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入营门后,乌重胤将已经断了的长槊朝地上一扔,又抽过另一把长槊,下马换马,兵马使曹华一把拉住缰绳道:

“大帅,贼兵势大,还是暂避风头,让末将去冲杀吧!”

乌重胤怒喝道:

“你且放开!太子在营中,若让贼军嚣张,王师气概何在!”

曹华兀自不肯放,乌重胤拔出佩刀,作势斩下去,曹华却还不放手,乌重胤刀锋一转,斩断了缰绳,高呼道:

“太子在后,今日有贼无我,有我无贼!”

曹华本来用力拉住马缰,不料马缰被乌重胤斩断,一时失重,摔倒在地,爬起来时,乌重胤已经冲出营门。当下也不多说,抽刀上马,大喊道:

“有卵子的上马随我杀出去!”

如此冲杀数次,陈许骑兵和宣武骑兵也先后出栅助战,终于杀退了淮西骡骑军。被压抑的士气一下振作起来,只是回营的时候,乌重胤的坐骑已经被射死,自己身上的羽箭也已经插上了十几支。这马是乌重胤重金从塞外买来,极为爱惜,不料却死于此地,故而乌重胤脸色极为沉郁。跟在他后面的正是曹华,身上也多处披创。刚刚若非曹华救他一命,只怕乌重胤在落马时已经被分尸了。二人也顾不得拔箭,一前一后,往中军去见李纯。远远地,乌重胤就跪下,摘下头盔,稽首道:

“臣治军无方,疏于戒备,以至逆贼清晨袭至营门,惊扰了太子殿下。臣死罪!”

言罢已经是泣不成声。身后曹华,还有未卸下战甲的王沛先、韩公武以及大小将校士兵,跪满一地。李纯的怒气早已被刚刚乌重胤近乎自杀的冲杀冲的一干二净,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悲壮残酷,李纯的心里又是震撼又是豪气飞扬。见乌重胤如此自责悲痛,不似作伪,不由得一愣。想起东巡前李诵告诫他说:

“虽然历代皇帝尤其是先帝多有失德之处,但是百姓多把过错推在卢杞、裴延龄、俱文珍等奸党身上,人心依然在唐。百姓多把天家当做公平正义的所在,你此番东去,务必亲近将士百姓,抑制豪强,让军民都感受到天家确实是他们的希望。不可居深宫而近权贵,冷落百姓,轻视士兵。”

再说此番乌重胤确实是拼死出战,壮烈的很。于是站起身来,上前扶起乌重胤:

“乌总管请起。淮西贼素来狡诈,以后小心提防便是,乌总管不必太过介怀,此番乌总管身先士卒,击败贼军,寡人很是欣慰。再说寡人不是好好的吗?”

又对众将士道:

“此番出击,寡人在军中为各位将士观战,甚是为各位将士的忠勇义烈感叹,我大唐有你们这样的将士,是大唐之福,万民之福!待会请乌总管、王将军、董将军将立功将士名单报上来,寡人自有封赏。稍后讨平淮西,朝廷也必然不会亏待立功的忠勇将士!”

太子说得轻松,众人心里都是有数,如果稍有闪失,大唐的太子就完了,那时罪过只怕大过天去。各军将士本以为一顿责罚是躲不了的,见太子不但不追究,反而要奖赏他们,如此安慰,都把心放了下来,却也更加感佩,都伏地不起,乌重胤更是泣不成声。人家打仗是生死一次,他是生死两次,难怪如此激动了。跪在地上,执意不起来,要求李纯免去他行军总管一职并处以军法以警示三军。李纯当然不会同意。见太子不允许,乌重胤道:

“既然太子不准,请太子准臣再做一件事情。”

说罢见李纯同意,站起身来,转身呼喝道:

“今日值勤巡逻军官是谁?”

一名年轻将领瑟瑟嗦嗦地从人群中膝行而出,低声嗫嚅道:

“是末将!”

一边偷眼朝乌重胤看去,乌重胤却瞧也不瞧他,道:

“军法官何在?”

军法官出列道:

“在!”

“此獠玩忽职守,致使贼军侵凌辕门,惊扰太子,该当何罪?”

军法官一愣,道:

“斩首!”

乌重胤牙一咬,道:

“来人,将此獠押下,稍候斩首!”

一听乌重胤如此处置,军中顿时议论纷纷。李纯也感到奇怪。乌重胤又问道:

“若有军将,驭下不严,致使失败,该当何罪?”

“杖十!”

乌重胤道:

“如此,本总管身为主将,身犯军规,理当加倍受罚。军法官,本总管杖二十,立即行刑!”

杖二十!玩命了!

杖这种玩意属于酷刑,这个刑具浑身带刺,和兵器里的流星锤差不多,一般打五下人就受不了,多打两下就会没命。周瑜打黄盖那会就玩过这个,演戏演的太逼真,险些把黄盖给打死。现在乌重胤上来就二十,真是没打算活了。这下把士兵们的心全给吊起来了。

曹华带着哭腔道:“乌总管!”

王沛先和韩公武喊道:

“乌总管!”

李纯动容道:

“乌总管!”

乌重胤却对李纯道:

“元帅,军法所在,乌某身为统军大将,不敢轻废军法,不然,以后号令所下,谁肯前进?”

他称李纯为元帅,这是强调李纯作为四路十几万大军的统帅,必须严肃军纪。李纯一时竟然无话可说。乌重胤道:

“击鼓聚集三军,行刑!”

不久中军三万步骑集合于校场,李纯一眼望去,果然铺天盖地,心下却兴奋不起来。点将台上,刑台已经准备好。十月寒风料峭,乌重胤面对三万将士,转过身去,面向北方,跪在台上,军医官已经给乌重胤拔去了附在甲胄上的箭支,有几支射入体内的也取了出来。乌重胤一件件卸下甲胄,褪下衣物,新缠的绷带缠绕在身上,在一片苍茫的黑色中显得分外显眼。三万多人的校场鸦雀无声。

军法官高喊道:

“验明正身,开始行刑!”

声音里带着哭腔。行刑兵士低声道:

“乌大帅,得罪了。”

高高的举起杖条,“啪”地一下抽在乌重胤身上,然后一拉,连皮带肉的就鲜血淋漓了。新缠的绷带也被一下击破。乌重胤浑身一颤,三万多将士的心也跟着一颤。

一下,

两下,

三下,

四下,

五下,

??????

“住手!”

一名绑着的军官哭喊着奔了上来,冲到台下,在李纯面前跪下道:

“太子殿下,今日之事全由罪将一人而起,叔父是在代罪将受过,请太子殿下赦免罪将叔父,责罚罪将吧!反正末将身犯必死之罪,殿下不如让罪将叔父戴罪立功,将处罚全让罪将承担吧!”

说罢以首顿地,痛哭不止。这人正是刚刚被乌重胤下令绑起来待会处斩的军将,只是想不到他竟然是乌重胤的侄儿。除了昭义来的第四十军,其他诸军将士都惊讶万分。

乌重胤睁开双眼,断断续续说道:

“你是待死之身,哪里还有脸面出来求情,军法官,将他拿下,速速推出辕门斩首!”

李纯却听明白了,他早已听说乌重胤有一早孤的侄儿在军中效力,想是乌重胤想以一命来换取自己的同情,赦免他侄儿的罪过。而乌重胤如果真出了什么事情,自己还真能赦免这个叫乌光的小将。

臣下算计自己这么准,让李纯不由得怒火中烧,脸色也冷了起来。

到底李纯将如何处置乌重胤,会战将会如何,且看明日章节!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七章  -  易  将

帝王是痛苦的,因为帝王不知道哪些人会忠于自己,哪些人会背叛自己,哪些人会先忠于后背叛自己,哪些人会先背叛后忠于,哪些人只是在彻头彻尾地利用自己,因此许多帝王的一生往往都在判断中渡过。比如,以英明如李世民者,死前也曾反复试探英国公李绩(字打不出来),生怕自己死后威望卓著的李绩会谋反。

李纯还没有当上皇帝,这不代表他对这样的事情不敏感。他现在可是预备皇帝呢。所以虽然乌重胤其情可悯,李纯却一直不说话。底下三万多士兵都默默无语,眼巴巴地盯着李纯看。边上吐突公公见李纯不语,忙上前偷偷拽了下李纯的衣襟,轻声道:“军心不可违。”李纯这才反应过来,现在不是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平息下呼吸,起身做了一个不忍心的表情道:

“乌将军严于律己,不徇私情,寡人深为感佩。逆贼在前,大战将至,寡人绝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传本帅军令:河南道行军总管乌重胤疏于识人,险些致使三军败绩,所幸能将功补过,身先士卒,击退贼军,准其功过相抵,杖二十,先杖七下,余者十三下暂记。骁骑校乌光,疏于职守,按律当斩,特准其军前效力,洗刷前罪。若有再犯,两罪并罚,立斩无赦,诸军可有异议?”

乌重胤今天一大早冒着如雨箭矢几进几出,全军将士均已经对他佩服至极,何况细究起来,敌军偷袭得手,其他各军也都有责任,不是昭义一路的问题,只不过是乌重胤是主将,才拿自己侄儿开刀罢了。此时见李纯这么说,哪里还有异议?

于是李纯命人松开乌光,又亲自上前扶起乌重胤,好生抚慰,命随营御医给乌重胤上药包扎伤口。送走乌重胤之后,李纯又亲自到后营去看望受伤将士。乌重胤勇猛无畏大公无私,让三军甘心受命,太子爱惜大将士卒的做派让许多将士感动流泪,爱国爱皇上爱太子的热情高涨。本来应当低落的士气重新又高涨了起来。

所以当淮西的使者大摇大摆地进入乌重胤大营,下达战书的时候,包裹完毕的乌重胤才牛气冲天地命令将出言无状的淮西使者打了一顿,并代表太子批了一个大大的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