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史上最牛公务员1:美人美人 > 第36章 遭遇劫持(2)

第36章 遭遇劫持(2)

    萧兀纳被贬外出,但是,多年来他在辽邦的威信依然存在,萧奉先曾走访民间,发觉很多人说起萧兀纳来,一脸的崇敬,甚至大臣耶律固等曾说:“兀纳忠纯,虽狄仁杰辅唐,无以过也。”这样的话听到萧奉先耳里,自然不爽,于是,心中盘算着怎么致萧兀纳于死地。

    机会终于来了,萧奉先又怎会不举荐萧兀纳呢?

    在外人看来,萧奉先此举或许给了萧兀纳再次出山的机会。但是,萧奉先比谁都清楚,以辽国此时的国力、兵力,根本不具备出战的条件。无疑,他是将萧兀纳推进了火坑。

    但是这些,也只有掌握军政大权,对辽国实力了如指掌的萧奉先清楚了。

    萧兀纳领了圣旨,点兵十万,浩浩荡荡向雁门关进发。

    雁门关位于今山西代县,在城西北大约40华里处,古称勾注山,又名“西陉关”。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

    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曾写出其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雁门关之称,始自唐初。因北方突厥崛起,屡有内犯,唐驻军于雁门山,于制高点铁裹门设关城,戍卒防守。

    辽兵犯境的消息迅速传到开封。当时,刚刚从江南回来的徽宗吓得在龙椅上浑身颤抖,问道:“诸位爱卿,辽人犯我边境,该如何是好?”

    众大臣观点不一。以蔡京为首的蔡氏集团主张求和,以赵挺之及郑居士为首的大臣主张力战。蔡京道:“听闻辽邦此次是因他们的人无辜死在宋境内而兴师问罪的,错不在人家,而在我们,所以,应该向人家赔礼道歉。”徽宗点点头,又问赵挺之:“赵大人意下如何?”赵挺之道:“万岁,辽人死在宋境,肯定有其必死的缘故,事因未明之前,不能将责任压在我们肩上,想辽邦占我燕云十六州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宋人谦和忍让,才使他们更加猖獗,不时地犯我边境,这一次如果再向他们示弱,我大宋的国威就一扫而尽了。”徽宗沉吟不语。

    蔡京道:“赵大人,你可知战争会损耗我大宋的国力,如果战败,更是损失国威。”赵挺之道:“下官也曾分析过,现在的辽邦,已不似当年强盛之时,眼下他们刚刚经历了内忧外患之期,想必兵力不如我们强大,此时,应是我大宋的最佳战时。”蔡京淡淡地说:“古往今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不在少数,辽人善战,谁敢说有把握取胜?何况,你怎么知道求和不是上策?”赵挺之沉吟半晌,说:“自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邦后,中原疆土少了安全之感,随时都在辽人铁蹄的踩踏之下,我大宋百姓更是不得安宁,若非前人留下了雁门关这一屏障,恐怕辽人早就进犯了,辽人多贪婪,他们是不会随便满足的,我们越是忍让,他们越以为我们软弱可欺。”

    蔡京还想说话,被徽宗摆摆手阻止了。徽宗问:“赵大人,你认为我们与辽开战,有几成的胜券?”

    “从地势上看,雁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占着上风,从国力上看,辽邦经济衰败,国内矛盾冲突,正是危机之时,我们也应占着上风,只要万岁派重兵良将镇守,辽人战久必退。”

    徽宗道:“卿以为谁可当此任?”赵挺之道:“宗泽宗大人。”“宗泽?”徽宗一阵沉吟。蔡京大笑:“想那宗泽不过一七品县令,焉能将大宋江山的命脉交给他把持。”徽宗道:“是啊,朕虽听说宗爱卿为官清廉,颇有口碑,但是,镇守雁门关毕竟不是儿戏,朕如何能将守关的重任交给他。”赵挺之道:“万岁,臣非常了解宗大人,其虽为地方官,实乃一员虎将,尤精弓石之术,曾一囊箭连毖数十人,箭无虚发,万岁可向周侗周教头求证。”徽宗对周恫的武功是相当信服的,于是派人去请。稍时,周侗至。徽宗向其征询对宗泽的看法。周侗素来钦佩宗泽其人,自然大加赞赏。徽宗见连周侗也举手赞同,于是拿定了主意,传旨,调宗泽速往山西,镇守雁门关。

    宗泽接到圣旨后,即日出发,来到雁门关后,萧兀纳的兵马还没有从上京赶到。趁此机会,宗泽召开战前会议,研究防御战术。

    宗泽虽然受徽宗委派,主持雁门关防御战事,属于钦命大臣,但是,他官职微小,不少将领比他的职位高。其中,副总兵,原雁门关统领丁坚就瞧他不起。讨论会上独坐一角,不多时便打起呼噜来。宗泽初来乍到,知道很多将士都是丁坚的人,因此也不敢得罪他,只得休会。等其他人走后,宗泽恭恭敬敬地站在丁坚面前,直到太阳落山,丁坚才打个哈欠睁开眼来,看到宗泽,假装惶恐说:“哎呀,宗统领,原来你还没有回帐休息啊。”宗泽道:“丁将军,你我虽然职低位卑,但都是为朝廷做事的人,如今辽兵离我们已不到一天的距离了,军情紧急,我如何睡得下。”丁坚脸一红,说:“宗统领,将你的意思说出来吧。” 宗泽道:“我观现在将士们战前情绪并不高涨,作战讲究士气,如果我们身为大将的不能将士兵们的精气神提起来,又怎么能打胜仗呢?”丁坚道:“说实在的,这些年来,我们与辽人交兵,都是胜少败多,将士们吃多了败仗,哪里还有作战的士气。”宗泽道:“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提足精神,丁大人可否听说‘雁门关保卫战’的故事?”

    “你是说当年杨业将军镇守雁门关的事?”

    “不错。”

    “这个……我倒是知道。”

    “杨家将以少胜多的先例在前,只要让将士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故事,我想,我们的士气肯定会提出来。”

    “好吧,就依你之见,咱们召开一次战前动员会。”

    两人说到做到,第二天凌晨,由宗泽主持,丁坚主讲,动员大会开始了。

    宗泽是个聪明人,他知道同样的话,由丁坚嘴里说出来,比自己的影响力大,因此,他才先做通丁坚的工作。

    丁坚是个直爽的人,他开门见山地讲述了当年杨业镇守雁门关的故事。

    “将士们,如今辽人要犯我边境,他们号称雄兵10万,而我们只有守军万余。但是,你们听说过当年的雁门关保卫战没有?”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辽景宗耶律贤任命大同府节度使、侍中萧咄李为统帅,率10万铁骑进攻雁门关。事实上,那时的辽国军事大权完全操纵在萧皇后手中,决定进犯中原的,也是萧皇后。辽景宗耶律贤之上是辽世宗耶律阮。耶律阮在怀州黑山游猎时被刺,耶律贤听说后就带人赶往黑山,逼着一干大臣奉其为帝。耶律贤登基后最初,还算有些手腕,他将军权掌控在自己手里,并且效仿汉制,大搞经济发展,使辽国进入了中兴时期。只可惜,这个年轻有为的皇帝体弱多病,无力操劳,最后就将国事交给了皇后萧燕燕(后来的萧太后)。在雁门关保卫战后两年,耶律贤出外游猎,病死在焦山。

    丁坚道:“当时担负雁门关防御的杨业杨将军只有三千兵力,面对来势汹汹的辽军,杨将军做了充分准备,他断定辽军一路南下,得知守兵只有三千,肯定轻敌。轻敌必败,杨将军安排主力步兵在副将带领下,依托天险地形和远程弓弩,在正面坚守关口抗击、迟滞辽军行动,自己亲率数百名骑兵,抄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迂回到辽军纵深发起突袭,与正面守军夹击辽军,辽军受到重创。”

    当时,在杨业英勇的带领和鼓动下,宋军将士士气大振,纷纷死战拒敌。辽军虽然势众,但雁门关地处山地,地形极为复杂。大量骑兵落入陷阱、壕沟,被里面锋利的竹签活活扎死!大宋将士使用强弓硬弩,向辽军发射密集的火箭,辽军被击杀无数!火箭还引燃了周围的草木,辽军战马受惊,冲击着已方阵型。宋军骑兵远用弓箭射击,近用弯刀砍杀。辽兵毫无防备,一时间胆颤心惊,阵脚大乱。

    丁坚接着说:“杨业将军一马当先冲入辽军阵中乱砍猛杀,萧咄李纵马来迎,被杨将军扬弓放箭,正中胸膛。主帅萧咄李一死,辽军顿时成了一盘散沙,全线溃散。现在,我们的兵力胜过当时杨将军几倍,而辽兵虽然数目上与上次相同,但精锐度远不如上次。谁都知道辽邦国力衰败,只要我们坚持十天半月,辽人缺乏后续给养,肯定会退兵的。”丁坚的一席话果然激励了士气,众将士纷纷宣誓,要保家卫国,不让辽人踏进雁门关一步。

    与宗泽预料的时间差不多,第二天傍晚,辽兵排山倒海般地到来了。

    萧兀纳深知此次作战,部队所带的粮草、军衣不足,眼看已是秋季,如果延迟月余,怕是将士无棉衣裹体,战斗力不打自消。因此,他决定速战。在查看了地形后,萧兀纳命十万将士分为四批,轮流向雁门关进攻。

    第一天,雁门关守兵采用宗泽之计,隐身不出,只以箭失远射,辽人死伤三千多人。

    第二天,萧兀纳急调一千盾牌手,掩护在前,余人匍匐前进。这样一来,宋兵箭失多半走空,辽人将阵势推前了半里。然而,萧兀纳没有想到,宗泽早就有所准备,雁门关前已挖了无数的翻板陷阱,翻板上铺上一层土,和其他并无两样,一旦有辽兵踏入,顿时落入翻板之下,翻板下深有丈余,倒插着尖刺。辽人又死了数千。

    到了第三天,萧兀纳有些急了,他亲自在阵中督战。辽兵呼啦一下,像潮水般涌了上去,后面的踏着前面的尸体,向着雁门关进攻。这样一来,辽兵很快就攻到了关门外,这时,突然城门上一阵呐喊声,只见满天飞舞着稻草,那些稻草被风一吹,都落到了辽兵的身上,或者脚下。接着,从城墙上飞落无数的火箭。稻草顿时被点燃,辽兵就地滚倒,发着痛苦地哀号声。

    萧兀纳只好鸣金收兵,盘点一下,十万将士损失了近万人。而宋兵躲在关内,伤亡寥寥。就这样,萧兀纳带领辽兵,每天攻击雁门关,经过半月的强攻,虽然有数次攻上了雁门关城墙,但是,最后还是被誓死捍卫家门的宋兵砍断云梯,将攻入的辽兵歼灭。

    半月来,虽然雁门关没有失守,但也凶险万分。守将宗泽每天衣不卸甲,身背弓箭,昼夜在城墙上巡视。宗泽箭法出神,死在他手下的辽兵足有数百,大将也有十几个。萧兀纳侧马阵前,举目远眺,看到了英勇的宗泽,向左右问道:“那位宋将是谁?”辽将都说不知。萧兀纳叹道:“此人有昔日杨业之勇,看来,雁门关是难以突破了。”萧兀纳有了退兵之心,于是,派人回京汇报战事。但是,在没有接到圣旨之前,他不敢擅自行动。

    此时,宋兵损失了两千余人,而萧兀纳的辽兵怕是死伤了近三万人。十几倍的对比,让萧兀纳心中不快,他慢慢地摘下自己的铁弓,抽出一支雕翎煎,看准宗泽的面门,嗖地一声射了出去。

    萧兀纳的箭术在辽国是数一数二的。雕翎箭在他的千斤臂力推动下,眨眼间划空而至。宗泽不愧为一员大将,他瞥眼见前面有一点银星飞来,猛地一仰头,将雕翎箭让了过去。宗泽躲过了雕翎箭,但是,他背后还有宋兵,宗泽突然张嘴咬住了箭的雕翎,慢慢直起身来。宗泽的表现震惊了城上城下的宋辽将士。萧兀纳慨叹一声,道:“收兵。”锣声一响,辽兵退潮一般撤了下去。

    接下来,站在了望塔上的宋兵发现,辽人拔起营寨,向东而去了。哨兵赶紧向宗泽汇报。宗泽分析战事,认为辽兵是久攻不下,又转而向其他地方进军了。于是,宗泽修书一封,令手下兵士骑快马分赴雄州和霸州报信。

    萧兀纳确实在向雄州方向进发。

    北宋初期,雄州是宋辽两国的交界处。为了应付辽兵的不时骚扰,雄州和霸州两城有地道相通,长约七十华里。地道内结构复杂,内有迷魂洞、掩体、翻板、翻眼、放灯处、通气孔等。如辽兵进入,由于不熟悉洞形,而误入迷魂洞,就会落入陷阱中。翻眼处只能单人通过,而且要弓身,就会被守卫的士兵轻而易举地杀伤。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藏兵室非常宽敞,可容纳大量的士兵,如遇战事,可起到神出鬼没的效果。可扰可袭可藏可避,让辽人见首不见尾。

    萧兀纳在雄州和霸州战线上,又进攻了十几天,仍然没有进展。时令已是初冬,天气骤然冷了下来,将士们缺衣少食,苦不堪言。萧兀纳派往上京的兵士回来三波了,但是作为战事总后盾的萧奉先却以国力欠缺为由,请萧兀纳忍耐一段时日,或者自行解决给养。

    萧兀纳异常生气,写了篇奏折让人带了回去。奏折上说:“万岁,臣领圣旨,即日兵出上京,日夜兼程,经过雁门关转向雄州,苦战月余,损兵四三成。因后续给养难以供应,将士无力向宋境纵深推进,特请求班师。耶律延禧一见奏折,大怒,心说,我派你进军宋境,你不但没有长我大辽威风,而且大丢我的面子,真是岂有此理,回吧,别把我的将士全扔在那里。于是,耶律延禧批准了萧兀纳的奏请。萧兀纳还没有回到上京,就接到第二道圣旨,耶律延禧撤了他的太傅一职,将他贬为边州刺史,连京也没让他回,直接轰走了。

    萧兀纳的结局,是萧奉先所期盼的。虽然耶律延禧念及萧兀纳乃先朝重臣的份上,没有砍他的头,但是,经过这一残败,估计萧兀纳在民众中的威信有所损失。

    萧兀纳并非不知道这件事乃萧奉先所故意设局,因此也曾写过一封申辩书,将兵败的原因归到萧奉先没有按时供应给养上。耶律延禧就此时调查过,萧奉先带着他亲自去查看国库帐簿,耶律延禧这才发觉,他的国库亏空,财力物力都不足远程供给,这倒不能归咎于萧奉先,而是他实在无法筹集部队所需的物资。

    辽邦在总结战事,大宋也没闲着。当雁门关逼退辽兵的消息呈报到兵部后,蔡京首先得知了消息,但是他没有将宗泽的奏折呈给徽宗,原因是当时自己曾极力主和,现在,主战派占了上风,一旦徽宗得知,势必会重赏主战派的人,到时不但赵挺之等人,连宗泽一个七品芝麻官也荣耀起来,而自己肯定会被徽宗冷落。蔡京思前想后,第二天早朝,他口传了雁门关战事,将辽兵被逼退,改成辽兵变动战术,采用声东击西之术,意思是说,雁门关无恙,凭的只是运气。至于雄州和霸州守兵,蔡京也不想让他们功劳太显。他这个人就不喜欢看着别人有功受赏。雄、霸两州的奏折蔡京是在凌晨时刚收到的,内容和雁门关的差不多,都是报喜的。蔡京向徽宗道:“恭喜万岁,贺喜万岁,托您的福,辽兵撤了。”

    徽宗大喜,问:“辽兵来势汹汹,怎么会撤了呢?”蔡京道:“只因辽兵内部出现了矛盾,后续给养制约了战事计划,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了撤退。”徽宗道:“只要是撤退,朕就心安了,唉,这些天,朕没有一天不提心吊胆,坐卧难安啊。”由于蔡京隐瞒了边关实情,使宗泽等将士少了一次提升和奖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