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神针记(1+2部) > 第84章

第84章





“你还得色起来了?”李成笑道,“把衣服脱了,我给你做推拿怎么样?”

“小李子呀,这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么大冷的天,让哀家脱衣服。”王小薇拿起腔调来。

“行,这味道还蛮像慈禧太后,可我怎么也不像李莲英啊,你瞧我这阳气十足……”

“阳气十足有p的用,你暂时就是一太监。”王小薇笑道,“准备啥时候破身啊?”

“老夫昨天夜里金丹大成,已经到了炼到三花聚顶的境界,童子身无所谓了,我现在就吃了你。”李成猛地扑了上去,王小薇惊笑着跑开。

第八十八章  医者艺道也(上)

        李成并未想要欺骗王小薇,童子功云云,只是个善意的谎言,要是较真,那最后吃亏的一定是李成自己。再说他确实是童子,也算不上骗。

王小薇当然不知道所谓的童子功是什么概念,即便是一般的混饭道士也不知道。童子只是未经男女之事,筑基时候容易不泄而已,并不是说有些功夫非童子就不能炼,黄帝内经言若八十老朽,亦可以还真守常,不过比青壮男子要难许多而已。

相较之下,女人练功则有太多障碍,内家修炼,除了体术之外,尚有炼气一说,炼气者,炼精化气而已,女子与男人不同,男子凭借意志力和正确的修行方法可以做到不遗精乃至与不动淫念的地步,而女子有月事,这是生理规律,所以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开始并不同意收女教徒,因为女子是五漏之身,而在弟弟阿难的强求下收下了,佛祖曾经对阿难说,我这个教派因为你建议的这件事(指收取女教徒)而早亡500年。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当然无法考证,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女子修行之难。

那么林西该怎么办?林医生说已经筑基过了,其实在李成眼里看来远远未够,筑基不是小事,成功的第一个症兆男不遗女不漏,可以自行控制,相当于佛家讲的小乘成就(小乘首戒色,大乘首戒杀),断了色欲,到精满而不自溢的地步,便能发起人身大用。筑基有几层境界,像林西这样的,也就是呼吸锻炼行桩打坐,把身体的后天亏欠补足了而已。至于真正的筑基远未达到,李成看似随和,却很有原则。属于外和内刚的人,大事认真,既然收了林西做徒弟,自然不会亏欠了她。只是女子炼法李成和林医生一样都不太懂,杀费思量。

这问题如鲠在喉。李成已经考虑好几天了,以至于做实验都不专心,就连现在马上要上大课了他还用水笔写写画画。今天是帮黄远庭代大课,李成中午吃了饭没什么事就赶过来了。来的早了些,王小薇又在西山,李成没地方去,干脆先大教室里坐着等学生。

一会学生们三三两两地进来,看见一个年轻人坐在讲台上翻书本,外表岁数和自己差不多,不过看气质显然不是学生。还有五分钟就开始上课了,一个班干部上来问了问是不是老师,李成点头称是。于是几个学生开始布置起话筒和音箱来,李成以前几次讲课都没见过这个,一时奇怪。那班干部说是因为教室太大,百多人再一起听课,老师在前面讲课,声音不容易传到后面,再加上讨论那就更糟糕,因此凡是在阶梯教室上课都用音箱扩音。

他这几天心里一直挂记着林西的事情,也没心思讲。照本宣科了十分钟。李成就让学生提问。今天带的是大四的学生,可以说都是老油条了,见李成讲课没什么新意。众人都昏昏欲睡,此刻要提问也没人提。场面冷了下来,这是有点跌面子的事,不过李成不在意,心想没问题正好让你们自习,我还可以早点下课。他看了看表,打算再等一分钟就拍拍屁股走人。

就在一干学生就趴下去一片准备继续睡大觉地时候。有个愣头青站了出来。李成仔细看正是刚才那放音箱的班干部,估计这孩子学雷锋做好事扶老太太过马路之类的事情没少做,见不得别人下不来台,眼看老师他站起来楞了半天,终于想出来一个问题:“老师,你贵姓?”

憨实啊!

        学生们哄堂大笑。

“不好意思,忘记自我介绍了,我叫李成,木子李,成功的成。”李成拿了支粉笔写下自己地名字。

有些学生是听说过李成名头的,窃窃私语起来,台下闹哄哄的。

“哇!!听说他是汉成的老总,没想到这么年轻就这么有钱。”两个女生互相交流。

“是啊,外面那保时捷就是他的。”另一个女生也加入进来。

“汉成都快倒闭了,花痴!保时捷说不定哪天就被银行收走了。”后排一个男生鄙视地说道,酸气冲天。

“听说他被一个富婆包了,要不然他当老师的工资哪有钱开药厂?”一个戴眼镜的男声笃定地道,“而且,后来出了假药事件,那女的给他出钱出力摆平了。你没看现在新闻都不报这个消息了?”

“唉,要是我也能被包,才不会来上这什么鸟课!”说话的是一个满脸青春痘地高个子。

“你就等这下辈子吧,瞧你那一脸青春痘,”高个旁边睡觉的兄弟抬起头说。

李成哭笑不得,三人成虎,怪不得老话讲流言能杀人。他没想到自己成了名人了,而且还是这样的名声。不过跟学生较劲也没意思,李成道,“好了,看来大家都没什么问题,那就自习吧。”

声音盖过了学生们的议论纷纷,李成收拾起东西就准备走人,教室里安静下来,这时候一个弱弱的声音响起,“等一等,李老师。”

那学生叫吴小明,虽是个男生却像个女孩子一样,眉清目秀,面色白皙得像个贫血病人,斯斯文文老实巴交的,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书呆子。

李成温言道,“这位同学请说。”

“我想问一下,汉成石通公布在产品上的配方是真实的吗?”

“是真实地。”

“我看那方子平平无奇,而且我自己也抓药试验过,根本没有效果。”这番话,吴小明显然是鼓足了勇气才说出口。

这孩子性格内向文静,然而一旦做了决定却不会退缩,像这句话,比较调皮的学生也不敢当面说出来,而这个吴小明却能问出口,不错啊!只一句话李成便看出了这人的器局,心里暗赞。笑道:“平平无奇?那你觉得要怎么样地方子才算好的呢?”


“李老师,产品说明上的方剂是补水而生火的路子,这个路子正统医家是不同的,不过民间中医流行,说法并不奇特,也有很多人开过类似的方子,但效果明显赶不上你地,这是为什么?”吴小明开了口,越说越顺,“我知道您师从黄院长,黄院长的方子我也抄过很多,没有什么奇特地地方,大家都这么开,为什么效果就不同呢?”

(明天去无锡,如果顺利的话,晚上可以更新,这几天思路堵在这儿了,明明有大纲,却积累不起激情来写,直到今天几个学医的朋友聊了聊才找到了灵感。理顺了思路。

大家放心,本书不可能太监,而且速度不会太慢了,这个月剩下的时间最少要交XX万字,干,,,,否则出版社要追杀我。。。。。。(出版流程不限制电子更新)。)

第八十九章  医者艺道也(下)

“我感觉我和黄院长开的药方差不多,但就是没什么效果……不光是实习,我是苗族人,我们家乡也有自己的草药,很多都不是中药,也没有配伍这一说,单味药治单味病,但是效果很好,我爹爹就是苗医。这两个暑假我在家乡,也在家里给乡亲们看病,开始我坚持用中药,可效果不好,十个里面七八个不见效,后来乡亲们都不愿意让我看。”吴小明道。实际上他的爹爹是苗巫,类似汉人的跳大神的人物,不同的是也挖些药草治病,主要还是靠“做法”。乡野多迷信,吴小明想改变家乡这种落后的现状,不过想移风易俗并不容易,而且他一个中医本科生开的药连父亲这个兼职草药医生也比不过,自然得不到认同,吴小明为人内向但好学,成绩是班级里最好的,自问也很努力了,却总不得纲领,渐渐地怀疑中医中药来。才有此问。当然父亲是巫师这种事情被他隐去,只提草药一节。

“单味药也不能算偏方,那种秋后蟋蟀公母一对的药方才算是偏方。这是奇方,而你在课本上看到的,都算是正方,以正为主,以奇为辅。单药通常比方药效果要好,但是单药也伤身,不是没办法的情况下一般不使用,你以为黄老就不会开奇方嘛?他不开是因为功力到了,不光是追求疗效,还要对病人负责。毕竟是药就有三分毒,什么是方药?方是什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方是规,圆是矩,方药最早的意思,其实就是限制药的毒性……”这两年由针转向药。跟在黄远庭这个好老师身边,再加上他本身的底子,有很大的收获。李成侃侃而谈,

“这就好比是写字。假如说一个方子就是一个字的话,你背了这么多药,按道理应该会写很多字了。但是你写地漂亮不漂亮呢?要写的漂亮还要不断的练习,练习这个字的间架结构,正锋偏锋,用墨浓淡,这些细节很象开方,字要漂亮才能卖钱,方要漂亮才能有效。光漂亮还不够。还得掏钱地人喜欢。正方平平无奇,那是你的理解,正如一个初学字的人。你给他一张魏碑拓片他可能会觉得很难看。到你写魏碑写的很漂亮了,在喜欢行书的人眼里,又觉得你过于生硬……

“书上载的方剂,可以说都是经典,也可以说都没什么大用,因为病人不同,病情当然也就不同,古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