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21世纪网络生存术 > 第37章

第37章



最富有者拥有自己

著名思想家彼得·罗素在21世纪网络精神在线网址(http:

//21net/Online)上指出:“正在我们这个社会发生的事情,将对现有价值体系产生深远广泛的冲击。我们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将受到挑战。人们开始崇尚实现另一种进步。我觉得这是一种人本身内在的进步,一种更能管理好自己的能力,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因素。"在工业社会迂回经济里,通过金钱这种迂回形式的财富来证明自己,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想法。因为迂回经济整个价值体系就表现为人将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再通过对象来肯定自己。这种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是形成了"金钱拜物教",促使人们为赚钱而赚钱,而忽视了对自身真正价值的肯定。"金钱拜物教"最突出的影响,是使人们误以为"对物质及财务收益的执着追求"是人类的永恒本性,而看不到用金钱来证明自身价值,是一种大有局限的曲里拐弯的证明方式。就好比哥德巴赫猜想应直接用"1+1"证明,现在只能用1+2下的一种特定历史现象。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老头与盖茨的区别在于,葛朗台老头把金钱当作了上帝,而盖茨将金钱只是视为手段和实现自我成就的"美国梦"的副产品。事实上,许多百万富翁并不崇拜金钱本身,而看重金钱所能返回的主体,看重自我成就,看重一种可以长久"依靠"的价值。

社会的进步表现在,当着前一种基本价值普遍实现时,人会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

人们吃饱以后,开始想发财;财发得差不多了,又会去反躬自问自我存在的"意义"。我认识一位"金盆洗手"的百万富翁,非常羡慕那些没有钱的自由人无忧无虑的生活,经常闲坐在华宅中反思自己过去的行为究竟有多少意义。他最后的决定是把心思都用在儿子的教育上,他对我说:“我这一代算完了,我最大的成就充其量只是可以让我儿子不再考虑钱,而我今后的唯一心愿是要让他拥有我没有的东西,补上我最大的缺憾。"而奇妙的是,我更多的是在没有钱和没有成就的人身上,听到类似的话,只不过是反过来,希望儿子赚出自己没赚出的那么多的钱。人们对儿女的期待,最能表现出他们在现有价值实现的基础之上,所期待的更高的价值。

在21世纪网络的时代,人们开始追求什么?诚然,他们仍然还会追求金钱,但除了"穷得只剩钱"的"赚钱发烧友"和专业的"赚钱爱好者",他们只是把追求金钱当作自己基本建设的一部分──就象一个社会要把农业或工业当作基础产业一样。而人们吃饱了以后不大会不顾一切地把所有资源再全部投入粮食生产,那样只能撑坏自己。同样,满足了基本建设后,再继续无节制赚钱,人们要考虑一下挣钱付出的成本与得到的快乐是否成比例,人活得是否自由潇洒,是否体验到了一切该体验的经历,是否发展了一切可以发展的潜力。人们普遍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新的时代就彻底到来了。人之所以能从盲目的赚钱冲动中解放出来,当然前提是要有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但主要不是由于物质产品丰富本身,而是由于人们创造产品的方式转变了。人的欲望是从这种方式中产生的。仅仅是产品丰富,而欲望还是按旧方式产生,那人的欲望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满足。旧的经济方式是为生产而生产,与它适应的欲望必然是为消费而消费,它鼓励和放大人性中的某些弱点,特别是将欲望"扩大再生产"为贪得无厌。厂商确有他们的"苦衷",他们不勤奋工作以诱发出人的贪欲,他们自己就要被别的厂商淘汰。我为什么要一辆一辆更换汽车?什么也不为,就因为我喜欢。这看起来好象是我自主的选择。可仔细追踪一下这"喜欢"的形成,原来大多是因为广告文化的作用。

人成了广告"生产出来"的"产品"。而广告又是为了什么?什么也不为,因为生产出来,自然就要用广告来推销。

这是多么荒谬,广告批量化生产和复制人的思想,使之趋同,人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被扼杀,还认为自己是在选择。在迂回经济中,人其实别无选择,只能按一定方式,将自己的被选择当作选择。而我们的媒体和专栏作家就充当了那种指点人们按照飞蛾的方式来生活的人。

如果经济的方式没有改变,人们没有理由改变自己。因为在基本物质和发展的需求还没有满足的时候,追求超前的价值,会使你牺牲许多现世的利益。这不是对大众所能普遍要求的。但如果迂回经济被直接经济取代,人的价值体系不随之改变,同样也将成为悲剧。

历史上,在农业化浪潮中留恋原始生活的爱斯基摩人,在工业化浪潮面前留恋土地的印地安人的悲剧,就是在信息化浪潮中执着于"物质及财务收益"的人们的现成榜样。是什么可以使人们从这种"被选择之选择"的可悲状况中得到解放?是网络。网络经济使人们自己雇佣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因此给了人们直接认识自己的机会。他不须借助外来的奖赏来证明自己,他用劳动直接证明自己。人内在的进步,就是管理好自己;所谓管理好自己,也就是拥有自己。只有拥有了自己,才能不为物役,达到逍遥之"游"的境界。

在网络时代到来前,教人赚钱,不是为了鼓励人们崇拜金钱,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尽快渡过物质匮乏的中场阶段,以便有条件追求"人自身的内在进步"。可惜,今天,我们有太多的人为金钱外物所役使,而迷失了自己。他们的可悲不在于他们现在做错了什么,他们的可悲在于将一种即将被他们的后代证明缺乏意义的工作,当作了人类永恒的使命。商务中的精神性

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番茄最低价。(这是他们为何经常不受欢迎的原因!)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苏菲的世界》信息是通向自由世界的桥梁

1975的电传视讯网还没有一粒豌豆大小的大脑区域复杂。但全部数据处理能力每两年半就翻一倍,如果这个增长速度持续不变,全球视讯网到2000年就可以和大脑一样复杂。

《全球大脑与万维网的进化》在信息世界的商务精神中发现自由,是直接经济所能给我们的最好礼物之一。间接经济中我们为什么没有自由,因为我们不能自主;我们为什么不能自主,因为作主的是老板,只有老板拥有资本;现在,"资本"就在我们自己的头脑中,于是我们自己可以做自己的老板,于是我们可以自主,于是我们可以获得自由。网络智慧使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资本──

那种可以使我们自主、自由的东西──不再只是依赖于我们个人──象间接经济中资本一定要隶属于一个法人或自然人的"主"那样──而是成为网络上共享的财富。因此,自由将不再只是哪个个人的自由──这种自由往往导致他人的不自由──而是我们大家共同获得的自由。我在网上找到一本叫《织工》(THEWEAVER)的杂志(它的网址是http:

//hyperlink/weaver/)。它提供了一组关于商业精神解放的文章。在一篇《意识的危机》的文章中,作者说:“如果我们相信持续不断的物质增长就是拯救的根本,金钱可以买来我们内心的安宁,或者适合自我(EGO)比地球的生存还重要,那么对我们(现在的)行为是如此疯狂就一点也不惊奇了。”“我们的全球危机从根本上说,是意识的危机。而在《什么是精神性(Spirituality)》的文章里,作者这样回答提出的问题:“精神性的本质是寻找对我们真实自我的认识。”“当我们发现了这种深层的自我感时,我们就从许多不必要地折磨我们的恐怖中解脱出来。作为结果,我们变得较少自我本位,较少需要其他人的赞同或认可,较少需要聚敛财产和积聚社会地位,并且变成幸福、健康和更可爱的人。在许多精神教程里,这被称为'自我解放'。"在网上搜索时,一个被介绍为以"商业中的精神性"为主题的网址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网址的站名叫"棕榈之春积极生活中心”(PalmSpringsCenterofPositiveLiving)。可惜我下载完文章后,忘记记下网址了。这是现在浏览器的一大缺陷──存盘时不能自动记录出处。幸好我记下了下面引文的原出处:

issueofScienceofMind(February1997)。在这个网站上,我看到KathyGottberg先生的一篇有意思的文章,他说,现在"大多数商务仍然按旧的方式操作。即使我参加到一个精神(文明)组织中,我仍被教以老的概念。我的同学和我在大多数场合被告之以'教堂就是一个企业',它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作为大老板把大家聚在一起。在黑板上的讨论聚焦在每个教堂行为背后的利润中心上。象银行平衡、削减成本、订货仓储和婚礼总是排在很高的优先位置"。"我们将继续老的牛顿体系所说的'物比人更重要,结果比原因更重要'吗?”

“也许真正的问题不是把教堂视为企业,而是把所有企业视为'教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