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迷海红鲤 > 第2章

第2章



  

林劲东年轻的头脑到底理不清思绪,既然理不清,干脆不去想,不如去街上逛逛,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中门口,正好发现任连华也在一中门口徘徊。  

“嗨,老连,你怎么在这里?”  

“我这不是正拿不定注意吗,一中复读班招生,过来看看,我的成绩,你也知道,实在是没什么希望。”  

“要不我们找李永商量商量。”李永是林劲东的桌,最好的朋友。  

“也行。正好中午到他那里蹭顿饭吃。哈哈。”李永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全班里最好的。  

来到李永家里的时候,李永正在南面的小屋里睡懒觉,两人轻手轻脚的走进小屋,任连华捏住李永的鼻子,林劲东使劲的挠李永的脚心。李永一下子坐起来,揉揉惺忪的睡眼,擦掉脸上的口水,莫名其妙的看着哈哈大笑的两个人说:“你两个什么时候来的,”  

“我们刚到,几天不见你,想你了。”  

“少来啦,你们会想我,你们是想它吧。”  

李永说着走到北屋,从屋里搬出一个花皮西瓜,用手巾擦了擦,放在了水桶里,然后支起一个小方桌,搬来三个小板凳,又从冰箱了拿出三罐冰茶,递给林劲东任连华,两人拉开易拉罐,碰了一下,送到嘴上。“西瓜就不必打了吧,天气已经不那么热了,你小子还冰一下,分明不想让我们吃吗。”  

“我就是要冰死你俩,叫你们两个捉弄本少爷。”李永说完,打开西瓜。  

三人边吃边谈。  

“杨子哲,范斌,石参军了,立飞,少峰复读,我也决定复读,你们两个有什么打算?”李永问道。  

“我们能有什么打算,这不找你商量来了。”任连华吐出两个西瓜子。  

“我不想再复读了。数学基础差。不会有效果的。”林劲东风卷残云干掉一块西瓜。  

“你的想法呢,老连。”李永端过来一盆清水,拿来一块毛巾。  

任连华擦着手,“我没有想法。成绩太差,复读人家都不想要。部队,我也不想去受那罪。”  

“要不这样,我堂兄的大华集团,正在扩大生产,我给你们两个安排一份轻松的工作,你们先干着,以后再做别的打算,怎样?”  

“我们目前也没有好的打算,这样也行。”  

“那就这样吧,我们吃了饭,就去报名,随便我再给堂兄打个电话。”  

在饭桌上,李永的父亲,一位民营企业家,讲述了大华集团的来历。  

岭东大华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5年,总部坐落在新唐县南山脚下,现辖有四个水泥生产分公司、两个楼板厂、一个塑料编织公司、一座石灰岩矿,年产“大华”牌低碱水泥30多万吨,低碱商品熟料10万吨,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是中国北方较大的民营低碱水泥生产基地之一。  

大华集团董事长李志华出身南山村一个农民家庭,只读过3年小学,身材高大,吃苦耐劳,78年改革开放之初,靠干小驴车拉脚起家,然后和李曾平合伙买了一辆“解放”跑运输,两人从新唐县装河沙运到邯郸,从太行水泥厂来水泥到新唐,每吨水泥加价30元,仍供不应求,于是两人有了开水泥的念头,那年头两个农民,一无资金,二无技术,要开办水泥厂,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两人被发财的梦想兴奋着。南山村有优质的低碱石灰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1985年的中秋节,4个农民汉子聚在李曾平家里喝酒,谈起建水泥厂的事,这4个人一拍即合,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开始实施了。这4个人名字分别是,李志华,李曾平,王纯平,宋连华。  

说起容易,做起难哪,同年9月底,4个人东挪西撮组织了30万资金,开始艰难的筹建工作,为了节省资金,几个人骑着自行车从百里之外的顺德市电缆厂带回电缆,用小板车来回电机,经过几个月的筹建,一条中国历史上最简陋的蛋窑生产线诞生了。然而新的问题有来了,因为不懂技术,不会操作,生产出来的水泥不合格。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大家决定出去取经。到了人家邻县国营企业,免费做义工,端茶倒水,打扫卫生,最人家最不愿干的事,终于学会了技术。看着自己生产出的第一批合格水泥,4个老爷们高兴的哭了,还放了一挂鞭炮,热热闹闹的倾注了一番。生意逐渐红火起来,然而两年后,国家出台政策,关闭所有的蛋窑,生产线4万4以下的生产线一律关停,怎么办,4人合计一下,开工没有回头箭,没有停下的道理,建一条4万4的新生产线线,于是,千方百计的筹措资金,但是还差90多万,愁的4个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天晚上李志华睡不着觉,便在山坡上转悠,转了半夜,还真转出了办法,李志华想出一个好主意,巧妙的利用山坡的落差,省掉部分提升设备,可以节省100多万资金,问题一下解决了。由于李志华注意多,被选为企业法人。  

1993年建成直径2.5米的机立窑水泥生产线。  

1994年建成直径3.0米的机立窑生水泥产线。  

1998年建成直径3.0米的机立窑熟料生产线。  

1999年6月开工建设一条年产30万吨的群窑大磨生产线。  

公司名字也从南山坡水泥厂,到新唐县大华水泥厂,岭东大华水泥集团。  

期间李志华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三角债,优化了产权结构,,各位股东相继退出,1997年李曾平推出建立了自己的事业集团,成为以后大华的最大竞争对手,这是后话。  

以上成绩全部为一群农民创造,在1999年,大华高中生不足10分之1,没有一个大学生加盟肯大华,李志华想尽办法,却招不来、留不住一个大学生,无奈之下,将企业的两名优秀高中生送进大学深造,并签订终身合同。  

午饭过后,三人驱车赶向大华集团。

第六章  工作押金

第二天8:00林劲东带着500元钱,准时来到大华集团办公室。任连华和范利华几乎同时到达。三人一起来到企业办公室。办公室里张主任正在写文件。见到三人放下手中的笔,说:“稍等,请坐”。  

三人找各自的座位坐下,林劲东环视一下,发现老吕正在做着《章程化验室》的匾额。一个戴着草帽的年轻人坐在西墙边,抽着烟,一双小耗子眼不安分的乱转。小王取了水壶去接开水。  

张主任停下手来,转过脸说,“企业安排三位到化验室工作,这是企业对三位的厚爱,希望三位好好工作,先办一下录用手续,待会董事长还要召见三位”。  

林劲东依次交了500元钱工作押金,办理了入厂手续。  

“各位请在这里签一份协议。”  

这是一份不平等协议,上面规定必须工作够三年,所交的500元押金才退回,干不够不予退取,在厂期间要遵守企业制度,发生工伤事故等企业不负任何责任等,几乎满纸都是资方一家之言。  

林劲东、任连华、范利华犹豫了一下,还是各自签下自己的名字,毕竟在当时中国的经济并不发达,法制也不健全,这样的协议到处都是,劳方能有个工作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维权。  

所谓的工作押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集资,以大华当时的员工人数计算,每人500元,一千人就是500×1000=500000元的无偿资金,每年按30%的流动率计算,每年新增无偿资金1000×30%×500=150000元,10年就是1500000万。这还不包括扩大生成新增的岗位。后来这种工作押金被禁止,但派生出培训费,生活用品押金等“合法名目”,一直生存下来,并且在新唐县的民营企业中推广开来。  

三人办完手续,默默的坐着等候。“草帽”皮笑肉不笑的说,“化验室是个好地方啊”。“草帽”名叫刘坤,是一个有点工作能力的“好和尚”。  

张主任打了个电话,然后说道:“董事长召见,走”。带领三人来到对面办公室,张主任捡了座位客气的坐下,三人客气的坐在董事长对面的一个三人沙发上。林劲东偷眼观瞧,这是一个带套件的大办公室,外间足有50平米,一张宽大的办公桌,朝西放着,一张高背转椅坐着一个魁梧的中年人。背后的高档书架里摆满了大部头的管理书籍。南墙上挂着董事长的巨幅照片。照片上的严肃威武。墙角里摆着名贵的阔叶植物。整个办公室装修的华贵典雅。  

董事长放下手中笔,微笑着问:“今年毕业的?”“都考了多少分”。三人一一回答。董事长问林劲东为什么不再复读一年呢,林劲东谈了原因,董事长说:“既然选择了工作,就好好干,在企业也有深造的机会,我吃了没有文化的亏,因此十分重视教育,化验室是我们企业培养人才的摇篮,许多经理和重要岗位都是从化验室里提拔的,好好干吧,年轻人,企业是不会亏待你们的。”董事长一直微笑着,态度随和的犹如邻家大哥。一直谈了一个小时,张主任才带领三人离开董事长办公室。  

张主任拿出三张录取通知单,递给三人,“到一楼西面化验室找董主任报到。”  

化验室是什么样子呢,在林劲东的心理,是一群穿着白大褂的人,整天的摆弄着一些瓶瓶罐罐。在林劲东的心里充满了美好的画面,笑容不知不觉的荡漾在林劲东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