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高崇文把文书放在桌上,道:

“你先退下。有请敬大人。”

不一会啊,敬宽掀开帐帘进来了,见过礼后,就急切地问道:

“大帅,听说您准了邢泚的请降?”

高崇文笑道:

“是啊,再有半个时辰,咱们就能进梓州城了。适才旗牌官告诉我,梓州城头已经降下了旗帜,士兵也看不到了,看来是在准备出降。”

高崇文话音一落,敬宽就急切地问道:

“大帅,您不觉得此事蹊跷吗?”

高崇文本以为敬宽是来贺喜的,没想到敬宽会这么问,回答道:

“蹊跷,有何蹊跷?他打不过我军,只好投降,这本就在清理之中,本帅又不为难他,他自然感激,要好好准备投降。他连东川节度印信都奉上了,敬大夫还担心什么呢?你们这些读书人那,真是的。”

“大帅,来人是怎么说的?”

高崇文见敬宽这么问,心下有些不高兴,但是高崇文虽然无文,却颇有士风,又敬重敬宽这几日的辛苦,就一五一十把经过告诉了敬宽,敬宽跺脚道:

“大帅误矣!大帅忠厚人,可是邢泚不是啊。大帅您想,邢泚昨夜虽然惨败,但是手中仍然有数千健壮老兵,又有坚城可以依托,梓州扼守要道,距离成都又不远,只要坚守数日,西川援军随时可以抵达,他为何不坚守呢?”

高崇文依然没有反应过来,道:

“他知道刘辟必败,想要归顺朝廷,自然不会坚守了。”

敬宽哭笑不得,这个大帅打仗是一把好手,人情上却迟钝的可以,只得继续解释道:

“我的好大帅啊,如果邢泚真的心向朝廷,刘辟会派他来取梓州吗?他现在并非一败涂地,而是有所依托,若是真想投降,哪能不讨价还价,起码求守本官呢?哪能只求大帅您不和他算账呢!再说,东川节度印信本来就不是他的,刘辟也没想给他,刘辟打算给的是卢文若,送出个节度印信与他痛痒何干?只怕此时,刘五已经被他杀了,梓州重新在他的掌控下了。”

“哎呀,敬大夫所言有理,莫非本帅真的上他的当了?”

高崇文如梦初醒,一拍大腿,懊恼极了。望着苦笑不已的敬宽,高崇文一脸愤怒,大喊道:

“来人!”

号角声接连不断的响起,刚刚还准备和平入城的士兵们不知出了什么事,但是依然按照指令列好队形,一队队士兵从大营中源源不断开出,抬着云梯,绕向梓州各个城门。高崇文亲领中军,伴随着隆隆鼓声,逼近北门。

梓州城的北门,吊桥缓缓放下,城门吱呀一声打开,高崇文不由得一愣。

城门洞里,跪着数百名西川士兵,个个垂头丧气,兵器撒了一地,身上血迹斑斑,污秽不堪,有许多人甚至是靠着手中木棍的支撑才不至于倒下去,看见大军逼近,一起高喊道:

“西川败军迎接高大帅入城!”

高崇文沉声问道:

“邢泚呢?”

“回大帅,邢泚那贼子已经从南门跑了!”

跪在头里的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悲愤地喊道。

亲耳听见敬宽的话得到印证,高崇文愈加愤怒,手握着剑柄,用冷冷的语调问道:

“那你们为何不跑?”

“我等都是伤兵,邢泚害怕带上我们会耽误他逃命,就把我们统统抛下了!”

为首的军官道。

“你不是没伤吗?为何不逃?”

“小人不是不可以逃,但是小人无法割舍这些一起出生入死的同袍!”那军官道,“大帅,这些士卒都是西川老兵,随着韦太尉东征西讨,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此番受邢泚连累,置身死地,还望大帅看在他们过去的功劳上放弟兄们一条活路吧!大帅!大帅如果要追究他们,就杀了小的替罪吧!”

说着,俯下身去,“咚咚”磕起了响头,城门里顿时一阵哀嚎,让人不忍听闻。

高崇文的气不知不觉消了,驱马上前道:

“你叫什么名字?”

那军官抬起头来道:

“小人陶顺。”

是燕赵之音,高崇文点点头,又问:

“何方人氏?”

“幽州人。”

高崇文年少时曾在幽州从军,此时脸上的神色依然平静,声音却柔和了,吩咐道:

“以后这些兵就归你统辖了。”

数百名伤兵一起抬起头来,本以为中了邢泚奸计的高崇文暴怒之下会屠杀他们泄愤,他们跪在这里只是抱着万一的希望,没想道高崇文居然真的放过他们,还把他们编入军中,陶顺一时不敢相信,结结巴巴问道:

“是,大帅,大帅,您不杀我们?”

“本帅不但不杀他们,也不会杀你。你,还有你们可愿意跟着本帅?”

陶顺五体投地,大声道:

“大帅,陶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以后我们兄弟的性命就是大帅的了!”

数百名伤兵也一起高喊:

“愿为大帅效死力!”

“好,从今天起,你就是虞侯了,你们别置一营,归在郦定进将军属下。起来,让开道路,让本帅进城!”

“谢大帅不杀之恩。”


伤兵们互相搀扶着从地上站起来,陆陆续续走到城外,在城门左边站好。高崇文吩咐医官为他们诊治后,大手一挥,高霞寓就带着骑兵冲进了北门。

贞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中,高崇文复东川全境。

(继续朴实地推荐黑齿大大的《宋末之龙战九野》,书号31887。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第四卷  初临天下  第二十二章  -  幕僚有话说

(将要更新的时候,看到陈艳青夺得了中国代表团的第八块金牌,爽啊······再次推荐黑齿大大的《宋末之龙战九野》~~补一句,刚刚看到本书冲到了历史军事类点击榜第三,更爽了,希望能保持住~~~~~)

东川节度府,高崇文高坐在堂上,毕竟是年过六旬,一夜恶战后不免有些疲累,分派驻地防区,安置降卒又花了不少功夫,手下将领幕僚们都被分派去或是巡视,或是去攻打东川其他州县,敬宽也回阆中去搬迁粮营,正好借这个机会休息一下。这时,一名幕僚悄悄地走了进来,躬身施礼道:

“大帅,安民告示写好了。”

高崇文抬眼看了看,这是自己在阆中召入的一个幕僚,便点头道:

“有劳先生了,我就不看了(反正认不得几个字),写好了就交给亲兵去四处张贴吧。”

“是,大帅。”

幕僚答应后,却站在原地不动,高崇文问道:

“恩?还有什么事?”

幕僚问道:

“大帅,告示上是用神策军节度使印还是东川节度使印?”

高崇文一愣,以为这个幕僚有什么想法。想想自己手里现在确实是两颗大印,但是自己是神策军行营节度使,当然要用自己的大印了,于是回答道:

“以前用什么现在还用什么吧。”

幕僚果然有话说,上前一步道:

“可是大帅,以前用的是神策军节度使印,现在贼兵退后,东川高级官员不是失陷就是附贼,您实际上是在做东川节度使的事情。不用东川节度使印信,许多事情做起来名不正言不顺啊。”

“那就暂时两个一起用吧。”

“可是大帅,邸报刚刚到达,朝廷已经任命谏议大夫韦丹韦大人做东川节度使了。韦大人已经从长安出发,很快就要到梓州了,您用东川节度使大印,万一将来被御史检举,朝廷必然会追究,不合适。”

绕了这么长时间弯子,高崇文已经很不耐烦了,作色道:

“你到底要说什么?你们这些读书人,说话就不能爽快一些吗?”

那幕僚见已经吊起了高崇文的胃口,就不再绕弯子,应承道:

“是,大帅。”幕僚拱手道,“大帅,您不觉得我军打得太快了么?”

“是啊,西川军也太不经打。掌书记那里的告捷文书改过了吗?”高崇文一脸得意,他当年最光辉的一场胜利是以三千人大破吐蕃三万人,但是此后这么多年就一直没有出头露脸的就会,久被压制,现在受到重用,又连战连胜,自然踌躇满志,不过高崇文到底年纪老大,马上回过味来,直视幕僚道:

“你什么意思?”

“小的没别的意思,为大帅营窟,我长武将士求功耳。”

幕僚的脸上露出了从骨子里发出来的笑容。

营窟这个典故出自冯谖客孟尝君,战国时冯谖受孟尝君知遇之恩,以狡兔三窟为例,为孟尝君在封地薛地市德,使孟尝君获得薛地百姓的坚定支持;利用外国来为孟尝君抬身价,使齐王不得不依仗重用孟尝君;趁机求太庙法器到薛地为孟尝君巩固根本,使得齐王不敢轻易讨伐薛地。这样为孟尝君建立了功业富贵的保障。这人明显是以冯谖自比,不过高崇文没念过书,却听不懂什么意思,求功他倒听懂了,问道:

“如何求功?”

此时的幕僚已经没有了开始时的恭谨,早已直起了身子,一副指点江山的气概,道:

“大帅,属下斗胆问之,是好打的仗立功大赏赐多还是难打的仗立功大赏赐多?”

“自然是难打的仗立功大赏赐多了。”

“是打的时间长的仗立功多还是打的时间短的仗立功多?”

“自然是打的时间长的仗立功多了。”

高崇文已经隐约猜到了此人的意图,脸色渐渐阴暗了下来。骨子里发出的凌厉气势让幕僚浑身一凛,忙说道:

“大帅,请勿动怒,让属下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