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听得刘禹锡报来的消息,不由得都是一怔。小小的议论声响了起来。李纯道:

“父皇!”

李诵仍然没有回应。李经忍耐不住道:

“父皇,一日三报,情势危急,该当如何,请父皇示下。”

李经的声音似乎叫动了李诵,李诵缓缓地转过身来。李纯依然低首站在那里,瞟向李经的目光里却飘过一丝怨恨。李诵开口道:

“哦?李忠言!”

李忠言忙跑了过来,扶住李诵到胡床边坐下。待李诵坐下,便搬起李诵的腿,放在自己的腿上按摩起来。李诵呵呵笑道:

“每日忙于国事,不经意间已经是要春暖花开了。一时贪看春色,腿竟然有些麻了。唔,来了这么多人了,怎么一个个神色都这么紧绷着?各位想必也站了许久了,来呀,给众位卿家看座。”

语气间竟然对三镇的事情毫不上心。皇子大臣们谢过李诵,纷纷坐下,李诵特意招呼老杜佑坐在自己身边。太子默默坐下,不说话,李经微微看了太子一眼,见李纯没有说话的意思,就站起来鼓起勇气,道:

“父皇,刚刚急报连上,孩儿一时情急,呼唤了父皇,打扰了父皇雅兴,请父皇恕罪,只是事情确实极大。”

李诵道:

“你做的很对。朕不会怪你的(李经:谢父皇),你坐下吧。大家来说说,出了什么多大的事情呢?”

这个时候李经就不出风头了。李纯见陆贽向自己看,就清一清嗓子,道:

“父皇,今日潞州和淄青行营先后上奏,说魏博田季安和淄青李师道这两个乱臣贼子,居然僭越称王。而成德王承宗上书请求为李师道洗雪脱罪,三镇间隐隐然有遥相呼应之势。儿臣以为事情重大,故而和两位王弟还有众位大人请父皇定夺。”

这么不声不响就把李经的事情给搅和没了。李诵微微皱了下眉头,问道:

“这些朕都听到了。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翘着架势居然是一点也不在意。看着李诵的样子,众人本来紧张的心也都似乎平静了下来。刘禹锡道:

“微臣刚从翰林院那里过来,还没有最新的消息到达。”

李诵点点头,道:

“各位卿家,既然目前只有这三条消息,那咱们就就这三条消息说说该怎么办吧!”

怎么办,当然不能凉拌了。陆贽望着裴垍道:

“陛下,这些情况兵部早在动兵之前就已经做了预案,先请裴相公说说吧。”

不了解情况的大臣这才醒悟过来,皇帝之所以不急不躁,原来是因为胸中早已经有了章法了啊。裴垍站起来道:

“启奏陛下,依据陛下的吩咐,兵部针对不同的状况作了不同的准备,现在叛军情形虽并不明了,却不出陛下当初判断,臣以为就目前形势,朝廷应当做的是:首先,请陛下下制,褫夺田季安官职爵禄,定其罔顾皇恩,欺君负国的不赦之罪。其次,请陛下下制,驳斥王承宗不明事理,为逆贼开脱的行径。并警示他人,不得再言为淄青、魏博脱罪事,以示朝廷必诛二贼的决心。第三······”

“第三,下诏以河阳节度使乌重胤为魏博节度使,魏州西面招讨使,洛阳都防御使薛平为河阳节度使;昭义节度使郗士美为供军使;以易定节度使张茂昭为魏州北面招讨使,以横海节度使程权为魏州东面招讨使,淮南节度使李鄘为供军使。”

李诵接着裴垍的话头道。接着补充道:

“朕以为要加个第四,召西川节度使李绛回朝,同平章事。”

第五卷  长缨在手  第八十章  -  御驾东行

(五千字,求订阅!)

“还有,”李诵顿一顿道,“王承宗不但要斥责,斥责完了还要褒奖。”

武元衡眉毛一动,陆贽和裴垍却表态赞同。而李藩却是不明所以。李诵在心里喟叹道:

“同样是宰相,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其他大臣或者不明所以,不知道为什么王承宗隐隐然有和魏博淄青遥相呼应之势皇帝还要褒奖他,或者有所了悟,却韬光养晦。李诵接着说道: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朝廷对两镇用兵,战线回环千里,有战将千员,雄兵数十万,其中资历相若、声望相当、谋略相近之大将不下十人。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彼此之间只恐不能互相甘为驱驰。如不能有一强力主帅坐镇,协调指挥,号令进退,奖惩督促,临机决断,那么各军势必会各自为战,极容易被叛军各个击破,重演当年九节度兵败洛阳的一幕,所以,朕以为当设一元帅,统领各道兵马,众卿以为何人可堪大任呢?”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安史之乱之后,朝廷对手握兵权的大将已经顾忌,采取各种手段防止某一人做大,所以安史之乱一爆发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将都被玄宗以兵败之由处死;而当年安史之乱时九节度使会兵攻打洛阳,内中有郭子仪、李光弼这样威名赫赫威望卓著的大将,朝廷却不设一个统帅,反而任命大宦官鱼朝恩为监军使,节制诸军,诸军自然不服,鱼朝恩为驾驭九节度使,挑拨离间,抬此压彼,结果导致官军兵力虽然占绝对优势,却不能形成合力,最后大败亏输。此后郭子仪虽然屡次拯救唐室于危难之中,还和皇家成了姻亲,却仍然逃脱不了被猜忌的命运。现在郭家不也还是被顾忌着吗?

再比如建中之乱平定后,李晟、浑瑊、马燧三大将立下大功,节制西线兵马,德宗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时说“天生李晟”,重回长安后就猜忌起大将来,后来的平凉之盟虽然说主要推手是和李晟等不和的张延赏,但是德宗的态度恐怕也至关重要,如果不是浑瑊机警,只怕早就死翘翘了。李晟后来被迫交出兵权,因为家中树木茂盛被人说有帝王之气,吓得把家里的树砍得干干净净。马燧后来任职泾原,害怕德宗猜忌,连郝玼请临泾筑城都不准。

大家心里都有数,也理解朝廷对大将的不信任,以太宗的英武,侯君集尚且想谋反,防人之心不可无也是当然的,换了自己坐在这位置上,也得提心吊胆。既然这样,那么这个元帅武将是断断不行的,要么是文臣,要么是皇子。

虽然许多人不满李吉甫,但是大家都知道文臣中李吉甫最合适,可是李吉甫现在中风在床,明显不行。其他的杜佑太老,陆贽太文,裴垍太年轻,武元衡太直梗,都不足以威服前线众将,至于李藩,才干压根不在那个上面。而皇子之中,太子李纯上次督师淮西立下大功,是最为合适的,但是现在皇帝活的好好的,如果这次再平定淄青魏博,太子的威望可就是要如日中天了。儿子的威望超过老子大唐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是那两个都是子强父弱,现在这个皇帝很强势,搞不好弄出个父子不和来,就有得乱了。

再说,太子的长处也不在临战指挥上吧?太子不行,郯王和均王刚犯过错误,也是绝对不行,溆王呢?溆王是个文人。上得战阵的皇子,满大唐这么多年来似乎只有太宗和隐太子建成他们那一拨了。

偌大的紫宸殿里此刻竟然安静了下来,每个人的脑筋都在快速思考着。置身这样的场景里,李诵甚至仿佛听到了后世影视作品里常有的“滴答滴答”的声音。李诵的目光从宰相们身上扫到皇子们身上,扫到太子,太子凝神静气。扫到一个皇子,这个皇子就做出谦恭而且紧张思考的样子。虽然他们尽量避免和李诵眼神接触,李诵依然从他们闪躲的目光里看到了欲望。

李诵又把目光投到了宰相们身上,宰相们默默不语。四位宰相身在事中,自然不方便说话。李诵又把目光投到了杜佑身上,刚刚还精神奕奕的老杜佑现在却是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和他一个德性的还有刘昌裔。至于伊慎他们就不能指望了。不开口得罪皇帝,开口得罪皇太子,一个是现在,一个是未来。还是都不得罪的好。

眼看气氛要尴尬了,吕元膺站了起来,一本正经地说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咦,正在讨论大事,你有什么事情启奏呢?马上就有人反应过来,吕元膺是要引导话题改变了,不由得赞了一个,这种事情宰相和皇子们都不好说,他出来改变话题恰到好处。就连李诵也以为吕元膺是想把这尴尬局面支应过去,准了吕元膺上奏。不过下面还有更让人赞的。吕元膺获准之后,面朝东方作了一揖,道:

“陛下,臣想说的是洛阳。洛阳位列大唐三都,可是自从明皇以来,天子已经数十年没有驾临东都了。数年前,臣经过东都,洛阳百姓思念天子甚渴。”

说完朝李诵一拱手坐下,不再说话。

“老狐狸,真是老狐狸!”

这是暗示让李诵御驾东行,到洛阳去坐镇啊。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太子李纯偷偷扫了众臣一眼,只见陆贽道:

“陛下,臣以为吕大人言之有理。圣驾足迹已经数十年未出潼关,陛下应当驾临洛阳,振奋民心。”

大臣们纷纷赞成。太子一脸的轻松,而几位皇子则稍稍有些落寞。刚刚还昏昏欲睡的杜佑和刘昌裔一眨眼就活了过来,加入到了附议的行列里。杜佑还正色道:

“老臣以为圣天子东临洛阳是一桩大大的盛世,必能载入史册啊。不过眼下正是用兵之际,开支上一定要要精打细算,不能铺张浪费。”

还宣示存在呢。李诵喜滋滋的腹诽了一句。御驾亲征,这正是他所想的啊。天子到了洛阳,朝廷主体自然也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