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 第24章

第24章





        所以亚里士多德知道这个定律;而且,他应用它从Barbara式得出Baroco式和Bocardo式。

        在同一章中研究第一格各式的转换的时候,他说:“令三段论是肯定的(即Barbara式)

        ,又令它如已说过的那样转换(即用矛盾的否定)。

        那么,如果A不属于所有C但属于所有B,B将不属于所有C。

        而且,如果A不属于所有C,但B属于所有C,A将不属于所有B“。

        ③在这里提出了Baroco式与Bocardo式证明的最简单的形式。

        在三段论理论的系统解说中,这些正确的证明都被不充分的归谬论证所代替。

        我想,理由在于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把通过假设的论证(argumens

        ∈‘ξπθ∈’δ∈ωs)

        看作真正J证明的手段。

        所有论证,对于他来说,都是使用直言三段论的证明;他力图表明归谬证明,就其至少包含的一部分是直言三段论而言,乃是一种真正的证明。

        在分析正方形的一边与其

        ①《前分析篇》i。

        8—10。

        ②同上,8,59b3,“因为这是必然的,如果结论已被改变成与它相反的东西并且前提之一成立,则另一个前提应被推翻。

        因为如果它应当成立,则结论也必定成立了。“参见《论辩篇》vi。

        14,1634,“如果一个结论是不真的,那么必然导致诸前提中的某一个的取消,因为给出所有前提的话,那个结论就必定产生。”

        ③《前分析篇》i。

        8,59b28。

--  98

        68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

        对角线不可公约的定理的证明时,他明白地说:我们由一个三段论可知:这个定理的矛盾将导致荒诞的后果,即奇数应等于偶数,但定理本身是由一个假设来证明的,因为当它被否定时,就得出虚假的命题。

        ①亚里士多德断定,所有其它假设论证都是这一类的;因为在每一场合,三段论都导致一个与原断定命题不同的命题,而原断定命题是由认可或由某些其它的假设所得到的。

        ②当然,所有这些都是不真实的;亚里士多德并不懂得假设论证的性质。

        Baroco式与Bocardo式是用易位定律来证明,不是由认可或由某些其它的假设而达到的,而是由一个清楚的逻辑定律来进行的;同时,它确实是在另外一个基础上对一个直言三段论的证明,但它不是由一个直言三段论来进行的。

        在《前分析篇》第一卷之末,亚里士多德指出有许多假设论证应当加以考虑和描述,并许诺将在以后来作这项工作。

        ③这个诺言他并未在任何地方兑现。

        ①这个任务留给了斯多亚派。

        他

        ①《前分析篇》i。

        23,4123,“凡是进行归谬论证的人们,用三段论的方法推出虚假的命题,并且,就假设地证明了原来的结论了,当从它的矛盾的假定而得出某些不可能的东西的时候;例如,正方形的对角线是不能与其一边通约的,因为如果假定可以通约则奇数将会等于偶数。

        一个人用三段论推出奇数将会等于偶数,他就通过假设证明了对角线不能通约,因为通过它的矛盾就会得到一个虚假的命题。“

        ②《前分析篇》i。

        23,41a37,“所有其它的假设三段论都是一样;因为在每一场合,三段论都导致一个由代换原断定命题而得的命题,而原断定命题是由认可或某些其它假设所得到的。”

        ③同上4,50a39,“许多其它论证也是借助于一个假设而导致结论的;这些我们也应当考虑并弄清楚,我们将在以后来描述这些假设的论证的差别和形成的各种方式。”

        〔W。

        D。

        罗斯主编的《亚里士多德全集》英译本(1928年牛津版)

        在此处加上了一个脚注:“这个诺言在亚里士多德的现存著作中未曾兑现。”

        ——译者注〕

--  99

        18。归谬法证明A                                                                                                                                          78

        们把这个假设论证的理论包括在他们的命题逻辑系统之内,在那里,复杂易位律找到了自己合适的地位。

        在埃奈西德谟斯的一个论证的场合(它与我们的目的无关)

        ,斯多亚派学者分析了以下的推论规则,它相当于复杂的易位律:“如果第一并且第二,则第三;但非第三并且第一;所以非第二”。

        ②这个规则化归为斯多亚派逻辑的第二个和第三个不可证明的三段论。

        我们已经知道了第一个不可证明的三段论,那就是肯定前件的假言推理;第二个是否定后件的假言推理(modus

        tolClens)

        :“如果第一,则第二;但非第二;所以,非第一”。

        第三个不可证明的三段论从否定的合取式开始而读作:“非(第一并且第二)

        ;但第一;所以,非第二。“根据塞克斯都恩披里W可,这个分析是这样进行的:用第二个不可证明的三段论,从蕴涵式”如果第一并且第二,则第三“

        ,以及它的后件的否定“非第三”

        ,我们得到它的前件的否定“非(第一并且第二)”。

        从这个命题(它是实际包含在前提中,但未用文字明显地表示出来)与前提“第一”结合在一起,用第三个不可证明的三段论得出结论“非第二”。

        ③这是我们归之于斯多亚派学者

        ①  亚历山大389。

        32,他在注释这一段的时候说:“他说有许多其它的结论也是借助于一个假设而导致结论的。

        因为打算在以后更加详尽地来分析这些论证,所以他把它们搁下了。

        但是,他并未留下任何与此有关的著作。“

        ②  斯多亚派学者用序数词指示命题变项。

        ③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穆契曼编)

        《反数学家》,vi。

        235—236:“这个规W则〔即指埃奈西德谟斯(怀疑论者,约与西塞罗同时——译者注)作为问题提出的〕化归为借助于第二个和第三个不可证明的式的论证,正如可以从对我们具有更大明晰性的分析中学会的一样,如果我们把关于式(ρDπ)的理论表述如下:E  J  F

--  100

        88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

        的最干净利落的论证之一。

        可见有才能的逻辑学家在两千多年前以我们今天所作的同样方式进行了推理。

        19。显示法证明A用换位法和用归谬法证明,对于将不完全的三段论化为完全的三段论说来是足够了。

        但亚里士多德还作出了第三种证明,即所谓用显示法证明(‘Dθ∈σι)。

        虽然对亚里士多德系M  G统来说,它是无关紧要的,但它们本身是有兴趣的,并且值得仔细研究。

        在《前分析篇》中仅有三处地方亚里士多德对这个证明作了一个简短的刻画。

        第一处是与证明E前提的换位相联系的,第二处是Darapti式的证明,第三处是Bocardo式的证明。

        ‘θDσθαι一字仅仅出现在第二处,但无疑另两段也是指的用M  G  M显示法证明。

        ①

        ‘如果第一并且第二,则第三;令第三被否定,但第一被采用;这样就得到第二的否定’。

        因为那时我们有一个蕴涵式(σημμD  =implication)

        ,其前件(γDμF                      M  F  J  F                                                                                                            J  F  M  F  J  F=antecedent)是合取式(δμππγμD  =conjunction)

        ,即‘第一并且第二’,其F            M  Q              M  F  J  F后件(γ=consequet)是‘第三’,而我们有一个矛盾的后件,即‘非第Q  J  F三’,根据第二个不可证明的式,我们也得到一个矛盾的前件,即‘非(第一并且第二)

        ‘。

        然而这一切都潜在地包含在规则之中。

        因为在我们这里各前提将结合起来;如果我们说出来,它就全被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