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小记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唐人先生多次和北京出版社的同志说:'《大江东去》写得太粗。当时的资料实在太缺,催稿太急,现在,借着‘因病得闲’的机会,我要尽快把它重新改写出来。'

    然而,为时不久,唐人先生刚把资料凑齐,修改计划拟好,并和我们交换了意见之后,开始改写了没多少,就因心脏病发作,而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突然去世了。经和唐人先生的家属商定,整理和加工作者遗稿《大江东去》的任务,便落到了我们身上。

    对于唐人先生的突然去世,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面讨着他留下来的剪报稿和一大堆资料,我们感到任务相当艰巨。但为了完成唐人先生生前的遗愿,我们决定承此重担。我们整理唐人先生遗稿的设想是:一、为了保持原貌,能不动的尽量不动,尽量保持唐人先生的风格和语言;二、大的事件和情节一定要真实,减少失误,避免差错;三、要丰富充实该书的内容,提高该书的史料价值,四、和前七部书的体例一致,把十八回改写成四十回,约三十四万字。

    整理和加工工作进行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新的《大江东去》与原来在《新晚报》上曾发表过的旧稿相比,比较大的改动有:

    ——关于北平的和平解放。由于作者过去没有掌握很多参考资料,旧稿写得非常简略,仅几百字就交代过去了。修改后的几个章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错综复杂。北平所以能和平解放,乃是傅作义将军八十五天思想斗争的结果:这里有我解放大军兵临城下的强大压力,也有我地下党的大量工作,还有爱国将领的作用。——这就比较生动地再现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曲折过程。

    ——关于国共和谈。作者对和谈的描述是比较充分的,但和谈中一些相当重要的函电和细节,由于作者当时没有掌握而遗漏了。例如,顽固派对和谈施加压力的什么'寅艳电'、'寅世电',国民党中常委的'和谈五原则','李宗仁的和谈六意见'和李宗仁、何应钦的'卯印电'等重要资料都遗漏了。修改后增添了上述内容,还补充了一些重要细节,这就增加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关于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的三角关系。初稿对此问题稍有触及,但很简单,在蒋李的明争暗斗中,白崇禧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修改后的《大江东去》,增加了白崇禧脚踏两只船的描述,他时而靠李,时而近蒋,开始他怂恿李迫蒋下野,以后又暗中和蒋'言和',接受蒋的收买,终于助蒋迫李去了广州。

    ——蒋李关于长江防线的争吵,重庆号巡洋舰的起义,南京笆斗山江面的舰队起义和上海战役的过程。修改本根据大量的史料,对长江防线、重庆号起义、南京笆斗山江面的舰队起义和上海战役的过程,作了比较详尽的描述,从而有力地揭示了蒋介石'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必然结果。

    …………

    修改后的四十回回目,除了有六七处是原有的回目外,绝大多数回目是重新拟就的。

    唐人先生不幸突然逝世,我们感到十分悲痛。值得欣慰的是,唐人先生的遗愿——《金陵春梦》全书的配套任务,终于完成了。唐人先生在九泉下如果有知,也可以安心了!

    编者

    198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