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重生顺治十四年 > 第139章

第139章





花朵只开一季,过了季节就会凋零,或是枯萎于他人之手,而人错过了季节,却还能在下一次因缘际会时,比肩而立。

没有人真地强大到可以完全主宰别人的意志,皇太后也不能,除非被主宰的人,自己跪了下去,再也不想起来,从最初的被迫,到后来心甘情愿跪着做人。

陈旭日没有回头,大踏步走出慈宁宫……

苏苿尔怔怔出了会儿神,不期然想到前两天来慈宁宫的两位小姐——

“太后,这门亲事……”

“哀家旨意既出,断无收回的道理。”孝庄重新拾起佛珠轻捻,眼睛微闭:“陈旭日不是个糊涂的,知道凡事该适可而止。”

“皇上那边……金真儿毕竟是皇贵妃的表妹……”

“董妃现在是个大忙人,她还要操心堂妹和弟弟的婚事,表妹么……”

第三卷  咫尺天涯  第五十二章  万里江山一盘棋(二)

人的力量,在皇权面前,实在不堪一击

婚姻一事上,顺治尚且拗不过孝庄,连着娶进数位蒙古后妃,被迫立了不喜欢的女人为后,何况根基未稳的陈旭日。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贝子尚善之赐婚与陈旭日的懿旨,逐渐成为板上订钉的事实。

如果说在朝堂上,孝庄甚有威望,在后宫,她根本就是实际上的掌权人。董鄂妃尽管为了表妹着急,却不敢真的有违皇太后的旨意,连表示不满都不能。

几天以后,礼部拟旨,董鄂宁馨被封为贞妃。

皇贵妃的娘家堂妹一举得封妃位,可谓是一种殊宠。这既是顺治的坚持,也代表着孝庄某种程度的妥协。费扬古也被指了一门好亲事,待过了年,来年春天时成婚。

这事抵定,董鄂妃终于无奈的向陈旭日表示,他与金真儿的婚事,眼下她若多言,只怕有百害而无一利。

又一位董鄂娘娘入宫,且甫入宫,位份就在几位生了皇子皇女的庶妃之上,不消说,自然是拜承乾宫那位所赐,一时间董鄂妃又成为后宫的话题中心。陈旭日居于承乾宫,三不五时要携四阿哥隆兴往慈宁宫请安,时不时与一些个宫妃碰面,他的婚事,遂也成为议论的焦点。

不知是无意间宫人们嘴碎,还是孝庄有意为之,总之,陈旭日坚辞婚事的消息,渐渐流传开来。

前有董鄂妃独得圣宠,使得后宫诸人相顾无颜色,这会儿又一批新人要入宫,新人颜色美如玉,又占着如花似玉的好年纪,宫妃们大抵是二十来岁的女孩子,还学不来把不愤怨怼压在心底,意气难平,不免在口舌上加以宣泻。

既有皇太后这尊大佛在。后宫便还是以蒙古女人地势力为大。所谓众怒难犯。董鄂妃行事愈小心谨慎。承乾宫地宫人们外出。明里暗里。多有被刁难地时候。陈旭日因婚事。恰好授人口实。非议之词听地就更多了。

“好好一位宗室女。不说嫁到蒙古做王妃。就是京里勋臣贵戚人家做嫡福晋也做得。偏偏要嫁到在太医院当值地汉人家里。人家还不乐意……”

“就是说嘛。要说人这命啊。真是没法子看。在家里做姑娘。父母兄嫂捧着顺着。这一嫁了人。往后如何。可就难说喽……”

知书和陈旭日带着四阿哥隆兴打慈宁宫出来。隆兴闹着要往御花园玩上一会儿。进园子不数步。撞上过来游园散心地宫妃。

宫妃们故意提高了声音说话。一句句往他们耳边钻来。

陈旭日只做未闻。一路指点着旁边地花花草草。与隆兴说笑。渐行渐远。把冷嘲热讽远远抛开。

知书低声道:“再有几天,贞妃娘娘就要进宫了,这是皇上对贵妃娘娘的体贴,宫里边因为这个不满的娘娘多了,不好作贵妃娘娘,咱们受些迁怒,只得多担待些,只是委屈你了。”

“姐姐,这道理我懂。入宫前父亲就叮嘱过我,要我万事忍为先,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这点,到了这会儿,经过的事也不是一桩两桩,在宫里的时间也不短了,我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女人多的地方,是非也多,一群不得男人欢心地人们整日里在一起聚着,衣食无忧的,可不是没事也要想法子生出些事来?道理虽是如此,只是这般小心小意的日子,实在过的让人憋气,陈旭日仍是皱眉道:“就是没想到会这么难熬!”还要搭上自己的终身大事。

一想到这个,陈旭日便觉得烦燥起来。不论那个被指过来地姑娘心性为人如何,单单是她的身份,母亲就很排斥,且又顶没了她自个儿中意的媳妇,往后婆媳相处起来,能有个好儿?婆媳不和可不是小问题,到时候父亲和他都得大受影响。

似现在这般煎熬地日子,陈旭日已是过的够了,只顾及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特殊,捺了性子任他人随意分说,但心里边的不满却实实在在兜在那儿。

“这宫里边,不管是高高在上地主子,还是我们这些侍候人的,哪个不是在忍着熬着?你甭看主子们面上光鲜靓丽的紧,其实心里边一年到头,也难得有几时舒坦。这样想想,受委屈的时候,也就能咽下去了。”

知书安慰他:“太后说了,等你出仕时,就给你成婚,到时候就不用和我们一样白里夜里在宫里边苦熬。”指着笑嘻嘻蹲在地上胡乱揪草摧花的隆兴道:“到时候太子爷五岁了,差不多也要进上书房读书。往后太子爷慢慢大了,有出息了,咱们这些打小侍候的人,都有份体面,现在苦点不算啥,将来过地舒心就好了。”

皇子六岁进上书房启蒙,不过三阿哥聪慧,五岁便早早入学,且时时得到师傅的夸赞。孝庄再三当着顺治和董鄂妃地面提及,满口的夸奖。

顺治私下里不止一次叮嘱陈旭日,要他务必对四阿哥尽心,将来不说越过三阿哥去,却一定不能示弱于三阿哥。至少,五岁进上书房读书这点是一定要地。

“四阿哥生日比三阿哥小了半年,平平都是五岁进学的话,光时间上就要早于三阿哥半年还多,是不是早了点?”皇子读书,按规矩是天不亮即起,很是辛苦。到底也算自己一手

孩子,隆兴对陈旭日表示出了十足的依赖,陈旭日对可爱的孩子也真是疼的紧。

“要上学,隆兴要跟……”小小的孩童扑过来抱住他的腿,听到提及三阿哥,笑呵呵仰头道:“要跟二哥,跟三哥一起、读书。”他用手划拉了一圈,歪着脑袋想了想,又道:“读这么多书……”

三阿哥么——

陈旭日揉了揉额头。

三阿哥已经七岁了,七岁的玄烨说话行事已经表现的可圈可点,透着稳重。孝惠皇后得了这个争气的儿子,真是拿他当掌心宝一般,每每往慈宁宫去,总要再三说起,使得孝庄对这个孙儿也越上心。

陈旭日虽居于后宫,却甚少见到他。但是三阿哥刻苦攻读,表现优秀的赞誉却是没少听闻。

现下年齿渐长,平时表现良好,顺治有心令他将来担当四阿哥的讲学老师之一,遂经常唤他到御前与一些文臣学士谈经论道。御前的几个侍读学士与上书房的太傅傅以惭等人相熟,且傅以惭时时被顺治传唤,与陈旭日常有碰面地机会,说话间免不了提起这位得意门生。

三阿哥比四阿哥年长四岁,自己比三阿哥恰好也是年长四岁。时间渐渐流逝,四阿哥在长大,自己在长进,三阿哥也在长大,进境益速……

在这个秋日的午后,陈旭日沐浴着秋日的温暖阳光,看着在阳光下~壮成长的花草树木,突然认识到:所谓的改变历史,不是救了四阿哥,将养董鄂妃的身体,使顺治不死于天花就算完事。

不仅仅是这些,这些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因缘际会卷入政治中心的自己而言,已经有了两个最大的敌人。

孝庄和三阿哥玄烨!

那个有可能成为他一生中最大对手地人,三阿哥玄~,他曾经知晓的康熙大帝,正在努力学习,茁壮成长,日益崭露头角。总有一天,将成为四阿哥隆兴,也成为自己最有威胁力的对手。

目前都处于蜇伏期,单就目前的起步阶段而言,那个人占了皇家的主场优势,自己也有自己地优势,某种程度上来说,算是不相上下。

但是长远来看,等自己离宫踏上仕途,怕是与他差距越来越大,因为那人身边有一个最大的助力——孝庄!

孝庄现在就开始插手自己的人生,将来不知还会给自己制造多少麻烦。三阿哥玄烨身边有她相助,将来四阿哥隆兴能否继位,只怕还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最大地问题是:不论他想不想,事实上他已经站到了孝庄的对立面,站到了三阿哥的对立面。倘若隆兴最终无缘皇位,不但自己心里的思量全部成空,还将惹来杀身之祸……

陈旭日挺起胸膛,深深吸了口气,心里突然萌生了一个忘头——

趁着自己还在宫里,趁着一切还来得及地时候,说不得只有想个便宜法子,让那个女人永远闭嘴才好……

“你在寻思什么哪?脸色怪吓人的。”

知书见他半天没动静,伸手碰了碰他,“太子爷让你抱呢。”

陈旭日定了定神,弯身抱起隆兴,与他贴了贴脸,低语几句,逗得他咯咯笑起来。“太子有些倦了,咱们出来的久了,别让娘娘担心,这就回去吧。四阿哥,咱们回去听故事好不好?”

“听故事,听故事……”隆兴立刻送上灿烂的笑脸。

陈旭日近距离看着他无忧无虑的笑,咬了咬牙,心里终于下定了决心。

有清一朝,积弱始自康熙朝,老天爷既然让他生于厮世,说不得他就要在其中插上一手,打乱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