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终南山主人 > 第2章 四岳之主(1)

第2章 四岳之主(1)

    纣王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灭亡,与1000年前一个叫长齐的人有关,这个人,便是后世的吕尚,众人所知的姜子牙。

    1000年前,属炎帝后代的太岳部族之中,有一吕姓部族最为强盛,这一族中将来的主人,便名叫长齐。

    炎帝为岷羌神农氏族分支—烈山氏族之后,主要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宝鸡到西安一带,以渭河南岸为主。以羌为姓,但后世间传着传着,就成了姜。

    受炎黄争帝炎帝败落的影响,轩辕黄帝禁止炎帝族人以羌为姓,直到颛顼(轩辕黄帝之孙)继位。

    为了团结炎帝后代,颛顼从所属炎帝的众部落中,选择了名望最高、最有权势、负责祭祀上天的太岳部族,赐予他们复姓祖姓的权利。

    太岳部族分为四支,分别以吕、许、齐、申为姓,称为四岳。

    四岳部族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心做坏事,极力推荐鲧(禹之父)去治水,最后害得鲧被杀的那四大家族(当时尧觉得让鲧治水不可行,但四岳坚持,尧只得同意,结果,鲧治水失败导致问责被杀)。

    大禹治水之时,四岳族人中的吕族为旺族,共工氏的后代伯夷协助治水有功,再加上舜还欠四岳一个辅佐得成帝位的人情(尧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时,遭到四岳的强烈反对,不得不传位给四岳推荐的候选人,也就是尧的女婿舜,足可见当时四岳的影响力),便封地给伯夷,将其地称为吕,即是后来的吕国(吕国最早的封地在陕西陇县和甘泉山之北,周朝时南适到河南南阳)。

    到了大禹当位时,涂山会盟之后,禹开始大举征讨南方的三苗之族,恰在这时,伯夷的孙子长齐在随大禹军队征讨过程中,喜欢上了三苗之族中有苗氏的女儿,并将其伪装成吕国的族人,直至带到了吕国。

    伯夷知道后且惊且气,惊的是孙子长齐竟然瞒着大家干了这么一件事,将敌人的女儿带到自己国中来,这早晚会成为惊天大案。

    气的是自己身为四岳尊长,专司祭祀,并且得封吕地,这么有头有脸的人物,偏偏遇上了这样的丑事,以后还怎么有脸去祭祀山川,在众人面前立威!

    还没等伯夷有太多反应时间,大禹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因二人是至交,且四岳之族有大恩于舜,禹也不想为难伯夷,如果这女子只是有苗氏的普通女子倒也无妨,跟大家说一声这是男欢女爱,情有可原,不能过于追究也就罢了。但问明女子身份之后他们才意识到,没那么简单。

    这名女子是有苗氏族族长的小女儿,有苗氏是三苗之族所属几十支分支中,最强悍的一族,打仗时拼死向前,绝不后退。自然,绝不后退不代表这支队伍多么勇敢,反而是说,如果退后,会有比死更可怕的结局等着他们。

    中国奴隶和封建社会中最恐怖的五种刑罚,均源自有苗氏,分别为刖(断足)、刵(割耳朵)、劓(割鼻子)、琢(击残击废男女生殖器,后变为宫刑)、黥(在脸上、身上打浅洞,施以墨,使其变色,后演变为刺字)。

    所以在当时,临阵后退属于命不受之罪,轻者会施以刖刑,重者会处以琢刑,换作任何一个正常人,为了躲后面的刑罚,也会拼命往前冲的。

    按大禹的政策,是只要先灭掉其他弱小一些的部族,再动有苗氏,谁知道这样一来,长齐犯的错不只是娶了敌人的女儿,而且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策略。

    大禹的决定是,逼有苗氏的这个女子回归原族,以免影响其他计划的进行,余下的事,倒都好办了。

    伯夷明白大禹的用意,他也不愿意和三苗的后人再有任何来往,炎帝之族的几场大祸都与三苗之族有关,这个族群对他来说是惹不起也躲不过。

    让有苗氏的女子还家,无疑是最好的办法,这点他比大禹显得更为积极。

    伯夷公开召见那女子:“前日事务繁杂,未能及时相见,有苗氏与我古族曾多有交往,喜忧参半,今禹王征讨三苗,天下皆知,我为四岳之首,实难违背。我已年迈,长齐为我长孙,如今已然长成,我有意传四岳之主位与他。我知长齐心疼你非常,亦知你决意跟随他之难。今日之事,最为难者非你我,而是长齐。”

    那女子因生在漾水之畔,其父因喜欢漾水柔波涟漪之形,便为其起名为若央(与漾同音)。若央答道:“我随长齐而来,为众甫倍添操心,令长齐若烦忧,若央亦知,若央年少,思量不足,若甫有所知,请告与若央,定仔细听从。”

    伯夷轻笑缓语道:“孩子,我知世间有情爱之理,亦知离别之苦,更知生计之艰。然世有千人,必有一爱,世有百人,必有一和,世有十人,必有离别,若央可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伯夷说,我知道这世间有非常美好的爱情,有自己喜欢的爱人,但孩子你不知道,一千个异性中,肯定会有一个人是你的爱人。世上一百个人中,你肯定能找到一个和你过日子的人,世上你认识的十个人中,肯定有一个将来注定要和你分别,断了音信的。这都是世间的常事。若央,你如何看?

    若央道:“伯甫年长识广,心胸自是开阔,若央自小依随父母兄长及众姐妹,除此之外别无可亲近之人,伯甫为四岳之长,有容万人之量,若央拙陋,心胸之中,除了长齐,已无空余,又何能容得他人。”

    “对伯甫您来说,天下广野,是因有了四岳万民,对若央而言,世间方寸,却唯有长齐。您为尊长,望能体谅我的无知,在你的脚下,容我与长齐尊长护幼。”

    伯夷叹道:“长齐现年少,心中只有你一人,来日他做了四岳之主,怎能心中亦有你一人?长齐注定达济四岳苍生,尊效于禹王,你可曾想过?”

    不等若央答复,长齐行至伯夷身前,急言道,长齐有众般兄弟,四岳之主,可另选他人,然若央世间却只有一人,我又怎能错过—”

    没等长齐说完,伯夷呵道:“住口!四岳之主,岂是儿戏,容得了你推三挡四!”

    伯夷又转头和颜悦色地对若央说道:“若央,依你看,此事该当如何解决?”

    “若按若央之意,自是要长齐相伴,但我族与轩辕黄帝之后世代交恶,我亦自知不可,前几日我与思齐商定,我愿说服父兄,放弃有苗氏身份,改名换姓,只求您能容纳。”

    “你父兄如何依得?”

    “若是不依,若央将以死相告。”若央话还没说完,长齐插话道:“我与若央已商量好了,若是不依,我亦放弃四岳之主的位置,若是爷爷您还是不肯依,我愿从此放弃吕姓,被吕国驱逐—”

    伯夷一气之下,下令将二人全都绑了起来,关入暗室。

    这事传到了大禹的耳中,他最初十分生气,但静下心来一想,谁说坏事中没有好事存在呢?大禹召集四岳召开了一个绝密会议。会议上,大禹说服众人同意了他的一个计谋,事已至此,那就是借和亲之名,索性将有苗氏一族迎头一击,使其再无心力与自己对抗。

    但这一对年轻人却被蒙在鼓里,欢天喜地在准备婚礼,大禹告诉伯夷,一切要按最正式的礼俗来对待,务必细致周到,以防众人起疑,除了四岳长老、启和禹之外,不能有第七个人知道这件事。

    若央在伯夷的要求下,拟订了一份尽可能详尽的嘉宾出席名单,如果按现在婚礼的标准来说,应当叫红请帖,如果以战争杀害来定义,应当叫作黑名单。

    若央、长齐二人看到伯夷的转变,对禹王更是感激不尽,若央也在吕国人的护送下,回到暂居汉中西北部的有苗氏部族当中,同行的还有吕国委派的部族长老,商议和亲。

    和亲时间定在了一个月之后。

    长齐喜不自胜,在部族长老的带领下,前往拜访各族族长,邀请各族长老参加,大禹也下达命令,未来四岳之主的婚礼,当举国隆重举办,一时招来众人诸多猜测。

    和亲地点定在了褒水流经的现在名叫咀头镇的地方。

    咀头镇正好处在二者领地交接的地方,是穿行终南山褒谷后的一块平原,正西是烈山,乃烈山氏族(炎帝)的祖地,西偏北方向,今天陕西凤县一带,是风姓氏族之后女娲部族的地盘,西南方向,便是有苗氏的暂居地。

    若央的父亲听到吕国人和亲的消息,担心有诈,私下与众人商议应对之策。一种意见认为,可以谢绝婚事,以免中计;另一种认为,吕国为炎帝之后,近百年来与有苗氏并无过节,若能和亲,说不定是和四岳修好的机会,四岳地位崇高,也是禹的得力重臣,有望和好。

    后来第二种意见占了上风,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有苗氏的军队分为两队,一队守故土,一队随和亲队伍前往咀头镇。

    和亲的那天,正是三月初的时节,有苗氏的人还未曾从谷口出来,便可看到古原上新开的点点杏花,绚丽至极。

    两支和亲队伍相距百余米时停住,对长齐来说,他的新娘就在离他一百多米远的对面,这个盛大的婚礼便是为她所准备的,这场婚礼,连禹王也来了。

    当有苗氏的长老试探地问为何来了这么多人时,吕国使节的回答是禹王亲自出行,自是隆重,亦要提防各种意外。

    但双方的和亲仪式进行了半个小时左右时(双方队伍都未动,先为祭天地告鬼神),若央的父亲收到一条消息,他们来时的山谷两边山上,多了好多大禹的军队,并且有巨石从山上落下来,堵住了来时的路。

    若央的父亲立时大喊,命人举箭,这时只见远处的山上突然有大禹的旗帜在晃动,是临战的警旗,双方立时剑拔弩张。大禹站起身来,宣读有苗氏的罪状。

    长齐快速冲到伯夷的车前,连声问道:“到底为何?到底为何?”伯夷不语。跟政治家谈男女私情,就如同和小女子谈政治一样,都是惨淡无色的。

    对政治家来说,男女私情永远是政治的附加筹码或棋子。

    长齐一看爷爷没有任何反应,迅速跑到两军中间,张开臂大喊:“今天是长齐的大喜日子,所有与此无关的东西都走开,都走开!”

    没有人在意他的话,除了偶尔落下的花辦。

    长齐跌跪在地上:“让我们走,我们什么都不要,让我们走!”

    没有人回答。

    “长齐孩儿,快快回来,若不回来,我亦救不了你。”

    长齐起身,拭掉脸上的泪珠,整理好衣衫,转身对着远处有苗氏阵营中的若央大声说道:“若央,我没有更多的话要表白,如若你信我,把你的手给我,我带你离开。”

    说完,他在众人的注视之下,朝着若央走去。

    若央的弟弟喊道:“欺瞒我等至此,竟敢前来,再不停步,箭无虚发!”

    长齐不紧不慢,继续向前。

    箭射中大腿处,长齐继续移步向前。

    若央推开众人跑将过去,远远地扶住长齐。

    长齐额头上大粒汗珠往下掉落,看到若央近前,惨白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

    “若央,向、向族人行礼,行过、行过这个礼,我们走!”

    二人相互搀扶,向有苗氏众人行礼。若央父亲不忍相看,挥手示意二人离去。

    长齐转身向大禹等人道:“今日有苗氏众人因我而来,我不量力,求禹王能放过他们—”

    禹王道:“念你为伯夷之后,故不为难,你当弃了那女子,四岳之主位仍留与你,若不弃,当以有苗氏同族论之。”

    若央流泪冷言道:“大王你有地方千里,民众万千,为何要对我族这般赶尽杀绝?你食有饱暖,家有众妃相侍,为何又容不下我二人孤苦相依?”

    大禹道:“三苗之乱,祸坏天常,不伐无以显天道。长齐你可速归,否则乱箭之下难有保全。”

    长齐道:“我知禹王之心硬如顽石,眼里只有贪念。我长齐发誓,我今日死亦无憾,今日若禹王执意要灭有苗氏族,我死后将永不迷灭,将来一定要坏了你的基业,赶走你的子孙,让他们永远无法继承你的帝位。”

    大禹示意人挥旗,后军之中万箭齐发,破空而来。

    如若,相爱,不需要表白

    浇草漫花,你的手掌,放进我的手心

    默然相顾,风吹发梢,是有影相随

    如若,相爱,不怕受伤害

    杏花开时,我定穿过万千人群,只为寻你而来

    无所惧畏

    如若,相爱,无论亲近或是远离

    你的身影,始终都印在我的心底

    相互依随

    如若,相爱,需要等待

    待那门环生了铜锈,石间长满青草

    定有夜雨,化作青苔,引你前来

    如若,相爱

    终南山下    吕尚可在?

    待长齐睁开眼来,却见自己在一山洞之中,那洞中有积水滴落的声音,洞的一角,有一干瘦的老头,蹲在那儿独自抽泣。

    长齐问道:“你是谁?若央在哪儿?我要见她。”

    那老头见他醒了,回过头来看他一眼,却并不理会,扭过头去,几多抽泣。

    长齐正欲相问,那老头已然察觉,提前阻止道:“莫要打搅我,让我好好哭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