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其他书籍 > 2005年故事会 > 第55章

第55章



                                    说时迟,那时快,三嘎子还没来得及转身,一旁早已有几个民警死死地扭住了他,给他戴上了脚镣手铐。

            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小平头说话了,他一开口,三嘎子立即胆战心惊:这是浓重的江南口音,那个自己在那里生活过三年的地方语言。他明白,自己犯下的罪东窗事发了!

            小平头点着三嘎子的大名,正气凛然地说:“毛三嘎,你不是要我开口吗?现在我可以开口了。你杀了人抢了钱,才逃回来,我们就破了案,领导安排我来伏击,如果我一开口,你就会从我的方言口音上猜测到什么……”

            小平头还在说什么,可三嘎子已经听不进去了,他只是喃喃地说:“我有预感,我有预感,如果你早点开口,我还可以逃……”    

        谁叫你提钱.txt

        谁叫你提钱

        2005年02月16日15:15  作者:谭文春    来源:故事会

            这年头,谁有房,谁吃香。

            这不,肉联厂在滨河东路的门市部搬迁,空出一间店铺要出租。这边是繁华地段,生意火爆,店铺自然抢手。这几天,门市部主任丁满家的门坎,快要被人踩扁了。

            这些上门求租的生意人,都带着数量不等的“中介费”,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目的只有一个,要把这间空店铺搞到手!

            可是,面对这一拨拨的来人,丁满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管人家给多少酬金,丁满都不心动,只是说:对不起,这店铺已经租出去了。

            其实,那间店铺并没有租出去,丁满准备把它留给老同学陈东东。陈东东和丁满是十几年的铁哥们儿。陈东东原先在滨河西路开店铺做生意,一次说起自己想把生意转移到滨河东路这边来,可惜一直“抢”不到地盘。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丁满就暗暗地留了心,记下了。这次大好时机,租谁不租谁都是自己一句话,理所当然的应该帮帮哥们儿。所以,搬迁的当天,丁满就给在外地进货的陈东东挂了电话,等他回来签租赁合同。陈东东在电话里当然感激不尽。

            丁满的妻子开玩笑说:“我的大主任,你真是兄弟如手足、金钱如衣服啊。为了友情,人家送上门的钱,你居然都不要。”丁满也笑着说:“人嘛,当然要讲感情的。至于钱这个东西,多一点,少一点,日子还不是一样过?”妻子娇嗔地白他一眼:“就你清高!”

            几天后,陈东东回来了,哥儿俩在酒桌上开怀畅饮。酒至半酣,陈东东拿出一个纸包,推到丁满面前。丁满问:“这是什么?”陈东东哈哈一笑,说:“哥,我是生意人,一切向钱看,从来不白帮人,也不白让人家帮我。这五千元是我付给你的中介费。”

            丁满一脸惊讶地看着陈东东,说:“东东,我帮你办这事,并不图什么。而且,我也不是‘人家’,我们是好兄弟呢。”

            陈东东说:“我知道、我知道,但是,情归情,钱归钱,两者不能混淆。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丁满皱着眉头,问:“真的要这样子呀?”陈东东说:“应该的,商品社会嘛,一切都要用金钱来衡量。”

            丁满低头考虑了半晌,然后说:“那就这样吧,等合同签订以后,你再付我,好吗?”陈东东说:“你先拿着。”丁满死活不拿。陈东东又问什么时候签合同,丁满说:“等我消息吧。”

            这一等就是几天,陈东东着急了,打电话过去问,丁满在电话里说情况有变,要等厂里头批准,让陈东东再等等。

            再等了几天,陈东东发现那店铺已经有了业主,大吃一惊,忙打丁满电话,问是怎么回事?丁满说:“唉!我们老板坚持要把这店铺租给那家,我没有权力更改,实在不好意思。东东,你不会怪我吧?”陈东东叹了口气,说:“哪能呢?”

            丁满放了电话,一旁的妻子冲他揶揄说:“你们不是手足情深的哥们儿吗?你咋又出尔反尔,把店铺租给别人了呢?”丁满叹息说:“这不能怪我哇!你也知道,一开始我是无私帮助他的,可后来他和别的人一样,一定要给我钱,拿了钱,就谈不上感情了。我心想,既然非拿钱不可,我为什么不选择给钱多的人呢?”    

        谁说都白费.txt

        谁说都白费

        2004年10月14日10:53  作者:胡立秋    来源:故事会

            小区围墙外有处拐角,有些人习惯随手往那扔垃圾,还常有行人在那小便,一到夏季,蚊蝇汇集,臭气熏天,实在有碍观瞻。

            环卫站经常来清理,还在围墙上刷了标语:“环境卫生,人人有责!—环卫站宣”。可是没有什么效果。

            城管监察部门觉得自己也有责任,出面又更新了标语,改成:“认真落实《城镇管理处罚条例》,坚决清除一切违反条例的现象!—城管监察大队宣”。城管监察大队,一群黑着脸的大盖帽,多大的威风啊!平时只要提起这名号,那些摆摊儿的、占道的、旮旯胡同卖药的,无不闻风丧胆,惟恐避之不及。有他们出面,该能镇住了吧?可是这回还是没好使。

            县有关部门一研究,觉得口号光响不行,还要有力度。有必要采取点儿经济手段,于是改写了标语:“在此扔垃圾大小便,一次罚款50元!—县治理环境办公室宣”。标语写上之后,治理办公室派人去抓了,抓到的也真罚了,可垃圾粪便还是有增无减,就连那标语也被泼了脏水,破坏得面目全非。

            大家都灰心了,说这是瞎子闹眼病—没治了,有关部门索性不管,推给了这地方所属的小区居委会。

            就在这时候,墙上的标语又变,这次虽然没有前几条醒目,但威力却非同凡响。它一出现,垃圾大小便就彻底绝迹了。环卫站清理过后,再也没人破坏。拐角处保持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这天,一个小孩在那里撒尿,刚撒半泡,他妈妈急三火四地从附近一个小饭店里跑出来,拉过来就是几巴掌,打得孩子号啕大哭,剩下的半泡尿都尿到裤子里了。一个过路人觉得过分,问那女人为什么不让孩子尿完。那女人诚惶诚恐地四下看看,说这小东西净给大人添麻烦,到这撒尿,那不是惹祸么!

            过路人觉得奇怪,在这撒泡尿怎么会惹这么大的祸?女人用手一指围墙,说你没见人家有话吗?

            过路人抬头一看,只见围墙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大字:“今后不许在这倒垃圾和大小便—黄二”。过路人纳闷儿,就问这黄二是谁。那女人压低声音告诉他,黄二是附近出了名的地痞,他发了话,谁敢不听?我们在附近开小饭店不容易,要是被他缠上来白吃白喝乱搅和,谁受得了?过去垃圾粪便成山,自从黄二有话,就一干二净了,谁愿意惹不讲理的小混混呀!

            巧了,这过路人是省报的一个记者,凭着职业敏感,觉得这其中有戏可做。经过暗访证实后,他写了一篇稿子,发在了省报上,题目是“谁说都白费,不如小混混—角落里的怪现象”。

            文章一登出来,立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了上级的重视,要求查清楚事情的真相,结果一追查,就查到了小区的居委会。

            负责调查的同志首先去找居委会主任,问他为什么要冒名写那条标语,办事处主任连连摇头,委屈地说:“再怎么着,我这点政治素质还是有的,我们哪里冒过小混混的名字写标语呀!”

            调查人员不高兴了:“主任,你这就不实事求是了。我们亲眼看过的,那墙上明明白白落款写着‘黄二’,你怎么还说没有呢?”

            主任哭丧着脸说:“当时上面把这个问题留给我们居委会,我们就想着要改一改标语,也算是正式接管,至于署名,谁想到会那么巧,那是我们居委会名字的缩写。黄花小区第二居委会—简称‘黄二’。”    

        死老头儿.txt

        死老头儿

        2005年02月16日15:09  作者:易振华    来源:故事会

            黄大毛是个货车司机,这天,他驾着大货车,在一段下坡的柏油路上开。因为前一天晚上通宵打麻将,黄大毛的精神有点恍惚,在拐弯的时候,一个走神,撞翻了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头儿。出于本能,黄大毛踩下刹车,可是,大货车发出一阵刺耳的“吱咯”声后,却没有停下来,沿着七弯八拐的下坡路越滑越快。黄大毛惊出一身冷汗,只能死死地把着方向盘,腾云驾雾一般冲了下去。

            终于滑到山脚,奇怪,刹车又恢复了正常,汽车停了下来。黄大毛不知道山顶上那个被撞的老头儿怎么样了,本打算找个岔路口把货车掉头,沿原路返回山顶。可车往前一开,黄大毛心里就多转了个念头,当时撞翻老头儿,周围也没人看见,何必回去找亏吃,跑了算了。想到这里,他在油门上使了点劲,汽车便风驰电掣般飞了起来。

            再说这骑车的老头儿,被大货车一撞,翻倒在路旁,头部重重地磕在石头上,当时就没气了。

            山里车少,过了许久,才来了辆面包车,开车的是个养鱼专业户,人称“胖鱼头”,在山下承包着几十亩湖面,春天投下了四万多尾鱼苗,吃起饲料来就跟搬山一样,这几天资金紧缺,鱼塘里断了饲料,那些鱼苗顶不住饿,比赛翻起了白肚皮,急得胖鱼头驾着面包车到处去赊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