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84章

第84章



布雷德伯里作品文笔优美,意境深远,影响广泛,甚至前苏联元首戈尔巴乔夫也是他的读者之一。尽管象《华氏451度》这样的作品批判专制独裁,但布氏的小说还是被译介到前苏联,并产生了很大影响。

黄金时代的美国科幻作家还有莱斯特德尔雷伊、范沃格特(A.E.VanVogt)、西奥多斯特金、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Foul  Anderson)、谢克利等等。

由于杂志的凝聚力强,再加上当时的美国科幻作家人数并不多,大家形成了一个小圈子,彼此大多知道对方在写什么,出版了什么。在当时外界的漠视下,科幻作家们相互鼓励,彼此促进,大大提高了创作水准。这一现象也存在于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界。

黄金时代也是一个杂志为主导的时代。在此之前,萌芽时代的科幻创作都是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的。而在黄金时代,科幻杂志成了比作家更有影响的“大腕”。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现象。因为科幻文学是新生事物,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专业科幻作者队伍和有高度认同感的科幻爱好者群体,必须靠互动性极强的杂志作凝聚核心,逐渐形成这两个队伍。

同时,与单行本的出版不同,杂志自身的个性要凌驾于作者的创作个性之上,这也是客观的出版规律。所以,杂志上出现的往往只是作家早期的作品。写作技巧成熟之后,他们就会转向个人作品单行本的出版。

由坎贝尔确定的黄金时代科幻风格,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传统:富有情感,充满个性,强烈的进取精神,以及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只有一点,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科幻文学与欧洲历史上的浪漫主义文学不同,那就是对科学和进步的追求而不是相反。在那个时代的科幻文学中,浪漫主义以一种新的方式回归了。

黄金时代科幻小说在其兴起的年代影响并不大。在美国国内,主流文学界对之无动于衷,评论界人士几乎从不阅读科幻小说杂志。当时的好莱坞改编凡尔纳、威尔斯的小说,却不知道本土有什么科幻作家。

在国外,欧洲的科幻爱好者也不熟悉这些作品。那时候,欧洲人主要看本大陆作家的科幻作品,甚至只看本国的科幻作品。不过,虽然并没有受到坎贝尔的影响,但当时欧洲最优秀的科幻作家们,如别利亚耶夫等人,对科幻小说创作规律的理解和把握已经与坎贝尔一般无二,这也说明科幻文学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科幻小说虽然在世界各地分别独立地形成最初萌芽,但只是在美国才形成规模,开始走上专业化的道路。这个道路的第一步便是产生了大批专业性的科幻作家。他们的整个创作生涯便是从科幻小说起步的,并且始终保持着科幻小说方面的高产,尽管他们在随后的时代,往往会自己开拓新的创作方向。

随着科幻读者人数的日益增加,许多国家里都出现了科幻爱好者社团。在美国,科幻社团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在美国的经济心脏和文化中心纽约,二、三十年代出现了大量科幻社团。到了三十年代末,纽约的科幻社团已经拥有很大规模。1939年7月4日,借当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大量外国观众到访之机,以纽约科幻社团为主召开了第一届世界科幻大会。当时参加的人数有200余人,著名科幻活动家山姆莫斯考维茨被推举为主席。后来,除了由于二战的原因中断过几届外,世界科幻大会每年召开一届,一直举行到今天。

许多美国的科幻社团自费印刷自己的非商业出版物,未来的科幻作家们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并通过读者的反馈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其中有一个名叫西格尔和另一个叫沙斯特的科幻爱好者自费印刷了以“铁人”为主题的科幻连环画,后来被商业机构看中,几经辗转改编,最后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幻片《超人》。

纵观世界科幻文艺史,其第一代科幻作者与第二代科幻作者之间的区别都十分明显。第一代科幻作者的“主业”并不是科幻文学。科幻对他们来说,或者是一时的兴趣,或者是偶尔的尝试。这些作家对科幻文学普遍缺乏认同感和自觉意识。他们名垂史册的主要成就也基本产生在其它领域里。

但是,这些人的科幻作品培养了一大批科幻爱好者。在这群读者中逐渐产生了第二代科幻作者。这批作者高度认同于科幻文学的价值观和独特风格,这种认同不仅是出自理性和观念,也是感情上的,有些人甚至可以说是信念上的认同。科幻文学给予了他们类似于宗教般皈依的体验。他们开始创作生涯的第一步就是科幻小说,对科幻文学的探索既系统又深入。

由于这种专业性,科幻文学只是在他们手里,才结束了第一代科幻作家浅尝辄止的情况,真正地完美和成熟起来。第二代科幻作者往往只以科幻作品而闻名于世。如果他们在其它文艺领域也取得成绩的话,那也是他们在科幻创作上站稳脚跟之后的事。

在美国,第二代科幻作家成批接班的现象最为明显。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家,如阿西莫夫等人,完全从科幻迷队伍中脱颖而出的。在日本等国,这个过程在二战以后才开始。而在中国,这个过程则晚致九十年代才开始。

第二卷:世界科幻文学史  第五章  (上)

第五章:主要国家的科幻“黄金时代”

五章前言

第一节:绅士的畅想

第二节:红色科幻!

第三节:从捷克走向世界

第四节:其它各国早期科幻

五章前言

一战以后,二战以前的时代,是个热血沸腾的年代。电气取代蒸汽,成为新工业的主导动力。各种思潮层出不穷。而科幻小说也顺势生长,成为文学大家庭中瞩目的一员。

在欧洲,政治变革的中心区域里,科幻小说也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许多作家的作品,直到今天,仍然是科幻经典,和后人效法的榜样。在威尔斯的同时代里,英国科幻作家们继续抒发着绅士的畅想,苏联作家则缔造了典型的红色科幻!,小语种里,也出现了恰佩克这样的大师,从捷克走向世界。除此之外,其它各国早期科幻都值得我们去关注。

第一节:坤士的畅想

在英国,威尔斯进入了他的创作后期。作品里充满了乌托邦思想。仿佛在与威尔斯空泛的乐观主义作对,英国作家福斯特创作的一个短篇《大机器停止运转》。1909年发表于《牛津和剑桥评论》秋季号上。成为反乌托邦小说的先驱。


小说将背景放在未来某个不确定的年代。那时,地面上已经无法生存,人类只能戴着防毒面具才能上来。完全生活在地下的人们由一个无所不包的机器系统结成一体,没有国家、民族之别。在“大机器”的饲候下,人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通过类似电视电话的装置随意和千万里之外的人打交道,一个人可以认识几千人,但从不面对面交往。生下的孩子都交有机器哺养,彼此间亲情淡漠。一本大机器的使用说明书象圣经般摆在每个人的家中。忽然,大机器慢慢停止转动,已经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类无计可施,只能走向灭亡。

福斯特是标准的文人,对科学技术并不在行。小说里的技术描写只有轮廓缺乏细节。不过这并不重要,“大机器”只是作为科学技术的隐喻出现在小说里。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人类对机器的依赖。与后世反科学思潮代表人物的论述相比,这些观点可能不算深入或者新奇。但考虑到它产生于二十世纪之初,我们仍然要钦佩作者的远见。

稍后,英国作家A赫胥黎(Aldous  Huxley)也创作了一部反乌托邦科幻小说《美丽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1932),它被许多人誉为西方世界最伟大的科幻小说。赫胥黎出身在科学与艺术兼重的世家里。祖父H赫胥黎是达尔文的坚定战友,《天演论》的作者。堂外祖父是英国诗人兼文学评论家阿诺德。赫胥黎本身所受教育就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这一点恰与科幻文学的基本性质相吻合。《美丽的新世界》于1932年出版,虚构了“福特纪元”七百年后的世界,那时,人类象产品一样被制造出来,生活在虚幻的文明中。除了这部作品,赫胥黎还创作过科幻小说《猿的本质》。在这部小说里,人类文明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灭亡,残余的人退化成猿。

英国另一位早期科幻代表人物是斯特普尔顿(Olaf  Stapledon)。这是一位哲学家出身的科幻作家。他的代表作《最后和最初的人》构想了人类近十亿年的进化史。和威尔斯的短篇《星》一样,这部作品是一部以人类,而不是以个人为主人公的科幻小说。这样的创作手法可能只会在科幻小说中出现。

斯特普尔顿的另一篇名著《怪约翰》,也是一部以进化为题材的科幻小说。在作品里,拥有超能力的约翰为了躲避普通人的敌意和迫害,必须隐瞒自己的特质。从那以后,在凡俗世界敌视下生活着的超人们的故事成为许多科幻作品的主题,产生了诸如《斯兰》、《非A世界》、《X战警》、《人外人》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说明,“枪打出头鸟”并不是什么中国人特有的劣根性,而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可怕社会规律。

第二节:红色科幻!

在刚刚诞生的苏联,列宁等苏共早期领导人十分推崇科学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