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萨特:荒谬人格 > 第29章

第29章





        尽管这伙知识分子对未来充满了幻想,但他们眼前的处境却仍然十分严峻.  萨特担任了一家新的评论性刊物的主持人工作,还为一套哲学丛书担任编辑.  西蒙.  波伏娃、加缪、梅洛—庞蒂都是其中的骨干力量.  德国占领军不断张贴处决“恐怖分子”的照片和名单,逮捕随时都可能发生.  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的朋友中就经常有人被捕,其中包括奥尔加.  这些被捕者不一定参加了抵抗组织,往往只是与抵抗组织成员有交往,就被捕了,有的还被杀害.  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曾经为了营救其中的人而四处奔波.  所以,每当萨特参加什么秘密会议回来晚了,西蒙.  波伏娃都会提心吊胆.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  在巴黎郊区,开始出现英美飞机,每夜对重要目标进行轰炸.  随着盟军的向巴黎的推进,德国占领者在巴黎对抵抗运动的镇压也日益疯狂.  由于全国作家委员会的一个成员被捕了,而且他传出话来,说他已经供出了一些人的名字,所以加缪主张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暂时避一避.  他俩先在一个朋友家住了几天,然后到巴黎以北40英里的一家乡村旅馆里租了间房住下来.这时英国广播公司发布了轰炸德国重要城市汉堡的消息——战火已经燃到德国人的后院了.整个巴黎都爆发了破坏活动.溃退中的德国人对“可疑分子”的镇压也决不手软,他们随时处决抓到的抵抗战士,把那些他们认为十分顽固的人吊死在大街两边的阳台上,在法国南部,他们将上千名法国人活活烧死.

--  184

        直接行动  971

        8月11日,美国军队推进到离巴黎只有50多公里的夏尔特尔郊区.  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决定回巴黎去.  到巴黎的铁路随时都可能被切断,公路又尽是溃退的德国军队,他们只好骑自行车走小路回巴黎.  在半道上,他们乘了一段路的火车,正巧遇上了空袭,车头部分有好些人员伤亡,他们碰巧在列车后部,只是一场虚惊.  他们在巴黎一家较为僻静的旅馆住下来,与加缪取得了联系.  加缪告诉他们,抵抗运动领导人已经形成决议,巴黎应该自我解放.8月18日,西蒙.  波伏娃看到德国军队沿街撤退.  第二天,巴黎的警察局、市政厅、火车站和大多数公共建筑物都落到了起义者手中.  在纳夫大桥上,法国一支小分队向德国护航队开了火.但德国人仍然控制着这个城市,第二天早晨,字旗还在塞纳河上空飘扬.萨特在全国作家委员会总部,加A缪和他的小组接管了通敌分子们丢弃的印刷机和编辑室,《战斗报》和《解放报》开始在街头出售.  街头上流言纷纷,有人说为了保全城市,德国人已同意撤离,有人说德国人在巴黎圣母院和大部分城市建筑下面装了炸药,要炸毁整个城市.一个星期过去了,德国人没有离开巴黎.从8月22日起,萨特在新办的《战斗报》发表连续述评,描述和评论巴黎的局势,其中包括起义的总体情况,人们的希望、担心,并提醒人们防止过度行为.  在9月4日的文章中,萨特描述了人们欢迎菲利普.  勒克莱将军的第10师浩浩荡荡开进巴黎的盛况.萨特在文章中评论说,“从来没有一次起义以这种形式亲近一支军队,从来没有人见过为游击战和狙击战而武装起来的平民战斗者在行进中受到与正规部队的

--  185

        081萨特:荒谬人格

        士兵、军官同样的喝采.  人们向他们所有的人欢呼,多半理解了这种爱国的和革命的行动的双重性质,感受到了包含在这非凡的典礼中的全部指望,但也觉察到了,关键不仅是把德国人赶出法国,而且是开始为新秩序作更艰难和更持久的奋斗.“

        (转见《心心相印》第145——146页)

        三、这是我们的时代

        萨特说对了,建设法国战后新秩序果然是一场更艰难、更持久的奋斗.  市政厅的屋顶上,还有一些死硬的维希分子向广场上的数千群众开枪.  他们与德国人不一样,他们既不能撤退也不能投降,于是宁愿在这种自杀式的行动中送命.  但这都不是重要的,真正的艰难在于战后法国的各派政治力量之间难以实现平衡.  全国抵抗委员会的领袖戴高乐,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和数百万党员的共产党,还有曾经默认德国人的统治而被戴高乐视为敌人的法国大资产阶级,现在戴高乐又需要他们来稳定法国,各派关于新法国的设想大相径庭,彼此冲突.  另外一些法国人则举棋未定,不知如何是好.萨特和当时法国所有知识分子一样,不由自主地卷入了政治.《战斗报》上在进行着时局的热烈讨论,从盟军的莱茵河行动到希特勒的阿登大反攻,从战后的世界格局到法国未来的建设,都是他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萨特和西蒙.  波伏娃都认为,要他们回到战前那种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态度是不可能了,因为过去那种超然于社会之外的作法不过是他们自己的一种“自欺”。而且,仅仅停留在口头抗议也是不够的,还

--  186

        直接行动  181

        必须直接行动.  你们既不愿作一个袖手旁观的看客,也不想只抓住一些抽象的概念夸夸其谈.  萨特说是战争使他的生活分成了两半,我们看到,战前与战后,萨特在对社会的态度上的确是判若两人.当时,很多思想激进的法国人都支持共产党,萨特也希望能和他们站在一边,但他不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其中当然与他和法国共产党之间的成见有关,在萨特搞“社会主义和自由”的那段时间,他和共产党有许多误会.  有人说他能从战俘营获释,是为了充当告密者.  在全国作家委员会接纳了萨特的同时,还有人把他列入反动分子的名单.  但历史原因并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原因是萨特不愿放弃自己那套独立的想法.  共产党只能把他看成正直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为他信奉现象学而不是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萨特从不打算放弃他的存在主义,他坚信他自己关于人的存在和人的自由的思想.  他希望共产党的理论家们能够接受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而不要让人道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专利.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矛盾尚不突出,包括法国共产党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都支持戴高乐政府,形成了全国一致、团结一心的局面.  可是后来情况起了变化,加缪和萨特的存在主义与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不协调性似乎又明显起来,《战斗报》的政治观点越来越让共产党人不满.  一群青年人掌握的共产党周刊《行动》上开始连续发表攻击萨特的文章,他们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是转移阶级斗争视线,萨特本人是海德格尔这个纳粹分子的门徒,是唯心主义、主观主义者.萨特对党派之争不胜其烦,他请求加缪派他出任访美记

--  187

        281萨特:荒谬人格

        者.1945年1月,萨特搭军用飞机到了美国.  他的身份是《战斗报》和《费加罗报》的特使,应美国战时情报局邀请,到美国作有关战争的报道.事实证明,萨特不仅政治不在行,干记者似乎也不怎么在行.  他有出众的文学才华,语言能力和洞察能力都非同一般,但他不懂得干记者应该掌握的分寸,结果不知不觉地捅了马蜂窝.  萨特在一篇电讯稿中,提到了1942年到1943年在美国的贝当派法国人和戴高乐派法国人之间的明争暗斗,他还引用了未标明来源的资料,说美国的大公司和国务院资助过《为了胜利》这张报纸,给法国造成了很多危害.  萨特的文章在《费加罗报》刊出后,美国《纽约时报》驻巴黎的记者就指责萨特破坏美、法两国的友谊.  萨特急忙写信给《纽约时报》编辑部,谴责他们驻巴黎的记者错误地引用了他的报道,并向《纽约时报》的读者们保证,他的确无意危害法、美两国的友谊.  可是在后来的一篇报道中,萨特又忍不住攻击了一些在美国的法国人,揭露他们当初曾经支持过贝当政权.接着,萨特又在他发回欧洲的报道中批评了美国的社会制度,他说,美国人民优于美国的制度,他们从来就不是富有的,他为他的《战斗报》的读者们介绍了美国社会贫富之间的巨大悬殊,美国的价值观念,美国国内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两派的论争,还介绍了罗斯福政府的工业改革.3月10日,萨特和另外5位到美国采访的法国记者一起,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接见.  萨特在发回的文章中生动地报道了这次会见,他描述了罗斯福总统如何与他们谈起他对

--  188

        直接行动  381

        他的国家的热爱,总统那张长脸是如何具有一种深通人情的魅力,既温和,又严厉,打动了所有在座的人.在后来发回的文章中,萨特还揭露了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萨特提出,黑人问题只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让美国无产阶级认识到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共同利益,美国的一切进步,都将取决于美国蓝领工人的发展.8月6日,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这时萨特已经与西蒙.  波伏娃在巴黎相聚.  他们不知道原子弹的爆炸究竟是意味着永久和平,还是世界末日.8月底以前,他们完成了《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这是他们创办一份长达192页的大型月刊.  萨特任主编,西蒙.  波伏娃和梅洛—庞蒂都是编委会的重要成员.  当时法国纸张奇缺,政府规定只保证在战前就出版的刊物和经核准的抵抗运动报纸的纸张供应.  西蒙.波伏娃拜访了戴高乐的情报部长,解决了《现代》的纸张问题,保证了它顺利出版.萨特在为这份刊物所写导言中说,他们的刊物将不为任何政治服务,而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分析,选择自己应有的立场.  这篇导言说:“我们不愿错过我们时代的任何东西.  或许还有更好的时代,但这是我们的时代;在这次战争中生活,在这次革命中生活,我们只能过这样的生活.”

        四、自由共和国理想

        萨特与他的祖国一起熬过了4年的被占领期.  在德国法西斯的铁血统治下,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和每一个法国人一样,

--  189

        481萨特:荒谬人格

        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至少在萨特看来,他关于人的存在和人的自由的思想是完全经得起现实的考验的.战争结束后,萨特用他自己的存在主义方式对法国人民四年来的抵抗运动作了一个总结.  通过这一总结,他也使自己的思想有了一番总结,并为他在《存在与虚无》抽象地加以论证的“自由”理论赋予了历史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人的自由问题.  在德国占领时期,法国人还是绝对自由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