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三国3 > 第54章 四十一 火中取栗(2)

第54章 四十一 火中取栗(2)

    不等孔明话说完,孙权突然间变了脸色,腾地站起身,跨着大步,离席而去。

    屏立于两侧的诸重臣大将心里竟然油然而生一丝痛快之感,众人毫不掩饰地脸上露出嘲笑,或向孔明投去不屑的眼神,随后三三两两地从大殿消失。

    只有鲁肃一人留在原地。

    “先生,这是为何?”

    “什么?”

    “我再三提醒忠告,先生却好像一点也没有听进去,这下好,先生白白辜负了我对你的同忧共感。如此不逊之言,不要说孙将军了,任是谁也会翻脸动怒的!”

    “呵呵,我说了什么不逊的话么?我倒自己觉得说话很谨慎嘛。看来,孙将军也不过是个难容别人、没有雅量的人哪。”

    “话说回来,莫非先生另有什么锦囊妙计?”

    “当然!若不是胸有成竹,亮刚才所言岂非一场空论?”

    “若真如此,鲁肃自当再次向主公进言。”

    “倘若听得进逆耳之言,真心垂问的话,亮可以献上破曹操之计。曹操虽拥有百万之师,但是依亮看来,不过是麇集在一起的蝼蚁罢了,亮只消一挥指,定叫他像齑粉一般碎裂,亮只要手动一下,定叫大江之水逆卷而上,谅他千百只战船也顿时吞没无踪。”

    孔明说着,炯炯有神的眸子射向天的一角。

    鲁肃静静地看着那双眸子,他深信眼前这个人绝不是狂人。

    鲁肃追着孙权,前后脚进了后殿一间房内。孙权已经更衣完毕。

    鲁肃跪在地上,再次劝谏道:“主公未免太性急了。孔明还没有将他腹中所藏的真心话说出来哩。他言称破曹大计是不可轻易吐露的,而且大笑不止,认为主公器量狭小……是不是再敲打敲打他,让他一吐真言?”

    “什么?!他竟然认为我是个器量狭小的主君?”

    孙权手下佩着玉带,脸上却堆起了满面怒气。

    眼下是非常时期。事关国运和百姓兴亡。

    ——孙权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鲁肃,让我再探探孔明究竟有何大计!”

    “呵呵,主公英明,真是胸襟阔达啊。”

    “他在哪里?”

    “还在大殿里。”

    “你们谁也不许进来!”

    孙权屏退左右,自己一个人又来到孔明跟前。

    “先生,请恕我年轻无礼。”

    “哪里哪里,是我冒犯了将军威严,罪该万死!”

    “仔细想来,被曹操长年以来视作敌手的,也只有我东吴国和刘豫州了。”

    “将军阁下终于想明白了?”

    “可是,我东吴十余万兵马多年不曾征战,已经习于和平,看来难以抵挡曹操的百万强马精兵。若想正面与之相抗衡,恐怕只有刘豫州。”

    “阁下不必担心。我家主公虽然此前兵败当阳,然而离散的兵士仰慕其德行其后多又归来,关羽也募得新兵近一万,加上刘琦的江夏兵马也不下万人。关键要看将军阁下决意如何,值此乾坤一掷的紧要关头,区区兵数完全不在话下,是胜是败,全在于将军阁下的决断了!”

    “我意已决。我孙权也是一堂堂男儿,岂有甘拜曹操下风之理?!”

    “如此则大事成矣!曹操虽有百万大军,但多疲于远征,特别是当阳之战,曹军急于求胜,听说一日竟疾行三百里,已经势如强弩之末,加之其水军大多为不习水性的北方兵士,如此军势一旦锋芒受挫,势必酿至内争纷乱。荆州的军民原本就只是屈服于其暴威,不见得真心仕曹,故早晚背叛曹操,与北方势力分崩离析,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欲趁势追击曹贼,请将军阁下发兵入荆州,与刘豫州互成鼎足之势,强固东吴外廓,安抚民心,以图长治久安。至于荆州,日后让与东吴也无不可。”

    “好了,我不再犹豫了!——鲁肃!鲁肃!”

    “臣在。”

    “即刻点起兵马,痛击曹操!传令诸将,准备出征!”

    鲁肃得令快步离去。

    孙权又转身吩咐孔明先回驿馆休息,随后发出嗵嗵的响声,踏着坚实的脚步朝东殿后面走去。

    屯驻各所的文武宿老大将们可惊呆了。

    “开战喽!出征喽!快快做好出征准备!”

    即使听到传令,他们还是深疑:“开玩笑吧?”

    这也难怪,因为就在刚才,孔明在大殿上以那样不逊的言语冲撞吴侯孙权,令孙权大为不快,撇下宾客,独自闪入后殿。这令他们暗暗高兴的一幕早已在所有宿老大将间传开了。

    “不是搞错了吧?”

    所到之处,一片吵吵嚷嚷。鲁肃劲头十足地传达孙权的命令。

    果然是要开战了呀。人们这才意识到不是开玩笑,便一下子炸开了似的,紧接着,忿忿然寻找起反对开战的同盟者来。

    “我们被孔明算计了!诸位随我来,必须马上一同去劝谏君主!”

    于是,张昭领头,众人相随,怒气冲冲地来到孙权面前。孙权似乎早已料到,脸上的神情好像在说:你们果然来了。

    “臣张昭不逊之至,然不得不直言相谏,故此前来。”

    “什么事?”

    “请恕臣无礼。主公与亡于北方的袁绍相比较,会如何?”

    “……”

    “想那袁绍,虽有北方之广土,数十万之精兵,不也被曹操所破么?况且那时的曹操还不如今日这般强大哩。”

    张昭眼睛里闪着泪光。

    “臣伏乞主公贤虑,万万不能因为孔明那样精明的人的诡辩,而毁我大事,贻误东吴啊!”

    张昭之后顾雍跟着向孙权进谏,其余大臣也纷纷劝说。

    “刘备如今已陷入黔驴技穷的境地,故派孔明为使者,意图拉拢东吴,与他一同向曹操复仇,可是时机一到,他必会趁机扩大自己的地盘。”

    “若是为孔明之言所动,与曹操百万大军相抗衡,无异于飞蛾扑灯,负薪投火!”

    “主公!千万不可做火中取栗的蠢事呀!”

    此时,鲁肃站在殿外,听着里面的动静,心里直担忧:“这光景可不妙啊!”

    孙权听着众人喧嚣的劝谏和责难,大约也实在忍不下去了,他丢下一句:“容我再仔细考虑考虑吧!”便起身快步朝后面的内室走去。

    途中,被等在廊下的鲁肃截住,又是一番痛切之语:

    “这些人大多是文弱之吏或只考虑自己老后颐性养寿的年迈老将,他们力劝主公降服,除了顾及家中妻子和想着偷生多过些富贵日子以外,简直一无是处!主公千万不能听信这些惰弱之徒的话而酿成大错呀!望主公决断勿疑。先祖孙坚主君为了建立东吴霸业付出多少艰辛,尊兄孙策主君又是何等的武勇才略,想必他们的热血同样浸润在主公的五体内,脉脉相承……”

    “走开!”

    孙权突然提起衣袂,快步闪入内室。

    原来后堂前阁的花园里此时恰好传来一阵喧闹:

    “必须战!”

    “不!不能战呀!”

    一簇大臣争执不下,一面吵吵嚷嚷一面往这厢走来。

    看起来,群臣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一部分武将和所有文官全都反对开战,只有少数少壮派武将支持主战论。从人数上看,两者大约是七比三。

    躲进内室的孙权,像个病人似的以手遮在额头。他心情沮丧,闷闷不乐,恼烦不止,竟至昼不食夜不寐。

    自东吴建国至今,历经三代,这可是未曾面临过的大国难。从个人角度讲,孙权是个习惯了幸福生活的二世主,有生以来哪里曾遭遇到如此巨大的挑战和磨炼?

    “怎么了?”

    见夫君茶饭不思,吴夫人颇为担心,于是进来想看看他究竟怎么回事。

    孙权毫不隐瞒,一五一十将事情告知夫人,从吴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难题,到内部意见纷乱,或主战或主降分裂成两派的情形。

    “呵呵,你看上去还像个未经大事的少爷嘛。为这点小事情就饭不吃觉不睡?根本算不得什么大问题呀。”

    “难道有什么解决办法?”

    “当然有啦。”

    “什……什么办法?”

    “你忘记了吗?先主孙策临终时留下的遗言?”

    “……”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纷乱时则问计于周瑜——我记得好像是这么说的吧?”

    “啊啊……没错,是的是的。如今想起来,兄长的声音似乎就在耳边响哩。”

    “你看你,平时大概已经将父兄忘到脑后了,所以这会儿大事临头才会如此恼烦。内事且不去说,外患外交之类与东吴以外诸国有关的事情,怎么可以不借用周瑜的聪明才智呢?”

    “说得极是!说得极是!”

    孙权如梦初醒般叫道,随即脸上云开日出。

    “我这就召周瑜前来,问问他的意见。为什么一直到现在竟没有想到这点哩?”

    孙权即刻修书一封,唤来一名心腹大将,命他起程从柴桑急往相隔不甚远的鄱阳湖,水军都督周瑜此时正在那儿,整日调练军船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