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科幻纵览 > 第157章

第157章



在这部片子里,主人公来到自己参与制作的一个电子虚拟世界中寻找杀手,最后却发现,自己原来也是生活在一个更大的虚拟世界中的虚拟人。片子里仅有几处算不上是大场面的特技,吸引笔者的完全是笼罩全片的那种压抑、无奈的伤感,与渴望把握自己命运的决心。

同是外星人到地球的题材,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征兆》完全没有《第三类接触》、《独立日》那般浩大的场面。除了最后出现一个外星人的化妆镜头外,也没有什么特技可言。全片自始至终,完全由画面、音响等传统方法制造悬念。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四章:“科幻小片”的魅力(4)

第四节:恐怖类小片

悬疑类科幻片多半也充满恐怖色彩。不过,悬疑类科幻片中的悬念贯穿始终,一般在结尾才最终全面解破。而恐怖类科幻片中的悬念往往中途就出现答案。但情节仍然为恐怖气氛所笼罩。

1955年,美国科幻作家杰克芬尼发表了《被盗的街》:一种苞子形式的外星智慧生物飘荡到地球,落在某小城里。变化成巨型豆荚。它们可以捕捉附近人类的信息,变幻出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因为构思巧妙,小说发表后第二年就被联艺影片公司搬上银幕。1978年,联艺和索洛电影公司合作,再次将它改编。笔者看到了这一版的改编电影。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小片。影片除了开始时有一个外星世界的棚内搭影外,基本就是在街道上取的外景。特技主要是化妆术。影片完全靠表演、灯光、画面、声音等等,构造出恐怖气氛来吸引观众。(值得一提的是,本片主演萨瑟兰二十多年后来到中国,出演了大腕里那个倒霉的大腕泰勒。)

恐怖类科幻小片中影响最大的,可能要属1984年上演的《终结者》第一集。和本系列高成本大制作的二、三集不同,第一集完全是个“小片”。它由俄里翁、赫姆代尔、西太平洋影业公司拍摄。导演是刚刚出道独立拍片的卡梅伦,主演则是不久前才因为《野蛮人柯南》而走红的施瓦辛格。他们远没有后来的高昂身价。可以说,正是这些人对科幻电影的把握能力,才使这部小成本科幻片开创了大场面。《终结者》第一集特技场面有限,少数几个在摄影棚中制作的战争场面也丝毫算不上宏伟,限于当时的条件只能拍成黑乎乎的夜景。它能够抓住观众,更展示了从编剧到剪辑等各方面的能力。

1986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和布鲁克斯公司合作,改编了科幻小说《苍蝇》。这是这个经典短篇第二次被搬上银幕。一九五七年拍摄的第一版已经很难找到了。而这第二版就是一部小成本科幻片。主人公在实验远距离传输时,和一只苍蝇的信息混在一起。于是,在几十天时间里,他慢慢变成一个人蝇合体的丑陋生物。这部影片的全部特技就是高超,然而用不了多少成本的化妆术。

恐怖类小片的代表,还有《异种》系列三部曲。与《异形》系列相比,这部背景是当代地球的科幻片场面很现实。主要是靠化妆术设计幻想画面。直到刚刚完成的第三集,仍然没有堪称宏大的场面出现。但它制造的恐怖气氛,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四章:“科幻小片”的魅力(5)

第五节:其它“科幻小片”佳作

当我们在银幕上欣赏邦德上天入地,运用各种高科技道具和敌人较量时,我们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从“小片”发展来的巨片系列。《007》第一集《诺博士》由英国永长和联艺影片公司制作。它既是科幻片,又是典型的“小片”。影片中那辆喷火装甲车,一望而之是用廉价纸板搭建的。只是到好莱坞接手后,它才发展成大制作。

2004年,又一集《生化危机》上演了。但所有这些电影的前身,是七十年代由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一部小片《细菌浩劫》。一种流行于东欧马匹身上的病毒,可以令马匹互殴致死。美国军方秘密将它们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使之可以传染到人类,令对方士兵疯狂互殴,造成恐怖。但伪装成“农业科技公司”的秘密武器基地发生细菌泄漏,主管科学家等人沾染病菌,成为杀人怪物。这个核心线索一直保留在以后各集《生化危机》中,但这部原始作品只是一部小制作,大部分情节发生在实验大楼,于是可以在摄影棚里搞定。题材本身也不要求多少特技,除了化妆以外。《细菌浩劫》主要以情节丝丝入扣取胜,并切中了当时的反战情绪。

八十年代,仍处在冷战高潮之中的美国上演了一部小成本科幻片《红色黎明》。它虚构了苏联军队侵入美国后,一批美国城镇青年进行游击战的故事。这部影片因为意识形态色彩十分浓厚而引起轰动。虽然此前有许多直接描写核大战的科幻片上演,但描写苏军登上美国本土的电影还非常少见。

但是,这部属于“重大题材”的科幻片,其实是一部典型的小成本电影。它全部故事就发生在一个小镇上。除了几十个苏联官兵走走队列外,或者呈散兵阵形冲锋外,没有什么大兵团作战的场面。甚至,它用天空中杂乱无章的飞机尾迹来表现苏美空军飞机格斗,令人怀疑制片人没有钱租真飞机用于拍摄。

灾难科幻巨片《逃出洛杉基》给观众呈现了城市地震、水下废墟、惊涛骇浪等大场面,以及许多“奇技淫巧”般的特工器械道具。而它的前身《逃出纽约》也只是一部投资很小的街头打斗片。这部电影拍摄于1981年,制作者是埃夫科恩伯塞、国际电影投资者和戈德克雷斯特影片公司。由这些小游击队式的电影公司来制作,决定了它只能是一部小成本科幻片。片中大量使用夜景就是为了回避在阳光下拍摄“废墟纽约”而不得不制作的大量虚拟背景。但由于影片构思的出色,赢得足够观众,才得以拍摄大制作的续集。

《判决日》选择了和《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完全相同的题材——彗星撞地球!但并不把重点放在彗星上,而是放在人世间的争斗上。影片中,美国雷神导弹防御系统可以防止这颗彗星击中地球。但邪教首领托马斯培纳则认为,这正是《圣经》中宣示的末日审判来临了,人类不能阻挡上帝的判决。于是他派信徒们暗中破坏雷神系统。前警察马德里斯受命潜入培纳的教派里,夺会关键资料。

除了开始、结尾有几处小规模的特技外,这部“小片”基本是一部惊险片。而编导对培纳的刻画尤为深刻。培纳和妻子相信彗星属于上帝,于是便带着几个孩子,全家盛装以待。这里完全没有世俗的动机,只有走火入魔的迷信。而那正是许多发达国家里存在着的现实。

可以说,由于投资限制,“科幻小片”的制作者只能更多地挖掘剧情本身的魅力。所以我们在这些影片中间,反而更能找到科幻艺术的原始魅力——奇特构思和超凡想象。只不过“科幻小片”的宣传费用有限,你必需拥有一双擅于发掘的眼睛才能找到它们。并且,你还需要不为宣传炒作所动的主见和鉴赏力。

《隔世救未来》是一部时间旅行题材的科幻片。和其它类似题材不同,在这里,能够“旅行”的只有电磁波。由于太阳黑子大暴发,干扰了地球附近的时空秩序。生活在1999年的警察约翰和他生活在1969年的父亲通过自制无线电步话机取得联系。由于父亲应该在次日于火灾现场中死去,知道前因后果的约翰便及时提醒对方。父亲活了下来,却干扰了正常的时空,导致一系列混乱。约翰和父亲又不得不在周围人无法理解的情况下,相互合作,弥补这些损失。最终,父亲竟然活下来,与1999年的儿子相见。整部电影完全在父子情深的主线下展开。集中展示了“科幻小片”在情感、情节方面的优势。

“在科幻电影中,已经不可能有小片了,而只能是大片。”这位网友的评论代表了许多人的看法。但并不正确。只不过是当他没有努力去搜集和研究时,他更多地会遇到科幻大片。

从艺术角度讲,科幻小片永远有生命力。大片虽精彩,但难免有“炫技”倾向:A镜头是用几百万资金,大量人力物力制造的特技,B镜头是普通演员的表演。最后下剪刀的时候,你会把哪部份保留得更多?答案是很容易想象的。即使大腕导演,也经常心痛金钱,而保留超过叙述需要的特技镜头。

同样,观看大片,观众也会有“特技晕眩现象”:一个眩目的特技镜头过去后,观众要有一段时间沉浸其中,回不过味来。如果全片有那么几个精彩豪华的特技场面,除了它们本身占用的时间长短外,“特技晕眩”还占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于是,演员本身的表演,以及其它电影手法的运用就会不受重视。

再从构思角度讲,小片投资少,所以更容易试验一些新构思、新理念。许多科幻大片都有小片的前身。这方面以“施瓦辛格科幻片”为代表。他主演的《铁血战士》、《第六日》、《奔跑的人》等等都是大制作。但以前都有过别人主演的,情节相同的小片子。那些小片为投资人作了观众反应实验,后者才敢投入巨资。而观看仿制品和观看原作,尽管后者更豪华,但从创意角度来讲,哪个更开心一些呢?可以说,如果没有诸多小片作了先期实验,读者耳熟能详的许多大片根本就不会被立项。

第五卷:科幻影视概述  第五章:世界各国科幻电影(1)

五章前言

第一节:前苏联科幻电影

第二节:法国科幻电影

第三节:日本科幻电影

第四节:其它各国科幻电影

五章前言

除了美国,世界其它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于科幻电影上都未臻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