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教育从赞美开始:孩子,你最棒! > 第82章 换位思考

第82章 换位思考

    记得儿子三岁多的时候,经常和院里一个名叫毛毛的四岁男孩一起玩。

    一天下午,儿子和毛毛之间发生了争执:两个人玩“过家家”时,谁都想当“爸爸”因为爸爸可以发号施令,有权利命令另一个人做事情。我儿子的个子比毛毛高半头,就说自己大;而毛毛知道自己比我的儿子大,就坚持自己应该扮演“父亲”两人争执不下,很不高兴,于是拉扯着要找我说理。

    看着两个找上门来的孩子都在气头上,我想决断谁大谁小,由大人当“裁判”来否定他们中的一个,这都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挫败感。最好的方式不是简单地分出大小就算了事,而是应该让孩子们懂得合作的好处,谁大谁小不代表输赢,比一比谁大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于是,我分别问毛毛:你几岁了?”

    毛毛说:4岁!”

    我问儿子:你几岁了?”

    儿子说:3岁多!”

    我说:你们比比,4和3哪个大呀?”

    毛毛感觉自己占了上风,满脸神气十足。

    我又说:你们比比,谁的个子高呢?”

    这下,儿子的脸上露出了骄傲的表情。

    我对两个孩子说:好了,你比他大,他比你高,我看你们都可以当爸爸,好不好?”

    两个孩子都得到了肯定,又来了情绪,然后选择了轮流当“爸爸”又回到院子里继续进行他们的游戏。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都会遇到孩子之间争执而找到大人来“评理”的事情。有的父母十分干脆地为孩子“明辨”是非,把架劝开了事,但效果却是没能让孩子们找到解决冲突的办法。

    孩子们的世界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并能在不断的冲突中形成一些他们那个年龄段的交往“规则”懂规则、守规则者受小朋友欢迎,而“不知”者则能在争吵和被拒绝中学会规则,有助于提高其交往能力。在父母的引导和协助下,让孩子们自行解决问题,以体现友好,学会合作。尽管孩子之间不时会发生磕碰,但不要低估了他们在社交方面的“自愈”能力,他们总是在吵闹声中成长!身为家长,你知道孩子什么时候饿、什么时候渴、什么时候热、什么时候冷。但你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吗?你知道孩子最大的渴望是什么吗?你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吗?你知道孩子想给你说什么吗?不妨听听孩子的心声吧!听听孩子对赏识的呼吁,听听孩子对赏识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