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顺治十四年 > 第62章

第62章



会做这种事的,嗯,他们还真是头一次听说。

“爹,娘,对不起,儿子又作主张了。不过你们放心,这几个人的开销,我会己负责。”

袁珍珠眉头一皱,正要说话,陈浩冲她摇摇头,想了一下,己道:“你在宫里时不时能得些赏赐,爹娘不指着你养家,也不贪你这些钱。今儿这事做了也就做了。总是你一番善心。”

陈浩先肯定了他两句,接着话风一转,又道:“不过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均衡,你长大了,凡事喜欢己拿主意,爹不拦着你。我们做父母的,也盼着儿子有出息。你将来的路要靠你己去走。爹娘帮不上你什么忙,你有什么想法我们也不想拦着你。我们只希望,你在成年前,有什么想法和打算,能多跟爹娘说说。不管怎么样,我们比你多吃了十几二十年的饭,多少能给你提供点参考意见……”

陈旭日一一答应着。说了一次谎话,日后就得有一百句一千句谎话去圆。此事非他所愿,然而却不得不为之。

现下也顾不得别个,陈旭日已经决定要按照己的想法行事。

如果今天他只是一个在普通家庭里生活的孩子。那么他会尽量做一个让父母亲满意地孝顺儿子,有什么打算,慢慢想办法让父母接受。

可是现在他进了天底最复杂的地方,环境不允许他做一个唯唯诺诺的儿子。好在家里新添的幼弟。多少可以弥补己给父母带来的失落感。

趁着年幼,时间还算充分。亲培养出一批得用的、可以信任的人,是他现阶段地打算。

“娘。我想向您讨一个人……”

陈旭日想把新月要过来。新月跟着他读书习字,尤其在数字上颇有天赋。近来协助袁珍珠持家,样样都做地利利索索。那几个少年都是男生,唯一一个小女生又是需要人照顾的年纪,单靠几个男生,有些事情做起来不是那么便利。

新月过去,一者掌管日常支出啥的,能管好内务,再者也能协助潘济,一起教导其余几个人读书识字。

袁珍珠征求过新月己的意见后,终于答应暂且调她过去帮忙。

支起门户过日子,有老有少热热闹闹一家人最正常,既便是少了当家的男人这样一个顶梁柱,至不济也有一个成年人领着。像潘济、小石头等这样的由几个孩子组成的家庭,非常少见。

这个特殊的家庭吸引了村人地注意力。

小小的村落,谁家有个针头线尾的小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张扬地街巷俱知。

农闲之余,八卦是一种打发时间的乐趣,农忙之余,闲话是排遣情绪打发疲累的佐料。过日子嘛,说白了就这么回事,总要给己寻摸点乐趣。个儿的事说够了说邻家地,邻家的说够了猜测一下某个过路地跃马扬鞭的少年公子某个前呼后拥坐轿进香路过地大户小姐,庄嫁人的生活,大抵也就这样了。

在村人们地议论声里,潘济开始经营己的小日子。

大概的脉络,陈旭日已经做了规划,他是具体的实行人。

新月被派了过来。从新月嘴里,潘济知道这边所有开销,竟是由那个比己尚小了一岁的孩子独力支撑,震惊之余,也激起了他的上进心。

潘济的学问,基础是很牢固的,他打小读书,功底扎实,用来教导其余几个孩子绰绰有余。

陈旭日许诺,会抽时间把大家要学的功课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在这之前,他们的任务是学习认字,和一点简单的算数。

小院里传出来的琅琅的读书声,渐渐吸引了村人的注意。

要不了几天,就有那调皮的孩子,趴着墙头往里边瞅,看着他们学字读书,眼睛里渐渐便也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穷人家的孩子,鲜少有识字的。一是没有那份闲钱进学堂,一个呢,也不舍得家里少了一份做活的劳力,反多了一个不事生产的读书子。十年寒窗苦读,未必就能挣下一个前程,一般的人家,可真舍不得下这份本钱。

不过些许识的几个字却是好事。稍大些到大户人家做事,到城里的店里做学徒,认得几个字,想出头也容易些。

过了几日,就有妇人结伴上门,提了些个儿做的吃食,商量着能不能给家的孩子腾一个空位,在旁边跟着学学。乡下人家,虽然拿不出一份束修,平日里己种的青菜、洗洗浆浆缝缝补补等,少不得大家都可以帮衬着做些。

陈旭日不在,做主的便是潘济。他略做考虑,便答应

第一卷  眼花缭乱的世界--第二卷  禁宫水深  第四十二章

五月三号,顺治亲自在太和殿接见孙可望,并于宫内赐宴,在京的满蒙等王公显贵,一律为座上客,君臣共欢。且当朝对孙可望赐银八千两,并赐府弟、赐蟒袍、朝衣、缎匹等。

大清入关十多年来,数次接纳、宣召前明降臣入朝为臣议政,但似这等隆重尚属首次。

孙可望被封为“义王”。除去大清建国初年分封的四位汉族亲王外,他是第一位被封王的汉人。而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已经去世的定南王孔有德,此四人之所以被封王,除了亲率一批精兵强将来归,最主要的,他们为满清入主中原,鞍前马后立下了数不清的汗马功劳。

与之相比,孙可望与李定国内讧而兵败狼狈来归,却被破例封王,而且得到顺治如此重视,一时间,孙可望成了红极一时的人物。

科尔沁蒙古的吴克善亲王,原本接到为避痘半月之内不得面君、不得进宫的旨意,因逢此等盛事,提前五天得以进宫,一起参与此次盛宴。

想到自己进京后受到的冷落,相比于孙可望受到的待遇,他心中殊为不愤。

御膳房源源不断送上美酒佳肴,吴克善却觉得食不下咽。只不好表现的太过冷淡,勉强动了动筷子略表意思,其余时间便以喝酒打发时间。

连尽了数杯酒后。酒酣耳热地众人逐渐放松,开始言笑无忌。简亲王济度跟着起哄的众人一起敬过孙可望。新添了酒,举着杯子凑过来再与吴克善敬酒。

他面上一团微笑,做出邀酒地热情姿态,嘴里却低声道:“待会儿太后将差人来请叔王,叔王且抽个空。到偏殿稍等。”

论辈分,济度娶了吴克善的孙女,是他的孙女婿,但,济度的父亲济尔哈朗与吴克善同辈,是以济度仍旧照着旧时称呼称他为“叔王”。

后宫乃宫妃所居之处。命妇进宫走动还算寻常,男客未经召见,却是不得进入后宫。

吴克善进京也有十天了。早就盼着与孝庄见面。闻言大喜。他又喝下一杯酒。与旁人略做寒暄。瞅个空子。悄悄退了席。

不一会儿。苏茉尔领了孝庄地懿旨。亲自来请。引吴克善去往慈宁宫。

兄妹俩见了面。说一些体已话后。吴克善少不得问起女儿。孝庄许诺一会儿送他去长春宫。让他们父女见面说说话。

距离吴克善上次进宫。已经隔了两年多将近三个年头了。京城里发生了许多变化。后宫也新添了两位皇子并一位公主。

扯到这个。兄妹俩免不了就顺治欲立四阿哥隆兴为大清朝太子地事掰扯几句。

“先帝在时。亲口给我们说过爱新觉罗地男人统治天下。蒙古科尔沁地女人统治后宫。先帝宫中。五宫后妃全部姓博尔吉吉特氏。如今皇上也有五位蒙古后妃。到现在为止。皇上通共有五位皇子和六位公主。却无一人出自蒙古后妃。她们进宫数年。一无所出。皇上这般行事。妹妹就不管管吗?您到底是咱们草原儿女。多少也该念着点情份。不能由着皇上地性子来。”

吴克善不满道:“如今皇上才多大?孝惠皇后册立四年了,至今膝下无子,责任属谁?这般眼巴巴的急着立董鄂氏的儿子为太子,这不是公然给我们没脸吗?”

孝庄皱眉道:“哥哥这话说地,宫里边,除了康妃佟氏,恪妃石氏和皇贵妃董鄂氏,其余一宫主位都是蒙古科尔沁的女人。皇帝前朝事忙,疏于后宫也是难免,我做母亲的,总不能硬逼着他去宠幸谁……哪个妃子能博得皇帝的欢心,归根结底需要她们自己去努力。”

“她们还要怎么努力?孝惠皇后多好的性子,凡事不出头不惹事一切惟皇命是从,就这样,前些时候不是还差点被废了?”吴克善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道:“妹妹可真是生了一位好儿子!”

他一进宫就想起自己被废掉迁居侧宫的女儿,唯一的感觉,除了伤心就是痛心。

这个女儿,打小他真是手心里捧大地,所有的儿子女儿包括孙子孙女,再没有第二个人能超过她去。女儿也争气,人长的漂亮,又聪明,可就是偏不得他顺治的心。永远都忘不了,他送女来京,顺治一面不见,生生冷落了他们八个月不闻不问,他地宝贝,别人只当是棵草!

“静妃的事,是我们母子对不起哥哥。哥哥只管放心,只要我在一天,孝惠就一定是皇后,谁也动摇不了她地地位!”

儿子不争气,孝庄无话可说,做出保证后,又道:“现如今三阿哥玄烨认到孝惠名下,玄烨聪明伶俐,是个懂事知上进的好孩子。这些日子,孝惠每天把他挂在嘴上,满意地不得了……”

“三阿哥表现的再好又如何?皇上那意思,摆明了就是要立四阿哥做太子。皇后名下地皇子做不成太子,对皇后也是一种羞辱。”

“太子册立,关乎国体,皇帝固然有自己的喜恶,朝中大臣也有权力表示自己的意见……”

在吴克善面前,孝庄不避讳的表示出自己反对册立四皇子为太子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