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凋落的红颜 > 第49章

第49章



                                    

            “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

            “皇后郭圣通,总是满怀怨恨,屡次违背我的心意,不肯善视非她所生的孩子。宫廷之中,谁看见她都象看见鹰鹫一样。如今她没有慈爱的品德,却有吕雉、霍成君的风范,日后我怎么能把幼小的孩子们托付给她?现在我派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代表我去收缴她的皇后玺绶。贵人阴丽华,是乡间良家女子,在我当平民的时候就嫁给了我。如今已经三年没有见过面。她的品性,足以母仪天下。大臣们照从前皇帝废后立新的规矩,把仪式办好。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对于我来说,是人生的不幸,更不是国家的福气。你们都不必上书祝贺。”

            郭圣通与刘秀离异的这一年是多少岁,我们已经无从查考。只能算出,终于恢复结发之妻身份的时候,阴丽华已经快四十岁了。

            事情会演变到这一步,几乎可以用“疑心生暗鬼”来形容。原本没有的事,愣是在郭圣通的疑神疑鬼中一步步成真,终于无可挽回。

            丈夫的发难,终结了郭圣通无名的怒火。她终于发现自己彻底地失去了曾经拥有过的一切。自己曾经最害怕的事情,终于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她几乎可以预见,接下来就是冷宫、举族流放、母子一起死于非命。这样的记录,在她的母亲出身的西汉皇家几乎是家常便饭。

            十四、清官要断家务事

            刘秀与阴丽华、郭圣通之间的特殊关系,东汉王朝的开国元老以及文武百官们都十分清楚,面对如今这样的局面,他们都无话可说。

            但殿中侍讲郅恽,与刘秀和郭圣通、刘彊都有特殊的交情,他有话说。

            郅恽曾经做过洛阳城的守北门小吏,有一次刘秀出猎,天黑才返回,让侍者去叫门,郅恽却说:“天黑了,我怎么能相信真是皇帝进城呢?”刘秀对这个小官员的较真劲儿很赏识,第二天赐了一百匹布给他,后来还让他做皇太子刘彊的殿中侍讲,教授《韩诗》。因此,郅恽也就与郭圣通比较熟悉。

            这时,他主动向刘秀说:“夫妻之事,连父母都不能过问,这是陛下的家事,我一个部下当然更不能说什么。只请陛下妥善处理,不要处理不好留下麻烦。”

            刘秀叹息道:“你应该了解我的性格,我不会做出绝情的事来的。”

            就在郭圣通惶恐不安的时候,刘秀的又一道诏书来到了她的面前。她原以为这一定是贬居冷宫、甚至逼令自杀的旨意了。

            谁知道一切都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

            刘彊继续他的太子之位,郭氏所生的次子刘辅升为中山王,封地额外增加一郡——这一郡的收入,则是为郭圣通准备的生活费用,她由皇后改称“中山王太后”,和儿子一起生活。

            大概是对当年阴丽华由发妻变为姬妾向皇后叩拜的场面记忆犹新,刘秀不想看见又一个妻子重演当年由妻变妾的场面,自己重新领教那种难受的滋味,他才做出这样的决定,避免让郭圣通在离异的打击之外再遭伤害。

            “太后”,那是丈夫死了妻子才能得到的封号。而郭圣通居然在丈夫活着的情况下就成了“中山太后”,真不知道刘秀是怎么想的,为了不把郭圣通由妻变妾送进冷宫,他可还真是不怕忌讳。

            大概是觉得丈夫气头上的废后诏书有些过头话,为了进一步安慰郭圣通和郭氏家族,也让刘彊宽心,皇后阴丽华也向丈夫提出了一些建议。

            于是,刘秀出人意表的诏令一道接一道地飞出来,令人眼花缭乱。

            ——郭圣通的哥哥郭况,得到了比当初郭氏为皇后时更多的封地,成为阳安侯,儿子郭璜不但成为驸马,而且在阴丽华的格外安排下,他迎娶的是阴丽华所生的女儿淯阳公主刘礼留;

            而郭圣通的堂哥郭竟,封为新郪侯(后来他官运亨通,并成为侄儿的东海国相);堂弟郭匡,封为发干侯(官运也不错,一直当到太中大夫);郭圣通的叔父郭梁早逝无子,刘秀干脆就封郭梁的女婿陈茂做南□侯。

            郭家提前得到了“皇太后家族”的待遇和爵位。

            郭圣通于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郭氏家族也成为史上唯一一个非但没有遭殃丢命,反倒全家升官发财的废后家族。

            十四、在国事和家事中周旋

            但是,无论丈夫如何补偿,失去了丈夫和名份,对郭圣通的打击仍然是巨大的,太子刘彊更因此忐忑不安。

            自从母亲被废离宫,刘彊就在忧虑中过日子,终于,他在郓郅的劝说下找到了好办法,向父亲上书表示要退出太子位,让给继母的长子刘庄。刘秀觉得父母之间的纠葛不应该连累儿子,表示不同意。

            刘彊仍然不能安心做太子,他屡屡向身边的官员和十个弟弟表示自己甘愿去做外藩亲王的心事。如是者再三多次,刘秀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父母的决裂不影响儿子是不可能的了,终于在两年后(建武十九年)作出了决定:改封刘彊为东海王,原来的东海王刘庄成为新任太子。

            为了进一步向儿子表明自己这个父亲的歉意和慈爱,刘秀随后又将刘辅迁到更富饶的沛地为王,改封郭圣通为沛太后。同时升郭况为大鸿胪。

            郭况升官晋爵之后,刘秀仍然觉得自己废太子的决定对不住郭圣通与自己曾经的二十年夫妻情份。虽然如今夫妻离异,他不再见郭圣通,但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他经常到她的哥哥郭况家去做客,将所有的公卿诸侯都带去作陪。虽然刘秀自己生活节俭,但是他毫不吝惜地把大量的金银绸缎赠给郭况,以至于郭况后来富得流油,整个洛阳城都称他家做“金穴”。

            建武二十六年,郭圣通被废九年后,她的母亲“郭主”去世了。

            刘秀和阴丽华的母亲都早已去世,对于刘秀来说,“郭主”是这世上最后一个跟他有过“母子”情份的老太太。

            于是,他用最高的礼仪为这位被他喊过二十年“娘”的老妇人举行葬礼,并且亲自以子婿的身份、带着所有的文武百官一起出席。并派专人前往真定,将前任老丈人郭昌的灵柩迎到洛阳,与郭主合葬,追封郭昌为昌阳安思侯。

            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刘秀的这一系列举措,背后都有阴丽华的支持和默许。

            然而,刘秀和阴丽华越是厚道,郭圣通所受的刺激就越大,她追悔莫及;身体也在心情的影响下越来越差。

            建武春正月己巳日,二十八岁的刘彊终于要离开父亲和继母,前往自己的封国东海了。

            刘秀始终对儿子无过而废太子位非常歉疚,阴丽华也对自己生的刘庄取代长子地位心中不安。于是,刘秀将刘彊的封地再次扩大,使他实际上成为拥有两个封国的亲王,领地合计二十九县。而其中特地加入鲁郡的原因,则是因为那里有最为壮观华丽的宫室灵光殿。为了更好地照顾远行的儿子,他让刘彊的堂舅新郪侯郭竟去担任外甥的东海国相,以免小人谗害。临行时,他还下诏,将刘彊的车马仪仗以及宫室陈设,都升至跟自己这个皇帝一样的档次。以此弥补刘彊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

            在得知儿子被如此优遇的消息之后,当年夏六月丁卯日,郭圣通终于了无牵挂地离开了人世。她比刘秀和阴丽华都要年轻,却比他们更早离开人世。

            刘秀对前妻的去世百感交集,以封国太后的礼仪将她葬于北芒。

            刘彊虽然对父亲的慈爱感激万分,但也不禁对自己所得到的超乎常理的待遇而不安——倒,看来,皇帝虐杀妻儿,已经成了大家眼中的“常理”,不杀不虐的皇帝,反而让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适应了。

            于是,刘彊屡屡向刘秀上书,表示不想再做这个旷古未有的“双料亲王”,请求退还鲁郡,只当一个东海国王就够了,至于自己等同皇帝的服饰器物,他更是强烈推辞,唯恐新任皇太子刘庄心里不受用。

            对于刘彊的推辞,刘秀毫无商量余地地拒绝了。他对儿子的良苦用心非常清楚,叹息着将刘彊的奏章给公卿大臣传阅。

            中元元年(公元56年)春天,包括刘彊在内的诸王都到洛阳朝见年已花甲的刘秀。

            刘秀带着他们一起登泰山封禅。

            封禅结束后,已经年老多病的刘秀希望长子能够多陪自己一段日子。刘彊没有返回封国,而是跟着父亲回到了洛阳皇宫。

            和儿子相处时间长了,刘秀和阴丽华都发现刘彊心境黯淡而且体弱多病。虽然他不肯承认,但是原因不说自明。

            在百般宽慰无果之下,同年十月,刘秀和阴丽华作出了另一个决定。

            甲申日,司空带着这样一道诏书来到了西汉高祖刘邦的祭庙:“高皇帝与群臣约,非刘氏不王。吕太后贼害三赵,专王吕氏,赖社稷之灵,禄、产伏诛,天命几坠,危朝更安。吕太后不宜配食高库存,同祧至尊。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