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 > 第54章 让孩子摆脱虚荣

第54章 让孩子摆脱虚荣

    有个女孩钢琴弹得很好,从很小就开始学习,小学时周围的人都称赞她“弹得很好”也经常在合唱比赛、同学会中担任钢琴伴奏。所以,她对自己极有自信。

    上了中学的她,很自然地以为自己琴弹得很好,因此,当学校欲决定由谁担任合唱团的钢琴伴奏时,虽然有别的小学来的孩子一样会弹钢琴,她也认为获选的必然是自己。可是,最后她被刷下来,学校选上另一位女孩。

    正如父母所担心的,她怒说以后不再学钢琴了。她认为自己弹得绝对好,因为老师偏心才选别人。因此,她声称以后不再学钢琴。

    对她而言,从小周围的人都称赞她“弹得很好”自己也十分有自信,即使如此,自己还是没有被选上。假如再继续练习下去,下次又被刷掉,那绝对是自己的自尊所不容许的。

    当然,孩子在对自己撒谎,其实她根本不想停止练琴,而另一方面她却真的开始拒绝练琴。也就是说,她真正的心情是很想练习琴,但因怕自尊心受损又不敢练琴。因此,她怒说自己再不弹琴了只是在伪装自己的心情。

    这时候,如果父母的处理不当,孩子的心灵就会造成伤害。例如: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只能继续努力了。”

    这种说法好像是赞美孩子,可是不但没有鼓励作用,反而伤了孩子的自尊。假如你说:

    “你这样说是在欺骗自己,其实你很想继续练下去!”

    不要用“你是不是在说谎”这种口气追问孩子。

    这样只会让孩子动摇的心被逼得无路可走。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亲子只有无偿的协助关系,没有主从关系。因此,即使父母认为停止练琴很可惜,孩子将来会后悔,但是,“继续或停止”的决定在于孩子,不在双亲。

    像这样的情况,父母是不能指责孩子的,那样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如站在与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对孩子说:

    “爸爸妈妈知道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你也是一个坚强的孩子,坚强的孩子不怕失败,对不对?同时我们也相信下一次你一定比她弹得好。但是如果你不想继续下去,我们也会支持你的。”

    只要这样说就够了。

    其实,不仅仅是成人有虚荣心,孩子的虚荣往往更为明显和强烈,所以帮助孩子摆脱虚荣心,让他健康成长,这才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