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点一盏心灯 > 上卷(7)

上卷(7)

    送终

    嗜酒如命的老王死了,许多他生前的酒友前去送终,为失去一位最好的饮者而同声一哭。

    “我们去老李家共醉吧!想办法用酒来冲淡哀伤。”一位酒友建议,立刻得到众人的附和。

    没想到老李的太太居然说。

    “为纪念你们死去的酒友,今天不准喝酒。你们去送朋友的终,岂知他正是由你们送上终途,而竟然现在又想再来彼此送终。”

    剪烛西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的诗句。想那西窗下,荧荧一烛,诗人促膝夜谈,几番风雨成隔世,共话白头到眼前,看那烛光由短而长。由高而低、执剪修心,是何等的悠然?

    你点过蜡烛吗?看过那跳动的烛光和飞舞的烛花吗?感受过那蕴藉中所含蓄的幽幽之情吗?

    选蜡烛,实在有很大的学问,尤其是那“烛心”,偏了的不能要,否则燃烧不会均匀;太粗的不可取,因那烛火虽强,却消逝得快,且少了情趣;太细的也不能用,因为一点微风,就会使它熄灭。至于点燃的时候,就更要讲究了:那烛台要正,免得炽泪自一边倾下;那烛心要直,免得一侧燃出个大缺口;那烛心要不长不短,短了烛火太弱,多了则要跳动生烟。懂得调整烛心的人,常能使蜡烛多燃许多时间,甚至在熔成一小摊的时候,只要烛心不偏,还能多耗些时。

    听了这许多话,下次对着荧荧一烛,你一定会有许多新发现,而且即或没有烛火在前,何尝不能在自己的心中点起一盏烛光呢?

    于是你的心,就是烛的心,要不粗不细,不偏不倚,且得常常修剪,剪得不长不短、恰恰托出一片蕴藉的光辉与温暖。

    正字与反字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傅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傅问。

    “这是个字。”小和尚说:“但是写反了!”

    “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傅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和尚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和尚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傅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天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www.lzuowen.com[T.xt^小.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