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思想录 > 第35章

第35章





        ②按此处“囊括”原文为comprendre;此字有两解,一为囊括,一为理解;意谓:我既被襄括在宇宙的时空之中,宇宙也被囊括在我的思想之中。末一个“囊括”为双关语,既指包括,又指理解。

--  187

        081思  想  录

        356—219(349)239—213

        灵魂的非物质性——哲学家①。。。。。。。驾驭自己的感情,有什么物质能做到这一点呢?

        374—284(350)240—212

        斯多噶派——他们结论说,我们永远能做到我们一度所。。。。

        能做到的事,并且既然对光荣的愿望已经为那些被光荣所占有的人做了一些事,所以别人也很可以同样如此。但这些是病热的行动,健康是无从模仿的。

        艾比克泰德结论说,既然有始终一贯的基督徒,所以每个人就都可以如此。

        ②

        321—155(351)262—21

        灵魂所时而触及的那些伟大的精神努力,都是它所没有把握住的事物;它仅仅是跳到那上去的,而不像在宝座上那样是永远坐定的,并且仅仅是一瞬间而已。

        ③

        32—711(352)269—228

        一个人的德行所能做到的事不应该以他的努力来衡量,

        ①“哲学家”指斯多噶派哲学家;斯多噶派强调人的意志对外界的独立性,作者以此证明灵魂的非物质性。

        ②见艾比克泰德《论文集》,第4卷第7章。

        ③关于本段及下段的内容,见蒙田《文集》,第2卷第29章。

--  188

        思  想  录181

        而应该以他的日常生活来衡量。

        323—229(353)224—227

        我决不赞美一种德行过度,例如勇敢过度,除非我同时也能看到相反的德行过度,就像在伊巴米农达斯①的身上那样既有极端的勇敢又有极端的仁慈。因为否则的话,那就不会是提高,那就会是堕落。我们不会把自己的伟大表现为走一个极端,而是同时触及到两端并且充满着两端之间的全部。

        然而,也许从这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只不外是灵魂的一次突然运动,而事实上它却总是只在某一个点上,就像是火把那样。即使如此,但它至少显示了灵魂的活跃性,假如它并没有显示灵魂的广度的话。

        318—64(354)812—221

        人性并不是永远前进的,它是有进有退的。

        激情是有冷有热的;而冷也像热本身一样显示了激情的热度的伟大。

        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的人们的创作也是一样。世上的好和坏,总的说来,也是一样。

        Plerumque

        gratae

        principibus

        vices。

        ②

        ①伊巴米农达斯(EGpaminondas,?—公元前362)古代希腊底比斯有名的统帅和政治家。关于伊巴米农达斯的德行的叙述,见蒙田《文集》第2卷第36章及第3卷第1章。

        ②〔变化几乎总会使大人物高兴〕。语出贺拉士《颂歌集》,蒙田《文集》第1卷第42章转引。

--  189

        281思  想  录

        319—961(35)268—339

        滔滔不断的雄辩使人感到无聊。

        诸侯们、国王们有时候也游戏。他们并不总是坐在他们的宝座上;他们在宝座上也感到无聊:伟大是必须被舍弃之后,才能感觉到。连续不断会使人厌恶一切;为了要感到热,冷就是可爱的。

        自然是通过进步在行动的,itus

        et

        reditus①。

        它前进,又后退,然后进得更远,然后加倍地后退,然后又比以前更远;如此类推。

        海潮就是这样在进行的,太阳似乎也是这样②运行的。

        320—921(356)696—349

        身体的营养是一点一点来的。充分的营养但少量的食物。

        ③

        324—943(357)185—22

        当我们想要追随德行直到它的两个方面的极端时,就出现了罪恶,它在其沿着无限小这方面的不可察觉的道路上是不知不觉暗暗钻进来的;而在其沿着无限大这方面,罪恶则是大量地出现;从而我们便陷没在罪恶里面而再也看不到德

        ①〔有进有退的〕。

        ②手稿在“这样”的旁边划有一条曲线,表示前进的行程。

        ③布伦士维格解说:吃得太多,就吸收不了,慢慢地前进才是真正的前进。

--  190

        思  想  录381

        行。

        ①我们就在完美的本身上被绊住了。

        ②

        329—257(358)273—223

        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③

        325—166(359)270—224

        我们保持我们的德行并不是由于我们自身的力量,而是由于两种相反罪恶的平衡,就像我们在两股相反的飓风中维持着直立那样。

        ④取消这两种罪恶中的一种,我们就会陷入另一种。

        ⑤

        ①按本段“无限小”和“无限大”的涵义不甚明确。据布伦士维格解释:德行两方面的极端都是无限的,它在最小的细节方面是无限的,同时它在最大的领域方面也是无限的。

        ②此处原文系旁注。

        ③按“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这句话作者系得自蒙田的启发。蒙田《文集》第3卷第13章:“在哲学见解方面,我特别愿意接受那些最坚实的见解,也就是说,最人性的并且最为我们所固有的见解。”

        “人们总是想要超出自己之外,要躲避作一个人;这是愚蠢,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变成为天使,反而把自己变成了禽兽;他们并没有提高自己,反而降低了自己”。

        ④拉。罗煦福高《箴言集》第182节:“罪恶也构成德行的组成部分,就象毒药构成解药的组成部分一样;精心把它们搜集起来并加以提炼,于是它们就可以有效地用来对付疾病和生命”。同书,第11节:“感情往往产生自己的对立物:吝啬有时候产生挥霍,挥霍有时候产生吝啬;我们往往由于脆弱而坚强起来,由于怯懦而大胆起来”。

        ⑤拉。罗煦福高《箴言集》第10节:“人心不断在产生着种种感情,从而一个的出现差不多总会奠定另一个”。

--  191

        481思  想  录

        376—282(360)563—225

        斯多噶派所提出的东西是那么困难而又那么虚妄。

        斯多噶派提出:凡是没有高度智慧的人都是同等地愚蠢和罪恶,就像是那些刚好沉到水面以下的人们一样。

        375—299A  (361)261—226

        至善。关于至善的争论——。。。。。。。。。Utsiscontentus

        temetipso

        et

        ex

        te

        nascentibus

        bonis①。

        这里有矛盾,因为他们最后劝人自杀。啊!多么幸福的生命,而我们却要摆脱它就像摆脱一场瘟疫那样。

        ②

        371—803(362)384—24

        Ex

        senatus

        consultis

        et

        plebiscitis…③。

        要求类似的引文。

        371—804(363)747—258

        Ex

        senatus-consultis

        et

        plebiscitis

        scelera

        exH①〔为了你可以满足于你自己以及出自于你的美好。

        〕语出赛涅卡《致普西里乌斯集》第20卷第8章,书中赛涅卡曾为自杀辩护;赛涅卡的这一观点蒙田《文集》第2卷第3章中曾加以发挥。帕斯卡尔认为这种理论与斯多噶主义相矛盾。

        ②冉森《论纯自然状态》第2卷第8章:“啊,真正幸福的生命,为了享受它我们就追求死亡的帮助”。

        ③〔是元老院和人民……〕,见下第363段。

--  192

        思  想  录581

        ercent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