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西宫旧事 > 第34章

第34章



                                    形势演变至此,胡宗宪竟然成为混乱中唯一的赢家。

            

            翡翠得到消息的时候,曹懿已经离杭三日了。她算算日子,诏书到达的日期,正是回杭州的前一天,他却没有露出一点端倪。临睡前他从身后紧紧抱着她,脸埋在她的颈窝里,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她只是执了他的手,贴在自己的心口上,低声道:“林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帐外的灯光隐隐透进来,映在她雪白的肌肤上,织物的纹理如同水波荡漾,是一片三春即景的旖旎。

            

            他扳过她的脸,双唇在她的眼睛和嘴唇上流连不去,“如果以后不能再见,你会不会偶尔想起我?”他的声音里虽然有万般缠绵不舍,她的心却一点点冷却下去。他和那些纨绔子弟也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逢场作戏常见的托词,所以一早便不辞而别,  原来却是这个意思。她一旦想起他乌黑的眼睛,心里便是刀割一样的疼痛。

            

            “姑娘,胡老爷来了。”婢女挑起帘子,翡翠无精打采地从床上坐起身。

            

            “脸色这么难看!病了?”胡宗宪伸手去摸她的额头,翡翠侧侧身避过他的手,懒懒地道:“  你交待的事,我实在做不到。胡总督,这辈子欠你的,来世再还吧。”

            

            胡宗宪神色复杂地看着她:“翡翠,你不愿意就算了,我不会逼你做任何事。”

            

            “逼我也没用,那是个滴水不漏的人,谁跟他斗法,是和自己过不去。”

            

            “你这么想?”胡宗宪反而笑了,“我倒觉得错看了他,也许他是个再简单不过的人。”

            

            翡翠在书案前坐下,砚台在她的指下微凉生温,“这一劫他能不能逃过?”

            

            “很难说,皇上最不喜欢的是被臣下猜中心思,所以行事一向匪夷所思。”

            

            这时一个便装的亲随在门外向胡宗宪招招手,凑在他耳边说了几句话。胡宗宪皱起眉头,进房说了一句:“我有点急事,先走了!”便撩起袍角,匆匆离开了。

            

            “翡翠,你这闹的又是那一出?”  鸨母程怡一脸烦恼地盯着她,“  今儿是杭州“兰社”的结会文宴,你一个月前已经答应赴宴,为什么爽约?”

            

            翡翠回到床边重新躺下,不耐烦地回答:“我身子不舒服,不想去行不行?”

            

            “我一直纵着你胡闹,可能最终害了你。”  程怡叹口气在她身边坐下,“杭州虽然和金陵无法相比,可凭你的才貌,在南曲中怎么也算拔尖的人物。愿意替你脱籍的名士显贵,能从这里排到西湖边去,你却含含糊糊地总没个准信。女人的好日子就这么几年,你已经过了出嫁年龄,再蹉跎下去,就会和我一样孤老终身。”

            

            翡翠侧过头打量着她,程怡其实刚过三十,面目依然姣好如处子,只是十几年欢场生涯,难免留下痕迹,眉梢眼角残留着抹不去的风尘之气。她冷笑:“欢场中能有多少真心?就算一掷千金,也难免是逢场作戏。”

            

            “那胡总督呢?他年纪是大了点,可毕竟知根知底。他的元配夫人在原籍,你跟了他,在杭州独门独户过日子,也落个眼耳清静。”

            

            “妈妈,”翡翠坐起身,一脸无奈,“我和胡总督不是你想的那样。再说了,他若娶个青楼女子,官运也就到头了,他那样的人,怎么会做赔本买卖?”

            

            “那你中意的是谁?曹小侯爷?翡翠,妈妈劝你,趁早死了这个念头。这种人,不是你能对付的。”  程怡把一张银票放在她的面前,“提督府前日遣人来,只说替姑娘置两个月的缠头之资,可你看看这数目,分明是不希望你再抛头露面。

            

            翡翠拾起银票看了一眼,心里的疼痛更加深切。如果喜欢上一个人,只能这样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喜怒哀乐都被另一个人控制,她宁愿一生孤独。

            

            “女儿,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这一行多的是痴情女薄情郎。一旦动了真情,就要开始伤心,尤其是那样风神俊秀的人物。他又没有娶亲,将来正房是什么心性,谁也不知道。”

            

            翡翠把脸埋在手心里,“妈妈,别说了,入了这一行,只能被人爱,永远不能爱人,这话我不会忘记。”

            

            程怡叹口气,摸摸她的头发,叫过两个婢女,“伺候姑娘梳妆,吩咐小厮备好轿子。”

            

            翡翠凝视着镜中人,依然是红颜绿鬓,貌美如花。作为女人,她最好的日子就要过去了,无声无息地消磨在烟花之地,就象那些前辈一样,红绡帐暖、繁华落尽之后,依然是形只影单,她微微打了个寒战。

            

            胭脂官粉一层一层扫上脸颊,最后婢女替她挽起长发,用一根赤金点珠凤头簪左右贯穿,金步摇上点缀着粒粒光润饱满的珍珠,垂向前额和两肩;那一丝烟花地中难得的书卷气,已被脂粉完全掩盖,镜中出现的,是眼波横流、红唇娇艳的怡情阁花魁,翡翠呆呆地盯着自己,仿佛镜中是一个陌生人,她的记忆瞬间回转:烟波楼中他拿深不见底的眼睛看着她,微笑着说“谢谢姑娘”;怡情阁中他眼底转瞬即逝的怜惜;他用孩子赌气一样的声音狠狠告诉她“你是我的”;他的手指,他的嘴唇,温热的触感和草药清甜微苦的气息……

            

            翡翠伸出手,“啪”地一声扣过镜子,对目瞪口呆的婢女说道:“小蔓,告诉妈妈,从今天起,我斋戒两月,谢绝一切邀约。”

            

            小蔓看着她,张大嘴惊得说不出话来。她是城内颇具盛名的红牌歌妓,陪宴时酒过三巡便可登车离席,主人不得相留,酬金却不得少于二十两,至于随席赏赐的金玉珠翠,更是数不胜数,两个月闭门谢客,每日损失至少百金并不是夸张。小蔓担心地说:“姑娘,妈妈会骂的。”

            

            翡翠自己动手卸下钗簪佩环,换上家常的罗裙。听到小蔓的话,她笑了笑,心里却想:那又怎么样呢?从十年前没入官籍,她的双手从母亲手中脱离那一刻,便已明白命运无常,从此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她拼命地修习琴棋书画,对着镜子百次千次地练习精心设计的一颦一笑,只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挑选恩客的权利。十四岁出道一炮而红,见多了口是心非的寻芳客,这是第一次遇到让她愿意把全部身家押上赌一把的人,她不想放弃,更不愿相信所谓注定的结局。她的眼睛里忽然有了若隐若现的水光。

            

            回程中的胡宗宪正生着闷气。对徐海的招降,酝酿这么久,已到了关键时刻,他正在费劲心机设法说服徐海,去剿杀吴淞口处的另一支海寇,从此彻底断了徐海的回头之路。而奉命守在海口的俞大猷,竟然会为了其他事特意赶回杭州。多年老将,却如此不辨轻重,他揉着疼痛的太阳穴,心里烦躁不安。

            

            “战前策略是你们三个人的决定,那封手谕是为了洗清我们两个,为什么让曹大人去担所有的责任?”

            

            看着俞大猷气得几乎扭歪的脸,胡宗宪心里暗暗吃惊。因为剿抚意见不合,曹懿对他明里暗里的挤兑,俞大猷又不是傻子,多少会有风闻,如今居然为曹懿说话!他沉吟着,不知道该怎么向俞大猷解释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我会上疏陈情,说明白当时的情形。”  俞大猷解下佩剑,呈给胡宗宪,“胡总督,我只澄清自己该负的责任,不会连累到你。如果因此获罪,这总兵一职,请另委他人。”

            

            “志辅,这事太复杂,我一时半刻跟你解释不清,你可千万别去搅这趟混水,非但救不了曹大人,反而害了他。”  胡宗宪苦笑,俞大猷的心情他能理解,可是自己什么也没有做,莫名其妙地却成为鹬蚌相争中的渔夫,谁会相信他在其中未做任何手脚?

            

            “  我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其他的事,我不想知道。”  俞大猷有些不屑,“你们文官那个是非窝,我也不想搅和。”

            

            胡宗宪被他说得哭笑不得,边叹气边摇头笑,“志辅,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你尽快回去,这几天务必要带兵死守海口。曹大人临走前百般叮嘱,他一片苦心布局,我们不能功亏一篑。”  他将与曹懿商定的计划简单说了一遍。

            

            俞大猷这才明白招降的背后还有这么多文章,看着窗外出了会神,站起来一揖到地,说道:“胡总督,我想得太少,以前的误解请总督原谅。不过,”他直起身,斩钉截铁地说,“这份奏章,我还是要写。”

            

            “难怪谭纶说你可以托孤寄命。”  胡宗宪颇有些动容,把佩剑重新挂回俞大猷的腰上,“我只是担心你受牵累吃了挂落。吴淞口将近八千海贼待命,徐海此人又未可全信,海上门户,唯公可倚,浙江离不开你。”

            

            目送着俞大猷和众亲随骑马远去的背影,胡宗宪轻轻吐了口气。对这么一个心胸坦荡的人,就是说了他也不会相信:曹懿的被参劾,只是两方势力酝酿许久的一场对峙,其中一方终于等到了机会而已。想推倒一座厚重的城墙,只用蛮力无济于事,最好的办法是从墙角挖起。而曹懿因军饷奏留一事招了众忌,就成为一块被人试图撬起的墙砖。雪片似飞往京城机枢重地的奏章,见风使舵的有之、盲目跟风的有之,别有用心的有之,打抱不平的也有;而更多的官员是象他胡宗宪一样,正抱着观望的态度,注视着双方的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