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金陵春梦 第一集 郑三发子 > 金陵春梦 第一集 郑三发子楔子

金陵春梦 第一集 郑三发子楔子

    谁能久不顾 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嚎啕 幼子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 里巷亦呜咽……

    列位看官,在下所引之诗,是距今一千二百年前(纪元七五五年,天宝十四年),爱国诗人杜甫获悉他的故乡河南大灾荒,自长安远道奔走还家后所写的,他替千多年前中国人民惨苦的生活,描绘了一幅悲痛的画图。乾元二年(纪元七五九年),这位大诗人又在逃荒之中拾橡栗,锄黄精挨着修苦的日子。他悲歌当哭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足冻皴皮肉死。呜呼!——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同谷七歌》)

    中国人民以往悲惨的生活,真是血沮斑斑,罄竹难书。尤以水利不修,黄河、淮河流域等地经常闹着灾荒。距今八十余年前,河南又闹旱荒。赤地千里,寸草不生。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不是活活饿死,就因吃了树皮、观音土后惨毙。这一次灾荒不打紧,却引出了中国二十多年来的一连串灾荒,——蒋介石逃荒获救,制造了中国更多、更惨、史无前例的、各式各样的灾荒。

    可是蒋介石的籍贯,自称是浙江奉化,他这个秘密的暴露,恰巧也因河南大灾荒而揭穿:他的胞兄曾于一九四一年(民三十年)自豫入川找过他。

    杜甫面对灾荒只好以歌代哭。当时的蒋介石,是有足够条件缓和灾荒;但事实相反,蒋介石助长了中国的各种灾荒,并且在二十多年中,替中国人民制造了难以计算的祸患。

    却说蒋介石的名字及其绰号,算算真有一大箩:名中正,字介石,少年时叫做蒋志清。蒋家家谱上对于他的名字说法颇不一致:一说'原名周泰,字瑞元'(《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侧说'初名周泰,字志清'(《蒋介石先生传略》),一说'幼名端泰'(《伟大的蒋介石》);一说'幼名瑞泰,后承太夫人命名,更名中正,字介石'(《蒋介石先生传》);一说'原名周泰,现名及字均总裁自取(《总裁言行》)。香港若干报纸尊称他为'总统'或'草山老人',相反的称呼是'蒋光头','蒋二秃','蒋该死'。特务称他为'大老板'(《军统局内幕》),小朝廷中人称他为'先生'(《侍卫官杂记》);最有趣的是罗斯福把他叫做'花生米'(美国俚语,意即小人物、低能者。见《史迪威日记》),而史迪威却加送了几个帽子:'小杂种'、'酋长'、'大西崽'、'马浪荡'、'响尾蛇'(《中国震撼着世界》)。

    其实蒋介石最初的名字是什么?——他叫做'郑三发子'。