劣条件下进行科研考查为目的。而在这里,改造人体的目的,则是为了更有效地杀人。

科幻电影《兵人》为我们展示了通过遗传工程培育的超级士兵:第一代“兵人”是严格选择的基因优秀者,第二代便已经是基因加工处理过的“半人”了。随着“兵人”身体里人工成份的增加,他们的人性成份则在减少。

制造人工战士的动机,还可能出于要减少自然人的伤亡。《星战前传--克隆人出击》刚刚上演过。那一排排威风凛凛,整齐划一的克隆战士,相信给许多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们的对手则是机械人战士。在指挥官们的眼里,克隆人士兵虽然有血有肉,但与机械人之间也只有效率高低的差别,他们大批死亡不会导致伦理上的麻烦。

当然,活人不行的地方,也可以派出“动物兵”。刚刚结束的美伊战争中,美国的“海豚兵”让大家耳目一新。然而在科幻小说里,也经常有动物士兵的描写。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恰佩克在《鲵鱼之乱》里幻想的鲵鱼军团了。鲵鱼俗称娃娃鱼,是两栖类动物。小说里的鲵鱼有智力,能够学习、操作机械。于是,欧洲各国用它们建筑海底工事,武器库,最终给它们发武器,保护海防。最初,各国鲵鱼军团之间发生战斗,最后,鲵鱼们团结起来向人类开战,一片片地将大地炸成浅海,供自己生活。

当然,科幻中的超级武器还有地震波武器,它可能是惟一与核武器相提并论的终极武器。在《地心毁灭》这部电影里,大家可以看到“地震武器”这个概念。因为影片中地心停转并非是自然灾害,而是美国军方秘密研制地震武器时无意诱发的。

地震武器并非完全虚构。任何爆炸都会引起轻微的地震。核时代到来后,当量巨大的地下核实验更能够激发了强烈的地震波,并传输到远处。这引起美苏两大核国家军事科学家的强烈兴趣。两国都投入资金研制此类终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