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人际EQ心理学 > 第10章

第10章



                                            总之,凡是个人期待的事物,就容易接受它,甚至会对现实产生歪曲的反映。

            (十)主观意念的干扰。

        “疑人偷斧”

        的故事就说明了主观意念的干扰。

        一位农夫丢了斧,怀疑邻居的儿子偷去了,于是他的言、行、举止都像是偷斧子的。

        当斧子找到后,一切都正常了。

        可见,知觉对象始终末变(邻人儿子),变化的只是疑人的主观观念。

        当错误的念头形成后,便自然地将这个观念投射到知觉对象上,从而主观地增添了原来并不存在的许多东西。

            (十一)经验干扰。

        各人的经验不同,知觉到的事物的特征也会不同。

        比如,面对图形“M”

        登山队员将它看成是山峰;木匠容易看成是锯齿;野营者容易看成是帐篷;教师容易看成是字母M。

            (十二)以貌取人。

        人们常说“一俊遮百丑”

        ,人的长相是天生的,很难改变,而道德品质是后天的,是靠自身修养形成的。

        可是人们常误认为长相好,品质也一定好;其实,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体态纤细瘦弱者,也许性格刚强而且坚定。

        人际交往的适度性中国人管犯错误叫过失,“过”

        之有余,“失”

        则不足,都不可取,应当恰到好处。

        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适度。

        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不妨从几个方面来看适度性:    (一)“谢谢”

        这两个字,如果能够被正确地运用,它就会变得很有魅力。

        只有当你真心有感谢的愿望时,再去说它,才会令人感到亲切。

        否则,便成了应付人的“客套话”

        。

        要直截了当地道谢,不要含糊地小声嘟哝。

        指明道姓地一一道谢,比笼统地致谢,显得有诚意。

            当你应邀拜访亲朋时,应注意:准时。

        姗姗来迟,是不尊重主人的表现;提前到达,对方还没作好准备,也会很尴尬。

            跟对方交谈应注意得体。

        不应抢接别人的话头或连续地追问,也不应独占话题;如果对方比较拘谨,不妨随便谈些琐碎的小事,以便打开僵局。

        如果觉得对方与自己在情趣上相差较远,话题不可深入,适可而止。

            (二)第一次“亮相”

        不能贸然前往。

        首次印象往往决定着交际的成败‘出场前必须对交际场所的情景、活动内容和参加的人员有所了解,特别是对你交际对象的职业、爱好、家庭、气质、性格等尽可能了解得详细些,以此,相应地设计好自己的亮相。

        这点在交际中是不可忽视的。

            (三)社交中作介绍时要有分寸。

        介绍时应先向对方打个招呼,如“请允许我介绍你们认识—下”

        ,介绍名字时,吐字要清楚并作必要的说明。

            (四)告别方式也应该适度。

        如果在宴会里你想早走,不能匆匆离去,应小声向主人表示歉意,对其他客人也要说声再见。

        人际交往的阶段性尽管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一)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

        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二)表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

        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

        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三)亲密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

        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

        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

        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的,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

        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

        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

        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

        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

        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

        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

        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人际交往的审美性    人人喜欢美,人人追求美。

        欲在交际中获得良好效果,应使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符合美的要求。

            (一)目光。

        目光接触,是人际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

        人的微妙的情绪变化以及不可名状的心理活动,无不通过眼睛这两扇窗子透射出来。

        在普通的社交谈话时听者应用柔和的目光看着对方,表示关注。

        但不能以好奇的眼神上下打量对方,这会令人讨厌。

        与异性交往频频地含情地目光对视,表示暗送秋波,如果是挤眉弄眼,表示调情。

            (二)体势。

        人的体势倾向会体现出人的特定态度,能表达人的特定含义。

        在人际交往中,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兴趣;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显得若无其事和轻慢;侧转身子,表示嫌弃和轻蔑;背着对方,表示不屑理睬;拂袖而去,表示拒绝交往。

            (三)坐势。

        坐的姿势要求端正而又自然。

        男性可以翘“二郎腿”

        但不可翘得很高,更不要抖动;女性可以采取小腿交叉的姿势但不可向前伸直。

        入座时手可平放在腿上或沙发扶手上。

        切忌用手托着脑袋。

            (四)手势。

        谈话时,为了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做几个富有表现力的手势是有必要的。

        比如你向对方伸出拇指,自然是表示夸奖。

        但不宜过多或重复。

        在社交场合,应力戒指手划脚,拉拉扯扯频频拍对方肩膀或由于窘迫心理不好意思地搔头皮,挖鼻孔或指对方的鼻尖。

        在交往时,当对方向你伸出手时,你应热情地迎上去握住它,表示友好和诚意。

        千万不能若无其事地或懒洋洋地稍稍握一下。

            (五)步态。

        无论男女,走路不可把手插在口袋里,不要掐腰或倒背着手,也不要左顾右盼,回头张望。

        走路的脚步要自如而富有节奏,不可“拖泥带水”

        也不可砸得地动楼响。

            (六)声调。

        恰当而自然的运用声调,是成功交往的重要条件。

        运用柔和的声调表示友善和真诚;用鼻音哼出来的声,表示鄙视、恼怒傲慢;运用低沉的声调往往表示同情;而颤抖的声音,则往往表示激动。

        那阴阳怪气的声音,自然是嘲笑了。

            (七)衣着。

        衣着怎样才算美呢?

            1.衣着应与年龄相适应。

        有的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就画眉涂唇,这样一下就把少女之气全部打掉了。

            2.衣着应与职业相适合。

        军人穿上军装就现出一种威武之美,医生穿着白大褂,就给人以清洁安静之美。

            3.衣着应与性格相适应。

        活泼的姑娘穿一身素就显得不谐调。

            4.衣着应与环境相适应。

        穿上大红大绿的衣服去参加葬礼,显然是自找没趣。

            5.衣着应与体型相适应。

            (八)礼物。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

        当你的朋友生日时,送他一束鲜花,他会感到很幸福,因为鲜花所带来的祝福和友情比什么都宝贵。

        若是他自己从街上买来的鲜花,再好也不会唤起如此感受。

        看来,互赠礼物也是人际交往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方式。

            (九)饰品。

        耳环、项链创造着妇女的个性美;胸针给人以庄重的感觉。

        襟花有种喜气洋洋的味道。

        甚至一把指甲钳、一只钥匙圈,都可以使人增添几分风彩。

            (十)风度。

        风度与人的气质性格、文化修养、审美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它是人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集中表现。

        如李白的飘逸风度,陶渊明的隐士风度,周总理的政治家的风度,彭德怀的大将风度等等,无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人际EQ心理学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