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经济解释 > 第83章

第83章



有规模的商业机构,恐怕集体罢工,不采取集体大幅减薪的办法。他们选择小幅减薪与部分解雇。倒过来,经济好景,工资上升会因为失业的或工资偏低的升幅比较大,而使类同本领的工资差距收窄。

香港的经验可能是最好的示范例子。这个以经济自由而知名于世的城市,统计失业率历来大约是百分之二。今天──二○○二年七月──是百分之七点七,还在上升,看来百分之八以上是必达的了。从失业率升幅的比例(倍数)看,香港应该破了世界纪录。福利的增加与强积金的推行当然是因素,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公务员的薪酬高企不下,误导了市场,增加了市场工资的跌幅不一,其结果是类同的本领有很大的薪酬差数。这是说,出售劳力的讯息费用高,因为失业的不容易知道自己的市值工资。

想想吧。你原有月薪四万元的工作被解雇了,但昔日考试成绩比你差的同学,还在政府工作,月薪是五万。你去找工作,有月薪一万元的你要不要?你对自己说:打政府工的同学是天之骄子,算了算了。问题是你有另一位在私营机构工作的同学被减了工资,但月薪还有三万。月薪一万你要不要?这可能是你的真正市值,你信不信?是因为你知道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其观察到的工资差数(variance)很大,使你无所适从。因为有讯息费用的局限,你选择失业。时间有说服力,可能有一天你会后悔没有接受月薪一万的工作。

你可能问:「如果我的劳力市价真的只值月薪一万,为什么那位在私营机构工作的旧同学,本领和我一样的,月薪还有三万呢?」让我告诉你吧。那位同学的机构减了工资,解雇了部分职员,可以守一段时期。但如果经济没有好转,或不加工同酬,或不改变经营,工资一定要再减,否则在竞争下该机构会倒闭。

不断或继续的经济下跌,会导致工资的市值不断地下降。这使工资的水平在下降中,其大差数持续存在,而讯息费用也就顽固不下了。失业率是可以持久地高企的。如果市场没有讯息费用,同样劳力的市价如金价一样,升降划一,失业不会存在。你的劳力就是值这个价,卖不卖?卖就签约,不卖就自己工作生产,或读书投资,又或像我那样,卖书法!

(第八节未完待续)

(《经济解释》之八十九)

第八节:失业的理由(续)

上文的失业解释可以简化。经济不景,劳力的需求下降,同样劳力的工资下降有不同的顽固性,导致工资差数上升。这差数越大,讯息费用越高,被解雇了的不容易知道自己的工资所值。另一方面,骑牛搵马,先接受低薪然后另谋高就,对劳力的资历讯息有负面影响。一个人选择失业,是因为他认为应值的工资其劳力卖不出去,而可以卖出的工资他又不愿意接受。被解雇是解除合约;解雇后找不到新的合约伙伴,是失业。

为什么会有经济不景或经济衰退呢?这问题与失业有关,但是另一个问题。一个制度稳定而又不大受外地影响的国家,经济的上落差不多可以单看该国的货币政策而知端详。这方面佛利民(M.  Friedman)数十年的勤修苦练,加上天才绝顶,其研究所得令人拜服。

然而,有些地区的经济盛衰就不能重于货币量的增减那方面看。香港是一个例子。一九九六年末与九七年初,我两次公开说香港将会有十年以上的经济衰退,而这衰退是与九七回归无关的。一九九八年我再说,香港政府当时决定的公务员加薪百分之七点二与势在必行的强积金,将会火上加油,导致灾难性的发展。这些推断不用水晶球,也不要需要碰巧,而是摆在眼前的局限转变不容许其它看法。

中国大陆是香港最主要的经济伙伴,也是香港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九六年我见大陆青年的知识增长快得惊人,比八十年代时我能想象的快得多。屈指一算,同样本领的青年,大陆的工资只有香港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朱镕基在九五年成功地控制了中国的通胀,而香港则有联系汇率,使工资与物价不能以汇率调整。九七年八月的亚洲金融风暴我事前看不到。这风暴使我对香港的不景推断提早出现。

一九九八年我对曾荫权打趣说:「你是财爷,经济数据在你手,但我有水晶球。如果香港的公务员不大幅减薪,而政府又推行强积金的话,香港的失业率会超百分之八。」他不相信,而我则没有想到四年之后还差一小点。无论怎样说,上述的局限转变含意香港的工资与物价会向下作长时期的调整,又因为工资的下调有不同的顽固性,提高了市场工资的讯息费用,失业暴升是后果。

失业主要是劳力或员工被雇主解约后一时间找不到新的合约伙伴。经济学者没有集中地这样看,除了讯息的处理失当外还忽略了两件事。其一是失业只能在分工合作(有雇用合约)的情况下发生。在旧农业操作的情况下,一家数口耕种自己的或租回来的土地,失业是远为少见的。其二更重要:不同的合约安排会有不同的失业与就业的机会。

失业机会最高的是固定工资合约(wage/salary  contract),因为这类合约没有自动调整工资的机能。(公务员是固定工资加「铁饭碗」,与市场的合约不同。)让我分析三种其它合约来示范失业与就业的问题。

(一)底薪加奖金  奖金(bonus)又称花红或分红,有底薪(basicsalary),年尾分红(也有按月的)通常是以利润的一个百分比拿出来摊分。显而易见,生意下跌,分红的减少是工资的自动调整,而底薪越低被解雇的机会越小。

底薪加奖金或分红的合约通常用于商业机构中较高的职位,而约期一般比较长。今天在中国大陆,商业机构中的低职也常用奖金合约。传统上,日本的分红合约是比我所知的其它地区流行的。这应该与他们比较多用终生雇用合约有关。日本传统的失业人数比美国的低很多,但经过多年的经济不景,失业人数上升至今天(二○○二)的百分之五强。据说那里好些机构的利润下降至零或近于零,失去了分红工资自动调整的机能。

有趣的是,虽然分红合约被解雇而失业的机会比固定工资的为低,但被雇用而就业的机会却比较困难。这是因为分红是以利润的一个百分比摊分,一家机构内有分红合约的员工会反对多人的参与,为恐奖金会分薄了。

(二)底薪加佣金  这种合约安排通常是很低的底薪加职员总销售量的一个百分比。与分红不同之处有二。其一是佣金不以利润算;其二是由员工个人的销售量算出来的佣金是个人独占的。换言之,佣金制度有员工替自己工作的性质,分工合作的范围不大。

只要职员(以佣金算通常称经纪)不需要牌照,在佣金合约的安排下,失业机会最小而就业机会最容易。四十年前的北美,潦倒穷途的香港留学生要找工作餬口,作纯以佣金算工资的上门求售的售货员,一般是一开口就有工作。这种工作屡遭白眼,不易做,同学们问津者不多。

(三)件工合约  以件数算工资,通常是制造业,失业(被解雇)的机会也远比固定工资为低,但工作的时间可长可短,有时要加班,有时不够工作,而有时要跑两三家工厂才能获全职。

工厂老板接了订货单,算好了件工的成本才开工。订单多而大,工厂要加班,加班也赶不了就要发出去给他家制造。订货不足,工人的工作时间也不足。工厂通常不喜欢因为订货不足而解雇件工。但如果长期订货不足,件工工人的流失是常有的事。生意不景,件工的工资调整是减时间,或雇主与工人洽商减件工之价。

有不同合约的选择,可以减低交易费用。这点我说过了。在失业的讯息问题上,有不同合约的选择,可以增加工资自动调整的机能,使讯息(交易)费用下降。然而,政府的干预往往约束了合约的选择,减少了工资自动调整的机能。美国的工业往往不容许件工;好些行业的经纪要有牌照;最低工资的规限与长期合约只能约束雇主,减少了奖金(分红)合约的采用。

其它生产要素或资产的成交讯息费用与劳力有类同之处,但因为性质不同,其交易费用也有差别。在美国,一所独立房子的出售往往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类同的房子的价格差数比劳力的为小,但因为价值比雇用劳力高得多,房子的成交买卖双方都要多花时间找寻、考虑。价值较高的物品寻觅时间较长的论点,是史德拉(G.  J.  Stigler)的贡献。

与我们这一节更有关的,是房地产市道不景时,房子出售比好景时远为困难。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说的缺乏买家,而是因为像劳力市场一样,房价下降时类同房子的价格差数上升,增加了讯息费用。(较正确地说是价格的差数比率──coefficientofvariation──上升。)股票市场可没有这种现象:股市下跌,出售股票不会增加困难。经济不景之际,工资的差数比率通常高于房价,而后者的差数比率则远高于股价了。

最后不妨略说一下房子租赁的问题。只举住宅公寓与商业楼宇的例子算了。市道下跌,空置公寓的租值下跌没有劳工那样大的不同顽固性:租的叫价没有大差距。问题是好些地区有某程度的租务管制,租了出去的公寓不容易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