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迷海红鲤 > 第70章

第70章



我的爱,我的人,全都给了你,直到天尽头,长江水回流,六月雪,腊月雨,石开花,还是不敢与君绝。等我,等我,等我,等我……”  

林劲东提笔回信,“孔雀东南飞,带我心相随,虽已还故里,卿卿在我心,路遥遥水迢迢,明月照我心,匆匆太匆匆,尤记夕阳红,昨夜星辉里,依然梦见君,我心照明月,此情永不悔,待到雪化时,人生又一春。念你,念你,念你,念你……”  

柳嘉惠站在茶园的竹楼上,两行相思泪无声的滑落。  

西进战略中,大华收购的西线水泥厂内,董欣燕躲在柜子后面,门被踢得山响,愤怒的工人手里提着铁条木棍到处寻找着从大华的过来的领导层,玻璃、电话、饮水机、空调、桌子、统统被砸碎,疯狂的工人见物砸物,逢人打人。停放在大楼前的一辆桑塔纳被掀翻,点燃。  

几辆警车鸣着呼啸的警笛开进工厂,从车上下来十来位身着警服的治安民警。  

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工人领着一百多号工人齐刷刷的跪在民警面前。冲天举着双手痛哭这说:“民警同志,我们不是要造反啊,你们让大华走吧,李志华是黑心的资本家,这是赤裸裸的剥削啊!”  

“让大华走吧,我们不要这样的老板。”一百号人不约而同的呼喊。  

队长动容的走到老人面前,“起来说话,不要这样。现在是新社会,共产党的天下,不要搞这套,要相信政府,做事一定要冷静。冷静!”  

最终李志华妥协了,退出水泥厂。西线战略宣告失败。李志华的内人十分痛苦。开始认真的反思自己,为什么自己两次收购都以失败而告终,问题的症结到底在那里,自己创建的企业做得风生水起,为什么收购的企业就融不进大华的文化。李志华百思不得其解。  

一周后,李志华在北京开会,遇到了一位水泥界的重量级人物,于是有了一段和智者的对话。  

李志华谈了自己的管理思路,同时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为何大华屡次收购失败,原因在那里。  

智者笑着说。  

大华是岭东省最大的民营水泥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水泥产能百强企业之一,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多年的滚动发展,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营企业管理模式,管理严密、科学,具有较强的盈利性,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华是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成绩是值得肯定的肯定的。  

近年来,国家就加速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把鼓励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提高生产集中度作为水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这为我们大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国家的思路是存量调整等量淘汰,靠新建生产线来谋求发展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再建的空间很小,所以未来几年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联合的方式。在重组存量资产的同时,加大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增量投入,追求一种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资源重组和行业整合的扩张路线。不同的历史背景,有不同的成长方式。我坚信走重组联合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  

“尊重和互让”应该是我们重组整合的准则,提倡创建“和谐、宽容、绩效”的企业文化。  

联合重组不是简单的让别人接受你,而是让自己做好准备去容纳别人,重组的文化就是兼容并蓄,吸收他人有益的东西,我们的企业应该这样,往小了说她是一个水池,往大了说她是一个海洋,正所谓成小事靠智慧,成伟业靠胸怀。我理解的这个胸怀就是容纳度。我们的企业家应该让大家都有归属感,对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由此企业就会派生出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求同存异,宽而有度,和而不同,追求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和谐和规范的统一。在我的企业里,内部上下和睦,外部与社会和谐,力求回报社会,与同行和睦发展,追求共赢。大家都觉得工作很开心,能够在这里工作很自豪,这不仅是对企业的认同更是对自己的认同。因此我建议你也走这样的联合之路,在重组的过程中和收购的企业员工多沟通多交流努力寻找共同点,找“共集”在充分的信任的基础上和睦相处。我的企业现在收购很成功,收购一家成功一家。我从不向收购的企业派专家,我们的人还是停留在原地,被收购企业还是原班人马,只是引进了我们的文化,便激发了无限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李志华认真的听着智者的教诲,认为智者的话很有道理,但是毕竟走的路不同,智者是国有企业的领袖,自己是民营企业的掌门人。李志华很难跳出自己勾画的利益怪圈,任何人都有突不破的瓶颈,李志华也不例外。所以大华是一种极强的盈利模式,但却不是一种良好的发展模式。  

中秋夜,花好月圆夜。林劲东留守大华。吃过晚饭。林劲东沏了一杯绿茶,坐在沙发上独自发呆,想着家里的张雅彤和孩子,还有远方的爱人柳嘉惠,前些天林劲东将一封书信和一些钱邮寄给柳嘉惠,不知道柳嘉惠收到了没有。林劲东正陷入无边的思念,李媚儿轻轻推门进来。  

“李媚儿。”林劲东惊喜的叫道,“来,坐。”  

“不了,你陪我一起出去走走。”  

“好的,你没有回家?”  

“你又问这样的傻话,我不是告诉过你吗,我拿来的家啊。”  

林劲东这才发现自己的脑袋因为沉思而短路了,竟然问这么愚蠢的问题。  

“走吧,我们去后山走走。”林劲东倡议道。  

“随你,你说去那里就去那里。只要你和我在一起就成。”李媚儿柔情的说。  

两人从后门来到后山坡,这里留着柳嘉惠的林劲东的印记,林劲东不由的又想起远方的柳嘉惠,月亮真圆啊,不知道张雅彤现在是否和孩子在月光下吃月饼。  

“你还带着它。”  

“是啊,你送的,虽然不是很贵重,但是很珍贵,我会带它一辈子的。”  

一轮圆月高高的挂在空中,皎洁的银灰洒满大地,烟波浩渺的为大地笼上一层轻纱,山坡上的花草在月光的朦胧里摇曳,如瞌睡的人们眨着无力的眼晴。  

张雅彤站在窗前,抬头看着天空中的明月,思念袭上心头,深深的牵挂萦绕在心头,久久不能释怀。  

江南茶园里的竹楼上,柳嘉惠凭栏望月流下两行相思泪。“林劲东啊林劲东,我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旁,做你最美丽的新娘。  

月光下。林劲东牵着李媚儿的手,漫步在银灰笼罩下的山坡上。  

四个人的月亮,高高挂在天上,月光有多长,思念就有多长,对你的思念满溢我的心房。  

“我现在就是一个嫦娥,独自住在一个无人的感情荒漠里,我爱的人不属于我,爱我的人我不爱。我现在十分同情广寒宫里的嫦娥仙子。”李媚儿眼泪朦胧的看着林劲东。  

“不,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我,请相信我,我一定给你一个圆满的结局,但不是现在,我们需要时间,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会给你一个交待。”  

“等到什么才是一个尽头,等到了白发苍苍,待到牙齿落光,我能否成为你的想娘。我……”两行清泪从李媚儿眼中溢出,林劲东深情的吻住李媚儿的嘴,阻止李媚儿再说下去。  

两个人相拥着凝固在银灰下的山坡上。  

第九十五章  资本运营论

中秋节过后,李志华一个人坐在大会议室的地图面前沉思,两天了,李志华一句话也不说,就那样坐在那里像个石雕泥塑一般,两眼发愣二目无神。谁也不见。大华的经理层都诚惶诚恐,不知道李志华心里在想什么。纷纷向吕天定打探李志华的动静。  

“老吕啊,董事长到底在干什么?他给你说什么了吗?”  

“哎呀,没有啊,董事长谁也不让进去,我也不清楚。”  

“老吕同志,你觉得李总心里是什么想的,他就没有和透漏一点消息。”  

“真的没有。我也不清楚董事长在想什么。”  

“老吕,有什么消息你可不能瞒着我们。”  

“这董事长谁也不见,字也不签,这工作怎么进行。”  

吕天定轻轻的推开会议室的门,看着李志华的脸色,小心的说:“李总,您就和大家说句话儿,见个面儿吧,这两天,大家都吓坏了。大家都不晓得您在琢磨什么。”  

“我能琢磨什么,我也是一个人,我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难道我就没有权力发发呆楞个神儿。他们慌什么,平时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拍鬼敲门。”  

“哎咬,您是董事长,一厂之主,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您的指示我们不知道工作的方向啊,不是。”  

“哎,好吧,通知大家开会。”  

大华的高管分列两厢西服笔挺,李志华坐在首席微闭着眼睛。  

这就是一个成功的领导人达到的最高境界,永远不能让下属琢磨透自己的心思,永远像一个谜团让人琢磨不透,这样权柄才会有蒙上神秘色彩,才会不怒而威,对下属造成一种天然的震慑力,就像一只卧在草丛中猛虎,你不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发动攻击,袭击那只羔羊。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没有什么议题,主要是和大家谈谈心,我们大华事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国家产业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水泥钢铁等高能耗高排放企业采取逐步限制政策,银行提高了贷款的的条件,国家金融不再支持民营资本在高能耗领域重复建设,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我们东进西扩战略宣告彻底的失败,我们中国的商人是政府的商人,外国的政府是商人的政府,这是中国经济的特色,这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所以我们应该研究国家政策,看国家政策哪些不是明令禁止的就立马动手赶紧做,一旦大家都觉醒了就没有什么利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