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精忠吕布 > 第95章

第95章



所以可见这金匮这盟是多么不值一驳!

何况天下之间,却无为人母亲者会使儿子立这金匮之盟!杜太后说的是不能使有幼主,如果宋太祖驾崩时赵德昭大了呢?晋王赵光义就不可能再继承皇位了!赵光义就只剩下一个办法:在赵匡胤的儿子还没长大时把赵匡胤干掉!哪有母亲使兄弟相残的道理?

所以徐泫没等吕布拿出赵匡胤遗书,就也发现了,自己身为唐臣,却是做着宋人说客的事,其实这也不是他本意,他并不坏,他只是胆小,只是希望不要再打仗,但在吕布的一剑敢当百万师的气概面前,却就被榨出心中地渺小出来了。所以他不敢分辩,一句话也不敢回就回家去了。

吕布望着他的身影,叹道:“德昭危矣!”因为他根本不需要赵匡胤的遗书,就已能认定,赵光义,晋王赵光义,现在的宋帝,是必要杀赵德昭的!很明显这个金匮之盟就是为赵光义的继承皇位创造合法性,但若按金匮之盟发展下去,皇位必还要传到赵德昭手上,那唯一的法子,就是杀了赵光美再杀赵德昭,然后赵光义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把帝位传给自己地后代了!

此时却见军机处当值的大臣,卫尉卿陈大雅连滚带爬,面上几无人色奔了进来,一见吕奉先纳头就拜道:“汉王!殿下明鉴万里!应知国虽大,好战必亡啊!”双手高高举着,是一份战报。吕布不解地从他手上接过战报,读罢却脸有笑意。

上面却是穆桂英手笔,上面只有廖廖几句:九千新军合陷阵营,复江阴军,取苏州,吴越军踞太湖松江,兵锋止于松江之北,俘中吴节度使孙承桔。

吕布一时开心,只对那陈大雅道:“陈公,某也尝读兵书,国虽大,好战必亡,是姜子牙所作《司马法》,然江南唐国,此时何敢言大?何敢言中国?故之,国小,必好战!至国大,方能言,好战必亡。”国小就战到变成国大,然后那时才来说,果然国家很大,但好战一定会亡国不迟吧!

陈大雅无言以对,吕布安慰了他几句,这时又有亲卫来报,樊知古和卢绛在外面求见,吕布忙宣他们进来,一见卢绛,吕破奉先把战报递给了他,樊知古却笑道:“不消说,必复江阴军!吴越此时何敢来挑畔?学生随主公离润州时,云麾将军已在选练轻甲劲卒,此时有战报,必江阴光复!”

卢绛看了战报大喜,笑道:“樊知古,这回你却错了。”说着把战报递了过去,樊知古看了,喜得手舞足蹈,叫嚣着要破华亭!取秀州!夺湖州一举取了吴越的西府杭州。(

第九章  -  死骨春秋新戟影(三)

陈大雅望着这两人,和随后赶来的将领,那疯狂好战之态,不禁微微摇头。

他自然知道吕奉先的实力,也希望吕奉先能当一代雄主,使唐国俞强,否则当其时也不会主张召吕奉先回援江宁了。但这些人如此好战,陈大雅却总认为不是好事,现在无论从军力,财力上,唐国无疑捉襟见肘,收回的各州,百姓也急需安抚,而卢绛等主张的乘胜追击,必然让国家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时吕布也教众人安静下来,淡然道:“两位推敲之下,有何策?”

“先闪击取吴越,不战而屈清源。”卢绛却似丝毫没注意到陈大雅苍白的脸色,拈须笑道:“汉王只须与老夫两万水师,从丹阳湖过荆溪,入太湖,非老夫夸口,便是与宋师水战,势均力敌之下,老夫也鲜有败迹,战吴越水军,自问不致下风!”

吕布点头道:“好,便依卢公,先水师三万,战太湖!”

这时卫尉卿陈大雅在边上苦笑道:“殿下,若调粮与卢大人去战太湖,城中便仅有半月之粮,军中怕是三日后,便无粮了。”即然汉王已然决议,他也知无法再劝,只能把现实的困难直接提出而已。

吕布只使他坐下,对杜贞道:“杜郎,予尔水陆诸军十万,于池州补齐粮草,与某取舒州。”村贞点头,因他知道铜陵还有穆瓜的部队,实在不行,应还能在那里得到一些补给,而此时如果不去抢掠。这几十万大军困在江宁,军中无粮,若是引起哄变。却就麻烦了。

诸事安排完毕之后,吕布回到府中,却对着樊知古咆哮道:“尔不必再劝!某定要去做这件非常之事,某不信,这江南鱼米之乡,竟贫瘠至此!不过二三十万军队,便时时捉襟见肘!岂有此理!”

樊知古见劝他无效,只好去谋划应对之策。

数日之后。池州城中,便有一行人缓缓行来,十来名下人打扮的,无不膀大腰圆,肌肉盆起,中有几个脸上还带着刀疤,端的凶狠至极。拥在中间地一个二十多岁、三十不到的青年公子,生得俊朗不群,身高九尺,剑眉星眼。虽然穿着一身文士长衫,却颇有顾盼生威之态,一看便知不是穷经白首的穷酸。

他身边侍读模样地书生,生得本也是英俊,却俊脸上无端尽是刻薄阴险。那对眼睛勾勾似乎时时在找碴构陷他人,比城里那些讼棍还要惹人讨厌。但这时行到此地,这书生似乎颇有些兴致,抖开折扇笑道:“开城、会昌年间,池州刺史在城东南湖中筑翠微堤,却也是一景,公子也可一游之。”

那青年公子身边一个侍卫笑道:“公子,樊先生出来时不是说这里有好酒么?不如带末......带小的去喝上几杯,解解肚里酒虫才好!”那公子,淡然点了点头。但却又不显得作做,仿佛便是泰山崩之于顶,也不能使他皱眉一般。边上行人见了,不禁都心中赞一声,好潇洒的公子爷!

那樊先生笑道:“当然有好酒,许先生不是说教过你们背过唐诗的么?你记不记得一句,借问酒家何处在?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就在池州城西啊!你说这池州有没有好酒?杏花村都没有好酒,何处才有好酒?呵呵!”

此时却听那位公子开口道:“背九华,扼守长江,池州确需雄城。”那樊先生听了,苦笑不已,这位公子,不论走到何处,全然不理人情风土传说,心中一念,便是此地宜攻或宜守,须多少兵来守,多少兵来攻。

却听边上有人应道:“不错!池州城本不应一鼓而下之地,此次两番易手,宋帅曹彬虽取峡口寨,歼沿江诸路守军,而后下池州、铜陵、当涂,实是仗着我唐国无敢先起战端之机,偷袭突击所致。而汉王麾下穆瓜穆老将军光复池州,也同样是宋国黄州几不设防,任由穆老将军穿着宋军服饰,打着宋军旗号,入城方才砍杀守军,也是偷袭。”

那公子回首,却见一人身穿浆洗得极为干净的长衫,但这长衫却已几处磨破,细细用布补了,奈何破处太多,针脚虽细,终于还是补得百衲衣一般,那脚上布鞋,大趾处也已破了个洞,只是里面穿了一对黑袜......总而言之,除了无乞丐的一身臭味,比乞丐干净整齐之外,此人穷得和乞丐没什么分别。

那樊先生见了公子的眼色,便上前问道:“尊驾如何称呼?”

“不敢,在下九华寒士史武,字辞仁。不敢请问贵主人上下?”这寒士不卑不亢,持礼极端。

那樊先生回望了公子一眼,正欲捏造个假名,却见那公子已开声道:“某姓吕名布,字奉先。”

那寒士听了笑道:“吕奉先?便是温候在上了?学生史武,虽贫困不堪,却不是下九流子的戏子,供诸贵人取乐,尊驾何必污辱于我?学生虽无钱买酒,站在这酒馆边上闻闻酒香,无论池州属唐属宋,却又不曾犯了律法,何必来与学生过不去?罢了,学生自辞去便是,免得碍了贵人地眼。”

不消说,这公子一行,便是吕奉先和樊知古了,郭枵带了十数得力亲卫侍候在旁,此时吕奉先本听此人知兵,极有心交结,脱口竟报出前世姓名,但那寒士听了,以为吕奉先是在消遣他,他虽穷,却极狂傲,自转身去了。

吕布欲叫他留步,樊知古却笑道:“公子,学生看那厮不过是在街上撞大运,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罢了,若是哪个有钱人听了合耳,想必就能混餐饱,也不一定便是有识之士,不如这杏花酒家在旁,上去坐一坐如何?”

吕布也好酒,听得也自点头,便入了那酒家。世上一种人,非不是官差捕快,却生了一对极精明的眼,只一眼,就知贵贱,这便是那迎客的伙计了,只见杏花楼外那伙计见吕奉先一行走近,把毛巾往肩头一甩,有力无力地道:“我家酒楼可不是打尖店,你们能喝得起么?”

只因吕奉先一行出来,按吕布的提议,尽量不要引人注目,是以穿着极是朴素,并无一人穿绸着缎,故之那有识寒士史武见了,知是贵人;精明伙计以衣取人,却怕他们一个个膀大腰圆来吃霸王餐。(

第九章  -  死骨春秋新戟影(四)

郭枵脸色一寒已要发作,连樊知古也脸笼秋霜极为不快,那随行侍卫更是个个横眉怒目,摩拳擦掌,大有要把这酒楼踏平之势。须知这些人都原来是市井大侠,大侠,这年代里的大侠,就是千年后被统称为流氓的人群中的一种,这好狠斗勇原是本性,何况又连沙场浴血,又是汉王麾下亲信!

而樊知古自从跟了吕奉先,连皇帝也不卖面子的;郭枵现时更是放出来领兵为将的了,哪里受得了这小二闲气!眼看这伙计就要血溅五步当场,却听吕奉先沉声道:“做甚么?尔这伙计,好不懂事,无钱岂会来光顾?”只把一小锭银子扔了过去,那伙伴掏在手中,心想这锭小银怎么也够七八坛酒,当下转了脸色,好言请他们上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