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死亡联盟 > 第45章

第45章



                                    我对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做了检讨,他不但不谅解,还对人说我不肯进行自我批评。这一点,他就不如彭德怀同志。彭总对我有意见,就主动找我谈。谈开来,疙瘩就解开了嘛,至少知道疙瘩在哪里嘛。”

            周恩来插话:“彭总是个爽快人。”

            毛泽东没有吭气,他对彭德怀有点保留。

            毛泽东又问周恩来:“高岗找你谈过吗?”

            周恩来回答:“没有。”

            毛泽东想了想:

            “对高、饶的问题,要解决。办法是先搞点调查研究。我搞,你们也搞。看看他究竟搞了哪些活动,究竟意欲何为。然后再处理。处理的办法,不外乎这么几种。一种,个别谈,认识到了,做个自我批评,写个检讨,重打锣鼓另开张。这样最好。一种,开会批,整风,让他威风扫地,羞于见人,失去市场,促使他痛改前非。再不行,对你不起,老子就只好采取断然措施了。”

            毛泽东没有说明“断然措施”指什么,但刘少奇和周恩来已经领会,那就是断送高岗、饶漱石的政治前途了。

            毛泽东仿佛自言自语:“高岗、饶漱石,两个人,是两个人重要,还是中央的团结重要?是两个人重要,还是国家的长治久安重要?”

            刘少奇和周恩来会意地交换了一下眼神,但谁都没有吭声。

            卫士轻轻走了进来。毛泽东冲卫士摆摆手:“你不要催,我这就休息。”

            1953年12月7日夜,来京参加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干会议的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被毛泽东召到西郊玉泉山新建的别墅去谈话。

            毛泽东找陈毅谈话,是毛泽东对饶漱石搞调查研究的一个重大举措。

            在新四军时,陈毅和饶漱石是对老搭档,也有过恩恩怨怨。

            饶漱石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从苏联回国的。回国前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回国后分到皖南任中共东南局副书记,负责地方工作,在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南局书记兼新四军副军长项英领导之下。那时的饶漱石,默默无闻,连新四军军部的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身份。

            相比之下,陈毅的资历和名气当然大得多。新四军一组建,编为四个支队,陈毅是第一支队司令员。后来,为适应斗争需要,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八路军、新四军,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总指挥部,任命叶挺为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到达前,陈毅代理总指挥之职,政委是刘少奇。

            饶漱石的发迹,始于“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时,饶漱石和军长叶挺一起指挥突围。由于饶漱石平时对刘少奇很尊重,反对项英的机会主义错误,受到刘少奇的赏识。突围中,毛泽东接受了正在华中指挥战事的刘少奇的建议,当即电令饶漱石负责新四军军部的一切政治行动。当时中央的电报发给“姚”、“小姚”,人们都不知此为何人。

            1941年1月20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半个月,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那时饶漱石在军部还没有职务。直到7月份邓子恢调任四师政委,饶漱石才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

            但饶漱石也有陈毅不及之处,这就是党内职务。1941年3月,党中央批准刘少奇的建议,决定刘少奇、陈毅、邓子恢、赖传珠、饶漱石组成军委新四军军分会。5月,党中央决定将东南局和中原局合并,由刘少奇、饶漱石、陈毅、曾山组成中共中央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饶漱石任副书记。这样,饶漱石在党内又高于陈毅了。

            1942年1月,中央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参加七大。在刘少奇的建议下,饶漱石就代理了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这样,陈毅和饶漱石就正式开始了搭班子。

            1942年5月,华中局和新四军军分会决定,由饶漱石带领工作组到淮南去检查工作,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由陈毅代理。这样,华中的党、政、军领导工作便集中在陈毅一个人身上。不久,饶漱石回来后,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还是由饶漱石代理。

            陈毅和饶漱石的才能、资历、工作方式及为人处世大不相同。加上刘少奇走后接班人不是陈毅而是饶漱石,许多干部本来就有议论,于是对这两位代理书记的比较、议论就在华中开始了。干部们称赞陈毅的多,话传到饶漱石的耳朵里,心胸狭窄的饶漱石既嫉妒,又有压力。尤其是中央在9月份发来一个通知,提出抗日根据地要实行党政军民一元化领导,今后究竟谁担任华中局书记,饶漱石就忐忑不安了。

            为了打击、挤走陈毅,饶漱石利用当时党内整风正在深入的机会,一手制造了“黄花塘事件”。

            黄花塘是新四军军部所在地。饶漱石抓住陈毅历史上曾将毛泽东的红四军前委书记职务选掉,平时心直口快、说话随便的毛病,将与陈毅工作中的一些分歧无限上纲,在新四军军分会会议上,趁陈毅作整风自我批评的机会,抛出了陈毅“十大错误”的材料,欺骗和煽动干部斗争陈毅。材料说:第一,在历史上,陈毅一贯反对毛泽东;第二,陈毅一贯对抗中央;第三,反对政治委员制度,不尊重政治委员……对于饶漱石的这种打击陷害,陈毅理直气壮地逐一批驳。他气愤地警告饶漱石:“你这次向我发难是你权力欲、名利欲、迫害欲的大爆发。常言道,小黠大痴,小隙沉舟。你若一意孤行,必有翻船之日。”

            会后,饶漱石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刘少奇发去一份长达一千五百字的电报,首先挑拨陈毅和毛泽东、刘少奇的关系,接着歪曲和捏造一系列事实,对陈毅进行肆意诬蔑、攻击。饶漱石在电报中信誓旦旦,说自己在德的方面“可保证无愧”。电报的结尾是:“但望中央速决定物色才德健全的军事政治负责干部来帮助我们。”这还不算,为了加强火力,饶漱石又蒙蔽和鼓动一些干部联名给中央发电报批评陈毅。

            陈毅也向中央发去电报,报告了事情的经过。他着重检讨了自己说话随便等错误和缺点,并要求去延安学习。但心胸宽阔的陈毅,在电报的结尾,还是力求团结的。他说:“漱石、汉年和我三人之间,思想业已打通,可保证继续顺畅地为党努力工作。”

            毛泽东很快回复了这样一份电报:

            陈毅同志,并告饶:

            (一)来电已悉。此次事件是不好的,但可以讲通,可以改正的。

            (二)我们希望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前次你们来电要求以一人来延,那时我们不知你们间不和情形,现既有此种情形,而其基本原因,因为许多党内问题没有讲通。如陈来延安参加七大,并在此留住半年左右,明了党的新作风及应做重新估计的许多党内历史上重大问题,例如四中全会是错误的,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王明宗派的新立三主义,一九三八年武汉长江中央局时期王明宗派的新陈独秀主义以及其他问题等,如对此问题充分明了,则一切不和均将冰释,并对党有极大利益。……陈来延期间内职务由云逸暂行代理,七大后仍回华中,并传达七大方针。

            以上提议请考虑见复。

            毛泽东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八日

            1944年3月初,陈毅带着满腹委屈到达延安,见到阔别十年之久的老战友毛泽东,心情十分激动,感到有一肚子话要倾诉。但是,毕竟分别十年了,又有饶漱石告状在先,他不知道毛泽东对他是什么态度,心中不免惴惴不安。因此,他第一次见毛泽东时,毕恭毕敬,没有推心置腹。毛泽东对他这种公事公办的谈话态度很不满意,生气地说:“你这个陈毅,我们十年不见面了,老战友,老朋友,你怎么这个样子!有人说了什么,大家交交心嘛,你这样子我还能跟你说话吗?”陈毅听了毛泽东这话,顿时无比感动。

            可是,当陈毅想把“黄花塘事件”的满腹委屈向毛泽东倾诉时,毛泽东却给他浇了冷水:

            “如果你谈三年游击战争的经验,那很好,我可以召集一个会议,请你谈三天三夜。至于与小姚的问题,我看还是不要提,一句话也不要提。关于这件事,华中曾经有个电报发到中央来。这电报在,如果你要看,我可以给你看,但是我看还是暂时不要看为好。”

            陈毅说:“那我就不看,华中的事也不提。”

            毛泽东露出笑容:“我欢迎你这个态度。”

            一周之后,毛泽东找陈毅谈话:“老陈呀,经过一个多礼拜的考虑,我以为你的基本态度是好的。你现在可以给华中发一个电报,向他们做一个自我批评。我也同时发一个电报去讲一讲,这个问题就打个结,你看如何?”

            陈毅欣然同意:“这样好,我照办。”

            陈毅向饶漱石和华中局、军分会各同志发了电报,其中说:

            我自己对于如何团结前进的问题上,我的某些认识上和处理方式上常有不正确的地方。由于自己有遇事揣测,自己又常重感情,重细节,不正面解决问题,对人对事不够严正等等陈腐作风,这样于彼此协和工作以大的妨碍……我自愧最近一年来在华中的工作尚未能尽我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