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战争论第一卷 > 第3章

第3章



改写时,要使人在全书到处都能清楚地看到两种不同的战争,只有这样,一切思想才会获得更精确的含义、更明确的内容和更具体的运用。这两种不同的战争是:以打垮敌人为目的的战争(这可以是在政治。。。。

        上消灭敌人,或者只是使敌人无力抵抗,以迫使敌人签订任何一个和约)和仅仅以占领敌国边境的一些地区为目的的战。。。。。。。。。。。。。。。。。

        争(这可以是为了占有这些地区,也可以是把这些地区作为在签订和约时的有用的交换手段)。

        当然,在这两种战争之间必然有一些过渡性的战争,但是这两种战争的完全不同的特点必然贯穿在一切方面,其中互不相容的部分也必然会区分出来。

        除了指出上述那种在战争中实际存在的差别以外,还必须明确地肯定这种实际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观点:战争无非。。

        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到处都坚持这个观点,我。。。。。。。。。。。。。。。

        们的研究就会一致,一切问题也就比较容易解决。虽然这个观点主要在第八篇中才发生作用,但在第一篇中必须透彻地

        ①这是作者在1827年写的一篇文章。——译者

--  15

        战  争  论11

        加以阐明,而且在改写前六篇时也要发挥作用。对前六篇作这样的修改,将会剔除书中的一些糟粕,弥补一些漏洞,而且可以把一般性的东西归纳成比较明确的思想和形式。

        第七篇《进攻》(各章的草稿已经写好)应该看作是第六。。

        篇的对照和补充,并且应该根据上述更明确的观点立即进行修改。这样,这一篇在以后就可以不必再修改了,甚至可以作为改写前六篇的标准。

        第八篇《战争计划》(即对组织整个战争的总的论述)的。。。。

        许多章节已经草拟出来了。但这些章节甚至还不能算作是真正的素材,而仅仅是对大量材料进行了粗略的加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工作中明确重点之所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我想在完成第七篇以后,立即动手修改第八篇,修改中主要是贯彻上述两个观点,并且简化一切材料,但同时也要使它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我希望,这一篇能够澄清某些战略家和政治家头脑中的模糊观念,而且至少要向他们指出,问题的关键何在,以及在一次战争中到底应该考虑什么问题。

        如果在修改第八篇的过程中能使我的思想更加明确,能恰当地确定战争的重大特征,那么以后我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把这种精神带到前六篇中去,让战争的这些特征在那里也到处闪闪发光。只有到这个时候,我才着手改写前六篇。

        假使我过早去世,因而中断了这项工作,那么现有的一切东西当然只能叫做一堆不象样子的思想材料了。它们将会不断地遭到误解和任意的批评。在这些问题上,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提笔想到的东西都是很完美的,已经可以写下来发

--  16

        21战  争  论

        表了,并且认为它们就象二乘二等于四一样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他们也象我一样花费这么多精力,长年累月地思考这些问题,并且经常把它们同战史进行对比,那么他们在进行批评时,当然就会比较慎重了。

        尽管这部著作没有完成,我仍然相信,一个没有偏见、渴望真理和追求信念的读者,在读前六篇时也不会看不见那些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对战争的热心研究所获得的果实的,而且或许还会在书中发现一些可能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

        1827年7月10日于柏林

        除了上面的《说明》以外,在作者的遗稿中还有下面一篇未完成的文章,这篇文章看来是他在晚年写的。

        在我死后人们将会发现的这些论述大规模战争的手稿,象目前这个样子,只能看作是对那些用以建立大规模战争的理论的材料的搜集。其中大部分我是不满意的。而且第六篇还只能看作是一种尝试,我准备对这篇进行彻底改写并另找论述的方法。

        但是在这些材料中一再强调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对考察战争来说是正确的。这些问题是我经常面对实际生活,回忆自己从经验中和同一些优秀军人的交往中得到的教益而进行多方面思考的结果。

        第七篇是谈进攻,其中谈到的问题只是仓卒地写下来的。

        第八篇谈战争计划,我打算在这篇中特别阐述一下战争的政治方面和有关人的方面。

        我认为第一篇第一章是全书唯一已经完成的一章。这一

--  17

        战  争  论31

        章至少可以指出我在全书到处都要遵循的方向。

        研究大规模战争的理论(或称战略)

        是有特殊的困难的。

        可以说,只有很少数的人对其中的各种问题有清楚的观念,即了解其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在行动中大多数人是单单以迅速的判断为根据的,而判断有的很正确,有的就不那么正确,这是因为人们的才能有高低之分。

        所有伟大的统帅就是这样行动的,他们的伟大和天才,一部分也就表现为他们的判断总是正确的。因此,在行动中人们将永远依靠判断,而且单靠判断也就足够了。但是,如果不是亲自行动,而是在讨论中说服别人,那就必须有明确的观念并指出事物的内在联系。由于人们还很缺乏这方面的素养,所以大部分的讨论只是一些没有根据的争执,结果不是每个人都各持己见,就是为了顾全对方而和解,走上毫无价值的折衷的道路。

        在这些问题上有明确的观念并不是没有用处的。而且人的思想一般说来都倾向于要求明确性和要求找到事物的必然联系。

        为军事艺术建立这样的理论是非常困难的,人们在这方面所作的许多糟糕的尝试,使大多数人得出结论说,建立这样的理论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里研究的是固定的法则不能加以概括的东西。如果不是有很多毫无困难就可以弄清楚的原则的话,我们或许会同意这种看法,并放弃建立理论的任何尝试。这些原则是:防御带有消极目的,但却是强而有力的作战形式,进攻带有积极目的,但却是比较弱的作战形式;大的胜利同时决定着小的胜利;因此战略的效果可以归结到某

--  18

        41战  争  论

        些重心上;佯动是比真正的进攻较弱的一种兵力运用,因此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采用;胜利不仅是指占领地区,而且也指破坏军队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后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在会战胜利后的追击中才能实现;经过战斗取得的胜利的效果总是最大的,因此从一个战线和方向突然转移到另一个战线和方向,只能看作是一种不得已的下策;只有在具有全面优势或者在交通线和退却线方面比敌人占优势时才能考虑迂回;同样,只有在上述情况下才能占领侧面阵地;进攻力量在前进过程中将逐渐削弱。

--  19

        战  争  论51

        作者自序

        所谓科学的东西不仅仅是指或者不主要是指体系和完整的理论大厦,这在今天已经是不需要争论的问题了。在本书的叙述中,从表面上看,是根本找不到体系的,这里没有完整的理论大厦,只有建筑大厦的材料。

        本书的科学性就在于要探讨战争现象的实质,指出它们同构成它们的那些事物之间的联系。作者在本书中没有回避哲学的结论,但是当它们不足以说明问题时,作者就宁愿放弃它们,而采用经验中恰当的现象来说明问题。这正象某些植物一样,只有当它们的枝干长得不太高时,才能结出果实。

        因此在实际生活的园地里,也不能让理论的枝叶和花朵长得太高,而要使它们接近经验,即接近它们固有的土壤。

        要想根据麦粒的化学成分去研究麦穗的形状,这无疑是错误的,因为要想知道麦穗的形状,只要到田野里去看一看就行了。研究和观察,哲学和经验既不应该彼此轻视,更不应该相互排斥,它们是相得益彰和互为保证的。因此,本书里具有内在必然性的一些原则,或者是建筑在经验的基础上,或者是建筑在战争概念本身的基础上,就象拱形屋顶建筑在

--  20

        61战  争  论

        支柱上一样。因此可以说,这些原则是不缺乏根据的A.写一部有思想有内容和有系统的战争理论也许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现有的理论还与此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暂且不说这些理论缺乏科学精神这一点,仅仅由于它们极力追求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它们的论述中就已经充满了各种陈词滥调和空话。

        如果有人想看一看它们的真实面目,就请读一读李希滕贝格从一篇防火规程中摘出的一段话吧。

        “如果一幢房子着了火,那么人们必然首先会想到去防护位于左边的房子的右墙和位于右边的房子的左墙,因为,如果人们,比如说,想要防护位于左边的房子的左墙,那么这幢房子的右墙位于左墙的右边,因而火也在这面墙和右墙的右边(因为我们已经假定,房子位于火的左边)

        ,所以,这幢房子的右墙比左墙离火更近,而且在火烧到受到防护的左墙以前如果不对右墙加以防护,那么这幢房子的右墙就可能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