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人生幸福论 > 第3章

第3章





--  18

        2第一章  西方历史上幸福观简述

        第一编  第一章西方历史上幸福观简述

        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一部人类文明史,从伦理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人类不断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历史。考察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幸福观的发展历程,大致了解西方思想家们对于人生幸福的思考和探索,我们会获得这样一个印象:尽管不同时代的思想家在人生幸福观上各有差异,有些甚至相互对立,但是,他们追寻人类幸福的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各种幸福观在人类的思想宝库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后人是幸运的,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我们尽可以充分利用,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思维加以甄别与评判,拓展自己的智慧空间,寻求最佳的人生幸福之路。

--  19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3

        第一章  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A古希腊罗马时期:对幸福的思考全面展开A欧洲中世纪:幸福观的基督教色彩A近代西方世界:幸福研究的兴盛与繁荣A现代西方社会:笼罩在幸福观上的悲观情调A一个关于幸福的故事A西方人对幸福的思考开始得很早,我们从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赫希阿德叙事诗《工作与时日》以及古希腊早期的抒情诗和寓言中,能够感受到古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希望和他们对幸福的初步理解。尽管他们没有明确地提出“幸福”概念,但是,他们以文学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主张。

        我们将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传说中的希腊“七贤”之一、雅典人梭伦(前639—前559年)出外考察,在这期间,他去撒狄会见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国王在梭伦面前炫耀了他所有的华美贵重的物品之后,他们俩人开始了一段关于幸福的对话(以下梭伦简称“梭”

        、克洛伊索斯简称“克”)

        :克:雅典来的客人啊,我们听到了很多关于您的智慧的事情。

        因此,我很想向您请教一下,到目前为止,在您所遇到的所有人中,怎样的人是最幸福的?

        (他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人间最幸福的人。)

--  20

        4第一章  西方历史上幸福观简述

        梭:(正直无私、毫不谄媚地回答)国王啊,我看是雅典的泰洛斯。

        克:为什么您认为泰洛斯是最幸福的人呢?

        梭:泰洛斯生逢国家盛世,又有几个出色的孩子,一生中享尽了人间的安乐。为了保卫祖国,他英勇地战死在疆场;雅典人在他阵亡的地点给他举行了国葬并给了他很大的荣誉。

        克:那么,除去泰洛斯之外,谁是最幸福的呢?

        (他心想无论如何也该轮到自己了。)

        梭:是克列欧毕斯和比顿。

        他们不但有十分充裕的财富,而且还有很好的体格,在运动会上得过奖。

        他们兄弟俩孝敬父母超过了其他人,他们为母亲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母亲请求女神把世人所能享受到的最高幸福都赐给她的两个儿子。

        克:(梭伦没把国王排在第二位,使得国王发火了)雅典的客人啊,为什么您把我的幸福这样不放在眼里,竟认为我还不如一个普通人?

        梭:人的一生中可以说绝对没有一天的事情是和另一天的事情完全相同的,人间的万事是完全无法逆料的。

        说到你本人,我认为你极富有并且统治着许多人,然而,你所提的问题,只有在我听到你幸福地结束了你的一生时,才能够给你回答。毫无疑问,纵然是富豪,也不能说他比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普通人更幸福。因为许多有钱的人并不幸福,而许多只有中等财产的人却是幸福的。

        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

--  21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5

        他总是有某种东西却又缺少另一种东西。拥有最多的东西,把它们保持到临终的那一天,然后又安乐地死去的人,我看才能给他加上幸福的头衔。

        ①

        这段对话,实际上是梭伦和国王关于什么是幸福的争论。

        梭伦对国王提问的回答,反映了他的幸福观:第一,幸福不等于拥有财富,更不是财富越多幸福的程度就越高。一个人只有既拥有财富,又具备德行,才是幸福的人;拥有财富者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必须培养良好的德行。

        第二,幸福生活不是暂时的,而应是善始善终的生活。

        人的一生中会随时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富豪们拥有巨大财富,却极易破产,所以,除非他们能把全部财富幸福地享用至终,否则,他们还不如一个仅能维持当日生活的人更幸福。

        第三,中等财富是幸福的最好保证。极富有和极贫困都容易遭受灾难,而中等财产比较稳定,较少遇到灾祸,并能保证人的身体健康、生活安定和家庭和睦。

        梭伦的幸福观虽然还不系统和成熟,但是,作为西方伦理思想史上第一个讨论幸福的思想家,梭伦开创了研究人生幸福论的先河。他所提出的幸福与德行、幸福与财富、幸福与人生命运等问题,后来被伦理学家们反复提出、反复讨论,成为幸福观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下面我们再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简单地介绍西方伦理学家们的幸福观的发展轨迹。

        ①参见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

        ,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79—182页。

--  22

        6第一章  西方历史上幸福观简述

        古希腊罗马时期:对幸福的思考全面展开A这一时期,伦理学家们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幸福与人生。

        由于所依据的哲学基础不同,所以,伦理学家们在思考幸福问题时,也有不同的看法,由此形成了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

        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赫拉克里特(约前540—前470年)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年)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他们的幸福观的共同特点是:强调人的精神快乐和理性能力,认为人的幸福必须在理性指导下才能实现。

        赫拉克里特指出,理想的人生就是符合“逻各斯”

        (宇宙的本质和规律)的人生,人生的目的就在于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人的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

        他有一句非常生动而又令人深思的名言:“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①这句话鲜明地表达了赫拉克里特的幸福观立场。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理论上的承接关系非常明显,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他们主张,德行就是幸福,而德行必须有理性的引导。他们一致反对把感官的享受当作幸福的观点。这三位伦理学家关于幸福的具体思想将在本编第二章中详细阐述。

        感性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约前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5月版(下同)

        ,第18页。

--  23

        第一编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7

        460—前370年)

        、亚里斯提卜(前435—前355年)

        、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年)和卢克莱修(约前99—前55年)。

        他们的幸福观都把趋乐避苦当作人的本性,认为,幸福就是追求感官的快乐、避免感官的痛苦。亚里斯提卜比其他三位的观点更为激进,他认为,肉体的快乐比精神的快乐更迫切、更强烈,肉体的快乐优于精神的快乐;而且,肉体的快乐既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只在眼前。在他看来,唯有眼前的肉体快乐才是人们追求的幸福。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虽然强调感官快乐对于幸福的重要性,但是,他们也要求人们追求精神快乐。关于他们的具体思想,我们将在本编第三章中讨论。卢克莱修是伊壁鸠鲁幸福观的继承者和捍卫者,他把伊壁鸠鲁称作照亮黑暗的火炬,能引导人们奔向“生命的幸福目标”。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就是趋乐避苦,因而,人们追求幸福符合人的自然本性。

        如上所述,理性主义幸福观和感性主义幸福观,构成了古希腊罗马幸福观的基本框架。

        但是,在这两个主流之外,还出现了一种相对独立的斯多葛学派幸福观,它是在与伊壁鸠鲁主义的论战中发展起来的。斯多葛学派不同意把快乐本身当作善的标准,他们把幸福理解为精神幸福,用精神幸福否认人们的物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