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人性七论 > 第20章

第20章





        这些作用把需要压抑的和允许进入意识的区分开来,因此这种潜意识压抑力为了不了解被压抑的观念而必须了解这种观念.  这种潜意识压抑力本身,就是处于自我蒙骗的信念之中;因此我们仅指出这种自我蒙骗的信念是一种精神的作用,而并非整个人所致,还是没有对自我蒙骗的信念是怎么成为可能的这一问题,得到任何解释(页52-53)。

        萨特还指出,诚实——自我蒙骗的信念的对立物——同样提出了一个概念上的问题.  因为我们刚刚用某种方法形容自己(如“我是一个侍者”)

        ,我们的这一行动就把作这番形容的自我和被形容的自我区分开来.  彻底诚实的理想看来注定是要失败的(页62)

        ,因为我们决不可能只是被观察和准确

--  121

        人性七论51

        形容的客体.  萨特在这里所表达的观点,也就是其他人所说的“自我的系统逃避”。但是,他的论述使这一问题比问题本身更自相矛盾和使人不解,因为他不断地重复这样一个公式:“人类现实必须是它不是的东西,而不是它是的东西”(页67)。

        这当然是一种自相矛盾,因此萨特不能从字面解释这句话的意思.  我认为,我们应当把它理解为这样一句话:“人的现实未必一定是其所是,而必定能够是其所非”

        (这是我按照他在第58页上所讲的话的解释)。这又把我们的注意力带回到萨特最基本的观点上:全部的意识就是自由.  意识自身中隐藏着自我蒙骗的信念这一永久的危险;但萨特认为,是有可能避免这一点而达到真实的(页70)。

        处  方E鉴于萨特拒绝承认存在客观价值的任何可能性,因此他的处方必然空洞得出奇.  他没有向他人推荐任何具体的行动方针或生活方式.他所能做的就是谴责任何自我蒙骗的信念,谴责任何声称自己并不自由的企图.  他所能推荐的,就是真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作出各自的选择时,应充分认识到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为我们作出决定.  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一切承担责任,不只是为我们的行动,而且为我们的态度、情绪、甚至我们的性格承担责任.  这种“认真精神”

        ,也就是认为价值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而不是靠人的选择保持的这一幻想,必须加以否定(页580、626)。自由的苦恼是无法逃避的;逃避责任本身就是一种选择(页479、5-556)。

--  122

        611人性七论

        在《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ExistentialismandHumanCism)一书中,萨特阐述了处方的不可能.  他举纳粹占领时期一位年轻的法国人为例.  这名年轻人面临着这样的选择:要么去帮助在英国的自由法国力量,要么在家守着只为他而活着的母亲.  在他看来,一种行动方针是为了民族利益,但在整个战争中也许并不起多大作用.  另一种行动方针则具有眼前的实际效果,但只是为了一个人的利益.  萨特认为,任何一种伦理思想,无论是基督教的、康德的、还是其他任何一种的,都无法在这两种不完美的要求中进行仲裁.  面临选择的这个人的感情力量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除了他按照实际情况所做的事情,自然是最危急中的事情外,不存在任何这种感情上的标准.选择一名顾问,本身也是一种选择.所以当这位年轻人请教萨特时,萨特只是说:“你是自由的,因此可以进行选择.”

        然而,萨特确实明确承认真实选择的内在价值.  他对一些具体的自我蒙骗的信念的实例的描述,在道德上并不是中立的,而是含蓄地谴责任何自欺行为,谴责任何不敢正视现实、不敢承认自己有选择自由的行为.  因此,他对苏格拉底、弗洛伊德和许多其他人提出自我认识这一古老的德行提出了另一种见解.  但萨特对自我认识的性质和可能性的理解,在许多重要方面与弗洛伊德的理解不同.  我们已经看到,精神分析是以无意识精神状态这一假设为基础的,这些状态对人的精神生活有着因果关系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原因以一种类似机械的方式发生作用,就像能量的流动一样;他认为,他的精神分析工作就是发现这些隐藏的原因.  萨特则

--  123

        人性七论71

        断然拒绝这种认为无意识是精神活动的原因的观点;他认为,任何精神的东西都是外在的,可以进入意识状态(页571)。

        他所说的“存在主义的精神分析”这项工作,不是去为一个人的行为寻找原因,而是寻找这种行为的意义(页565-569)。

        一些当代精神病学者,如R.D.莱恩(Laing)

        ,在这一点上赞成萨特的观点.(在前一章里,我提到一种说法,认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本身实际上是解释动机、目的和意图,而不是发现原因.)因此为了认识一个人,萨特寻找选择(页573)。他认为,由于人本质上是一个统一体,而不是一堆互不相关的欲望或习惯,因此对一个人来说,一定存在着一种基本的选择(“最初的设想”)

        ,为他行为的每一个具体方面赋予意义(页561-565)。萨特为波德莱尔(Baudelaire)

        、谢奈(Genet)和福楼拜(Flaubert)所写的传记,是他解释一个人生活方式根本含义的具体努力.  因此,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在萨特看来是我们能够真正获得自我认识的手段.  他在《存在与虚无》一书结尾时曾许诺再写一本有关伦理学的著作,来指明我们作为了解自己自由的自由人能怎样地生活.

        批判性讨论E我对萨特的第一个抱怨是有关他的文体而不是他著作的内容.《存在与虚无》显然是我在本书中所参考最难懂的一本书.  我这样提醒读者是完全公平的.  这不仅是说他的文章冗长繁琐,而是指他热衷于用一些抽象的名词、捉摸不定的隐喻和悬而未决的悖论.  这一点说是受到黑格尔、胡塞尔和海

--  124

        811人性七论

        德格尔的影响也许是有道理的,但却是不可原谅的.  有人也许会感谢萨特写得不像他们那样晦涩;但可以肯定的说,他本来还可以讲得更清楚、更简洁些.  但当人们发现一些较为明晰的章节和掩盖在堆砌的辞藻中的一些真知灼见时,便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  尽管如此,为理解他的著作所作的努力,确实开始揭示了一种具有某种强烈魅力的人性论观点.在转而谈到内容问题时,首先让我们考虑自我蒙骗的信念怎样才能成为可能这个问题.  我们已经指出,萨特出于概念上的原因,拒绝了弗洛伊德对这问题的任何解释.  但不清楚的是,他是否对于意识怎么才能“是其所非和非其所是”

        这个概念问题提出自己适当的解答,尽管他在《存在与虚无》的第二部分对自为存在作了充分的讨论.  他看来过分满足于这种自相矛盾的论述,而回避了这样一项困难的哲学任务:即用准确无误的术语,解释清楚这一产生疑问的意识究竟是什么.萨特一方面始终坚持我们的自由,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状况在某些方面必然是被决定了的.  这二者之间显然是矛盾的.  因为他认为,作为有意识的存在,我们始终想要填实这个“虚无”

        ,虚无是我们意识存在的本质;我们希望成为什么,而不希望永远处于无法实现可能性的状态之中(页90)。

        他还认为,两个意识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冲突的关系,因为每一方都想实现使另一方成为纯粹的客体这一不可能实现的理想(页394、429)。在这两方面,他将人生分析为一种要实现逻辑上不可能实现的永恒的企图.  但是为什么必须如此?可以

--  125

        人性七论91

        肯定,在这些“必须”和我们想象中的自由之间存在着直接的矛盾.  难道人们不能选择不想成为客体,或不便其他人成为客体吗?很难看出萨特是否试图解决他理论的核心中的这些矛盾关系.我们已经指出,萨特所能提出的唯一积极建议,就是人们应当避免自我蒙骗的信念,并作出真实的选择.  但是,自我认识或真实怎么会成为如何生存的唯一基础呢?如果不能对选择这种而不是另一种生活方式提出任何理由,那么这种选择就是武断的.看来似乎是,萨特根据自己确定的前提,或许会称赞那个选择为消灭犹太人而献身的人了,假如这个人在选择这么做时完全了解自己在做什么.  反过来说,某人如果献身帮助那些“穷困潦倒的人”

        ,但不想坦率地承认自己这么做的真正动机(也许是对自己父母背景作出的一种考虑)

        ,那么这个人显然应当被谴责为不诚实的人啰.  或者能不能认为,诚实必须包括尊重他人的自由?萨特始终没有写成他许诺要写的关于伦理学的书,原因也许是从《存在与虚无》一书的个人主义前提中是产生不了任何社会伦理学的.  毫无疑问,这也就是他为什么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寻求那些使所有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的社会条件.然而,从萨特关于意识这个概念如何必须包括自由这个概念的深刻分析中,可以学到某些重要的东西.  我们已经看到,他想把选择这个概念扩大到它的通常用法范围之外,使我们不仅对自己的行动,而且对自己的情绪,甚至自己的个性负责.  如果我生气,那是因为我选择了生气;如果我是那种常常消极地屈从于自己境况的人,那也是我愿意选择的一

--  126

        021人性七论

        种意向.  这种观点确实有些同我们通常的情绪和个性概念不同,因为不管一个人愿意与否,情绪应当是“支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