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青春的敌人 > 第62章

第62章



                                    不要不健康地看待没有建树的女人和始终不幸的男人。对于女人,幸福比成功重要。对于男人,重要的是成功,而不是幸福。你不必百分之百地遵奉这个铁律,只要你有把握无论是从自己的虚荣和嫉妒心上还是从真正的灵魂满足上把持住自己的一生,你就可以选择一条别人弄不懂的道路。歌德曾写道——

            一个按成法培养的画家,决不至于涂出拙劣乏味的作品,就像一个奉法惟谨的小康市民,决不至于成为一个讨厌的邻居或者大恶棍。但是另一方面,所有的清规戒律,不管你怎么讲,统统都会破坏我们对自然的真实感受,真实表现!

            没有人拥有绝对正确的生命方式,换句话说,只要是被人们采纳的活法,就不会是绝对错误的。把这个真谛带到中年,并把它告诉你的孩子。

            此外,你还应该明白地向你的孩子转诉一些关于生、死、爱、美梦的观念,回答他们每一个好奇的问题。你必须重视孩子的梦想,浇灌它,只有在已完全失去了幻想的父母眼里,孩子的美好愿望才会显得荒唐。关于性的常识,你休想把一个男孩子蒙骗到十八岁。诚然,你可以把女儿一直骗到被关进洞房的一刹那,可这非但无助于世风清纯,反而会造成大量的社会弊端和不成熟的人。但是,关于罪恶和宿命的事实,请你隐晦,隐晦,再隐晦,不要把这种难局这样早地直接告诉他们。听听歌德的另一段话——

            我们对待孩子们,也应该像上帝对待我们一样。当上帝让我们沉醉在愉快的幻觉中,他就是给了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人生旅途中,过早地认识真理并一定好。让一棵柔嫩的树苗过分呈露在暴风骤雨之中面对吹打,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早早地毁掉了它。让作梦者去作梦绝不是件坏事,你不会见到有人睡眠并作着美梦而非要叫醒他不可吧!

            三十岁,让自己在这个金黄的朝晨,走向应有的成熟和健康。然后再去面对成熟带来的新问题——衰老的光临。

            这个时候,你习惯性的面部表情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形成了深深的皱纹。你甚至开始从脑后渐渐泄顶。然而,最为可怕的,却是心理上的衰老。这时,看到二十一岁的人在为一桩爱情而苦恼,如果你倚老卖老,念叨他们太小,认为他们比自己二十一岁时还不成熟,那么你真的是衰老了。事实上,他们只会比你那时更成熟,知道得更多。你所以这样武断,就是因为你在心理上已经承认自己老到家了,看到他们撅屁股,就知道他们要作什么。只有老人和未老先衰的人,才会毫不怀疑自己的判断力。

            这时,你需要知道一些永葆青春的办法去抵挡时光的侵蚀,以使自己不会在若干年后变得像自己的父母一样麻木、保守、武断、自命不凡。他们抵御衰老靠的是注意饮食,舞舞长剑,用唯物主义的方法作作气功。而你,除了想到身体,还要想到心理健康,别像他们一样把精神的修炼忘得一干二净。你不妨试着这样作——

            ☆  更新生活情趣。生活仍然不只是活下去,而是要活得更好。

            ☆  继续探求灵性。广智使人笑,从容使人气沛而不老。

            ☆  交几个正值青春期的朋友。除了让自己年轻,还可以知道什么在流行。

            ☆  订阅《读者》杂志。省悟和通达,那里应有尽有。

            ☆  坚信自己不会老。那么,你就真的不会老。

            三十岁的时候,只要你健康,成熟却不苍老,你就会发现太阳西移时的美丽。三十岁,什么都明白的年纪,对什么你都不再迷乱。你不去幻想,不浪费,很少争吵和打架。三十岁,四平八稳的年龄,但是就在这四平八稳的表象下,生活还是在不断地叙述着那句璀璨的、不厌其烦的、更加完善的话:“改变你自己!”

            马斯洛曾细致入微地描述了人生需要的层次,用一个金字塔式的图表标志出来,即下面的这个样子——

            (此处加上原书中的阶梯式图表)

            少年的时候,作最优秀的人的梦想使你打算满足自己所有的欲望,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层次的美的追求,你全线出击,曾想囫囵吞枣地一举拿下。可是后来,在社会环境的阻力越来越大、自身先天条件越来越跟不上步伐的情况下,你一度灰心丧气,甚至将作人的需要降低到无法降低的地步,局限在畜生的界线之内。尔后,略略成熟的年龄使你冷静下来,并乐于稍稍改革自己一下。于是,你更向往爱和社会的归属感,更渴求尊严。但是,三十岁到来的时候,你曾再一次驻足,打算就此算了。但是如果真是那样,你就将和其他沮丧的中国人一样,没使自己的需要向较高的层次突破,而是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农民们归属为“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知识分子归属为“无官一身轻,有子万念休”,就像《儒林外史》描写的那些人一样,呈现出中国盛产的那种“自我萎缩型人格”特征。

            然而为了继续改变自己,也为了不再像少年时代那样盲目,你已懂得了首先改变“改变自己”的方式。耐心、沉稳、真切、绝不急功近利。你不停滞,也不急走。你慢慢地实现自己的秘密计划,希求相亲相爱的和平与理解,在每一次举手投足、每一个步伐中表现出优雅和美,塑造出自己成熟、健康、更高层次的人格。

            达·芬奇一五零三年至一五零六年创作、现藏于巴黎卢浮宫中的那幅旷世名画《蒙娜丽莎》,使许多因为知道它是大画家的杰作而不懂装懂地赞颂其美的人,现出了可笑的媚态。据行家推测,那幅画是画家给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塞斯卡的夫人——蒙娜·丽莎——绘制的画像(但我私下里一直怀疑,那是达·芬奇的自画像)。我不喜欢它,也不相信那种古代的手法和旧暗的色调能真的给其他人以第一感观上的愉悦。我之所以难以忘记它,并愿意时常想一想它,只是因为第一,它值很多很多的钱,令人向往,第二,蒙娜·丽莎的神态,从各个角度看她都是在微笑。这是一种高位人格的写照,也是三十岁人应该达到的人格风度。

            十年青春,既是梦灭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自己的过程。古希腊人曾把“能认识自己”作为人的最高智慧,而阿波罗神殿的大门上也写着一句著名的箴言:“要认识你自己。”你心驰神往地奔向这方灯塔,而今“改变你自己”的依据也正是“认识你自己”的结果。你面带着三十岁人的微笑,而三十岁的改变已不再像青春时节认识自己那样轰轰烈烈。你在四平八稳的表象中,显现着冷灰色的阴郁,说不清是保护彩,还是熟透了的成色,而且你那从各个角度上看都很宁静的微笑,也在对这一片冷灰脉脉地含情。

            三十岁,可能是阴雨的季节。特别是男人,你已到了无以依赖的年景。父母在衰老,儿女尚幼弱。但是,这个凝重的节气并不比阳光灿烂的春天差多少。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在收获的日子里看到另一种快乐,儿子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人,你长年的奔波终于赢得了一些必然到来的东西,长级、提升、爱戴、稳定的住房。你那年轻的脸渐渐成为另外一种动人的面庞,安详的岁月和敏于心扉的智性融入你的目光,另一种笑容显得你脚踏实地,另一种流泪的样子并不使你丢脸。一切的一切,因为你花了不短的时间——青春十年。

            因此这时,你自然学会了对年轻微笑,学会了对年轻的去向微笑。这时,你重听侯德健的《三十以后才明白》,重放罗大佑的《恋曲1990》,特别是当歌星缓缓地唱起“乌溜溜的黑眼珠和你的笑脸/怎么也难忘记你容颜的转变”时,你摇曳的心重走桑田沧海,双眼在苍茫间含着极难捕捉到的微笑,因为那些漫长的清愁已向甘甜转变。而那些向三十岁以后流注的时光,却因你丰富而光彩的心,没能走向衰老。

            曾经,《青年参考》译载了M·乌尔曼八十九年前发表过的一篇短文,这篇定名为《年轻》的文章,曾被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放置案头,度过了全歼日本法西斯的太平洋战争。后来,它又成为了许许多多日本企业家的生活信条,松下公司的元勋松下幸之助,称之为“我的座右铭”。的确,它有一种不老的豪情和继续打世界的雄心,而在豪情和雄心的内部,一切都在微笑——

            年轻,并非人生旅程中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是理性思维中的创造潜力,是情感活动中的一股勃勃朝气,是人生春色深处的一缕清新。

            年轻,意味着甘愿放弃温馨浪漫的爱情去闯荡生活,意味着超越羞涩、怯懦、欲望的胆识和气质。而六十岁的男人可能比二十岁的小伙子更多地拥有这种胆识和气质。没有人仅仅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变得衰老,只是随着理想的毁灭,人类才出现了老人。

            岁月可以在皮肤上留下皱纹,却无法在灵魂上刻上一丝痕迹。忧虑、恐惧、缺乏自信心才使人佝偻于时间的尘埃之中。

            无论是六十岁还是十六岁,每个人都会被未来所吸引,都会对人生竞争中的欢乐怀着孩子般无穷无尽的渴望。在你我的心灵深处,同样有一座无线电台,只要它不停地从人群中、从无限的时空中,接受美好、希望、欢欣、勇气、力量的信息,你我就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