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三国3 > 第61章 四十七 军中无戏言(1)

第61章 四十七 军中无戏言(1)

    周瑜闻报后得意洋洋地向鲁肃夸耀:“怎么样,我的计谋高明吧?这就叫做借刀杀人。前些日子就说过,只要有蔡瑁、张允二人统帅水军,东吴就不敢轻言必胜呀。从那时候起,我一直忧心忡忡,现在好了,曹军的船阵再没什么可惧的了!早晚有一日,曹操的命运也会攥在我的手心里!”

    接着又说:“不过,能洞察这番深谋的恐怕我军中一个也没有吧?只是不知道孔明会怎么看这件事情。你可否装得若无其事,替我去探视一下孔明,看看他对这件事情有何评价。为了今后的战备,我们有必要了解他的想法哪。”

    翌日,鲁肃来到孔明的临时住处——所谓住处,只不过是一艘停靠在江岸边的小船,孔明将船窗的竹帘低垂下来。

    “近来军务繁忙,好久没有来看你了,先生一向可好?”

    “正如你所见,实在无聊得很哪。其实,我正想今日去一趟中军,当面向周都督贺喜哩!”

    “贺喜?有什么值得庆贺的么?”

    “你不可能不知道的吧。”

    “哦不,近来实在是忙得晕头转向的,没有听到什么传闻嘛。先生所说的贺喜,究竟指什么事情?”

    “周都督不是派你到这里来打探我的想法么?贺喜乃是为此事。”

    “啊!……”

    鲁肃不由得大惊失色,他端详着孔明的脸问:“先生……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这个问题问得未免太不高明了。以周都督的智慧,不将那蒋干骗得团团转才怪哩,不过事到如今,一定回过神来了。”

    “哎呀,先生的明察秋毫实在令在下惊讶不已!既然你已经猜到,我便无话可说了。”

    “不管如何,借用蒋干来除掉蔡瑁、张允二人,对周都督来说,着实是一大成功。据亮所知,曹操杀掉这二人之后,已经拔擢毛玠、于禁继任水军都督,重整士气,日夜操练,不敢有半点松懈。不过,毛玠、于禁二人都不具备水军大将的才能,让他们统帅水军,只会自取灭亡,弄到最后穷于收拾啊!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

    似乎事情从头到尾都已被孔明洞察,鲁肃根本没有张口的分,只能呆呆地望着。这令鲁肃感觉实在尴尬,只好说几句无关紧要的闲话,便狼狈地告辞而回。

    临走前,孔明特意送他到船外,并且一再提醒说:“回去之后,请千万不要对周都督说孔明已经知道他的计谋。如若说出,都督一定会设计再害我的。人的心理很容易被某种不可思议的东西所左右啊!”

    鲁肃点头答应了,可是等他面对周瑜时,却无法隐瞒,将实情告诉了周瑜。

    “孔明的眼睛真是锐利无比啊,我不得不佩服他!不止是今天的事情哩。”于是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和盘托出。

    不出孔明所料,听了鲁肃的复命,周瑜愈加认为他是个可怕的人物。如孔明这般慧眼明察的人物,留在吴军中,无疑使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尽情刺探吴军的机密,岂不是自己养虎遗患么。

    事到如今,又该怎么办?

    一旦孔明返回夏口,必将成为日后的心头大患。即使刘备投入东吴的卵翼之下,有孔明这样的旷世之才在身边辅佐,怎么可能甘心寄人篱下?到那时,孔明今日在阵中所看见的内情,势必对东吴极为不利。倒不如采用一切手段,甚至准备好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必须趁现在将孔明彻底除掉!

    “……对!只有这样!”周瑜独自喃喃地决意道。

    鲁肃在一旁甚觉奇怪,于是问他:“都督,什么只有这样?”

    周瑜笑了:“还用问么,自然是杀死孔明!我现在愈发坚定了信念,断不可再放孔明一条生路了!”

    “毫无理由杀了他,岂不要遭人一世非难?倘若被世人认为东吴乃毫无信义的国家,吴国还怎么立于诸侯之林?这对我东吴毫无半点好处啊!”

    “当然不能出于私怨而杀他,但并非没有以公道之名堂堂正正杀之的方法呀。”

    数日后,周瑜召开军事会议。东吴的大将自然不在话下,孔明也应邀列席参加。心怀鬼胎的周瑜在会议将结束时,忽然话题一转回头问孔明:

    “先生,作为水上作战所用武器,什么武器应该储备最多?”

    “将来或许船军也会发明出特殊的武器,但是以目下现状而论,没有比弩弓更优异的了。”

    孔明的回答似乎正中周瑜下怀,他点点头继续说道:

    “闻昔日周太公望曾在阵中督励百工,制造了多种武器,今先生可否效之为吴军造十万支箭?我阵中锻冶师、箭师、漆师等工匠人数众多,尽可听先生调遣。”

    “军中箭支如此匮乏么?”

    “倒也不是。只是担心一旦江上大战爆发,如今军中储藏的箭支转瞬间便使用殆尽,远远不够啊。”

    “好,亮愿领命。”

    “十天可成否?”

    “十天?”

    “嗯,时间是有点急哪。”

    “不!眼下是战时,情势瞬息万变,十天太漫长了,其间不知道会突发什么样的变故哩。十万支箭,三天之内一定造成交付!”

    “哦,三天?”

    “正是。”

    “军中无戏言。先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哦!”

    “亮岂敢用军令来开玩笑!”

    散会之后,在一个无人的地方,鲁肃悄悄同周瑜耳语道:“奇怪呀!孔明今日说话好像不假思索,说大话也太过头了罢?”

    “诸将面前,他绝不会逞一时意气乱吐妄言的。”

    “可是……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这是不可能的呀!”

    “或许是他对自己的才能太自负,才不小心说了大话罢。是他自己将性命送给东吴的!”

    “他会不会回夏口一逃了之?”

    “谅他孔明再爱惜性命,也绝不会不顾天下人耻笑做出这等仓皇逃跑的丑事……不过,为防万一,劳你再若无其事去一趟孔明的船上,察看一下他的动静。”

    已是入夜时分,鲁肃便第二天起了个早,前往孔明船上拜访。

    孔明在船外,正掬大江之水洗漱。

    “哟,仁兄早啊!”

    孔明笑吟吟地打个招呼,朝鲁肃然走近几步,在杨柳树下一块石头上坐了下来,看上去比平日更多了几分悠闲。“昨日我可是倒霉吃了大苦头啊。仁兄所为,可不像君子哩。”

    鲁肃强装笑脸问道:“为什么?先生为什么说我不像君子?”

    “亮再三提醒过仁兄,可是仁兄转眼便将我的情形全部告诉了周都督,以致周都督认为亮是个危险人物,不可掉以轻心,结果给我出难题,命我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来,倘若造不出,依照军法亮势必被处以死罪!还想求助于仁兄,有什么好办法么?”

    “先生如此说我可不敢承领。都督起先说好十天以内的,是先生自己夸口三天造出来,这不是先生自己求来的祸么?事已至此,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帮你了。”

    “不,不。亮并非想请仁兄向周都督恳求解除军令,只不过想向你暂借两样东西:仁兄麾下兵士五六百人,还有船二十余艘,这几日之内可否先归我调遣?”

    “先生有何打算?”

    “每艘船上各载兵士三十人,船身用青色布与束蒿覆盖,停泊于岸边。只消如此,三天时间一到,必能拿出十万支箭,送至周都督主阵。——不过,此事还请仁兄千万对周都督保密,或恐都督不会同意的哩。”

    鲁肃回去之后,又毫不掩藏地如实报告了周瑜。因为他实在觉得孔明的话有些蹊跷,究竟他肚子里在玩什么计谋?鲁肃是想听听周瑜的看法。

    “……真搞不懂哩。”周瑜也歪着头陷入了沉思。

    二人都不明白孔明到底在想什么,为何要请鲁肃帮这样的忙。于是,反而生出索性放手让他去,好看看孔明究竟搞什么名堂的念头。

    “如何?”

    “他向你借的东西只管给他,看看他下一步如何走——只是,务必注意警戒。”

    “那就借他二十艘船及相应的兵士?”

    “嗯,可以。不过千万不能大意哦。”

    “明白。”

    两天时间过去了,很快第三天的夜晚又来临。

    在这两天内,按照孔明的要求,调拨了二十艘船,且全部用束蒿和青布遮盖伪装,每艘船上乘载三十名兵士,整日无所事事,只是停靠在江岸边。

    “先生,约定的期限只剩今夜了!”

    鲁肃前来察看虚实时,不无急切地提醒道。

    孔明似乎早就等候他的到来:“是呀,就剩今夜了。对了,仁兄也受累和我等一起走一趟吧?”

    “去哪里?”

    “江北岸。”

    “做什么?”

    “去收箭矢呀,收箭矢……”

    孔明笑着,一把握住满脸讶异的鲁肃的手,走进船舱。

    束蒿和青布伪装的船队。

    夜雾深浓。

    二十余艘兵船一字儿排开,以缆绳系结着,联成一条蛇阵,朝着北方缓缓地溯航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