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哲学初步 > 第63章

第63章



其典型的方法就是“师心自用”与“必求古训”。前者以陆王之学为代表,后者泛指各种治经之学.  对此,严氏关于科学思想的提倡可说是对症下药的.  他的可贵之处在于意识到问题的性质,且自觉地当作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身体力行予以推广.  严译八大名著中,《穆勒名学》、《名学浅说》二部就属于这种著作.它尽管未必有《天演论》那样迅即的社会效果,但对科学精神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理性化功不可没.严译也包括其他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学术名著,如《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等,其内容虽不是自然科学,但它们也多系用经验求证的方法写出,有别于浪漫主义在这些领域的观点,是近代社会科学的

        ①严复:《〈原富〉.  译事例言》。

        ②严复:《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第45页.  中华书局1986年版.

--  391

        中国哲学初步583

        著作.  故王国维说严复的追求是科学的.维新时期,严复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三大任务.“鼓民力”非纯思想的任务,“开民智”是严复所致力的.  至于“新民德”

        ,则开了个头,即对自由意识的初步阐发:“夫自由一言,其中国历古圣贤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为教者.  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

        ①.  严氏最著名的命题便是“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接过这个课题予以深化、扩展的是梁启超.

        三、梁启超:道德——政治启蒙

        在启蒙思潮的每个主要阶段及主要领域,几乎都有梁启超活跃的身影.  他追随过康有为讲今文经,效法谭嗣同讲“应用佛学”

        ,但最体现其思想特色的,则是1898年(维新失败)以后至1903年以前在《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的引介西学的文章.其所讲内容虽不比严复精纯,但范围更广.且严的重点是“开民智”

        ,梁的重点则是“新民德”。梁氏“以为欲维新我国,当先维新我民,中国之不振,由于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查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源”

        ②.  在其《新民说》中,民德、民智、民力同政治、学术、技艺是对应

        ①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第1册,第2—3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②转引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第429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  392

        683中国哲学初步

        的,且民德在民智之先.  其“新民说”实即道德——政治启蒙理论.1901年底至1903年,也即与“新民说”系列文章发表的同时,梁启超作了各色各样的“秦西学案”

        、《霍布士学案》、《斯尼挪莎学案》、《卢梭学案》、《天演论初祖达尔文学说及其传略》、《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等.  还有西方名人传略:《近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匈牙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等.  这些题材比严复更多地突出了政治、道德方面的内容.  它与“新民说”是互为表里的.梁启超突出的新道德观念有公德与自由两大问题.  公德相对于私德而言,“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两者系依道德的不同社会功能而区分的.“今试以中国旧伦理与泰西新伦理相比较:旧伦理之分类,曰君巨,曰父子,曰兄弟,曰夫妇,曰朋友;新伦理之分类,曰家族伦理,曰社会(即人群)伦理,曰国家伦理.  旧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新伦理所重者,则私人对于一团体之事也.”

        ①梁认为,英法美等国的近代自由制度,正是据以利群为精神的公德观念确立的,而中国传统最缺乏的也正是公德观念.“知有公德,而新道德出焉矣,而

        ①梁启超:《新民说.  论公德》,《梁启超选集》第213—214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  393

        中国哲学初步783

        新民出焉矣!“

        ①

        《新民说》中的《论自由》,把自由作为奴隶意识的对立物加以肯定,强调“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他把自由分为政治、宗教、民族与经济四类,把欧美近代史看作因争自由而致改革进步的历史.  梁氏还特别注意自由与法律的关系,指出有立法保障、同时也能守法的自由才是真自由,从而把自由同公德精神联系起来,以纠正任何个人借自由侵犯他人与社会利益之病.  针对中国传统,要真正发扬自由精神就得破除诸种奴隶意识,它包括为古人、世俗、境遇以及个人情欲之奴隶四种.  自由精神是梁氏所期望的新民须具备的根本道德精神.在讲卢梭与康德时,梁启超也依自己对自由的理解来发挥,但由于两文写作时间不同,前者写于1901年底,正是梁启超的政治思想趋激进期,而后者写于1903年至1904年,思想趋于保守,故前者着重的是自由的权利意识,后者着重的则是义务意识.  他对西方道德的理解归根结底系指向政治问题.  王国维曾尖刻地批评说,法国自然主义在中国虽引起“学海波涛”

        ,“然附和此说者,非出于知识而出于情意,……

        聊借其枝叶之语以图遂其政治上之目的耳“。

        而其时许多“杂志本不知学问为何物,而但有政治上之目的.  虽时有学术上之议论,不但剽窃灭裂而已,如《新民丛报》中之汗德(即

        ①同上,第216页.

--  394

        83中国哲学初步

        康德——引者)哲学,其纰缪十且八九也“

        ①.撇开王氏个人立场不论,他指严复重科学而梁启超为政治是一语中的的.  如果以严、梁二氏为起点看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大致可归为实证主义与浪漫主义两大思潮.  前者是强调科学、逻辑、经验、效用;后者着重人生、道德、情意、理想.  广义的实证主义思潮包括经验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进化论也属其中;浪漫主义则包括浪漫派、自然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民粹主义等.  不能说,两大思潮内部流派间没有分歧之处,而是对于当年思想界而言,关注的多是大思潮的一般特征而非枝节性的差别.  两大思潮在中国流行有它现实的社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它迎合了当时的中国人改善物质环境及重构社会理想的需要.  因此,西学东渐,既是新文化战胜旧文化的决定力量,也为新文化的转换提供了新的参照系统.

        四、王国维:纯哲学的立场及其矛盾

        以文史名家的王国维,在世纪之交曾对西方哲学下过一番苦功.  其造诣之高并不为同时代人所闻,但后来传开之哲学文字,却足见其思考之深邃及思想之敏锐.  借王国维可以探测其时西潮之深度.从对严、梁等人的批评可知,王国维有他的立场.  不满足于严复,是因为严复虽然引介了他学得最好的西学,但他

        ①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安文集》第95页,《王国维遗书》第5册,上海古籍版.

--  395

        中国哲学初步983

        的整个心志是科学;讥讽康、梁等人,是他们假学术为政治之工具,无学术之真诚.  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不同程度上带着功利的心态对待学问,即以学术为工具而非目的.  而在王氏看来,这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毛病之一:

        “披我国之哲学史,凡哲学家无不欲兼为政治家者,斯可异已.  ……夫然,故我国无纯粹之哲学.  其最完备者,唯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耳.  至于周秦、两宋之形而上学,不过欲固道德哲学之根柢.其对形而上学且然,况于美学、名学、知识论之冷淡不及之问题哉.”

        ①

        “西洋人之持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  ……故言之多自然之理.  吾国人之所长宁在于实践之方面,而于理论方面则以具体的知识为满足.至于分类之事则除迫于实际之需要外,殆不欲穷究之也.”

        ②

        严复那种“科学”精神之所以也不为王国维所欣赏,就是因其经验主义也具太实用的嫌疑.  正是政治的、道德的或实用的心态,使得传统不能发展出纯粹的哲学,同时也就不能有其他纯正的学术与文艺.  而在西学东渐、正当扭转此积习之转机时,王氏又感叹:“况近年之留学界,或抱政治之野

        ①王国维:《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静安文集》第102页,《王国维遗书》第5册,上海古籍版.②王国维:《论新学语之输入》,《静安文集》第98页,《王国维遗书》第5册,上海古籍版.

--  396

        093中国哲学初步

        心,或怀实利之目的,其肯研究冷淡干燥无益于世之思想问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